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桶發射炸彈會不會炸膛,它是如何噴出去的?

風雲一點通


關於這一種飛雷炮,我曾經做過一篇專門的問答,也分析過這種火炮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歷史之中的地位,今天居然有人要說一下,這個飛雷炮究竟是怎樣一種工作原理,那我們就稍微分析一下。

首先第一點,關於飛雷炮如何工作的這一點,大家聽到的真實的傳聞很少,或者是現場描述很少,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這種火炮一開始大家也並不在意,後來有著更加先進的火炮加入以後,這種火炮自然就被淘汰掉了,留下來的歷史的聲音也特別少,一開始大家習以為常,等他退出的時候,大家又不以為然,所以這種火炮留下來記錄也就特別少。

但是關於這種火炮它如何工作,我倒是找到過一段,在淮海戰役期間包圍黃維兵團的時候,一個專門操作過這種火炮部隊的老炮兵說的一段話。

當然這位老炮兵沒有講這個火炮究竟是如何工作的,他只不過是針對部隊如何攻克一座碉堡做的描述,當時部隊的指揮官要求她們去攻打一個碉堡,這個碉堡位於山的底下,靠近大山山體的位置 但是大家都知道飛雷炮這個東西準頭特別差,所以這個時候部隊攻擊已經進入尾聲了,此時此刻能夠使用的炸藥包只有兩個,第一個打上去以後失敗了,第二個,炸藥包打上去以後,並沒有直接朝著碉堡的位置扔,而是直接扔到了山上,接著就看見這個炸藥包如同一個圓球一樣,著著火,滾到了山底下的碉堡處,接著把碉堡給炸了。

首先第一點,火炮發射的時候肯定接觸到了底火,就是用來推射炮彈的,或者是炸藥包的那個底下面的推進火藥,但是這個火藥火焰特別大,而且威力比較小,(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不然的話,火炮在零距離的沒有任何遮擋的情況之下,把炮彈推射出去,並且把炮彈直接給點著了,如果炸藥的威力稍微大一點吶,這個炸藥直接就炸了,汽油桶裡面的炸藥包一下子從變成殺傷敵人的力氣,變成了自己的一個頭疼點。

根據記載,在使用這種沒良心炮的時候,一般來講底火都是黑火藥,也就是平常放炮竹的時候用的那種火藥,是軍隊上面使用的黃色炸藥,或者是無煙火藥,因為那玩意兒威力太大了一旦用這個東西作為發射的底火的話,那炮彈就別要了,這也間接證明了這種火炮發射的時候是預先填充黑火藥,然後再放炸藥包,接著炸藥包於整個汽油桶的內壁完美切合以後,點燃底火,發射炮彈,由此造成了發射出去的炸藥包竟然會著火這樣一種情況。

第二點,即便是普通的黑火藥,在如此燈亮的情況之下,黑火藥仍然會對汽油桶產生損害,尤其是火藥爆炸的那一刻,對汽油桶內壁產生的壓力。

所以真正的秘密就在汽油桶的內部,內部是需要加固的,有條件的用水泥,沒有條件的用粘土,總之加上鋼筋鋼條,把整個內壁給加固了,這樣的汽油桶才能夠使用,否則那就直接炸膛。

當然飛雷炮這種火炮畢竟技術條件太差,在加上人民解放軍迫於無奈的情況之下,才使用這種火炮,而且火炮的技術本身就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安全使用的問題,每一次發射飛雷炮都需要周圍的人清空,沒有像電視上面表現的那樣唄,累趴我旁邊站著一堆的士兵,那是擺拍,在真實的情況之下,飛雷炮使周圍除了專門發射的人以外,其他的人全部都得離開,否則一旦出現任何技術性的意外,飛雷炮發生爆炸,那周圍那是幾百斤的炸藥,這才是真正的改變地形。


漩渦鳴人yy


這種用汽油桶發射炮彈的武器叫做飛雷筒,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獨創的一種射程較近的簡易炮。飛雷筒的炮管是油桶,發射的炮彈是炸藥包,炮彈的拋射藥是黑火藥。飛雷筒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兵工廠生產能力不足,不具備大量生產重型迫擊炮的能力,因此就研製出了飛雷筒這種替代性的武器。



