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這句話?

鄔太狼新家庭教育


這話說的沒有任何道理。

這樣的一句話傳達的信息非常的片面。一個孩子不貪玩,是他不愛玩呢?還是他能控制住自己不玩兒呢?

如果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會有什麼問題?如果他不愛玩兒,那他有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呢?如果他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又有什麼問題呢?

貪玩的好處是什麼?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別扯了!

如果一個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有自己的愛好,他不貪玩,也根本不會抹殺他的創造力。如果一個孩子他就是貪玩,沒有什麼其他的追求,他怎麼玩也玩不出來創造力來。

不貪玩會抹殺孩子的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是天生的。讓心理學家來教也是一樣的。一個有社交天賦的人,你給他一點社交的空氣和水,他就能夠活得很燦爛。一個不擅長社交的人,你給他提供再好的社交環境,他依然不會成為環境中的主角。

所以說,一個孩子不貪玩比一個孩子不愛讀書更可怕,這樣的話講得非常的不負責任。既沒有什麼哲理性。也算不上什麼格言警句。

所以,一個人要想發表自己的觀點。要把條件講清楚。如果不把條件講清楚,會誤導很多人。


我是好運星


凡事無絕對,這話在當今社會有一定道理,但這話並不適於用於所有人。我小姨兩口在國務院直屬某研究院工作,她們院裡一切以數據、論文和實驗成果說話,外面那一套人情世故在她們院裡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她們的孩子從小就培養了閱讀習慣,孩子確實就不愛玩不愛動,後來報送進中科大,畢業之後進入他父母單位,今年三十不到,已經是正處級。不善言談,也不會人情世故,過年回老家給我們的感覺,他的社會閱歷是低於大多小學六年級的孩子的,然而談到軍工類,你會發現你在他面前連小學生都不如。


暴走老莊


貪玩是大多數兒童的天性,不貪玩的孩子我也見過,我以前同事的孩子,從小就乖乖的坐在家裡,不活潑也不好動,天性有些“木”智力正常,上學的時候成績一般,不怎麼融入群體,也談不上好學。貪玩的孩子好象多些,貪玩不要緊要看怎麼玩,玩什麼。玩一些創造性的東西,有益於開發大腦,家長要會引導孩子,從小開始在玩的過程釋放天性中好的一面。貪玩一些的孩子天性活潑,更容易融入社群。

沒覺得不貪玩比不愛讀書更可怕,不愛讀書才可怕,不讀書腦子裡就空的,缺思想,也就只會玩低劣無趣的東西。貪玩與否跟不愛讀書沒衝突,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天性,不貪玩兒的孩子沒什麼可怕。




柳若渝


你怎麼看待"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 "這句話?

●“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這句話是北京大學教授鄭也夫的觀點。

作為咱們普通老百姓,在對於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不同的觀點。前蘇聯的教育專家認為孩子最佳上學讀書年紀為七歲被大多數國家所崇拜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本人覺得貪玩屬於孩子們的天性,因為孩子們剛剛來到世上對許多事情充滿好奇心。玩是肢體語言與大腦的行之有效的結合及提現。

讀書是要看天賦的,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喜歡讀書。即便是孩子學習的好壞受遺傳基因的影響。那些“兩耳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之人,最後也並沒有治國平天下。真正意義上能夠鶴立雞群也僅僅只是少數人。正所謂“文武雙全”才適應社會歷史發展。

●畢竟社會精英也就是少數人。最近馬雲也再次語出驚人,他和鄭也夫教授的觀點是高度一致。他的觀點大概意思是說:童心的孩子儘量讓孩子玩,有利於德智體美勞全民發展,不然待孩子們成人之後,他們沒有社會實踐經歷,都是能說不會道,能道而不會說的一些人,失去人類耐以生存的叢林法則而讓他們將找不到工作。


