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70年代的時候,有人說人們吃得不是很好,卻很少生病,這是為什麼?

農民一帆風順


放屁!不知道有生物淘汰論嗎?以前一個縣城都沒有現在這麼好的醫療條件很好的醫院,一個村裡也沒有一個像樣的醫生。十里八村都沒有一個好點的接生婆。有許多先天不足的小孩子,有的還沒有出世就死了,有的生了活不下去,有的連母親一塊帶走了,(有的事不能說。)大人得病了得抗著,就等哪天去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現在的人說以前的人不得病現在看明白了沒有。就是自然淘汰與人為淘汰的的緣故。以前身體不好的都從小就上西天了,身體健康的才能活下來。


草原狼


我也是過來人,對六七十年代十分了解,那時物質生活雖說不高,但文化生活還是很好的。那時村村演戲。我們家鄉文化生活條件較好。周邊三里左右有三個軍工廠。這些軍工廠每天演電影。有時一晚能跑二個廠。十分開心。十七歲以前是我一生最歡樂的時光。醫療衛生條件也很好。離我村三里就有一家高等醫院。對我們這裡老百姓就醫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所以本人對六七十年代有著深厚的喜愛和留戀。那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歡樂時光。


夜琳夢曦1


出這個題目的人,肯定不是從那個歲月過來的,根本不知道那個時候人的健康狀況,我今年60多歲,我還記得我小時候時,我們是一個大自然村,有300多口人,可是村子裡面的老人,基本上,70歲左右都沒有了,活到70歲左右,都是高齡,70歲以上的人,我好像沒怎麼見過?就是70歲村子裡也是寥寥無幾,你看看現在,60多歲的人還生龍活虎,70歲的人還精神十足,十歲的人還在做騎自行車運動,90多歲,還有打麻將的


用戶729554638565


六七十年代,我正在上學,敢肯定的說,中學時代一個班級五十多人,沒有一個戴近視鏡的。那時候也不是人人都不害病,但敢肯定地說,癌症極少。胃病太多,有些人認為那時老年人活七十歲的人極少,事實如此,但責任不在當時,要知道,解放初期,中國人平均壽命三十五歲,六七十年代的老年人都是舊社會出生的,活到七十歲相當不易了。現在呢,六七十歲老人看著身體還好,還能幹活,跳廣場舞,這應歸功於六七十年代少年時期吃的糧食沒有轉基因,也沒布添加濟,也沒有農藥殘留。自幼養成的好身體。如果說現在長壽人多,也歸功於年輕時養成的好身體。再看一下現在的年輕人,學生中近視眼佔大部分,三十歲的中年人需多白髮,還得染。上班族,打工族的年輕人,有些精神高度緊張,壓力大,真不敢斷言,今天的中青年,到老時會怎樣的身體?


治民1118


我是四十年代出生的,六、七十年代的生活歷歷在目,那時哪有不生病的,是沒錢看病,因為那時連吃飯穿衣都成問題,人們生病了就靠拖,我所在的生產隊一戶人家主勞力生盲腸炎,實在拖不了就去了醫院,這戶人家當年就成了倒掛戶(到年底結算時倒欠生產隊),我弟弟蛔蟲穿膽每年要發二、三次,痛得滿地打滾,當時父母也沒辦法,實在沒錢去看醫生。這樣的事我看到得太多了,所以你說的六、七十年代人們很少生病不符合事實。


W加乘


這是真的。為什麼呢?

首先那時的糧食,蔬菜,水果沒有化肥農藥,上的農家肥,無毒無汙染,幾乎是純天然食品!

其次那時空氣好,只要晴天都是藍藍天上白雲飄!青山綠水,一幅美好的田園風光!不像如今,科技交通發達了,工廠和各種車輛多了,廢氣,尾氣汙染也多了!

還有那時人們的壓力小,雖然很困難,一家有五六個,七八個,甚至十個孩子的都順理成章養大,而如今一兩個孩子就讓父母不堪重負,甚至苦不堪言!人壓力大了自然抵抗力差,好得病!

另外那時交通不發達,人們出門多是靠步行。就比如我吧,在德惠師範讀書時,四十多里路,都是週六走回家,週日走回學校!正是這樣的鍛鍊,幾乎人人都是鐵腳板,走幾十里路沒問題!可如今,尤其是年輕人,出門就以車代步,一步都不願意走!

可能是基於這些原因,所以六七十年代的人們,吃的不好卻很少生病!好在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這些了,能改變的正在努力,就比如說走步,健身,跳舞等,願我們的國民身體越來越健康!


