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修養較淺的,適合讀哪類書?

海無涯92


文學修養淺,要根據自身目的選擇看什麼書,比如你就是一理工科,你為了工作能力提高,直接讀相關專業書就可以了,如果你是想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可以先從字典,辭海這類起步,對常用字詞有一定了解,然後看一些抒情散文,議論文這類的,多讀多感受,記錄一些自己喜歡句子,慢慢積累,後面可以看一些小說,人物傳記,故事,寓言,最後通過古文學習,詩詞學習,文學修養就逐步提高了,除了個人天賦之外,都是需要大量閱讀和積累,不存在捷徑。。。


筆刀耕火種


書不擇食者,人人都可看,

開篇皆有益,不信隨我來。

文化程度不高,但是,適應較低層次的書刊也很多。我記得小時候愛看小人書嘛,有字有畫,老少皆宜。現在有“故事會”之類的通俗書刊,還有很多暢銷的各類雜誌書刊,很多都屬於大眾書刊,快餐文化,都適應這類讀者選讀的。

其實像瓊瑤之列的情愛小說,金庸的武打系列,也是很容易讀懂的,這一類的書都是俗雅兼容的書籍,不擇讀者的。

讀書的過程,當然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不停讀書的過程中,你對文字詞彙的理解力會持續增強,你也會增加你的識字量。

然後,你就可以讀稍微難一點的書,提升自己的認知界面。甚至將讀書參與到你的工作難題的解答中,找一些你所從事工作的專業書籍去看,帶著問題去學,你就會從讀書中獲得更多的收益。

文化修養的缺失,不是娘肚子帶來的毛病,也不是先天的不足。

開篇有益,你缺少的文化修養,藝術品質,也只有通過讀書來得以改觀。

其實,讀書的過程,就是你與許多智慧的前輩對話,你也只有這種機會可以跟這些不曾相識的,但是非常智慧的著書人,通過無聲的對話,來獲取他們的知識,來讀懂他們的認知,從而提升自己的文化鑑賞力,提升自己做人的素質。

人的一生是離不開書的,不管書的形式由紙質的變為屏顯的,還是今後的什麼其他形式的。總之,它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渠道,人的一生永遠是在學習的路上,是在充實自己的路上,而不管你的學位高低,你的文化層次高低,你的年紀有多大,在書籍的面前,我們永遠都是小學生。

最可悲的是拒絕讀書,以讀不懂為理由拒絕學習,其實,書籍都有對應他的讀者,而分出369等,所以,任何文化層次的人,都可以找到對應於他可讀懂的書籍。

作為讀者,沒有理由拒絕書籍的幫助,這是你人生的助力老師,解題高手。


雲中一擊


  • 文學修養較淺,說明對於文字的魅力還比較難以把握。學習語言的人會認為,文學就是在玩文字遊戲。這是一個形式上的理解,根據形式與內容的二分法,文學的另一方面——內容,這個定義就比較難以解釋了。甚至說,這是一個粗淺的把握。
  • 所謂文學修養對於我來說,體現在語言與內容兩方面。既要有語言知識
    的積澱,同時也要有情感把握能力,也就是共情能力。文學修養淺薄說明一定在某一方面出了問題或者說,都有問題。希望大家從易到難,慢慢地去克服。
  • 根據結構給各類文學作品分類,有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等。根據文學性來排名,其中詩歌文學性最強,也是對文學修養不高的人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此不推薦。況且詩歌不是對於作品內容的直接把握,閱讀詩歌本身是一個審美過程,通過克服障礙從而獲得審美體驗,因此並不推薦給修養較低者。
  • 以此類推,修養較低可以先閱讀一些文學性不高的體裁作品,那就是散文。散文貼近我們的日常語言,閱讀障礙低。在此推薦的有:

1、餘秋雨文化散文系列:《文化苦旅》、《中國文脈》等。

推薦理由:詞彙豐富,其中內容也不乏可稱道的地方,適合高中生及以上的水平的人閱讀。

缺點:行文自動化,為文造情。

2、林語堂幽默散文系列

3、豐子愷散文集

推薦理由:行文體現生活情趣,有一些文章表現了作者對於人生現世的思考,以及對於美學的追求。讀他的文,就如同一位有趣的老頭在與你談話。沒有人生的大道理,只有娓娓的細語。

……

如果認為自己的散文閱讀能力提高,那麼可以同時閱讀一些其他的體裁作品。

1、莫言的諾貝爾獲獎作品《蛙》

推薦理由:語言樸素平實,同時作品中寄喻了作者豐富的情絲。對於這一作品,適合修養較淺的朋友們看,而且又不會感受到“澀”,通暢淋漓。

2、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

推薦理由:黑色幽默,諷刺與批判,讓你多一分對於現實的思考與體悟。

3、狄更斯《雙城記》

推薦理由:現實主義的大師,情節線索簡練,對於底層民眾的描寫更是十分生動形象。


除此之外,我還推薦大家可以去看老舍、沈從文等的作品。對於初高中生以上的水平的人,對於他們作品的理解能力應該是足夠的。

最後,如果還有書單想要學長推薦,可以私聊我哦~我們下次再見。


中文系學長


文學修養較淺可以先從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入手。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細節真實,形象典型,方式客觀。

現實主義側重如實地反映現實生活,客觀性較強。它提倡客觀地、冷靜地觀察現實生活,按照生活的本來樣式精確細膩地加以描寫,力求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世界各國的文學藝術自始就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現實主義的因素和特色,並隨著社會歷史條件而發展變化。

