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油畫藝術而言,可以沒有素描,但不能沒有色彩,你認為呢?

影影圈圈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油畫藝術,個人拙見,如果是真正頂尖的油畫家,相信同時具備素描功底,色彩功底

從事油畫創作,當然可以沒有素描功底,但是,如果沒有素描功底,畫油畫,當然沒問題,可以畫一些簡單的油畫,臨摹一些簡單的油畫

甚至臨摹簡單的油畫,不需要素描功底,色彩功底

許多成人零基礎油畫班,學員都沒學過素描,直接畫油畫

但是,個人拙見,如果想長遠發展的話,必須提升素描功底,色彩功底

色彩是油畫的靈魂,而素描是油畫的地基

特別是對於寫實古典油畫的創作而言,素描,色彩功底是必需的

甚至要求畫家素描造型功底特別紮實穩固,能輕鬆駕馭人物素描,人體素描

西方美術史上,許多從事古典寫實油畫創作的畫家,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魯本斯,倫勃朗,丟勒,安格爾,素描功底都是卓越非凡的紮實

對於創作一幅人物油畫,特別是寫實傳統風格的人物油畫,如果沒有素描頭像,或是素描人體的基礎,那麼在油畫創作時,你是完全無從下手的

沒有素描基礎的情況下,創作油畫頭像,或是油畫人物,那麼你完全不知道怎麼用色彩,塑造人物的結構,比例,造型,塑造形體感,立體感

沒有素描基礎的情況下,就草率創作人物油畫,會造成畫面人物的結構,體積,色彩,比例很混亂的局面

而對於寫實油畫人物而言,色彩的冷暖關係,深淺關係,色彩塑造形體,是建立在素描關係之上的

若是你沒有素描功底,那麼你也完全不知道如何用色彩塑造形體

所以,個人粗淺的理解,對於一個從事寫實風格油畫創作,素描,功底都是非常紮實的

也許親會認為,畫抽象畫,僅僅需要色彩功底,不需要素描功底

特別是康定斯基,畢加索,馬蒂斯的抽象畫,貌似是隻需要搭配色彩關係,不需要素描功底

其實個人斗膽一說,這是對抽象畫的誤解

對於馬蒂斯的抽象畫,畫中的二度平塗空間,平面,裝飾化的色彩,明快的色彩,甚至不需要調和

其實對於抽象畫家,比如畢加索,是具備很強的素描功底的,而抽象畫藝術,只是畢加索把寫實造型功底發展到巔峰時期,不得不拓展新畫風,新創意的途徑

所以對於抽象畫家,如波洛克,畢加索,康定斯基,不僅擅長抽象畫,但是肯定畫寫實風格的繪畫也不在話下

所以你沒有素描功底,你可以畫抽象畫,但是你如果素描功底很強的話,哪天你想畫寫實油畫,也可以畫好寫實油畫

如果你沒有素描功底,一直在畫抽象畫,那麼哪天你突然想畫寫實風格的油畫,那就無從下手了

所以,繪畫基礎很強的話,你的發展範圍就會更加廣闊。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這個問題有意思,因為過去讀書時候,同學們大都也討論過這個問題,就寫實油畫而言,是素描(光影、立體、線條等)和色彩(色調、冷暖、筆觸等)的完美結合,才能呈現一幅優秀的寫實油畫作品,素描和色彩同樣重要,這個結論應該沒啥爭議。

但也有人說,從印象派之後到當代的很多油畫作品,並不需要很紮實的素描功底,只需通過對色塊的把握,分割,直接就反映出作品的情緒和內涵,因此,素描似乎沒有什麼用處了。這個說法,似乎就有點抬槓掐架的意思了。

一、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素描?

我個人的理解,素描也就是通過單色手段,無論你用鉛筆、鋼筆、炭筆,羽毛筆……所呈現出來的繪畫作品,那麼就稱之為素描。洋文稱the sketch。你用各種單色油畫顏料加白色畫出來的具有明暗變化的作品,也可以稱為素描,比如黑加白,紅加白,群青加白,都可以;如果用水彩,那就和水墨畫一樣,單色加水,何嘗不是素描。單色繪畫作品多了去,難道只有下圖的《大衛》才算素描?

二、素描是否具有色彩?

