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在這裡
體溫高就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嗎?
隨著疫情的不斷升級,“測量溫度”已經成為一種常規的“簽到”行為,進出小區,超市或公司的兩地,都需要檢查。
如此高密度的測量,引發了很多問題:
有人說我體溫是37度多,難道我就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了嗎?
普通體溫計,會引起交叉感染嗎?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焦慮,小編準備了幾個跟測體溫相關的幾個問題,為大家解疑答惑。
測出來多少度,才算發熱?
發熱是指體溫超過正常範圍以上。
正常體溫範圍通常為約36定義37℃,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出的提問都有些差異。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發燒症狀,也不要太擔心,因為有很多特殊因素會導致體溫升高。
那哪些情況能讓體溫產生波動?
天氣,飲食和甚至經期,都會對體溫產生一定的影響,可能會讓它超出正常範圍。
所以查出高溫,不要慌,看看有沒有以下幾點:
氣溫高,體溫高 ,氣溫低,體溫低
體溫是會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的,在高溫(如在有暖氣的汽車中),你的體溫可能會略有上升,在低溫(如在冬天的戶外),你的體溫可能會略有下降。
在這些情況下,測出的提問都會有所差異。
上午跟下午測出來的提問也略有差異。
早上起床,體溫處於一個低點,下午接近傍晚,體溫處於一個高點,兩點之間的峰值差距在0.5°C左右。
運動和飲食後,體溫會略有升高
劇烈運動、勞動或進餐後,溫度也可能略有上升,但一般波動範圍不超過1°C。
嬰兒一般提問略高,老人體溫略低
由於嬰幼兒代謝率高,體溫通常高於大齡兒童和成人;老年人由於代謝率低,體溫往往低於年輕人,因此當老年人感染嚴重時,也可能只表現為低熱。
女性排卵期,體溫略高
女性在排卵期間體溫會升高約0.6°C
另外,懷孕期間體內激素水平的改變,也會使體溫升高。
有人可能會問:如果沒有這些情況,測出來的溫度還是有些高,是否就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不要因為“發燒”而盲目去醫院,這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在家隔離,保持觀察,通常幾天後就會好轉。
如果您在同一時間咳嗽或發燒,它也發生了以下四種情形之一的,請及時治療。
發病前14天內,有赴武漢及周邊地區旅遊或居住史,或有其他情況;
有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接觸史之前14天;
來過武漢周邊。
去過人口密集的地方。
如果有以上情況最好第一時間到醫院檢查,如果是其他情況的話也要注意留意自己的體溫,注意休息,沒事加強鍛鍊補充海藻硒,高山改善自身的免疫力。
L翔雲Ove
根據目前確診和疑似的病例來看,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臨床表現主要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但這並不代表所有感染病例都會出現發燒咳嗽。經過這麼多天的努力和汗水,越來越多的“不典型”案例層出不窮。
那麼感染新冠病毒後除了發燒咳嗽外還有那些不常見的症狀表現?
一、只有消化系統方面的症狀:如輕度納差、乏力、精神差、噁心嘔吐、腹瀉等,這類人沒有發燒咳嗽症狀。很容易被忽略。
二、以神經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頭痛,有的甚至只有頭痛這一個症狀。無發燒咳嗽症狀。
三、以心血管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心慌、胸悶等,這類人最容易誤診漏診,也最容易被醫務人員忽略。也要引起重視。
四、 以眼科症狀為首發表現:如結膜炎,這類人較少,也最不常見。
五、僅有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痠痛。這類人需要引起注意,很多人都是因為肌肉痠痛來醫院就診,醫務人員也最容易誤診漏診。
那麼如何才能確診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呢?
一、目前來說,新冠病毒的診斷主要靠臨床症狀和核酸檢測陽性,現在又加了一項肺部CT報告顯示也可確診診斷。
二、臨床表現就是常見的發燒咳嗽症狀,但是容易誤診,因為很多人並不表現為這些症狀,還可能出現其他不典型症狀,如腹瀉、乏力、肌肉痠痛等。因此醫務人員必須充分提高對納差、乏力、肌肉痠痛(包括輕微痠痛)和精神稍差患者的警惕,及時進行相關排查。
三、確認某人有新冠病毒肺炎的接觸史,但無明顯發熱咳嗽症狀,行胸部CT。如果結果提示:雙肺多發片狀磨玻璃樣影,咽拭子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顯示陽性,最終可診斷為新冠病毒肺炎。
最後提醒一下,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要高度警惕那麼不常見的症狀表現,如果身體出現不適,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有條件情況下做胸部CT的檢查。如果檢查提示異常,則應進一步完善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尤其是出現納差、乏力、肌肉痠痛(包括輕微痠痛)和精神稍差的症狀時,更要及時進行相關排查,以確保儘早隔離治療。
我是蔣小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也可以點個贊再走唄。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在下方評論,見必回,回必快。謝謝你的支持。
怪醫J小生
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後一定會發燒嗎?
