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叱吒風雲的湘西王為何選擇隱居,過上平凡人的生活


曾經叱吒風雲的湘西王為何選擇隱居,過上平凡人的生活

《艽野塵夢》

百年前,陳渠珍穿越藏北無人區的人,他當時帶著115名士兵,一百多支槍,一百多匹馬,兩百多頭牛,在無人區迷路,經歷半年才走出,茹毛飲血,飢寒交迫,人相食,出來時,只剩7人,披頭散髮,鬍子拉渣,無異野人,《艽野塵夢》是陳渠珍記敘自己早年入藏經歷的回憶體自傳,百年之前,青藏高原的形勢錯綜複雜,英國人對此地垂涎已久,又與俄國明爭暗鬥,清政府則已是自身難保,應顧不暇,作為西藏本地統治者的達賴欲擺脫英國操縱,而與俄國連橫,不料此舉遭到英國報復,舉兵來襲,達賴不支,遂向北京求援,清廷拖沓許久,方派趙爾豐率鍾穎等人入藏靖邊,誰知達賴權衡後又怕清軍入藏使自己失勢,反而派兵阻撓清軍,自己則投向英國,就在這種情況下,陳渠珍所屬不對由川入藏,開始了一段不凡經歷。

書中記敘了他沿途所見所聞:擔任偵察兵被俘又獲釋;平定波密蠻族叛亂;邂逅藏族少女西原並與之成婚;以及辛亥革命後鑑於當地形勢不穩,率部經青海返回內地,途中誤入歧途,缺水斷糧,九死一生;當115人的隊伍回到西安,只剩下7人,可就當艱險已過,西原卻因病去世,全書也至此戛然而止,令人悵惘不已。

回到湘西的陳渠珍,一統湘西,採取保境安民政策,銳意興學,提倡自治,興辦軍農、軍工,欲把湘西建設成為一個禮運大同世界,為了實現自己的這個夢想,一直以來陳渠珍都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準則,不願與任何勢力發生衝突,當時,賀龍領導革命武裝隊伍在湘西一帶活動,出於保存實力等等考慮,數年裡,陳渠珍對當時湖南省主席何健下達的剿共命令並不理睬,見陳渠珍抗命不遵,不聽自己的調遣,何健大為惱火,於是他開始尋找機會向陳渠珍發難,一場危機逐漸逼近了。

1934年10月,賀龍、關嚮應率領紅二軍團向桑植進軍,何鍵獲悉這一消息之後,再三發電,嚴令陳渠珍全力堵剿,一方面迫於壓力,另一方面害怕紅軍發展過大,影響自己的利益,最終陳渠珍只得出兵,開始進攻,可沒想到,陳渠珍的湘西軍在十萬坪被紅軍一舉擊潰,損失三千多人,當時已經被蔣介石任命為追剿總司令的何鍵,馬上落井下石,不但借改編之名吞併了陳渠珍的剩餘人馬,還秘密電告蔣介石,將剿共失敗的責任全部推到陳渠珍身上,軍隊瓦解,大權旁落。1935年2月,孤身一人的陳渠珍,黯然離開湘西,以湖南省政府委員的空銜移居長沙。

曾經叱吒風雲的湘西王為何選擇隱居,過上平凡人的生活

隨後近十年,雖經多次努力,然而陳渠珍卻再也無法重回昔日輝煌,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陳渠珍回到離別七載的故鄉鳳凰鎮竿城,在西門坡的朝陽宮過起了隱居生活。

雖然獨安一隅,但對於湘西這片土地,陳渠珍內心裡卻總沒能放下,這天,縣長楊仲璞陪同陳渠珍出門散步,走過市場,卻看見幾名警察正在圍毆一個賣菜農民,一問才知,原來這位農民因為不滿當時的經濟狀況,罵了縣長几句娘,由於當時國民黨執意發動內戰,致使國統區經濟崩潰,由於貶值迅速,法幣已無法在市面流通,在城市裡,大宗買賣早已只用黃金美鈔來計算,而在農村,用糧食來進行交易,成為唯一方式,民怨沸騰,和楊仲璞分手後,陳渠珍默默回到家,望著自己曾經費心經營的湘西,變成眼下如此光景,陳渠珍心中有種說不出的苦悶。