素描並不只有單純的黑白關係,從黑到白之間的遞增遞減的明暗錯綜複雜,這其實也是單色的變幻關係,而各種單色也呈現不同的情緒。所以,素描也同樣反映出色彩的魅力。我們可以透過一些近現代抽象畫作,看看這種藝術展現:

卡西米爾·馬列維奇《Black Square》,亞麻布面油畫 1915

卡西米爾·馬列維奇《White on White》布面油畫1918

三、優秀的油畫家離不開素描紮實的功底

梵高是大家熟悉的,他第一次掏出鉛筆畫曠工的時候,就註定了他是一位能用素描就能創作出偉大作品的天才,我們通過他的素描作品,也同樣找到了大家在其油畫作品中的“狂暴”(只能用這個詞來表達)。

梵高《負重的礦工》

梵高素描《星夜》

梵高油畫《星夜》

畢加索也不只是畫抽象畫,更不是隻有立體主義,看看他十二、三歲的素描和寫實油畫作品吧。

畢加索12歲素描《石膏人體》

畢加索13歲素描《石膏人體》

畢加索13歲油畫《老漁夫》

因此,如果大家想畫出優秀的油畫作品,不能片面的把素描和色彩對立起來,更不能非黑即白,無論你趨向何種風格的創作,但基本功只有一條:先練好素描。


習之堂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畫家提香,其筆下的油畫作品幾乎不用素描,可提香的畫作都成了名畫,不過,提香對色彩的處理運用出神入化,問題來了:就油畫藝術而言,可以沒有素描,但不能沒有色彩,你認為呢?



就油畫藝術而言,可以沒有素描,但不能沒有色彩

在大部分油畫愛好者的認知裡,素描是油畫的一切基礎,這是絕對正確的藝術理念,更何況,天才藝術家達芬奇的油畫都在以素描為基礎,素描可以完整塑造物象的結構造型,也可以讓油畫更加的寫實,當然了,沒有素描的油畫,也依然是油畫,


就如開篇所說,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畫家提香,筆下的油畫作品幾乎不用素描,然而,都成了名畫,只因提香對色彩的處理運用出神入化,這就說明了,在油畫藝術中,可以沒有素描,但不能沒有色彩,事實上,我們在欣賞一幅油畫作品時,看到的都是色彩,卻看不到素描,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色彩在油畫中的作用,比素描還重要,色彩可以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烘托氛圍,而任何一種題材的油畫作品,都需要有整體的畫面形象、鮮明的主題和獨特的藝術氛圍,這樣才能給人舒適的視覺效果,觀者也容易讀懂畫作,不至於“盲人摸象”,



其實,很多抽象派油畫都是沒有素描基礎的,畫家直接用色彩在畫紙上“塗鴉”幾筆,便成了一幅畫,更何況,無論任何題材的油畫作品,都是用色彩代表情感情緒,不一樣的色彩,有不同的特性和視覺感受,而且,色彩對比與色彩協調可以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有助於深化畫面意境。


詩夜城主


我想你想問的是,油畫中的兩個維度“形”與“色”的關係是怎樣的?

繪畫的表達手段主要有兩個維度,形狀和顏色。我們判斷一幅畫裡的人或物像不像、是不是真實,主要靠“形狀”這個維度,就是畫家的素描基礎。

簡單說,印象派之前的繪畫,主要力量集中在“形”上,追求栩栩如生,大家對素描、對構圖非常看重,對色彩的追求反而沒有那麼高。

古典繪畫尤其講究素描基本功,達·芬奇認為繪畫應該是精準的,他一生解剖了三十多具屍體,從孕婦到嬰兒再到百歲老人,達·芬奇的解剖研究成為他精確繪畫的基礎。

達·芬奇的素描《維特魯威人》把生物學和幾何學知識聯繫起來,畫出了人體最完美的比例。

↑ 達·芬奇 - 《維特魯威人》

米開朗基羅的素描功底也極為深厚,因此他才能出色的完成西斯廷天頂畫,畫面中的人物都有很強烈的雕塑感。

↑ 米開朗基羅 西斯廷天頂畫的素描草稿

↑ 西斯廷天頂畫中亞當夏娃的故事,不論男女,都肌肉發達

總之,印象派之前的藝術,本質上都是在追求真實,追求“畫得像”。在當時,栩栩如生,是對一幅畫最高的評價。

但是,照相機的發明為追求“形”畫上了句號,因為畫得再像也不可能有照相機像,所以大家在追求“形”這條道路上走向了終點。這就導致大家要去挖掘“形”之外的表達手段。一箇舊的表達手段走到頂點,就一定要去發明新的表達手段。

繪畫除了“形”之外,還有一個維度是“色”。因此,印象派在用色彩表達真實這個方面,邁出了他們的第一步。

印象派不是畫得不真實、畫得不像,印象派本質上追求的是更加真實的真實。

但印象派的概念是:眼見為實,只畫眼睛看到的,畫的只是光線,而不是任何一件具體事物。印象派作品雖然從‘形’的角度看上去不是特別像,但是相比‘畫得像’的古典主義繪畫,印象派的繪畫給人帶來更多視覺以外的感受。他們追求的是更加真實、更加科學的繪畫方式。

