煙臺毓璜頂醫院影像科:開闢單獨診室優化通道、流程,為患者安全護航

魯網2月25日訊除核酸檢測這個“金標準”外,在新冠肺炎的診斷方面,CT檢查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抗疫一線,一面要在最短時間內給疑似患者明確診斷,一面要最大限度減少院內感染的可能性,影像科的醫護人員是如何做到雙管齊下的?

近日,記者連線毓璜頂醫院影像科主任謝海柱,他從單獨診室的開闢、縮短出報告的時間、優化取報告流程及多重消毒等方面給記者詳解了這套特殊又有效的抗疫流程。

開闢單獨診室、專門通道定向排查發熱病人

《第五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提到將”疑似病例中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納入臨床診斷病例標準,將“肺部影像學顯示炎症明顯吸收”重新迴歸到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中,不難看出影像學在此次新冠肺炎中的診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謝海柱主任介紹說,為最大限度減少院內感染,臘月二十八前後,毓璜頂醫院影像科將門診樓二樓第三CT室開闢出來,由兩名技師輪流值守,24小時值班,專門用於發熱病人檢查。

“這個診室和感染性疾病科的發熱門診相連,穿過消防通道就可以直接上來,避免不必要的接觸。“謝海柱主任說,開闢單獨的檢查室只是開始,為將這項工作更細緻地落到實處,發熱門診接到需要CT檢查的疑似患者會直接致電影像科人工窗口,在線完成預約後,患者經消防通道上樓直接就可進行檢查。

對於一些行動不便的患者也開闢了專門的就診通道。影像科護士長紀海霞告訴記者,這類患者可在醫護人員的陪伴下由專門的電梯直達CT檢查室。

和常規門診取報告的時效、流程不同,這部分疑似發熱患者的影像學報告不需自取,1小時之內就可以發回到門診接診醫生手中,既省去了患者來回跑腿的麻煩,也減少了不必要的接觸,將院內感染概率降到最低。

醒目提示,不間斷消毒只為將病毒隔離

為降低感染風險,在毓璜頂醫院二樓第三CT室顯著位置還做了告知提醒,請其他患者注意繞行,多重防護下為避免醫護人員及病人間交叉感染提供了可能性。

專門檢查室的消毒流程是怎樣的呢?謝海柱主任介紹稱,第三CT室內每接診一例患者,技師都會對操作檯、機器等進行消毒擦拭,並更換一次性床單。此外,還有專門的保潔人員對操作間的地面和病人接觸區域進行消毒。

如接診患者有明顯的呼吸道症狀或流行病學史,操作結束後還會單獨進行半小時紫外線消毒。這之外,第三CT室內配備循環的空氣消毒機,全天不間斷進行殺毒滅菌。

“兩班交接時也會進行消毒滅菌,保證患者安全。” 紀海霞護士長稱。

疫情當前沒人退縮,大家爭著上班和報名馳援湖北

讓謝海柱主任最感動的是,疫情當前沒人退縮,大家都爭著上班和報名馳援湖北,為抗疫貢獻自己的力量。

“沒有一個人請假,大家都很主動。”謝海柱說,科室不斷有同事報名馳援湖北,大家都想為抗疫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讓紀海霞印象深刻的一個細節是,與以往門診量相比,疫情期間毓璜頂醫院影像科也“閒”了起來,但護士們卻沒有偷閒。科室內大家都積極要求上班,還有很多人主動到一樓大廳協助進行導診和掃描身份證等,為抗疫做出自己的努力。儘管這些工作細碎且接觸病人機會多感染幾率更高,但沒人退縮也沒人抱怨。

“工作自覺性提高,工作也細緻了很多。”紀海霞說,前來檢查的患者數量減少,但不論是技師還是值班護士都謹慎和細緻了很多,不用督導和檢查,每個人都不想把危險留給同事和患者,這份相互扶持和關照讓她格外感動。

守土有責,但又不懼到最危險的一線去“戰鬥”。正是因為有這一群細緻又有擔當的影像學人的用心值守,才能為更多人的健康護航。(通訊員 李成修 馬瑾)

烟台毓璜顶医院影像科:开辟单独诊室优化通道、流程,为患者安全护航

謝海柱(左二)一線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烟台毓璜顶医院影像科:开辟单独诊室优化通道、流程,为患者安全护航

影像科疫情期間工作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