世界文學中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法國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法國司湯達《紅與黑》,法國莫泊桑的《項鍊》,英國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霧都孤兒》、《雙城記》,俄國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俄國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俄國果戈裡《死魂靈》等。

新中國成立前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巴金的《家》,老舍的《駱駝祥子》,曹禺的《雷雨》《日出》,趙樹理《小二黑結婚》、孫犁《荷花澱》等。

新中國成立後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柳青《創業史》,梁斌《紅旗譜》,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張潔《沉重的翅膀》,路遙《人生》、《平凡的世界》,梁鴻《中國在梁莊》、《出梁莊記》,賈平凹《秦腔》、《高興》、《帶燈》,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等。

這些現實主義的世界名著與國內文學作品都是適合讀的書。


寒冰泉


文學的本質是“人學”!選擇文學作品有如年輕人擇師,要非常慎重!正所謂,老年人慎擇徒,年輕人慎擇師嘛!

一個人文學功底淺,選學文學作品要特別注意兩點,做好這兩點,可以很順利,也會有成績的!

第一,方向要正確!也就是選擇千百年來最著名的文學經典,來進行學習和閱讀。當然閱讀起來,一定有難度和不解,怎麼辦?

第二,方法要正確!千百年以來,研究文學經典的人很多,他們寫下的研究性質的作品也很多,這些作品歷經千百年的檢驗,能取得世人公認的作品,就是我們學習文學經典的助手啊!

典型之一就是毛宗崗對於《三國演義》的研究和批註,就可以做為大家學習《三國演義》的助手嘛。

學習不是一天的事。需要耐心,需要方向,需要方法,需要清心寡慾的心境,需要坐冷板凳的研究精神!



聿劍


不論文學修養深淺,都應該讀經典的書。從簡單易懂的入手,逐步拓寬。

儒家經典建議從《大學》入手,全書只有2000餘字。前面經部只有200餘字,當能經部熟背,全文熟讀後,自然能理解。如果實在不太理解,可以去到喜馬拉雅去聽一些專家講《大學》,幫助您來理解。

大學讀熟了,領悟透了。再依次讀《論語》、《孟子》、《中庸》。你發現你的人生格局豁然開朗。

只要入了門,你會發現心智已打開了。再讀其他的經典,就會非常容易理解。


行動家


你要讀大量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的書籍。然後每讀完一本,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因為有輸入,一定要有輸出。自己記住的,消化的,才是自己的。你並不需要讀很多暢銷書,大概每週讀一本到兩本,就好了。然後你可以去參考那個平臺上面的好書推薦,或者是在豆瓣平臺上面,9分以上的,很多都是以前經典書籍。然後通過他們的介紹,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然後循序漸進的讀下去。

歷史的話就要看《全球通史》

名著的話,就看經典的那10本名著。《呼嘯山莊》《悲慘世界》《大衛科波菲爾》《了不起的蓋茨比》《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巴黎聖母院》《老人與海》《傲慢與偏見》《童年》

我最近看了《馬丁伊登》《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平凡的世界》《歐也妮,葛朗臺》《奧利芙基特里奇》《尤利西斯》







梨子翱翔


答:首先是《論語》。切不可以為我從前讀過了,現在毋須再讀。正如天天吃飯一樣,不能說今天吃了,明天便不吃;好書也該時時讀。再次是《孟子》。孔孟這兩部書,最簡單,但也最寶貴。如能把此兩書經常放在身邊,一天讀一二條,不過花上三五分鐘,但可得益無窮。此時的讀書,是個人自願的,不必硬求記得,也不為應考試,亦不是為著要做學問專家或是寫博士論文;這是極輕鬆自由的,只如孔子所言“默而識之”便得。只這樣一天天讀下,不要以為沒有什麼用;如像諸位毎天吃下許多食品,不必也不能時時去計算在裡面含有多少維他命,多少卡路里,只吃了便有益;讀書也是一樣。這只是我們一種私生活,同時卻是一種高尚享受。




默道18K


回答提問者的問題,首先,我認為,文學修養相對較淺的人,適合讀歷史書,特別是野史,適合讀菜譜,適合讀現代詩,適合讀小說。

其次,我認為應該遠離古詩詞,遠離文學研究之類的書就行,不至於浪費時間空耗精力。

文學修養指的是什麼?是識字多少還是語句通順,是用詞講究還是修辭多多,是意思表達清楚還是概括力強,其實,文學修養是相對的,不要太當真。




共鳴共勉共賞


文學修養較淺的,適合讀一些雞湯式的書,讀一些通俗易懂,簡單明瞭的書。同時,若自己想逐步提高文學修養,可多背一些唐詩宋詞,完全可以不知其意的去多背誦,點滴常常積累,詩詞之意自解。

當然,雖文學修養較淺,但其興趣在文學方面,則可根據自己的性格用心去啃一些中外名著,可以天天寫日記,即使有時寫不出也要硬寫,時間長了心裡就有譜了,文學修養也會大幅度地提高。

不過,任何人任何事情都不可強求,雖文學修養較淺,相對於每個人的悟性去讀書,也就是讀自己喜歡的書,有的人喜歡言情書,則可以讀讀瓊瑤的著作;有的人喜歡武狹書,則可讀金庸、古龍、或梁玉生的書;有的人喜歡評論方面的書,可去讀讀李敖的書;有的人喜歡現實生活中的人情世故,明星名人,可以讀一些名人明星之類的花邊文學,做為茶餘飯後消遣資談。有的人慾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文史不分家,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讀文史哲理,中外名著都可。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每個人文學修養的深淺,在於自己心底所好也。出發點不同,選擇則不同,結果也均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