↑ 莫奈的風景畫 眯起眼睛看,會感覺身臨其境。

克利(1879-1940)是一位融合型的藝術家,他將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和表現主義的藝術技巧融入到繪畫作品之中,被認為是二十世紀初最獨特、最具創新精神的現代主義藝術家之一。

克利的創作方式是形色分離的,他的畫作乍一看都會首先看到大的背景色,不論具體形象是什麼,背景色都會先確定作品整體的情感基調。克利的形色分離是將情緒的部分通過色彩的變化和組合來傳達,之後再將具體的形放進畫面中。克利對色彩的定義與傳統畫家非常不同,這是他獨具創新之處。

↑ 克利 -《教堂》

↑ 克利 -《大路和小徑》

擁有宋朝皇室血統的華人藝術家趙無極深受克利以色彩傳遞情緒的影響。他經歷了克利時期、甲骨文時期、狂草時期,狂草時期的作品最值錢,最具有衝擊力,集中展現了中國傳統書法的影響,這一時期的趙無極開始以純粹抽象的表達方式為主導,作品幾乎都沒有名字,集中展現了趙無極的視覺表現力,不依託於任何具體形象和含義。

↑ 趙無極 - 克利時期作品

↑ 趙無極 - 甲骨文時期作品《爭榮競秀》

↑ 趙無極 - 狂草時期《紅》


尹銘的前院


油畫成其為藝術,造型和色彩是兩個最重要的因素。一般以為,油畫造型就需要經過嚴格的素描訓練。但是,著名畫家陳丹青明確表達過:不要相信“素描是基礎“這句話,這句話是錯的。


西方素描只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生髮出來的一種方式,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丟勒等人無一不是素描大師。經過幾百年延續,到18世紀的時候基本就變成學院系統的必修課了。


作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體系最重要的奠基人,徐悲鴻引入西方繪畫的主要目的是想用來改造國畫的,但是他認為所有繪畫都要從素描開始學起,且不說素描課程對於西方繪畫藝術的重要性,這件事情可能誤導了國畫倒是真的。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畫家沒有一個人學過西方素描,包括現當代國畫大家齊白石、張大千等人也沒有學過西方素描,卻絲毫不影響他們在繪畫方面的藝術成就。


很多人認為要想畫的像就要學素描,但是幾千年前的埃及人、印度人和中國人都可以把人和萬物畫得很像,那時候都不知道素描為何物,看來畫的像也不算啥難事。現在中國畫的教學也從素描教學開始,引發爭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素描教學總是提倡從整體入手,再到局部刻畫,始終要有整體的觀念。如果是從一個眼睛開始,從一個局部開始,這與西方繪畫法則是不太符合的。殊不知,正是這套西方繪畫法則,要是生搬硬套到中國繪畫領域,其實也不符合東方的審美規則。


稍有點美術基礎的人,一定知道透視在素描教學中的重要性。其實,透視並非西方繪畫藝術所獨有的,不過是東西方素描法則不同罷了。西方素描是焦點透視,而中國畫是多點透視。西方素描是寫型,中國畫是寫神。如此而已。


色彩對於油畫藝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色彩就是油畫藝術的靈魂所在。尤其從印象派油畫出現後,開始對光有了科學、理性的研究和表現,使得油畫中的色彩更為豐富而真實,也有了更強的藝術感染力。在這方面,基本上沒有任何爭議。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油畫可以是單用顏色顏料畫的畫,但是卻不能否認其中有的素描因素在起作用。

你對素描的理解片面了。單純的素描畫的確可以看作一種獨立繪畫形式,用線或者單一的顏色明暗組成畫面的一種形式。

用單一的油畫顏料完成的單色油畫同樣可以稱其為一幅素描作品。 但是談到具體一張繪畫中的素描因素,則是把素描所包含的內容放到實際畫面中說,素描因素包括畫面各部分的造型結構,體積和明暗關係,這些都是作為畫面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油畫中起著作用。我們說一幅油畫的人物造型很優美,明暗對比強烈,塑造的很結實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在說這幅畫的素描因素作的好。所以素描是油畫的基礎之一。

而繪畫中的色彩則包含了色相,明度,純度,冷暖幾層關係。 色彩的明度關係也可以理解為素描的黑白灰。

通常一張完成度高的寫實作品中物體的輪廓線都溶入了體面中,或者說是由面組成,所以可能只看到色塊。再說素描因素遠不只線條這一點。其實一般油畫的畫面中的線條無處不在,物體的輪廓,布的邊緣,牆邊門框等這些都是畫面中隱含的線,在畫面構圖中起著作用。


