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80岁有糖尿病,医生说要忌口,我说她岁数大了,她想吃就给她吃,我做的对吗?

用户261561891531


忌口➕锻炼,还能再活个十年八年,不忌口,加速死亡,我老公奶奶本来是食道癌开刀修养身体,好好照顾还能活着,但是因为知识匮乏无知拼命给她灌糖水想补充体力,结果双腿溃烂➕虚弱的身体并发症,下雪天就上了路……后来有医生说她应该是糖尿病却不自知,喝糖水加速了死亡


蓝岛与鲸伴人心


这个看老太太的自控能力了吧。

我妈五十多,去年十月底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太高了,11.3貌似。当时我就跟她说,饮食上要注意,她以前也不爱吃水果,但是米饭一餐一定要吃两碗,后来她开始缩减主食,经常饿的不行,一顿一小碗,现在也基本习惯了,她很自律,水果、甜品、饮料都不沾,我会给她买番茄和黄瓜,她就只吃这两种,没过几个月,体重就从120多降到了110,现在已经102左右了,比我都轻好几斤。

我们有时候也会跟她说,有些东西可以尝尝味道,完全不吃太可怜了,但我妈就是很坚持不吃。她血糖一般空腹在6.2左右,我跟她说过,如果饮食控制降不下来,那就药物控制,我妈就是这么固执,然后虽然血糖偶尔还会有点超,但是总体很好的。

我自己怀孕的时候,有一次头天晚上吃了很多很甜的提子,第二天早上产检抽血血糖超标了,被诊断为GDM,我没有去看营养科,而是通过饮食控制,水果都停了,天知道我多爱好水果,主食也改成小黄米粥,也控制下来了。

所以,控血糖这个事情,如果真的没办法自律,那就打针吧。毕竟,每个人的自律能力不一样。


不靠谱的女青年


我父亲在70岁那一年,由于眼睛看不清东西去医院检查,大夫查眼底后说,老爷子,你是不是有糖尿病?去检查一下吧。结果真的查出是糖尿病,父亲开始服用降糖药,并严格控制饮食,严格按照书上说的控制血糖,我给他买了血糖仪,他天天测量血糖,只要不符合书上的标准就不行,他就要再控制,后来眼睛也越来越看不清了,就做了手术,以保证他不完全失明。再后来眼睛越来越不好,不能做手术了,就在去年又做了激光,并使用降眼压药水。就这样维持到了今年三月份,父亲又被查出膀胱肿瘤,九月份死于膀胱肿瘤,我想,如果没有这个肿瘤,父亲可能还能活一年二年的,但父亲虽然死于膀胱肿瘤,其实他肾脏也不好了,应该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一个肾萎缩了,显示肾脏功能的指标肌酐达到了1200,正常人才75-100,虽然住院后肌酐降到了600,但大夫说就这样了,降不下来了,父亲今84岁,应该说如果没有膀胱肿瘤他也该透析了,透析的话估计还能活个一二年。


水娟3573


我爸爸糖尿病十几年了,现在才六十出头。从来就不忌口,西瓜 水果 冰淇淋什么的照吃不误,胰岛素也打了有四五年了,三年前心梗做了两次三个支架。我就跟他谈了,你现在这么吃,肯定影响寿命,冠心病就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你要想多活几年就要忌口,水果甜食什么的都不能吃。我爸爸自己觉得什么都不让吃还活着有什么意思,他还说糖尿病需要忌口的都是他喜欢的,提倡吃的都是他基本不吃的。所以现在他还是吃水果,吃油腻的什么的,我也就偶尔说说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定,也要自己负责。老了脾气都跟倔,每天为了吃饭吵架,日子还怎么过下去啊?


夜色1623108


我妈五十岁体检 体检报告咱也看不懂 就放那了 我老公学医的 看到桌子上一张单子拿过来一看 吓死了 血糖15点多 赶紧拉我妈去医院 一查 饭后17点多 医生直接让住院打胰岛素 我妈吓坏了 我老公咨询他医院的老医生 说不用 直接吃点药看看 降下来了 就一直吃药 但她不忌口 北方人主要吃面食 我妈除了不直接吃糖和点心外其他都吃 血糖一直都是七八个 五年了 前几个月带她去泰国旅游 我妈直接吃不惯那边的食物 每顿饭就吃西瓜 吃点菜吃点米饭 反正就是七分饱吧 结果一周后回来体检五点多 从得了糖尿病五年来 最低 我们总结了下 不吃面食 多吃水果也没事 于是我妈水果菜照样吃 就主食少吃 连续几个月了 都是五六个 很开心了 希望可以保持


我是米小诺


我爸50多岁血糖高,但是他又属于那种很爱吃甜食的人。

每次看他吃点水果或者甜食我妈就会在那大吼,所以他总是背着我妈,偷偷吃,我呢只能偶尔说两句,不敢多说,因为对于吃货而言,很难控制。给他买无糖的饼干,或者含糖少的水果之类的,他还不吃。有时候被我妈说急了,他就会生气,什么吃一天算一天,谁谁谁天天吃都没事,不让吃,我就饿死....但是事后呢,还是会稍微控制一些。

如果说到了80岁的年纪了,我可能就会随着他了吧。因为他真的太喜欢吃甜食了...我是个瘦子,吃货的世界,我其实不是很懂。

关于题主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不能她想吃什么就给吃什么,健康其实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可以稍稍控制一些,少给吃一点这个年纪的人胃口原本就比较差,也吃不了太多的东西。