大炮會不會炸膛,主要和炮管的質量以及拋射藥的威力有關,飛雷筒的拋射藥採用的是黑火藥,黑火藥的拋射力度比較小,但是可靠性也比較高,出現炸膛的風險相對小一些。油桶的質量肯定不能和專門的炮管相提並論,為了防止炸膛的出現,飛雷筒在發射炸藥的時候,會先把油桶以一定的傾斜角度埋在泥土裡面,然後才能發射炮彈。因為飛雷筒的底部直接埋在地下,當飛雷筒發射炮彈的時候,拋射藥所產生的後坐力都會被土地吸收,所以在旁邊的人會感覺到很大的震撼,而飛雷筒的炮筒,受到的衝擊力要小很多。


在一些影視劇中飛雷筒直接在地面上發射炮彈,發射的時候旁邊還站滿了人,這種劇情設計顯然是不符合歷史的。假如飛雷筒像影視劇中那樣發射炮彈的話,油桶根本不可能承受住拋射藥的衝擊力,拋射藥會先將油桶炸爛,然後炸藥包再發生爆炸,產生的威脅要比普通炮炸膛更大。飛雷筒具備的優點是威力大,大部分飛雷筒的口徑都能超過150毫米,有的還能超過500毫米,這麼大的口徑是平常的迫擊炮所不能比擬的。因為飛雷筒的拋射藥威力有限,所以飛雷筒用的炸藥包也非常大,在發射的的時候能夠將整個炮筒塞滿,不會留下空隙。

在解放戰爭時期,一些國民黨士兵被炸死後,身上並沒有留下任何的傷痕,經查證後才發現,這些人是被飛雷筒的炸藥包震死的。雖然飛雷筒具備威力大,製作工藝簡單等優點,但是飛雷筒也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射程比較近。飛雷筒的射程在100米-300米之間,而且精準度也不是太高,誤差在十米左右。這個射程同火箭筒差不多,比步槍的射程還要短一些,因此在發射飛雷筒的時候,有可能會遭到對方火箭筒和步槍的威脅。因為飛雷筒的這個缺陷,在新中國成立後,飛雷筒就逐漸的退出了我軍裝備的歷史舞臺,成為了歷史博物館裡面的展品。


軍武小咖


之前回答過戰爭神器――汽油桶炸彈,很多人問是怎麼發射的,請看示意圖。

一,炸藥包必須是圓的。

因為汽油桶實在是太粗了,如果不是圓形,而是電視劇中常見的方形,這麼粗的口徑,原本就因為做發射藥的黑火藥威力不強,如果不是用圓形炸藥包填滿汽油桶,那麼發射距離就會更近容易誤傷自己人。




二,坑的深度和傾斜度比較嚴格。

平時博物館或者景區裡的汽油桶火炮展示,都是下圖這樣的,這當然只是為了方便介紹和觀看,如果真的像圖中這樣操作,強大的後坐力能把炮架子拱塌了,這樣架子散了,炸藥包還不知道會噴到哪去,所以還是需要刨一個坑,角度深度也根據炸藥包有相應的要求。



三,發射藥。

一般會在圖中汽油桶底部放上黑火藥,為炸藥包提供拋射的動力,和迫擊炮彈的基本發射藥作用一樣。黑火藥燃燒速度慢,氣體擴散速度也慢,所以能降低炸膛的危險,另外有隔離板隔離,一般也不會炸膛。

(類似的李文斯炮)

隔離板用的是厚木板或者溼土夯實,以形成一個密閉的空間,目的是把黑火藥與炸藥包隔離開,以避免殉爆。隔離板的直徑要和汽油桶一樣的直徑,粗細正好可以塞滿汽油桶,發射藥點燃後,是直接推動隔離板,再通過隔離板推送炸藥包,汽油桶底下是必須用土填起來那個夾角的,因為它必須要依靠大地吸收那強大的後坐力,否則就那點鐵皮,真的就得炸膛。


(電視劇裡說真的還是不規範)

還有補充的請各位評論區說吧,謝謝指正。


風雲一點通


汽油桶炸彈這一個稱呼不太準確,準確的應該稱呼它為汽油桶火炮,當然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沒良心炮。