曾經叱吒風雲的湘西王為何選擇隱居,過上平凡人的生活

陳渠珍發行陳氏米票

一個月後,陳渠珍以個人名義發行陳氏米票,代替大米流通使用,票面有“寥天一廬”印章,有一合、半升、一升、二升等數種面額。

然而米票發行不到兩個月,商戶們竟然紛紛拒絕收用米票,市場交易忽又紊亂起來,陳渠珍幾番調查詢問得知,因為這種紙票沒有特殊的紙張和印製技術,市場上不斷髮現假造的米票使用流通,異常惱怒的陳渠珍,又把縣長楊仲璞、參議長譚自平和一些商會負責人叫到了家中。

氣急之下,陳渠珍指著縣政府秘書田景陽,要他當即寫就《通告》:如有商戶大賈,再不收用米票,民眾就要吃大戶,責由自負。

雖然已經下野多年,但陳渠珍三個字,在湘西仍有著一種威嚴,當全縣商戶看到《通告》,無人再敢拒絕使用,春節後,米票一直流通到了乾州、麻陽、永綏、松桃等縣,不過,雖然陳氏米票最終在鳳凰得以推行,但放眼整個湘西,陳渠珍感受更多的,卻是一種無力和落寞

回到湘西鳳凰的陳渠珍,瞭解到湘西各地的實力人物,大都是一些年輕人,深感當代賢達,鮮所結識,自己稱雄湘西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年事已高,似乎只能終老殘年,然而此時國共內戰日緊,時局動盪,官員腐敗貪汙成風,在湘西各地,匪患更是日益猖獗,眼見如此山河,如此湘西,陳渠珍內心不免痛心難平,就在陳渠珍悵然哀嘆之際,一場兵匪戰禍,卻將本已無意政途的陳渠珍,再次推上了風口浪尖。

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晚上九時左右,“寥天一廬”的客廳裡,圍坐著十幾個人,他們正在向陳渠珍講述著,近期湘西發生的一次驚天事變。

1949年3月2日,由於反對國民黨第十七綏靖區司令李默庵在湘西的整編計劃,土匪出身的永順警察局長曹振亞等人聯合造反,並攻陷沅陵縣城,史稱“三二事變”

繼沅陵、麻陽暴動之後不到一週,湘西局勢已經一片混亂,保靖、乾城、龍山、永綏、永順、懷化、黔陽等縣,烽煙四起,來到“寥天一廬”來找陳渠珍的,是當時鳳凰縣軍政官員,他們希望陳渠珍能夠出面坐鎮,利用其昔日的聲威,保護鳳凰縣城不受侵擾。

可就在陳渠珍剛剛出任鳳凰縣防剿委員會主任一職時,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為了對抗國民黨政府軍的鎮壓,當時湘西的各路勢力舉行了一次聯合會議,決定成立“湘西自衛聯軍”,然而在聯軍統帥一職上,卻始終無法達成共識,最後所有人都只想到了一個人——陳渠珍,就這樣,本是出來抗匪的陳渠珍,一轉眼竟變成了湘西眾匪的首領。

曾經叱吒風雲的湘西王為何選擇隱居,過上平凡人的生活

此時,在國共戰場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正一路南下,勢如破竹,面對節節敗退的局勢,對於湘西,白崇禧改圍剿為招安,於5月24日任命陳渠珍為“川黔湘鄂四省邊區綏靖司令部副司令長官”,計劃讓混亂的湘西,成為阻攔解放軍西進的屏障,至此,幾個月的湘西大動亂宣告結束,本已被人漸漸淡忘的陳渠珍,憑此又一次東山再起。

此一時彼一時,三十年前的陳渠珍,稱雄一方,躊躇滿志,“大同禮運”,抱夢無限,三十年後的這個時候,已是風雨飄搖的國民政府,欲以湘西為大西南屏障,據窮山惡水以抗擊南下解放大軍,此時的湘西各路軍馬,名義上是以陳渠珍統率湘西,實際上卻多是心高氣傲的年輕人各自掌握實力,一盤散沙,年屆古稀的陳渠珍,縱有“保境安民”之心,卻也難以為繼,值此國勢飄搖之際,自己和湘西,究竟該何去何從呢?

