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救心” 我院心外科開展2臺高難度限期手術救治重症病人

“新冠”疫情下,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外科不間斷提供醫療服務,順利開展2臺高難度限期心臟體外循環手術,成功救治了兩位重症心臟病患者。

胸悶加氣促 元兇是心臟複合病變

59歲的柳叔跟60歲的袁姨在入院前一週都出現了很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相關的症狀——“胸悶胸痛“和”活動後氣緊”,而且兩人都不是第一次發病,由於近期天氣變冷,兩人都自覺症狀較前明顯加重,已經無法耐受,因此兩人都分別到當地醫院就診。

59歲的柳叔在當地醫院診斷是”二尖瓣重度返流“,60歲的袁姨在當地醫院診斷是”冠心病“。兩人按照當地醫院的治療方案效果欠佳,“胸悶“和”活動後氣促“的症狀沒有得到明顯的緩解。

根據家屬回憶,柳叔在家裡只能半坐無法平躺睡覺,平時呼吸總是”喘大氣“;袁姨在家裡走路不超過10米就得停下歇息,胸口總像“壓著一塊石頭”,以前休息片刻便可緩解,但這次症狀一直存在,很難受,最近還經常出現胸痛。

患者家屬慕名找到張曉慎主任,張主任在線上仔細查看兩位病人的資料後,推斷兩位患者的情況可能不是單純的瓣膜病變或者是單純的冠心病,可能存在複合的心臟病變,而且病情較為危急,可能需要儘早手術治療。

當地醫院由於設備及人員配置等各種限制無法做進一步的治療,張主任建議兩位病人儘快轉到我院進一步診療。

抗疫“救心” 我院心外科開展2臺高難度限期手術救治重症病人


疫情期間配合無間 挑戰高難度手術搶救病人

由於疫情期間,門診與住院增加限制條件,必須追加“新冠肺炎”篩查,患者與陪護親屬均需要完成,入院流程較平時複雜,病人及家屬情緒也較非疫情期間更緊張。張主任安排了科裡的醫護協調配合,安撫了病患及家屬的緊張情緒。醫護人員不僅快速安排患者完成新冠篩查,而且積極安排陪護的家屬完成相關的篩查工作。很快,患者及家屬均完成和通過了各項入院前篩查,並迅速完成了兩位患者的術前檢查。

術前檢查結果與張主任推測的結果一樣,兩位患者都不是單純的瓣膜病或冠心病,而是冠心病合併心臟瓣膜病變,且冠脈狹窄非常嚴重,需要儘快進行手術治療以挽救患者生命。手術方案複雜、難度大,兩位病人都需要在體外循環下同時進行冠脈搭橋手術和心臟瓣膜手術。

在醫院麻醉科、手術室、輸血科等相關科室的大力支持與密切配合下,心臟外科團隊在有限的時間以及特殊疫情的各種條件限制下,順利完成兩臺高難度的手術。兩位患者術後都覺得“胸口放下了一塊大石頭”。兩位患者目前在順利康復中。


抗疫“救心” 我院心外科開展2臺高難度限期手術救治重症病人


張曉慎主任表示:兩臺手術的安排遇到的挑戰較多,主要是來自疫情特殊時期的客觀限制,但是,心臟外科擁有完成複雜心血管手術的技術力量。在兄弟科室的支持下,將這兩臺手術視作特殊時期的團隊作戰,認真安排部署,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張主任強調,疫情期間,部分市民抱著能熬就熬能不去醫院就不去醫院的想法,這是不對的。病人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可以通過網絡或電話等諮詢醫生後再做選擇。尤其是心血管病人,如果身體出現明顯不適,像胸悶、胸痛、氣促等症狀,就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

(通訊員:張燦城、李小輝)


抗疫“救心” 我院心外科開展2臺高難度限期手術救治重症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