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安的《滕王阁序》在中国古典文章中处于什么水平?

天下快评


王勃其人和文章《滕王阁序》在中国和中国文化上是什么地位?一句话,具有极高的地位,属于顶尖级别。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更是罕见的少年俊才,也许是他太优秀了,所以天妒英才,年纪轻轻就早早的被老天收走了,他要是再多活上十年二十年,那成就会更加光焰万丈。

如果说也许有的人对王勃的诗才了解不多,那么他那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足以让你惊呆。他的散文《滕王阁序》又是什么样的地位呢?一句话:凡有选本,必定选入;课本教材,必有斯文。

《滕王阁序》的奇特太多了。随便举几个吧,一是出自于一个少年之手,当时的刺史大人宴请的皆为各界名流,而王勃则是路过的少年“童子”,小毛孩。当主人假意邀请诸位作序文时,所有人都知道是客套话,都知道主人是要让自己的快婿来彰显一下文采,所以大家全都退让,偏偏王勃毫不客气,提笔就写,初生牛犊,弄得主人尴尬不已,只好就让他写。

二是全文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容不得苦思冥想,犹豫修改。更让一般人紧张心慌的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字一句的写,写一句就专门有一个人高声报读一句,要换另外的作者,早就心慌面热,汗流浃背了,而“童子”王勃却旁若无人。

三是语惊四座,“童子”误了人家快婿出风头的好事,主人当然不高兴了,开始听报读时很不服气,说文笔平平不咋的,但是越听越惊讶不已,越来越深为其绝妙文采折服,满堂也是一片喝彩。

四是文章绝非一般文字游戏,虽是现场应酬,却是意境深远,不仅文采斐然,而且警句迭出,深赋哲理。“君子安贫”、“老当益壮”、“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处涸辙以犹欢”等等句子,无不能成为情操高尚者,有志之士的座右铭。

《滕王阁序》是标准的骈体文,全文工整,辞藻华丽,王勃是信手拈来,而文章却领千古风骚!


非云非鹤801


王勃的千古名篇,在文学史上影响巨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1.令人神往,才高八斗,鹤立鸡群,传奇色彩浓厚。

王勃写《滕王阁序》也是如此,少年一鸣惊人。这样的传奇色彩让王勃和《滕王阁序》都被突出凸现出来,而更被广为流传了。这属于传播学范畴,王勃相当于唐朝的网红,而这篇《滕王阁序》就相当于少年网红最经典的作品。少年能够写出这么样的精品,世人人都举目惊叹之鹤立鸡群的传奇。

2.绝笔的收藏价值。

据传,王勃写完这篇后,去看他父亲,在回来的路上掉海里淹死了。《滕王阁序》算是王勃的绝笔。这样一个大唐闻名的才子,突然离开,让他的这篇作品更加被世人看重,而传播度又加大了。体现出来更大的收藏价值。世人对《滕王阁序》这篇妙文还有一种痛惜之情,以后不会再有“绝唱”,增加了他的收藏价值和重新认识价值。

3.承前启后的文学价值。

汉末兴起,盛行于南北朝的骈文,在隋唐时期依然盛行。而《滕王阁序》可以看做是骈文向古典散文靠拢的标志。《滕王阁序》是文采、色彩、名声和影响力最大的一篇,所以,可以看做是文体过渡的标志,是当时众多名篇的代表。古典散文逐步兴起,才有了后来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和曾巩的唐宋八大家优秀古典散文的诞生和繁荣。

4.开启了直抒胸臆,自我表达淋漓尽致的表达方式之先河。

《滕王阁序》以记事为由,酣畅淋漓地把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准确到位,淋漓尽致,不扭捏、不矫揉、直抒胸臆、一气呵成。是自我表达的最好典范,代表着文学的政治性向功用性的合理转变。

5.节奏明快,抑扬顿挫,节奏感与音乐美达到了极致。

他的节奏感同时是和情感抒发紧密结合的。随着景色变化,作者情绪的起伏,令人沉浸其中,陶醉无比,仿佛听着一曲曲节奏明快的音乐,有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吴刚作文


王勃的《滕王阁序》,确实为匡世不朽之名篇。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和奇才。《新唐书》本传说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也说;“王勃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笔数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据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阁上即兴而赋千古名篇,并非虚传。 

王勃作为古代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实在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 

内容上看,《滕王阁序》拓展了骈文的艺术境界。在艺术形式上,《滕王阁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在骈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达到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滕王阁序》既是六朝骈文之新变,也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

