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海战中潜艇+导弹的作战模式能否取代航母和飞机成为主流?

简单的知足


海战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有关制海权,苏联和美国人都曾进行过探索,苏俄比较侧重于发展潜艇,尤其是核潜艇,通过海基核威慑保障国家利益的拓展;美国人则更注重发展以舰载机为核心的航母打击体系,强化全球海域控制和作战能力,同时两国对于潜艇和航母的发展认知有自个的理解,两款不同类型的装备皆有发展。不过当前海战模式下,国际上普遍认为航母打击群的威慑力和实战效能更突出一些。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潜艇和航母这两款主战武器。首先来看看潜艇,潜艇诞生的历史其实也并不短,在一战中就已经得到使用,在一、二战期间,比如德国海军的潜艇“狼群战术”在海上力量与盟军相比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依旧给予了盟军海上运输线极为惨重的打击,先后有数百艘舰艇葬身于海;再比如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期,美国对日本进行海上封锁,除了动用到传统海军舰艇之外,潜艇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最终到二战后日本清晰的认识到潜艇的作战效能,在注重发展自身潜艇部队的同时,打造了亚太首屈一指的反潜作战体系,被军迷戏称为“美军第七舰队反潜大队”,成为亚太应对前苏联核潜艇的中坚力量。

由上述两个案例我们可以梳理出,潜艇的作战样式更多的侧重于制海作战,强调的是对某个预定海域的水下控制能力,作为一种机动力量来使用。潜艇当前主要有常规潜艇、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核潜艇三大类;其中战略核潜艇是海基核威慑的中坚力量,主要用于核威慑和核打击任务;常规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使用大致类似,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续航能力上,常规潜艇即便是装备了AIP系统的潜艇在水下也就十几天的时间,最长的极限记录也就是20天,核潜艇则不存在,理论上具备无限巡航的能力,最长水下航行记录长达90天。

潜艇在制海作战中,通常凭借其水下潜行带来的隐蔽性达到出其不意的攻击效果。主要作战样式有海域封锁、隐蔽伏击、航道布设水雷以及水下战备巡逻等等;通过隐蔽接敌,对某个海域形成控制能力,因为反潜作战是当前公认的难度最大的作战样式之一。潜艇的武器主要有鱼雷和潜射巡航导弹,鱼雷的口径普遍比较大,通常使用533.7mm口径,一枚即可重创一艘中型作战舰艇。

再来谈谈航母,航母是以舰载机为战斗力核心的远洋制海装备,其通常以体系健全的航母打击群的形式出现,编队中涵括了导弹巡洋舰、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高速补给舰以及攻击型核潜艇,形成了空中、海上和水下立体攻防作战体系,兼顾了防空反导、对海打击、搜潜攻潜、电子对抗以及对陆打击等多重作战功能,属于现代海战的多面手。

美国总统每遇到危机,首先会问最近的航母在哪里。航母成为美国推行其价值观、美元货币体系以及霸权主义的急先锋,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以尼米兹级航母为例,搭载有四部蒸汽弹射装置,可以在2秒内将飞机速度由0增加到300公里每小时,大约20秒即可让一架舰载机升空,正是如此,尼米兹级航母单日最大起飞架次可以超过150架次,实现对上百个目标的突击作战。我们以舰载机作战半径划设控制范围,尼米兹级航母的预警控制范围为,E-2C舰载预警机前出300公里加上机载雷达探测距离,保守可达到600公里,控制海域面积可达113万平方公里;舰载攻击机制空作战半径通常在450公里左右,控制海域面积在60多万平方公里,由此可见一斑。

相比现代潜艇+导弹的模式,航母+舰载机的模式更加齐全。潜艇无论搭载导弹还是鱼雷,都是典型的制海作战装备,也只能用于制海作战。然而现代制海权是由海上制空权和制海权两部分组成的。细化下来,制海权按照空间维度划分又由海上制海权和水下制海权两部分组成,潜艇的作战使用只有水下制海权这一部分,对于一些反潜能力比较弱的国家,还能获得部分的海上制海权。综合上述,可见潜艇的作战应用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尤其是严重缺乏制空作战能力,这就从本质上限制了其无论如何发展也取代不了航母模式,只能相辅相成并存。

除了作战功能的局限性之外,在作战持续性上潜艇也略显的不足。一个航母打击群的综合打击能力可以堪比一个中等国家的空军,其舰载机、护航舰艇所搭载的各类弹药基数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基数;而潜艇目前载弹量最大的美国由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改装而来的巡航导弹核潜艇最多也就携带154枚战斧巡航导弹、64名特战队员以及2艘微型特种潜艇,其余的潜艇,常规动力潜艇最大吨位也就3000来吨,能够携带的鱼雷和导弹也就24枚左右,攻击型核潜艇吨位略大一些,但是携带的弹药基数也大致就是这么一个水准,154枚导弹的携带量在航母编队中只能算的上是九牛一毛。

直观点对比,一个航母打击群一天可以打击数十个目标,而一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154枚战斧巡航导弹两枚攻击一个目标,一艘艇也不过是77个目标,这仅仅是一艘航母对地打击模式下一日的打击数量,在持续作战中的劣势一目了然。潜艇受制于技术,截止目前发展的吨位最大的也不过3万吨多的俄罗斯台风级战略核潜艇,在吨位上的差距限制了其载弹量,也从本质上限制了其持续作战能力的拓展。

由此可见,无论日后潜艇+导弹模式如何发展,取代航母+舰载机模式是不可能的,这两种模式只能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效能,最终是以相辅相成的局面并存。


鹰鸽分析


潜艇+导弹是先锋,航母+战机是后继有人,陆军+空军是第三梯队后继有人。太空军是预备队更是后继有人(机器人),举例说,太空智能军白天在太空游玩,夜间从太空奔袭敌人的地下堡垒里爆炸了,这很神奇、很神秘、很有威摄力。让敌人奈何不了我们中国。这是我对制地权、制空权、制海权、制电磁权、制太空权的融会贯通的认知。[大笑][灵光一闪][微笑][雾霾][偷笑]


太阳升大哥哥


不能。

航母和飞机组合本身具有战场情报搜集能力。飞机在空中除了进攻,还可以具有威胁作用。而潜艇是无法搜集敌方信息的,导弹除了作战就没有别的用途了。

海军除了作战,还有威慑作用。潜艇主要在水下活动,靠隐藏自己发挥战斗力。根本没有现实的威慑能力。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只能是中小国家进行海战的主流模式,对大国间的海战将全系统的对抗,这只能是对抗中的一个系统而己。


望远发现探索人生乐趣


不行!航母中国需要!而且十万吨核动力!


严金台


未来战争永远不会取消空中力量的


成双木林


不可能,奇兵永远是奇兵!


家有一宝no1


不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