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表SCI論文

一、基本要求:

必須滿足國際檢索系統對論文格式的要求,至少應包括下列幾項(英文):

1、論文題名

題名應簡明、確切,不要太長、太籠統。英文題名可以省去定冠詞和不定冠詞如the、a、an等。題名內不應列入非公知公用的符號、代號,以及數學公式、化學結構式等。

2、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

應按GB/T 16159-1996《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拼寫。作者姓氏在前,全大寫。名字在後,首字母大寫;雙名連寫,其間加半字線。注意:不要將姓氏寫在名字後;也不要將名字縮寫;如是多位作者,姓名之間用逗號隔開。

3、工作單位

工作單位要規範、統一、穩定,英文譯名結尾處應加“China”.如: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研究所,廣東廣州510640(InstituteofChemicalEngineering,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4、多作者、多工作單位,應寫成LI Zhi-gang1, CHEN Xiang-dong1, WANG Ping 2, ZHANG YU-shun3(1. State Key Lab. ofStruct. Anal. of Ind. Equip., Dalian Univ. of Technol. ,Dalian 116024, China;2.Inst. of Eng. Mech.of Stat eEarth q.Bureau,Harbin150080,China;3.Inst.ofEarth q.of Guangdong Prov.,Guangzhou 510070,China)

5、英文摘要

國際重要檢索系統通常採用英語。

它們在收錄一篇論文摘要時,主要是看英文摘。

所以英文摘要編寫的質量是非常關鍵的。它包括:摘要內容、格式、語句的時態和用詞的準確性。

(1)摘要的內容:對於報道性文摘,應當列出研究課題“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個要素。

(2)摘要的長度:100-150個詞,不應出現公式、圖表、參考文獻的序號;第一句不應與題名重複。

用過去時態敘述作者工作,用現在時態敘述作者結論;儘量用主動語態代替被動語態。

對稿件內容和學術水平的要求

①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的工程論文,如: --工程管理;--礦業與冶金、材料工程;--機械與電子工程、製造技術;--電子與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化學與化工、生物技術、輕工紡織與食品工業;--土木建築工程、海洋與水利工程、船舶工程;Ei一般不收錄數理化、生物學、醫藥、農林等學術理論論文。

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科技攻關項目、“八六三”高技術項目等。

③論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果有創新。

6、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要精選,應規範。

(1)引用文獻中書刊的層次、數量、出版年份要仔細挑選核實,因為它可反映論文的學術水平和創新程度。如果引用文獻大部分是教科書,SCI、EI是不收錄的。

(2)參考文獻的編寫,應遵循GB 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把參考文獻編寫好。

(3)SCI、EI要求把文後參考文獻全部譯成英文。

7、加註論文來源

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科技攻關項目、“八六三”高技術項目等重要論文,不要忘記在篇首頁地腳註明標準的資助項目名稱,並在括號內寫出批准號,以證明論文價值。

因為這類論文,其項目都是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嚴格論證後批准的課題,受到國內外檢索系統的重視。

論文被SCI、Ei收錄,學術水平是基礎,編排格式是條件,投稿途徑是關鍵。論文的學術水平再高,如果投稿方向不對,根本不能被ISI、Ei收錄。所以推薦以下幾種投稿方式:

(1)應向國內已經被SCI、Ei列入刊源表的期刊投稿。

(2)如果您的論文曾經被SCI、Ei收錄過,應多向這些雜誌投稿。

(3)投向國際期刊比中文期刊容易進入SCI、Ei,但其學術水平不一定都比中國期刊高。

中國期刊進入SCI的數量有限;在這種期刊上發表文章,難度較大。應把部分稿件(英文)向國際分流。

(4)SCI、Ei都收錄國際會議論文集。應積極主動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如果您出國參加國際會議機會少或經費困難,應爭取參加在國內或者校內舉辦的國際會議,並積極投稿。SCI、Ei對這種國際會議論文集是很有興趣的。如“Polymer Preprints”收錄率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