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

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写出来的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有的是暗用,有的是正用,有的是反用,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请问填写什么龙飞凤舞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学者文中子王通之孙,唐代诗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因作文得罪唐高宗而被放逐,漫游于蜀中。后补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年二十七,因渡南海探望父亲,溺水受惊而死。工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令成年人都赞叹不已,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王勃开始研读史籍《汉书》,并自作《指瑕》纠正了其中的十余处错误;

十六岁时,王勃应科举考试,一发命中,授职朝散郎!成为朝中最年轻的官员。

之后,王勃写了一篇《乾元殿颂》的文章,献给唐高宗。“紫扃垂耀,黄枢镇野。银树霜披,珠台月写。响明立极,横神廓社。大壮ゼ爻,斯干韵雅......珠泥畅绩,银绳郁契。鹤岭云明,龙坛景惠。道超中古,功推下济。惟帝惟天,惟天惟帝。”

唐高宗读完他的文章后惊叹道:“王勃真乃我大唐奇才!”

公元675年,王勃去交趾看望父亲,途径南昌之地,在都督阎伯舆的邀请下写下了那篇惊世之作——《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写完序,王勃便写出这篇《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但由于《滕王阁序》太过惊艳,完全掩盖了《滕王阁诗》的风采,所以世人皆知《滕王阁序》,反而对序的主体《滕王阁诗》印象模糊。

公元676年,王勃乘坐船只从交趾县探父归来时,正值南海风急浪高,他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唐高宗闻之都为他潸然泪下......

胡应麟对其评价曰:王勃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抒写悲凉,洗尽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

如果天才王勃没有这么早夭折,那大唐的诗坛将会怎样......


镜头里的童年


王子安真名王勃,字子安。是初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杨炯,骆宾王,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擅长写诗作序,成就位居四杰之首。他写出来的诗气势浑厚,对仗有序。他所做的《腾王阁序》前序布局精巧,独具匠心。全序分四个部分来叙。第一部分写他在与友饯别时的地点洪都的地理地势,奇珍异产等。第二部分写他在与友饯别时的季节为秋天,描绘出说洪府外秀丽秋景。第三部分写他与友饯别时的不舍之情。第四部分由情而生出的内的感叹。他全篇布局紧促,虚虚实实,有远有近。引经据典,用词考究。写情写景自然舒展。既充分展出了一副优美的秋后洪府外自然风光,友人饯别时的热闹盛景和不舍之情。又自然而然地道出了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无限感慨之情。奠定了他在临观内文风的首屈一指的地位。


游游蜉蝣


《滕王阁序》是古典文学中的巅峰之作!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其中的这些诗句估计人人都知道,“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气磅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偶工整,用典恰切。

王勃不愧为文坛巨匠,整个文章的写作艺术不是我等随便可以评论的!


半醉半醒半癫狂


世人不知滕王,不知滕王阁,但无人不知《滕王阁序》。王勃死时不过二十六岁,《滕王阁序》是现场写的。这篇文的典故众所周知。在这篇美文之中,给中国语言宝库留下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萍水相逢”、“渔舟唱晚”等二十多个成语。阁以文传,文以阁名,王勃的名字便永久地与滕王阁联系在一起。王勃更不知道,这篇文章,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大家地位。

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韩愈,以能与王勃同作赋文都感到自豪,以至于他在后来为此阁再次重建著文时称,“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王勃之后的李白于黄鹤楼赋诗、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或多或少地,都受到了王勃滕王阁作序的影响。


李贺2019


《腾王阁序》是初唐诗人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它通篇除了个别虚词外,都是对偶句,而且通篇用典。

从内容上看,拓展了骈文的艺术境界。从艺术形式上看,它继承了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加以散文化,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美的统一。

根据记载,王勃写此序是现场而作,如此难而美又少见的骈文能当场写成,可见王勃文字功底的深厚,难怪从唐代到现在,都有不少文学大家给予高度的评价。

至于它的地位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咯。


QING祝来FENG


阁序在高中课本上依旧是背诵二三两段,但语文老师还是要求全文背诵,全班同学都特别渴望有一天会被告知,会背滕王阁序全文的同学不用参加期末考试。滕王阁序啥水平?应该就是能让期末考试失灵的水平?我喜欢骈文,但滕王阁序不一样,它华丽,但不做作,还让我感到震撼我觉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最完美的画面,是用画笔画不出的顶级视觉盛宴


国学宗师


《滕王阁序》是千古第一骈俪文。

用典信手拈来、出神入化;修辞极尽华美典雅之能事;对仗工整严谨、无懈可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