教育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中國大多數父母的一句最要命的座右銘。學習是有時段的,還得講究方式方法,一味追求盡善盡美的事情,成功幾率並不是太高。如果仍然是死記硬背的課本知識,不讓孩子去體驗具有創造性、挑戰性的知識,不讓他們去學會琴棋書畫,去玩。可以預見,三十年後的孩子們將找不到工作!因為他們無法競爭過機器、"人工智能"。玩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真的重要。真正懂得玩的人,其工作與生活都將是有趣的、有創造力的,充滿快樂的相反,不懂玩的人,常常顯得人生無趣、創造力缺乏。養孩子不是創意比賽,不能只爭朝夕,每天每天多一點耐心陪伴。你的首要任務是先教會孩子玩,而不是急於把他們培養成天才。


知足常樂0724


1.小孩子生性愛玩,越小越好玩。孩子並不知道太多大道理,只知道怎麼開心怎麼好耍怎麼來。如果一個孩子連玩都不會,那感覺都不會追求自己的喜好。這樣不是什麼好事。所以小孩子想做什麼就讓它做,開闊他的視野和挖掘他的思維,只要不是做什麼壞事,我們都應該鼓勵他。

2.一直以來,我們都把學習認為是小孩子最重要的事,之所以這樣認為,是覺得讀書多了,收穫的知識就多了,以後找工作就好找了。

但是,其實好多成功人士自古以來不是一味地乖孩子,都會貪玩,犯錯,然後從中吸取教訓,變得越來越好。而且玩可以激發孩子興趣,開拓孩子思維,如果連玩都不會,那他連做孩子的基本條件都不具備。而不愛讀書,只是玩的一種形式而已,不愛通過讀書這種方式來玩。而有的人就覺得讀書好玩,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所以孩童時代玩比讀書更重要!!!


成小妹MM


‘’一個孩子不貪玩,比不愛讀書更可怕‘’這就話出自一位北大教授。

首先,我們理解‘’貪玩‘’這個詞,‘’貪玩‘’就是對家長不認可的某一遊戲著迷,所以很多人認為它是一個貶義詞,都覺得貪玩不是一個好習慣。

而這位教授認為‘’貪玩‘’是孩子對某一遊戲有興趣,有熱情。有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這位教授說出了‘’一個孩子不貪玩,比不愛讀書更可怕‘’。

其次,教授說的這句話,是相對於那些家長,整天把孩子送進這個學習班,那個輔導班的家長而言的。那些家長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每天都把孩子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的,導致孩子偷空想著法子玩,家長就給孩子戴上‘’貪玩‘的帽子’。其實這種‘’貪玩‘’和教授說的‘’貪玩‘’是有差別的。

‘’一個孩子不貪玩,比不愛讀書更可怕‘’,我個人認為,這句話說的有些絕對了。貪玩,對某種東西熱忱高漲,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貪玩到不愛學習,整天把學習甩到一邊去,那就不是好事了。

我們說:什麼年齡做什麼事!該學習的年齡,還是應該把學習放在首位,在保證學習任務完成的前提下,去玩,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滿足自己好奇的心理,這時候,家長可以放手,盡情的滿足孩子探索的慾望。





編外人員


你怎麼看待“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這句話?

貪玩,好多家長可能都認為是孩子的缺點。好多家長和別人孩子的家長聊天,有時也常常謙虛地拿孩子貪玩來做當箭牌。可能也沒時間、也沒有必要或者靜下心來想一想,貪玩,真的是一無是處嗎?

理性地講,看問題一般要採取一分為二的觀點。關於這個道理我覺得好多人都明白,可遇到事情受情感因素的影響,就很容易偏頗,走向極端,或鑽進牛角,這樣處理事情往往沒有一個好的結果。

從積極的一方面看,貪玩說明了孩子的性格是屬於活潑、好動類型的,說明孩子的專注力很強,容易被他(她)感興趣的事物所吸引。不愛讀書,只是對讀書還沒有產生興趣,一旦有了興趣,孩子就會主動去看書學習啦!

