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體制內工作會更搶手嗎?社會各階層會加速流動嗎?

超哥往前走



王打雜的


不會有任何改變。

我表弟與弟媳都是體制內公務員,這次疫情,倆口子都忙於抗疫,大年初二起,就沒回過家。他們在北京讀大學的兒子,放假回家天天一人待著。其堅絕表示,畢業後絕不進體制內。

過去我家夫妻倆,也都是公務員(我公安、妻藥監)。後來我離開體制,自由經商,妻還在單位。

這次疫情,妻所在單位由工商、藥監、質監合併為市場監管局,屬抗疫一線單位。從除夕夜到今天,單位大半職工都沒得到一天休息。為防止頻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被傳染,我每天開車接送。

妻體質差,我又恐這特殊時間,她外出檢查時,飲食不乾淨,所以每天中午做好便當,聯繫她在何地,及時給她送去。

幸好我離開了體制,才能在這特殊時期,有時間、有精力為妻子做好後勤工作。若我還在體制內,這些是無法辦到的。

看待任何事情,都需全面。公職人員職業相對穩定,但在這種危機時刻,奮戰一線的也多為公職人員。(志願者佔比較少)

現在想進入體制的人,絕大多數都要憑自己能力考入。有資格能進來者,都不是傻子,會對自己未來發展進行選擇。結合自身實際,去蔽追利,不一定非進體制。

至於根本達不到報考體制崗位條件者,就別瞎起鬨了。

發幾張截圖,表明所述不假。

圖一為家庭群聊天記錄,圖二、圖三是我發的朋友圈消息。


城鎮戶籍打工者


不是說笑,茉莉真的很想去體制內和國企了。

一個原因就是穩定。

結合實際案例說一下

第一,實際案例

茉莉的朋友小趙,在一個雜誌社工作,然後就是在這個疫情期間,本來當地政府規定了第一次延遲上班的時間是2月3日,他們公司也照著做了,後來因為情況比較嚴重,當地又延遲了一次,復工時間是2月10日,但是這次他們老闆就呱呱叫不同意了,說一定要大家回來上班,要不公司就垮掉了。當時大家都膽戰心驚的回到公司,結果看看整個大樓,就他們公司一戶,就連保安都十分不滿,因為莫名其妙就增加了工作量,還得看著這一戶人。

後來因為這麼巧,第二天他們大樓被他們區政府抽中要檢查,所以大廈就說你們還是不如回家吧,我們也想安全,看著你們我們還覺得不安全。

回家後,老闆還罵罵咧咧,結果後來老闆轉念一想,說大家共度時艱,這個月就不發工資了。

反正你們也沒有上班。

然後平常這個老闆也是夠有刻薄的,所以他們幾個同事都已經在不同程度的投遞簡歷去了。

第二,不穩定讓導致流動

茉莉日常就已經聽過小趙各種吐槽他們公司,實話說,他們是一個民營企業,按照老闆的說法是,工資多少全靠同事們自己打拼出來。這個是事實,但是日常的各種剋扣,各種壓榨,特別是最讓人討厭的就是經常要全體同事無償加班。

茉莉覺得加班是有機會的,但是好歹也要讓同事休息一下,不能連軸轉,不給加班工資,補休半天也好。但是他們領導不是的,就是把人用完為止。

關鍵是茉莉好幾次去他們公司,因為他們有點像創業公司那種,開放式辦公,所以你可以坐在公共服務區域。然後他們老闆也不知道茉莉在等小趙,經常就言語上侮辱很多同事。

反正就是不喜歡這個同事了,就叫她滾,大概意思是這樣。

第三,目前選擇

所以茉莉以前說了多不喜歡國企,體制內,說人際關係複雜。但是現在想想,例如像小趙這樣,有了上頓沒了下頓,你說這個1月的工資,是2月底發的,2月不發工資,小趙如果沒有一點點儲備的話,後面的生活怎麼過去。

所以茉莉覺得,人際關係複雜又如何,好歹保證了吃飯情況,好歹保證了房貸情況,你就忍一下唄,各位大哥大姐。


Molly小秘書


有人說體制內就是沒本事的人混吃等死的地方,第一,先考上在說這話;第二,你們做生意的良好生態是體制內的人在維護;第三,體制內的人做事要麼是民意的集中體現,要麼是國家公益服務,必須有人來做,而且有的人做的很好!