首先來說說它的發射原理吧,它的發射原理類似於現在我們過年放的二踢腳。解放戰爭時期,我國因為缺少遠程火炮,一直被對方的火炮壓制。這時我軍的智慧就顯現出來了,沒良心炮類似於迫擊炮的原理,先由下方的火藥推動彈體飛出,到達預定的位置彈體爆炸殺傷敵人。我軍士兵就利用敵人遺留在戰場上的汽油桶,在汽油桶的底部加入黑火藥並設置隔離板,在隔離板上放置和汽油桶口徑大小差不多的火藥包。點了下方的發射藥推動炸藥包飛出去是殺傷敵了。但它並不是以破片的形式殺傷敵人,而是以衝擊波的形式殺傷。在淮海戰役時,國民黨軍隊甚至以為我軍裝備了新型火炮威力巨大,因為他們戰死的士兵除了七竅流血外,身上並沒有其他明顯傷口。畢竟一個磨盤大的炸藥包在身邊爆炸所能帶來的衝擊波是不小的。



接下來再來聊一聊,為什麼沒良心炮不會炸膛,首先需要明確炸膛的條件有哪些,槍械和火炮之所以炸膛,是因為槍膛或者是炮膛內的膛壓,超過了膛壁的承受能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種種原因引起的槍械彈藥發射不出去,這就好像把一個氣球扎住了口子,然後用力去擠壓它一樣,最終的結果就是爆炸。而良心炮卻不用擔心這一點,可以認為沒良心炮的炮膛就是打開的,根本沒有任何阻力。所以沒良心炮也就不會炸膛。


沒良心炮一直到抗美援朝後期才退出我軍,那時候我軍已經有能力裝配新式的火炮了。自然就不需要再用這種土方法來提高我軍的作戰能力。雖然沒良心炮有種種優點,但無奈它是某一時期的特定產物,當然它的缺陷也不小。精度不高,射程不遠,而且方向並不可調,只能固定在原地使用。
這是電視劇中沒良心炮的一次應用,準確來說它的應用方式並不正確,沒良心炮雖然不會炸糖,但是巨大的後座力也會將桶底崩掉。所以在實戰中使用沒良心炮都是提前做過準備的汽油桶。在使用之前會用麻繩將桶壁一圈圈的纏繞,並用水浸溼。然後將整個汽油桶埋於地下,只露出桶口方向和發射藥引線,並且汽油桶上方的土要踏踏實,甚至還需要澆水。

像是這樣的


量子聊軍武


汽油桶炸彈又稱沒良心炮,早在我國解放戰爭時期,淮海戰役我軍對付國民黨軍隊的攻城利器,殺傷力驚人,那時候國民黨軍也因此吃盡苦頭,被國民黨軍稱做沒良心炮。

汽油桶炸彈發射原理簡單,只要在桶底放入一定量的發射彈藥插入引信,再把炸藥包放入桶內,對準敵方目標點火發射即可,由於汽油桶身較短,沒有𤎌線,也就沒有太大的𤎌壓,只要控制好發射藥的質量,就不會炸𤎌了。


但缺點也是很明顯的,由於製做簡單,炮管短,沒有𤎌線,所以發射距離短,攻擊對方時往往要挖很長的戰壕抵近對方,才能發射!

沒良心炮也是有優點的,尤於技術含量不高,戰時可以大量裝備,集體攻擊,火力還是很強大的,甚至現在還被中東的一些反政府武裝份子所使用!


小柳聊聊兵


說白了,抗戰時期的沒良心炮本質上可以看做一戰時期李文斯拋射炮的一個國產翻版罷了。

一戰時期,英國上尉李文斯在1916年的西線戰場,結合著臼炮的原理(恰巧這時候德國也有木頭臼炮這種奇葩存在),發明了一種簡易的“另類火炮”。當時就是用了一個大號的油桶加厚,然後底部封死,將炮身固定好方位之後埋入地下,彈丸則是裝滿易燃油料的3加侖油桶。使用時,彈丸則是裝滿易燃油料的3加侖油桶,需要先按順序放入拋射藥、密封裝置(其實就是閉氣層)和炮彈。通過電門控制發射。

李文斯拋射炮原理實際上很簡單,首先他拋射藥是黑火藥,發火速度慢,效率低下,膛壓也比較低,所以射程也就短,畢竟本身就是一種前線使用的廉價武器而已。其次儘管拋射炮炮管比較薄,但是實際上主要的承壓部分是埋在土裡的部分,後坐力和膛壁承受的壓力很小,而且本身炮彈的密封性很差,只是通過一個隔板隔斷。這個隔板本身不能起到完全隔絕黑火藥燃氣的作用,但卻能避免黑火藥直接灼燒導致的炮彈高溫殉爆。