從消積的一方面的講,貪玩會佔用孩子大部分學習時間,甚至老師佈置的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最終導致學習成績不好或退步下滑,這也就是大多家長認為貪玩是孩子缺點的充分理由吧!

我還是贊成這句話的。

是兒童的天性。想想我們大人小時候,不也很貪玩嗎?有的可能還過猶不及。只要玩的行為正常,我們也不要擔心孩子是不是多動症啊!當然,玩,也應該有所節制,不能太過分,太過度,不能太貪了。啥事情也應該有的把握。就像一根彈簧一樣,如果用力過度,就把彈簧拉直了,就沒有彈性了。做為家長,我們對孩子的玩就應該有所引導或者提醒。

如果孩子不貪玩,那情況可能就會複雜一些。不愛讀書,只是在知識方面有所欠缺。可能也是暫時性的。我們也不必過於憂慮。

如果孩子不貪玩,不愛讀書,也不愛學習了,啥都不愛了,做為家長我們就應該重視起來,是孩子身體健康出來問題,還是心理健康上出來問題?如果身體上的問題,生病了,就及時帶孩子去醫院看病。

難的是孩子心理上出來問題,這個家長們都一般難以發現,需要家長及時和孩子溝通,必要時要通過老師、同學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把握孩子的思想動態,大家一起努力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如果還不能奏效的話,那就得趕快找心理健康醫生,把脈診療,孩子是得了抑鬱症、孤獨症、焦慮症、強迫症還是恐懼症?搞清楚,對症下藥,並做好後期康復治療。

由這個問題,引出這麼多的話,不知妥否?請大家批評指正!


太行晨曦1


貪玩兒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通過玩

用身體來探索世界和認同自我

我們鼓勵孩子玩兒

陪伴孩子玩兒

在玩兒的過程中互動

你可以靜靜地看著

孩子求助時給予啟發

還可以在玩兒中傳遞時間概念

啟發孩子向書本探索的精神

在互聯網跟世界互動

讓孩子在玩中開啟求知慾

創造力

時間管理

情緒管理

父母不要過度干涉

如果一個孩子不貪玩兒

真是比不讀書更可怕

不會玩兒的孩子就像個木偶

沒有活力

沒有自我

沒有主見

是一個聽話的機器人

是對孩子的扼殺

貪玩兒的孩子也許沒有學識

但是在玩的過程中學會了

勇敢

妥協

練就了超強的生存力和情商

所以作為家長

陪伴孩子玩也是一項家庭作業

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

帶著覺察的陪伴孩子玩兒

也是父母生命蛻變的機會

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

幸福的人用童年療愈一生

不幸福的人用一生來療愈童年

幸福的人用童年來療愈一生


紫瑤服裝療愈


我很贊同這看法:一個不貪玩的孩子比不愛讀書更可怕。因為小孩子天性愛玩,喜歡玩各種各樣的遊戲,在玩的過程當中可以學會與人交往,與同伴和諧相處,長大才懂得處理人際關係。在玩的過程當中可以培養興趣,知道自己更喜歡什麼,可以刺激大腦,讓大腦更靈活,孩子在玩的過程當中,想象力更豐富,動手能力更強,性格才會更開朗。如果孩子只會學習,性格就較沉默,不愛說話,興趣不廣,缺少外在刺激,腦子也變得不靈活,思維狹隘,長大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實踐能力弱。通常喜歡玩,調皮的孩子就比較聰明,記憶力也較好,孩子在玩耍中學習總比那些坐爛板凳的孩子有成就。


EDU小週週


其實童年時期人的天性應該是愛玩,愛鬧,天真無邪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孩子天生愛靜不愛動,這是一個人幼年時期容易受到身邊人影響的問題,因為小孩總是喜歡模仿身邊的大人,家長就是孩子的老師,至於說“不貪玩比不讀書更可怕”這個問題也許含義就是應該在這個時間段裡表現出來的東西沒有表現出來,有些不合乎常理,但是記住只要孩子的心理和人格是健全的,家長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那就不必要非得循規蹈矩的去要求什麼,順其自然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