應德哥哥


很多人羨慕體制內在疫情期間還能正常發工資,但是沒有看到體制內的人疫情期間,別人宅家他上班;別人有加班費,他沒有。別人在家宅著就沒有任何危險,他需要再風險中穿梭走家串戶。

體制內,好不好,要看你怎麼看。體制內的穩定在於,經濟變化週期對其影響不大;體制內的不穩定在於,你永遠不知道未來你要應付什麼突發事件。比如這次的疫情。

體制內的工作會更搶手嗎?

我個人認為不會。

第一是進入體制的選聘過程很激烈,很多人可能需要常年備戰,機會成本會很高。

第二是經過這次疫情,相信很多人考慮問題的角度會有所不同。過去很多家長都覺得醫護工作好,現在還這麼認為嗎?

社會階層一定會繼續流動的。

這次疫情影響最大的是很多中小企業,它們因為缺少現金流,所以有的就倒在了黎明前。但是沒有疫情,很多中小企業的發展也依然是如此的啊。香帥老師就曾經用: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來形容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本身就面臨著經常被洗牌的危機。

不只是中小企業,大企業也同樣是傷筋動骨。但是市場經濟不正是如此,就是因為這種枯榮交替才營造了勃勃生機。

危機,既是危險也是機遇,單看你選擇怎麼去面對了。


白水90944696


先說我的回答:疫情過後,體制內的工作會更搶手,但社會各階層並不會加速流動。

正所謂“一疫驚醒夢中人”,經歷這一疫,很多人都會對自己所處的位置有更清醒、更有危機感的認識——究竟自己的抗風險能力如何。尤其是身處民營、私企以及一直以“自由職業者”自居的靈活就業人員。這當中,已經成家、上有老下有小的準中年人(大概28-38歲)更甚。而這個年齡段的人還有一定的機會在就業方向上做出選擇。所以,體制內工作會成為更多人的選擇,理由就一個:以“穩”字當先,再謀其他。

但社會各階層會加速流動嗎?未必,甚至很難。因為社會各階層在大勢上已經趨於固化,不是你想改變就能改變的。原有的既得/既有者不但不想跟別人分一杯羹,還想不斷“繼承”和進一步擴大。所以,社會各階層的流動變化只會在一定範圍內發生,不影響大勢。另外,產業結構調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政策性的影響很大。體制之外的各行各業大多並不具備“化壓力為動力”的市場應變能力和生存力。(未完待續)


南疆利箭


現在在體制內的就別說辛苦了,沒幾個因為辛苦跳到體制外的。就疫情這情況,體制外的活的才叫一個煎熬


傑2384398


體制內一直都很受歡迎,旱澇保收,工作也不辛苦,各種福利待遇一樣不差,只要不犯太大的錯誤也不會失業,你看看國考就知道了。當然如果你是個有為青年就不能往這個堆裡混,你會頹廢的 ,浪費一生!


懶得都不知道懶了


體制內本身就是意味著穩定


週週0472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當中,很多民企、私企的員工備受煎熬,苦不堪言。


他們之中,有的人被無情地催促要求返工復產,企業根本不顧及員工的健康風險和存在的客觀困難;有的人被老闆以各種理由剋扣薪資,企業根本不管員工死活;有的人甚至直接被裁員辭退,而且沒有任何補償。


這就是疫情之下的民企、私企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員工的現狀。


反觀體制內的工作單位,如行政事業單位、國企等,雖然在疫情之下也有工作上的壓力,但總體上比較人性化,而且很少會有裁員辭工的情況。


體制內的單位,都會遵行國家近期下發的關於落實疫情期間勞動保障的相關文件精神,會考慮員工的實際困難,或採取遠程辦公的方式,或採取輪崗調休的方式,以重新組織復工復產。


