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江城溫度

來到武漢採訪疫情防控是個挑戰。在有限的條件之下,拍什麼和怎麼拍成為了問題。


初到武漢,醫院方面情況嚴峻,在病毒的傳播路徑還不明朗以及自身防護用品短缺的情況下,記者不被允許進入醫院的高危地帶,但我一直堅持用鏡頭儘量去記錄這座城市和這裡生活的人們。


客觀地說,我目前尚未拍到令自己滿意的照片。也許是我跑得不夠勤,不夠深入,待的時間不夠長。我想展現的是在口罩與防護服下這座城市的情感。口罩面罩遮擋了表情和神態,但我相信一定還有其他方式可以表達。


前方指揮部領導曾對我說:要用鏡頭去記錄這個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在這個大事件中的各個方面,多拍有溫度的專題和圖片故事。要多思考,用自己的照片為這座城市留下些什麼。要拍到深入人心的作品,經得住時間檢驗的照片。


2月10日,武漢市江漢區德望社區正在將一位年輕的確診輕症患者送往方艙醫院,我全身防護在現場拍攝。當轉運車輛接上患者開走後,原本遠遠站在一旁的患者父親突然騎著老舊的電動車追了上去,緊緊跟隨那輛護送兒子的車輛。我趕快舉起相機拍攝,那一瞬間,我在普通百姓的舉動中感受到了溫度,那是親情的張力,是父親對於兒子的牽掛。沒有臉上的表情,更不會有灑淚擁抱的場景,而情感卻在父親的一系列行動之中飽滿充實,我瞬間體會到了“溫度”的感覺。在那一刻,我已來不及再去考慮角度、構圖、動作,只能先拍下來。


這次採訪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很多普通的中國人在生活中並不常流露誇張的情感,何況面對鏡頭,就更加內斂。所謂精彩瞬間需要拍攝者的精準洞察和把握,而洞察力往往是擁有豐富閱歷或天生敏感的人具備的優勢。常聽人講,如果希望照片觸動別人,首先需要觸動自己,以後我會不斷地問自己:什麼才會觸動我!為什麼有些照片會直抵人心!一定是某些細節觸動了大家的神經,經典的攝影作品就是這樣。


經過這幾年的新聞攝影實踐,我感到深入的思考是拍攝成功的重要前提。選題的策劃,各種情況的預判,乃至對事件或人物背景的提前瞭解,都需要做紮紮實實的準備工作。縱使信息爆炸圖片氾濫,但一張曝光完美、構圖巧妙、色彩引人的好照片依然值得為之付出汗水。2月10日這一次並非來自醫院一線的拍攝卻讓我感慨良多,用武漢方言說,希望自己今後拍出的作品有溫度、“蠻紮實”(很厲害)。


李賀:江城溫度

2月3日,參與建設火神山醫院的工人在緊張施工。


李賀:江城溫度

2月3日,參與建設火神山醫院的工人在夜裡緊張施工。


李賀:江城溫度

2月3日早6時,三位剛清掃完畢的武漢江岸環衛集團工作人員在六合路合影。


李賀:江城溫度

2月3日早5點,一位武漢江岸環衛集團的工作人員在解放大道路旁進行清掃作業。


李賀:江城溫度

2月12日,武漢市江岸區永清街道瀋陽社區黨委書記雷莉華在打電話協調社區內的各項任務。


李賀:江城溫度

2月15日,武漢市公安局東西湖區交通大隊民警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外冒雪值守。


李賀:江城溫度

2月10日,江漢區德望社區一男子被確診為輕症患者,乘轉運車至方艙醫院隔離診治,他的父親騎電動車一路護送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20年·第13期·8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