從目前的監測站來看,對於過往的所有人員均要求測量體溫,容易讓人產生這樣的想法,莫非所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都會發燒。
其實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不一定會出現發熱。
但是超過半數以上的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是可以出現發熱的,而且發熱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主要表現之一,體溫一般呈低熱到中度發熱,體溫波動範圍是37.3~39℃。
在發熱的患者中重症患者和危重患者佔了大多數。
而一些無症狀的攜帶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和一些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情比較輕微的患者可以不出現發熱。
而有的重症患者和危重患者主要表現為無痰的乾咳或者痰比較少的乾咳、全身無力、胸悶氣短、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甚至出現極度的呼吸困難,但是整個病程之中可以不出現發熱。
而有的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可以在出現症狀和體徵早期的時候就可以出現低熱到中度發熱,也有那麼一部分一直處於低熱,可以伴發乾咳,不一定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呼吸窘迫等病情進展加重的表現,而且發熱過後可以很快的進入疾病的恢復期。
所以從前面可以看出,並不是所有的病人均會出現發熱,輕微患者、重症患者和危重患者均可以不出現發熱,也可以出現發熱,所以發熱並不代表病情就比較嚴重,重症患者可以一直是低熱,而輕微的患者可以出現中度發熱等。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除了發熱,還有乾咳、乏力,發熱乏力乾咳是主要表現,去他少數人還可以伴發流涕、鼻塞、咽喉部疼痛及腹瀉。重症患者大多數在發病一個星期之後病情進展出現呼吸困難、低氧血癥,嚴重的病人可以迅速的發展進入呼吸窘迫、膿毒症休克、難以治療的凝血功能障礙、出血功能障礙以及酸中毒。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雖然稱之為肺炎,就如發熱一樣,並非所有的病人都會出現發熱的表現,輕微的患者只有輕微乏力和低熱,可以沒有肺炎的表現。所以要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需要結合病史、症狀和體徵及血常規、胸部CT、核酸檢測等。
佳園道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最初的症狀主要有發熱、乏力、乾咳、呼吸困難等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症狀,逐漸加重時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血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礙等嚴重併發症而危及生命。
有些被感染者在潛伏期(2—24天)或感染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有些人甚至在沒有明顯的發熱症狀的情況下逐漸發展成比較嚴重的狀態,所以說發熱不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特異性症狀。也不能作為診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依據。
除了以上常見的全身及呼吸道症狀外,新型冠狀病毒接觸史的人還有可能出現以下“不典型”的其他症狀,也是應該警惕,進行胸部CT和核酸檢查進一步診斷。
1.僅僅是以消化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出現輕度納差、乏力、精神差、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2.以神經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出現持續的頭痛症狀,沒有發現其他可以誘發的因素時。
3.以心血管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出現心慌、胸悶等。
4.以眼科症狀為首發表現出現結膜炎時。
5.僅有輕度的四肢或腰背部肌肉痠痛症狀時。
總的來說,有疫區旅居史、接觸過疫區人員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人出現出現以上典型或不典型的冠狀病毒肺炎症狀時應該及時佩戴口罩,去當地就近發熱門診就診,根據診斷結果聽從醫生安排進行相關處置。
謝謝閱讀!
小克大夫
感染新冠狀病毒後一定會發燒嗎?
不一定,但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最常見的症狀還是發燒。
都哪些人需要注意觀察自己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呢?
1、有武漢旅遊史
從武漢回來,或者是路過武漢,都有可能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這些人要注意自己身的情況,如有咽痛、發熱、頭痛、乏力等症狀,要及時到指定的醫療機構進行就診,及時診斷,及時作出隔離治療。
2、接觸過武漢旅遊史的人
如果接觸過武漢的人或者是最近去過武漢旅遊的人,這些人要注意觀察自己。及時哪些去過武漢或者路過武漢的人沒有發病,也沒有症狀。因為他們有可能攜帶病毒,以防萬一。
3、接觸過發病的人
如果有人已經確診為新冠肺炎,在患者發病前或者發病後接觸過他們,都需要進行隔離觀察,因為病毒有一定的潛伏期,攜帶病毒的時候不一定發病,這個時候接觸過這類人,也有可能傳播病毒。並不是發病以後身體中才有病毒的。
4、接觸過上述需要隔離的人
如果接觸過以上那些需要隔離的人,那麼也需要自我隔離14天,這期間要注意觀察自身的情況,如果類似症狀,一定要重視,及早診治上報。
所以說,感染的人不一定都發燒,但是也要注意觀察自己。如果沒有任何危險接觸史,單純的發燒,要自我判斷一下,打電話諮詢一下醫生,不要盲目往醫院跑,溶易產生交叉感染。
中藥師說健康
現在吳醫生每天上班要經過四次測量體溫:在路上有3處路口有交警以及醫務人員測量體溫,進入醫院也要測量體溫,如果其中有一次我的體溫不正常,我都上不了班。相信有很多人也有跟我一樣的經歷,現在為了排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很多重要的交通要道都有值班人員在測量體溫。
鍾南山已經提到過了,發熱仍然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典型症狀。確實,大多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都會出現發熱症狀,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到處都在使用測量體溫來排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原因。
但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一定會發燒嗎?