而且,體制內的單位,在疫情防護上更重視,在物資準備上更充足,可以提供較好的工作條件,以保障員工的健康安全。


特別是在薪資待遇上,大多數體制內單位的員工都沒有被降薪和裁員。


常言道: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次疫情的發生,讓體制內單位的優勢得到了更為充分的展示,必然會對不少體制外人員產生強烈的吸引力。


於是,我們可以合理猜測,不少職場人可能會在疫情之後,萌生出轉向體制內單位去工作的打算,故而體制內單位的工作會更為搶手,也是大概率事件。


不過,從長遠的觀察來看,體制內單位的熱度,終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減弱、變冷,這是因為:


1.體制內單位的職位終歸有限

體制內的單位,都會有其固有的用工總量限制,能夠提供給社會的崗位,畢竟有限。既然在疫情期間,體制內單位都很少發生裁員的情況,自然就不會有更多的空閒崗位提供給社會。


當然,在疫情過後的一段時間內,體制內單位招聘一定會比原來吸引更多的應聘者,這基本上是必然趨勢,但能夠入職的畢竟是少數。這些職場人雖然有入職體制內單位的想法和行動,但最終卻無法實現,故而還得回到體制外的單位去工作。


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疫情帶來的影響逐漸淡化,眾多職場人還是會分散流動到社會生產組織的各階層,體制內單位的熱度必然會慢慢下降。


2.體制內單位的固有缺點依然存在

<strong>

雖然疫情之下,彰顯了體制內單位的很多優勢,但從整體來看,體制內單位機構臃腫、論資排輩、薪資平平、管理陳舊等諸多缺點,卻一樣也沒有消失。


這些固有缺點,在疫情特殊時期被逐步淡化,而體制內單位穩定、規範、基礎牢固的優點有效掩蓋了這些缺點。


一旦疫情結束,這些為人詬病的缺點又會重新浮出水面。少掉了特殊時期的優勢光環掩飾,這些缺點終歸還是會讓部分職場人難以忍受最終選擇離職。


因此,在疫情結束的短期之內,體制內單位固然會搶手一陣,但從長遠來看,這種熱度必然會降溫,最終還是會趨於一種動態的平衡,社會內體制內單位和體制外單位的數量終歸還是會回到一個固有的比例,而這個比例應該不會比疫情發生前,有太大的變化。


3.體制外單位將有發展機遇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對民企、私企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造成了重大沖擊,但國家絕對不會袖手旁觀,而會重拳出擊,大力扶持。例如:


國家決定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和實施企業緩繳住房公積金政策,多措並舉穩企業穩就業。具體而言,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除湖北外各省份,從2月到6月可對中小微企業免徵上述三項費用,從2月到4月可對大型企業減半徵收;湖北省從2月到6月可對各類參保企業實行免徵。


這只是國家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的第一步,隨著疫情的穩定和解除,為了進一步激發體制外企業的經營活力,相信國家還將會在稅費上、融資上、產業政策上,實施“精準救助”,以期幫助這些民企和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因此,雖然體制內工作的熱度會在短期內增加,但從長遠來看,體制內單位和體制外單位對職場人的吸引度終歸還是會恢復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換言之,該去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的人,還是會去考,該去國企應聘的還是會去國企應聘,該去私企、民企就業的就業,還是會去民企、私企就業。


結語

疫情之下,體制內單位的優勢被再一次放大,讓無數職場人心有所動。這也必然帶來疫情解除後入職體制內單位的激烈競爭。

例如,公務員考試的報名人數必然再創新高,國企在校招時的熱度必然會“爆表”。


但這種熱度只會持續一段時間而已,一旦疫情結束,社會運行重回正軌,體制外單位的很多優勢和長處又將重回職場人的視野,而體制內單位的熱度也將進一步降溫。這才是最終的平衡狀態。


你現在在體制內單位,還是在體制外單位呢?你想去體制內單位嗎?歡迎評論區留言闡述。


我是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問答達人、問答青雲計劃獲獎者【雪天驚雷】。如果我的觀點對您有啟發、有幫助,勞煩您點贊並關注我,雷哥將把職場乾貨與您分享到底,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