而解放戰爭期間的“沒良心炮”本身就是李文斯拋射炮的一個翻版,保留了油桶、黑火藥拋射藥、密封隔板等一系列設計,將炮彈換成了困成的圓形炸藥包而已。但是由於汽油桶壁厚度不夠,只能一次性使用,射程一般也只有100~200米,一般用於進攻時進行大範圍轟炸。所以說也沒必要過分誇大,只是一個逼急了的做法而已。


鐵匠工坊


炸膛是槍、炮等身管火器在實彈射擊過程中,由於閉鎖異常而引發的嚴重事故。產生槍、炮閉鎖異常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槍機或炮閂結合不嚴、位置偏離,身管變形或內有雜物等幾個方面。



問題所說的汽油桶炸彈,既非炸彈,亦非炮彈,而是以汽油桶來充當身管,用汽油桶發射的炸藥包。這是一種就地取材、土法上馬的簡易武器,只有身管,沒有閂體,更沒有現代槍炮的閉鎖裝置,因而不會發生炸膛事故。



1947年6月,正在執行魯西南戰役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發明了一種名為“飛雷”的神秘武器。利用國民黨軍隊丟棄在陣地上的大量汽油桶,以此為發射器材,將汽油桶呈15°~60°傾角斜臥於土坑內,桶口指向敵軍陣地。先將發射藥裝入桶底,後將隔離板鋪蓋於其上,再將捆紮好的圓餅狀炸藥包放置於隔離板上,點燃發射藥後,只聽一聲悶響,重達十餘公斤的炸藥包從汽油桶內騰空而起,其拋射距離通常可達150~200米。

由於“飛雷”這種土造裝備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簡單、破壞力大的特點,剛一投入使用,便迅速得到推廣,有效彌補瞭解放軍一線攻堅火力弱的不足。在1948年11月淮海戰役之碾莊戰鬥中,華野4縱通過實施近迫作業,將數百門汽油桶“飛雷”炮隱蔽配置於敵軍陣地前沿。炮火準備發起後,僅用70分鐘便摧毀了黃伯韜兵團小牙莊至尤家湖一線防禦陣地。



戰後,一些黃伯韜兵團的被俘士兵回憶道:“狀如磨盤的炸藥包從天而降,落地後的爆炸聲震耳欲聾,陣地被震得像篩糠一樣連續顫抖。”“弟兄們站都站不穩,更別提端槍瞄準了!前排掩體裡面有好幾個弟兄都被震趴下了,扶起來一看,除了七竅流血以外,渾身上下找不到一處傷口,他們都是被震死的!”什麼炮能有這麼大的威力?為了一探究竟,心有餘悸的被俘國軍士兵來到解放軍陣地,只見成百上千的汽油桶斜戳在土裡,桶身被火藥燻得黝黑,有的還散發著熱氣和硝煙。他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把弟兄們炸得人仰馬翻的根本不是什麼新式火炮,而是這些能發射炸藥包的汽油桶!如果硬要說它們是炮的話,就叫它們“沒良心炮”好了,因為這些炮全部是由國軍士兵自己丟棄的廢物改造而成的。“沒良心炮”的威名由此傳開。

儘管“沒良心炮”威力巨大,卻並不會發生炸膛事故。首先,炸膛畢竟屬於小概率事件。一般情況下,槍、炮在實彈射擊過程中發生炸膛的概率僅為幾十萬分之一。汽油桶炸彈從土法上馬裝備部隊,到抗美援朝後期退出現役,其戰場使用時間充其量不過六七年之久,隨著迫擊炮的裝備普及,這種土造裝備自然會被歷史所淘汰。在這短暫的實戰服役期內,汽油桶炸彈發生炸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次,汽油桶炸彈不具備閉鎖條件。武器閉鎖是發生炸膛的前提條件,而汽油桶炸彈的構造極其簡陋,既沒有炮閂,也沒有膛線。儘管採取了有助於實現閉鎖擊發的改進措施,比如安裝隔離板使藥室空間相對密封,製作與汽油桶口徑相吻合的炸藥包,但這些措施都無法從根本上滿足閉鎖條件,發射時仍然會有大量氣體從桶口逸出,從而大大降低了炸膛的可能性。



