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到底该怎么预防?


小麦赤霉病,到底该怎么预防?


一、危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又名麦穗枯、烂麦头,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赤霉病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危害最严重是穗腐[1]。穗腐:小麦扬花时,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竭,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

小麦赤霉病,到底该怎么预防?


二、发生规律

小麦赤霉病由镰刀菌属多种真菌引起,病菌在春季气温7 ℃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50%时形成子囊壳,气温高于12 ℃形成子囊孢子,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是20~25 ℃,分生孢子产生速度最快的气温是25 ℃,病菌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4~28 ℃,在相对湿度80%~100%时发育最好[2],病菌除在病残体上越夏及稻桩、玉米秆等多种作物残体上越冬外,还以菌丝体在染病种子内越夏越冬;翌年在病残体上形成的子囊是主要侵染源,子囊孢子成熟正是小麦扬花期,因此小麦赤霉病病菌最有利的侵入时期在小麦抽穗期至扬花末期[3]。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①适期早播:根据各地气候特点,适当早播,避免小麦抽穗至扬花时遇到雨季,从而避过有利于赤霉病发病的气候条件;

②精细播种:精细整地、均匀播种,之后进行浅旋盖籽,杜绝深籽苗、堆籽苗现象,确保麦苗生长一致,为以后全田抽穗扬花期一致、缩短扬花期、减少赤霉病发病几率奠定基础;③合理排灌:春季雨水较多的区域,小麦田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麦田积水;④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忌偏施氮肥,促进小麦健壮生长,防止小麦旺长。⑤合理密植:一般适宜播种量为10公斤/亩左右,基本苗控制在20万根/亩左右[4],避免田间郁闭,增强麦田通风透光性。

2、药剂防治

小麦赤霉病,到底该怎么预防?


防治小麦赤霉病最有效的时期是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防治重点是预防穗腐的发生;若抽穗期遇连续阴雨天气,应提前施药,避免病害发生、流行;赤霉病危害较重的年份在初次施药后间隔5-7天,可再施药1-2次,确保赤霉病防治效果。可以选用的药剂有氰烯菌酯、氰烯.己唑醇、戊唑醇·咪鲜胺等。

参考文献:[1]吕井启.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业;2004(5)[2]全国小麦赤霉病协作组.我国小麦赤霉病穗部镰刀菌种类、分布及致病性[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4(3)[3] 陈香华,汪立新,熊站之,等.徐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21)[4] 葛胜,朱伟,俞瑗.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温馨提示:因小麦品种、气候条件、生长环境、植株长势等不同,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也有所差异,以上介绍的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仅供参考;对推荐的病害防治药剂应先小面积试验,成功后再推广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