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的《中國通史》好看嗎?

獨狼


很喜歡呂先生的《白話中國史》,很有條理性,簡明扼要,篇幅不大而能比較詳細,而且撰寫的自由度比較高,能理智的分析歷史現象,同等篇幅的中國通史類作品很少能與之相比的。語言也活潑有趣,比如“紙老虎”的比喻即出自此書,(見“鹹同時的大內亂:五口通商以後,清朝的紙老虎,給人家都看穿了”)後來又被某名人應用,成了一個著名的比喻。

錢穆雖然寫了本《國史大綱》,其中也有參考本書的部分,但寫的比較僵硬死板,有種說出觀點然後羅列史料以證明的感覺,這樣難免有武斷和誤導的嫌疑,側重點和興趣點以及詳略取捨不如《白話本國史》,比如“周昭王伐荊楚”由於周室忌諱,本來就模糊不清,《白話本國史》列出一大段史料比較分析,而《國史大綱》就一句話斷言“昭王南征不復,是周人勢力東展,在第二線上之挫折”(太武斷了。太史公尚且謹慎的說“昭王南遊不返,卒於江上,其卒不訃告,諱之也”沒有武斷的判斷原因),這都是其個人興趣和觀念造成的,史書價值在於“信者傳信,疑者傳疑”最後由讀者判斷,太史公雲:“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就是此理。而《春秋》式的說教,難免會誤導和洗腦,因為即使錯誤觀點,也能羅列一大堆史料支持,可能是錢先生當老師說教慣了吧!所以,《國史大綱》更像是史論。國人最大的先天性缺點就是缺乏獨立思考,古代“聖人”們的話就被當成金科玉律,陳陳相因,既省腦子,又能佔領道德高地,易被認同,《春秋》就是典型,被歷代封建者捧為優秀的洗腦教材之一,還推出一個學習標兵——“關二爺”,一天摟本《春秋》死啃,比高考衝刺的中學生都用功,“首孝悌,次謹信”的綱常等級思維摧殘束縛國人千數年,如果人人都學“關二爺”,封建者何愁自己的位子不江山永固社稷萬年。崇拜“聖人胚子”錢穆的《國史大綱》,大概也是這種情懷吧!











康142341986



呂思勉,是中國近代著名史學家,他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史研究,出版有《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中國民族史》、《史通評》等史學著作,而《中國通史》則是呂思勉先生最廣為人知的作品。


如果單單從趣味性上來說,《中國通史》讀起來可能沒有那麼有趣。但是,這部歷史著作卻是每一個渴望瞭解中國歷史的讀者的啟蒙讀物。


《中國通史》分為兩個部分:上冊是中國文化史,分成十八個專題,所涉內容非常廣泛,諸如古代的衣食住行、學術教育、婚喪嫁娶、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皆有論述;下冊則是中國政治史,從華夏民族起源開始講起,按照歷史朝代一直講到民國初期。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通史》融上下五千年歷史於一書。呂思勉先生的語言風格非常簡潔,敘事手法也是深入淺出。對於沒有歷史專業功底的讀者來說,《中國通史》並不容易啃。所以說,要想讀懂這部作品,必然要靜下心去研讀。


或許你會問:既然這本書這麼難啃,那麼,為何我們還要去研讀呢?


我覺得,研讀歷史類書籍,是為了認識歷史,我們讀不同作家撰寫的歷史讀物,正是為了從更多的視角去認識人類過去的歷史活動。


就呂思勉先生的這本《中國通史》來說,既具備考究、鑽研的精神,同時也幫助我們對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有了一個整體上的把握。雖然它內容艱深,卻值得我們用心學習、研讀。




妖精


還是建議看范文瀾的。

範老對很多方面都有讀到見解,姑且不論對錯。比如,對所謂的佛家,那時的和尚們基本上最高目標,都是以佛之名,凌駕於眾生之上,在唐朝登峰造極,飯直接進嘴裡,衣服直接穿到身上……都有詩文作證。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百度。

因為範老,某個時期被認可,所以撥亂反正之後,一併被靜默了。但,其人其思其文,還是有份量的。

起碼,多方求證,努力還原歷史。

至於其他專家,專業學者可以參考,我等升斗小民,不看也罷。


風雨寒江


首先回答你的問題,如果題目中的“好看”指的是趣味性的話,不好意思,這本書不好看。

我們要先搞明白作者和該作品的簡要情況。

呂思勉先生是我國的著名歷史學家,和陳恆、陳寅恪和錢穆,被並稱作“現代史學四大史家”。而《中國通史》是呂思勉先生最為著名的通史作品,在剖析、敘述中國五千年治亂興亡的同時,引經據典、夾敘夾議,充分反映了他在用新方法、新思想來整理舊國故的治學主張。著名史學家顧頡剛評價:“以豐富的史實與流暢的筆調來寫通史,方為通史寫作開一新的紀元”。

不好看的原因有這樣幾個,第一 、本書是很嚴肅的學術著作,學術著作有好看的嗎?我好像從來沒有見過。第二、作者的目的根本就沒有考慮趣味性,考慮的是嚴謹性和系統性。

第三、作者治史的方式很值得推崇,在本書中不但引經據典,而且有觀點有議論,特色鮮明。

另外,在懊糟紛亂的當下,能靜下心來看看本書的人,是有福之人也是有靜氣之人!


百花深處1900


此書實在是很值得讀的一本經典,不論是看歷史的角度,還是作者的觀點,都會對你有所啟發。

這部《中國通史》是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成為“孤島”的時候,呂思勉先生為適應當時大學教學的需要而編寫的。分兩大部分:中國文化史和中國政治史。濃縮中國五千年曆史於一書,僅用了三十八萬字。先生主張通史內容大體不離“理亂興亡”與“典章制度”兩大板塊,於是文化史部分以“文化現象”為題目;政治史部分“乃依時代加以聯結”,最後以“革命途中的中國”結尾,總計54章。


高尚其事


呂思勉先生的《中國通史》,我認為是很值得一看的。這恰好是我買的第一本通史類大部頭歷史著作,裝幀精美,很有質感,內容更是值得一讀再讀。

1. 寫作誠懇,內容詳略得當。雖然用的是近似文言文的語言,然大部分都能懂,而且別有一種歷史厚重感,簡潔的氣勢感,發揮出了現在口語發揮不出來的優勢,如我中華文明“開化雖早,而光景常新…”云云

2. 編排得理,分析深刻。大體上按照時間鋪陳,需要處亦作專題講述。講歷史不忘結合地理人文,評述客觀,不卑不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3. 內涵豐富,常讀常新。我稱之為大部頭,因其內容實在浩瀚。上下五千年,古代到近代,無所不包,讀之越多,發現越多,體會也越深,實是理解中國人、中國這個國家、社會不可多得的案頭常備之書。




書海有魚


說實話很不好看,如果不是歷史愛好者,建議不要閱讀。舉個例子三國志的影響一定不及三國演義。

當然如果是從事這方面工作的,無所謂好看不好看,工作需要嘛。

史學四大家的書,學術上還是有保證的,這個是根據呂先生的上課講義整理的,上冊是文化,下冊是政治。


說書後生


看著玩可以看看,通俗易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