教育創作者聯盟


在油畫創作中色彩同素描一樣是造型藝術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美術基礎教學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

素描是運用單色的明暗和線條來塑造形象、表現空間、而色彩則是通過豐富多彩的顏色來表現景物。雖然他們在畫面效果、審美情趣和語言表達方式上各有千秋,但塑造形象則是他們共同的主要目的。

就寫實繪畫而言,素描是建立各專業框架的基礎,也是色彩繪畫的造型基礎。作為素描造型要素的形體、比例、透視、明暗等因素,同樣作用於色彩繪畫。用色彩描繪物體,只有符合了素描的基本關係,才能正確表現其真實的空間效果。可見,素描是色彩繪畫重要的內在依據。在學習色彩之前,應學習掌握一定的素描造型能力,這樣有助於我們更主動的認識和掌握繪畫色彩。

油畫中的色彩,就是用色彩塑造形體,表現空間關係,它是比單純的明暗素描更豐富更復雜的一種造型手段。

素描能力並不能代替色彩能力,要畫好色彩畫,更重要的是掌握色彩理論只是和繪畫激發。素描造型因素是色彩繪畫中的一個方面,畫色彩既要表現形體關係,更要表達色彩情感,所以對色彩規律的認識和理解,是學習繪畫色彩的主旨。


路文躍寫意牡丹


徐悲鴻認為素描是一切繪畫藝術的基礎,但這種觀點很多人持反對態度!很多國畫大家的國畫沒有素描基礎,但畫作仍然造型精準,比例協調!西方的畫作多以素描為基礎,但中國畫卻不是,人物畫可以先從眼睛入手,花鳥畫裡的鳥也是先畫鳥眼!很多國外的知名畫家作畫時也不是很重視素描。陳丹青先生曾說,如果讓梵高去考中央美術學院,連入門素描考試都過不了。當然並不是說就放棄素描!(圖片來自網絡)



楚襄蠻


油畫藝術不是簡單幾個要素就能表現的,他需要全面手段完美結合。

素描是油畫的基礎,沒有素描功底的油畫,何以豎形?無形的物象再炫麗的色彩也無形可附,經不起歲月的侵蝕。但油畫藝術畢竟以色彩來表達藝術者的思想,讚美事物的直接感觀。

每科的藝術並不是單純的靠一種技法手段來完美展現,它須要廣泛的文學,自身的修養,敏銳的視角及精湛的技法,才能支撐起每科藝術的精神與靈魂。

油畫藝術講究三維度,即質感、體積感、空間感。僅僅靠色彩來賦予這個形體的造型是遠遠不夠的。任何藝術都是由基本的技法逐漸累積而成,長年累月才擁有了煊赫的作品。

對於藝術的求拓者,都希望跳過一些步驟,能在短時間內實現人生目標。俗話說得好:不經歷風雨哪得見彩虹。

基於油畫藝術,色彩是主角的話,那麼素描是色彩的總編輯,素描與色彩是相互依存的關係,這個點與中國畫有著本質的區別,中國畫藝術是線與墨的完美結合。

綜合形體觀念,素描與色彩是油畫藝術的相互的分子關係,素描獨立成品後,披上色彩斑斕的外衣,給你帶來視覺上的饕餮盛宴。而色彩獨立後就象失去骨格的肉體,徒有華麗的外表而己。

表現油畫藝術的超強感染力是整合一切手法併為之追求的必具可能。


九娓草


談起這個問題,就要從油畫最初的用途說起。

油畫起源西方,興盛西方,現在傳播到全世界,稱為一門專門的藝術表現形式,油畫最初是為了給貴族或者有權勢的人畫像的,或者描繪聖經場景的作品,所以它一開始的作用就相當於現在的照相機一樣,寫實,讓每個人都能看懂,都能欣賞,最不濟的就是能知道畫的人很生動很像。所以達芬奇作為文藝復興的代表作《蒙娜麗莎》就是一副超寫實的油畫作品。所以油畫一開始就從寫實中來,漸漸的,油畫作為藝術門類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後來的印象派,開始注重光影和色彩的處理,還有野獸派等,各種派別都是從最初的寫實延伸出來的,

瞭解以上油畫的發展歷程,就能說明你的問題。

油畫的造型和色彩在任何年代都是不可或缺的,油畫的造型可以是嚴謹的,可以是自由的,但是每一筆的造型都要為形體和整副畫的節奏感服務,顏色作為油畫靈魂,更是不可或缺,所以一副好的油畫,不僅有顏色還要有造型,只是表達方式不同,沒有造型的油畫就是一堆顏色的堆砌,沒有色彩的油畫,會讓油畫黯然失色。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