糖尿病这个问题,真的靠自己自觉。家人督促。我朋友的奶奶就是糖尿病,80多岁了,得病很多年了,也带有一些并发症比如腿肿,烂脚,眼不好..但是她跟他儿子说,自己不想死,还想活。她儿子就说,那就好好活着,咱听医生的话,好好治,慢慢来。咱都不放弃...她儿子很有钱,真的是不差钱的那种。她现在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

所以题主也可以跟自己的母亲说一下这个情况,看看老人的意愿,如果她觉得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需要控制,你们家人间都达成了共识,那就没问题。如果老人还想控制一下,好好的治疗,那你就应该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帮助,在饮食上,帮她良好的控制。


懒懒推文


首先,你做的没错。我父亲四川人,家里兄弟三人,我婆婆(四川人把奶奶叫婆婆),一辈子就爱吃辣椒炒腊肉,每顿饭都是一大碗,专家说腊肉是高致癌物,但老人除了眼睛有白内障外,身体没有其它毛病,99岁时无疾而终。

如今我大伯90岁,二伯87岁。父亲也81岁了,7年前做过膀胱癌和心脏搭桥手术,父亲心态特别好,根本没把病放心上,想吃啥吃啥,特别喜欢吃甜食和肉,饭量比我还好,没发现他有什么忌口不吃的,我们也从来不拦着,只是告诫他不管再爱吃也要注意量,不能贪吃。80多岁的人了,身体还是很棒的,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不少,天天跟上班一样去退休办和老伙计们打桥牌,每年还要出去旅行疗养一两次,生活丰富多彩。

都说人过70古来稀,何况是80多岁的人了,活一天就是赚一天,想吃啥吃啥,怎么开心怎么来,只要把握好度就行。都说长寿跟基因有关是有道理的。做儿女的只要老人想吃,能吃,就让他吃,不要做太多限制,讲真,他们这个岁数了,还能活多久,能吃就是福。



家有闲妻007


我母亲80岁了,又是肾炎,又是脑梗,高血压,又是心脏房颤。血糖23左右,从来都不忌嘴,油炸的,西瓜,糖果,水果什么都敢吃,医生看了都摇头。反过来她还劝你,这个岁数值了,还叫我不要烦,从母亲身上,我感觉人如果记嘴太多,对身体反而不好,反而没有抵抗能力。后来我跟医生还谈了有关记嘴的问题,在住院治疗期间,医生叫打胰岛素,母亲也要打,因为,原来吃的降糖药物已经控制不了呢。叫家里人签字同意,我没有签字,也不是我不同意打胰岛素,母亲是一个喜欢玩的人,万一玩的找不到人,过了时间,会危险的,本身住院就是临床实验,后来经过多品种的降糖药物治疗,终于得到了控制,后来我跟母亲说,医生叫打也不能打,等到你实在没办法了,走到最后一步再打,胰岛素能不打就不要打,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也不是你打了胰岛素就能使血糖得到了控制,我每次都跟母亲说,父亲想活,活不了,你要好好的生活,稍微忌点嘴,但是从来都做不到,现在我也不说她了。


用户2623616748551绚


我外婆也是糖尿病 大概有20多年了 一开始得时候忌口 高淀粉的 什么土豆 红薯 好多东西都不吃 还有什么水果之类的也都不吃 奶也只是喝纯牛奶 但是 外婆的抵抗力不好 也会拉肚子 感冒 咳嗽啊 医院说外婆营养不良 我们家里人都很难过 不是说我们队外婆照顾不够 只是外婆忌口太严重 好多东西都不吃 影响营养 和维生素的摄入 后来 我们家人就商量了 不让外婆忌口了 最近3 4年 什么都吃了 夏天的冰棒 西瓜 桃子 什么都吃了 血糖其实也还好 空腹7.0左右 从没有注射过胰岛素 相比较以前来说 我们个人感觉不忌口身体反而好了很多 感冒啊 拉肚子 什么的小病少了 但是具体因人而异 不要看别人不忌口 自己也跟风。。


麋鹿不迷路515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其实是个敏感问题,因为每个人看待问题的本身出发点不一样。

我的父亲,在64岁患上了高血压,然后66岁就患上了糖尿病,至今二十多年了,血压和血糖都控制得不错。

但谁又知道父亲现有的这份不错,包含了我母亲多少的辛苦,及我这个女儿多少的叮咛!

父亲,从年轻时就是个能吃能干的干活超强能手,通常一顿就要三碗米饭,还特别爱吃肉,但有一习惯,就是每天除了一天三顿的主食之外,还是主食,所有零食水果都不碰,而且是特别忌讳带甜味的主食。

但就是这样从不喜欢吃甜的父亲却患上了糖尿病,当时,我们全家人都非常奇怪,特别是我老妈姐觉得,她这个超喜欢吃甜的没有得糖尿病,但从不碰甜食的父亲却得了。

父亲当初的血糖指数最高时,曾经飙升到26,然后,后面的每天,每天~至今,老妈每天唠叨着叮嘱父亲这个少吃点,那个不能吃,我更是利用每次煲电话粥的时候反复告诉母亲,那些方面得注意,得少吃这个,得多次那个的。个中滋味,可能只有同样患有糖尿病人的家庭成员才会体会吧!

人过耄耋,作为子女到底是允许父母不再控制呢,还是随了老人心愿,该吃,吃!该喝,就喝?我觉得还是根据每个病人的家庭情况去对待吧!

像我的父亲,每当母亲管着他吃喝时,父亲那一脸委屈的灰心神态,足实可怜,很多时候,我也在沉思,是不是已经到了该让父亲随心所欲的吃喝了?

难道,就为了续命,而无限制的继续剥夺父亲一天三顿的饮食吗?

还有,我们又怎么去限定这个孝字?到底是多让父母多活一天是孝,还是多让父母快乐为孝?

必要时,我的选择是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