第三,汽油桶炸彈的發射藥熱值偏低。發射藥燃燒而後形成的藥室氣體,是導致炸膛的動力源。現代槍炮通常以硝化棉等無煙火藥作為其發射藥,燃燒後可產生300~1000mPa的高溫高壓氣體。而汽油桶炸彈的發射藥均產自於解放區軍民自制的黑火藥,其燃燒後的熱值極其有限,除了可以形成一定數量的縱向推力之外,並不會產生足以衝破桶壁的橫向壓力值。



雖然汽油桶炸彈一般不會炸膛,卻存在著後坐“掉底兒”的巨大隱患。汽油桶在將重達十餘公斤炸藥包推射出去的同時,必須承受由此產生的強大後坐力,其力度之大,解放區民眾所能造出的任何炮架都難以將其化解。為此,在發射前,必須將汽油桶斜臥到土裡,把後坐力傳導於大地,從而確保發射時的自身安全。由此可見,在以往某些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將汽油桶放置於炮架上點火發射的做法,實屬導演想當然的敗筆之作。


慕什塔戈


沒研究過,也沒聽說過,這次是第一次看到,本來以為是抗日神劇裡的東西,沒想到還真有實例!

都知道,我軍抗日時期裝備落後還極其稀缺,更別說重型武器啦!

用汽油桶拋射炸藥包這個能行嗎?

能行!

汽油桶不是拿來就能用的,你得粗加工!怎麼加工我不知道!!!
就這種桶,要底部埋在土裡固定


,有專門的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填充火藥,火藥上面是土還有一個圓形木板,起到隔絕火藥和精準方向的作用。炸藥包引線的長短也得控制好,炸的過早過晚基本就沒啥作用了!

它的發射距離也不遠,頂多也就一二百米,少的可能幾十米都有。

這也是特定時期的產物,畢竟物資有限。

~~~~小時候玩過鞭炮,造過這種發射器,用不到一米長的鐵管,一頭堵上棒子胡(就是你啃玉米時剩下的那個),另一頭塞上鞭炮,把有棒子胡的一頭對準遠處,點鞭炮,哄的一聲,棒子胡就出去了,能有二三十米遠!


羞羞的弓箭手


汽油桶炸彈又稱土飛機。是用汽油桶發送的炸藥包。所以一旦它命中,威力就是那個炸藥包的威力。挨著而僥倖沒死的和見到的當然印象深刻。叫一聲“沒良心炮”。

怎麼後來就沒聲音了呢?

這本來就是沒有重武器想出來的土辦法。射程、精度、機動性都有很大限制。也只有淮海戰役這樣的典型條件用得上。既然那麼簡陋,安全性自然不會高。所以一旦有了較多正規重武器,就不會再用它了。

講戰鬥故事,慣例是隻講過五關不講走麥城的,而且要添油加醬。要打折聽。


ZBLiu


汽油桶炸彈應該是指利用汽油桶發射彈藥的簡易火炮吧,這種裝備屬於我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時代的創造發明,經過實戰檢驗證明,這玩意堪稱是野戰攻城之利器,轟城城塌,轟坦克坦克炸飛、轟步兵也是一發群滅,效果絕對不適吹出來的,而是轟出來的,因此這種裝備也被敵人稱之為“沒良心炮”,威力決不亞於大口徑榴彈炮。在使用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其實也會炸膛。

不過說到這種火炮的發射方式,其實和傳統的迫擊炮比較類似,依靠汽油桶作為炮筒,發射時先從炮口裝入一定量的發射藥,之後在裝填炸藥包或者集數手榴彈。之後點燃發射藥引信,發射藥在炮管底部快速燃燒膨脹從而將炸藥包拋射出去。

這種工作原理本身和絕大多數火炮的原理都是類似的,也和很多步槍彈藥的原理類似。但是由於受到炮管材料和工藝的問題,這種汽油桶火炮炮管無法承受過大的膛壓,否則容易產生炸膛故障,正因為如此這種火炮在使用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對操作人員進行嚴格訓練,必須由專門戰鬥人員進行操作;另一方面也要嚴格控制好發射藥包的質量。

在那個年代,雖然這種火炮性能無法和制式大口徑榴彈炮相提並論,但是也算是彌補了我軍缺乏攻城火炮的不足。


——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了——

對航空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關注老鷹航空吧。

(圖片來自互聯網公開圖片,如侵則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