常青樹


我是50年代出生的人,對六七十年代的生活,比較瞭解,那個時代,文化生活單一,在60年代那時候,村裡組織了文藝宣傳隊,我也是其中的隊員,每到農閒的時候,村裡就組織年輕人排戲,主要是演花鼓戲,送貨路上,劉海砍樵,等,冬季農閒的時候和春節前後,下鄉演出,每次到小組演出,村民聽說有戲看,真是高興的不得了。

70年代,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一枝獨秀,大江南北,全國都一樣,集體做公分,搞大合唱,每到插秧的時候,幾十個人排隊,插得慢不敢走前面,插秧速度快的走前面,你追我趕,那個高興勁,感覺不是很累,每次走前面的,就是我老鄧。

67O年代生活艱苦一些,確實沒有壓力,那個時候的醫療條件差,全村只有一個赤腳醫生,從懂事的那天起,一直到90年代,在本村醫生吊水,一瓶水都沒完,就感覺好了,那時候醫療條件差,就是有病,也不知道是什麼病,一般壽年都在60到70歲之間,現在70歲:算高齡,90歲的老人很多,當想起六七十年代的往事,難以忘懷。


做自已想做


不是那時的人們病少,而是人們小病不吃藥,抗幾天就好了。就拿感冒來說吧,小時候頭疼頭暈渾身無力感覺身上冷。我媽用手摸摸我的額頭燙手,說感冒了,就用家中必備的: 蔥根,姜,白蘿蔔,香菜根,蘇子秸(現在菜市場賣的蘇子葉的秸稈曬乾),一起加水煮,一個小時後倒出熬好的水再加些紅糖,趁熱喝下,趕緊鑽進被窩,媽媽再蓋上一層厚厚的被子。一會兒就出汗了,在被窩裡憋的難受,說媽出汗了,媽用手伸進去摸一下覺著汗不夠多說“不沾,再出會兒。”過了一會兒汗把被子溼了,我在被窩裡喊: 沾拉!媽再用手摸一下覺著可以了,就把上邊的厚被子揭開,遞給我一個乾毛巾把汗擦乾,然後慢慢露出頭,等恢復正常再穿衣起床。果然渾身輕鬆,啥事也沒了。

再看看現在,小孫子流鼻涕了,兒媳趕緊開上車讓我抱著孫子風急火燎地往兒童醫院趕。掛號排隊大半天才輪著看,我和醫生開玩笑說:哪個孩子不流鼻涕就長大了?我們那時都上三年級了還流鼻涕。醫生笑著說:現在就不讓流鼻涕。

那時人們小病抗,大病等死。醫療條件不好,人們的壽命短。


文樂415


六七十年代的人沒有頸椎病,我是四九年出生,上學期間,學業不是太繁重,老師也不像現在留很多的作業,放學回家後很快就寫完了作業,中學時,下午三點放學,可以在學校自由活動,有愛好文藝的可以去音樂教室唱歌,愛好體育的可以打籃球,等等,也可以寫作業,六八年下鄉後,三年中農活兒基本上都會幹,我的體會是年輕人累點苦點兒,反倒對自己的一生有好處,農村有多累?不去農村不知道,反正我本人很感謝下鄉對我的鍛鍊,現在我雖然七十歲了,看身體素質還是不錯的,現在的年輕人整天看手機,身體素質差,生活好了,環境差了,住在高樓裡,不接地氣,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看似享福,實則真不如住平房,燒柴火來的環保,冬天外面大雪紛飛,屋裡炕上燒的熱乎乎,還記得小時候,放學回家,凍得小手通紅,腳也凍的麻了,進屋趕快上炕,坐在熱乎乎的炕頭上,再蓋上小褥子,炕上放著蓋著蓋子的泥盆兒,裡面裝的是高粱

米粥,媽媽一會兒拿來炕桌,煎的小黃花魚,有時候想想還真是挺溫馨的,現在的孩子記憶裡有啥我不知道,恐怕都是手機裡那些東西吧!


xy1902


我認為你的題目不實,說說我自己的看法,畢竟我是哪個年代過來!那個時代人們生活普遍都很窮,受過高等文化的人不多,一般小學都沒有到,就畢業,窮意味著什麼呢,幾乎有的時候掉頓了或者吃不飽,即使是粗糧都很缺,你說一個人老是吃不飽會發生什麼啊,那就是營養不良,一個營養不良的人能健康嗎?答案是不能。就是這樣還要拼命的幹,所以到了五十左右歲的人去世了不少,活到六十多歲去世的就很不錯了。那個時候只有人倒下了,才知道生病了。吃幾片止疼片就是奢飾品了,站起來還要幹。畢竟那個時候是革命時代。紅歌滿天飛。餓著肚子也要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