這幾天,在乾城桔園公館“寥天一廬”裡,陳渠珍和他的十幾位心腹一直在激烈的爭論著,就在一個月前,程潛、陳明仁在長沙通電宣佈和平起義,局勢的迅猛變化,讓陳渠珍一時陷入彷徨之中。

數次會議始終沒有結果。國民黨方面,“特使”、“專員”、“代表”、“高參”、“舊友”等形形色色人物,卻紛至沓來,穿梭遊說不算,蔣介石也親自來信,勉勵陳渠珍“勘亂衛國,共圖中興”,“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的陳渠珍,煩悶之下索性將沅陵行署的一切事務,交給老部下戴季韜,自己帶領一個警衛營住到離鳳凰縣城五十多里的黃絲橋去了。

9月30日晚,一名叫王尚志人悄悄來到了陳渠珍的住地,王尚志,桑植人,原是陳渠珍的高參,在當年陳渠珍主持湘西時,曾多次為其出謀劃策。而這一次,王尚志卻是奉湖南省臨時軍政委員會之命,前來策動陳渠珍起義。

曾經叱吒風雲的湘西王為何選擇隱居,過上平凡人的生活

看見昔日老友到來,陳渠珍非常高興,當得知王尚志是來勸說自己起義的,陳渠珍將自己的顧慮和盤托出,聽完陳渠珍的話,王尚志哈哈一笑,逐條給陳渠珍分析起,湘西附近國民黨幾大兵團的狀況來,並保證湘西百姓,不會因此而遭受牽連,整整一夜,兩人越談越興奮,不知不覺中,歷史來到了1949年10月1日,當陳渠珍結束談話,準備回臥室準備休息時,電臺收發員向他彙報,就在剛剛不久,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一個新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宣佈成立了,1949年10月,陳渠珍赴乾城同解放軍和人民政府進行政權交接,湘西迎來了一片光明!

第二年夏天,陳渠珍以第一屆湖南省政府委員的身份,第一次來到了北京,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賀龍等人的親切接見,1950年6月1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日內即將開會,毛澤東主席特意設宴款待了包括陳渠珍在內的35位人士。

曾經叱吒風雲的湘西王為何選擇隱居,過上平凡人的生活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全體合影

這張照片見證了當時的場景,然而,或許是鄉情難捨,晚年的陳渠珍謝絕了賀龍的好意,最終還是選擇回到了湖南,臨行之前,周恩來特意送給他一份禮物。

從北京回來之後,曾經叱吒一方的“湘西王”過起了平常人的生活,直到去世,1952年2月,因患喉癌病逝於長沙,終年71歲。

縱觀陳渠珍的一生,可謂歷經坎坷,大起大落,在經歷過晚清時代的悲憤、民國時代的滄桑後,在面一個新舊時代的轉折之口,他最終帶領湘西將領和人民走向和平解放,避免了一次生靈塗炭的戰禍,他寄望湘西“禮運大同”的夢想,固然在舊時代支離破碎,卻又在一個新時代裡一步一步得到實現,湘西王的起落命運,逐漸隨風淡去,一個安定的詩意湘西日漸揚名,拋開時代的紛亂意圖,單就一個赤子而言,經過起落的陳渠珍,的確將心念系給了湘西。

曾經叱吒風雲的湘西王為何選擇隱居,過上平凡人的生活

陳渠珍和西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