雖然說發燒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典型症狀,但也並不是所有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都會發燒,也有很多患者表現為乏力、乾咳等症狀,少數患者甚至表現為鼻塞、流涕、咽痛、腹瀉等症狀,這些症狀都跟普通的感冒很像。嚴重的危重症感染者甚至會出現呼吸困難。另外,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早期也可以沒有任何的臨床症狀,我們稱之為潛伏期,潛伏期一般為3、5天,最長不超過14天。所以說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也不一定會表現出發熱症狀,反過來說不發熱也並不代表沒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所以說如果出現了症狀也先不要慌,症狀不是懷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唯一要素,懷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還要有以下幾點要素。
1.血常規檢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血常規常表現為白細胞正常或者減低,淋巴細胞減少。
2.影像學檢查:胸片、肺部CT影像學檢查可以發現肺部斑片狀陰影,以肺的外帶明顯,嚴重者可以出現肺實變影。
3.流行病史:流行病史是懷疑新型冠狀病毒很重要的要素之一,比如說近期(14天內)接觸過從武漢以及武漢市周邊過來的人,接觸過有病例報告地區發熱、咳嗽症狀的患者,接觸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等等。
如果具有以上呼吸道的症狀(發熱、咳嗽、乏力等),血常規或者影像學檢查也符合,並且具有流行病史,我們就可以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疑似病例了。注意,這只是疑似病例,確診還需要監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如果呼吸道或者血液標本監測到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那麼就可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了。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給大家傳播健康知識的全科醫生,關注我,您就擁有了一個家庭醫生。如果覺得有用,可以轉發給身邊需要的朋友哦!全科吳醫生
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已經到了關鍵時期,不管是高速路口還是小區門口,都有可能有工作人員拿個紅外測溫計給你測體溫。我們就會想感染新冠狀病毒後都會發燒嗎?答案是不一定,大部分人都會發燒,也有一些人不發燒。
感染新冠狀病毒後一定會發燒嗎?
正好今天有新聞報道關於鍾南山院士領銜發表一篇論文,題目是《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主要內容是對超過一千例確診新冠肺炎的臨床特徵進行的回顧性研究,其中就統計了關於發熱患者的人數,統計結果表明,有87.9%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會有發熱症狀,而就診是就有發熱症狀的患者不足一半(43.8%),第二常見的症狀是咳嗽(67.7%),只有少數患者會出現腹瀉和嘔吐症狀。
既然新冠肺炎患者並不一定都發熱,那麼以發熱為篩查指標還有用嗎?會不會漏掉一些患者,事實上確實會漏掉一些,但檢測體溫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廣泛篩查方法,雖然不是最好的,確實矮子裡面的將軍。確實如果都能拍個肺部CT診斷的準確性會更高,但並不現實。為了更好的防控新冠肺炎,需要全民自覺,少出門,出門戴口罩,發熱了要及時發熱門診就診,避免相互感染。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發熱雖然是新冠肺炎主要表現,也是作為公眾場合篩查的手段,但感染者不一定會發燒,還有一些無症狀感染者,既沒有發熱也沒有任何症狀。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無明顯發熱。為什麼會這樣?這要以發熱原理說起。
1.我們體溫如何形成?為什麼恆定在37℃?
體溫是由三大營養物質糖、脂肪和蛋白質氧化分解產生,這三大物質產生能量的50%迅速轉化為熱能以維持體溫,是需要進食大量能量來維持。而人體恆溫於37℃是人類經漫長進化形成自我保護機制。當人的體溫每升高1℃,細菌的存活率就會下降6%,體溫越高來自病原體侵害的幾率越小,比如蝙蝠攜帶一百多種病毒,據現有文獻證實新冠病毒也是來源於蝙蝠,但蝙蝠卻安然無恙,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蝙蝠體溫在40多攝氏度。那我們人類為什麼不進化成跟蝙蝠一樣高體溫呢?如前文所說,要維持體溫,人體要不斷進食攝入能量,在人類進化史上自然界食物往往匱乏不足,所以最終人類體溫恆定在37℃是抗病原體感染和維持能量代謝之間的平衡點。
2.病毒感染後為什麼會發燒?
感染引起發熱也是人類進化形成一種保護機制。當病毒侵入人體,作為“侵略者”激發免疫系統出來應戰,對病毒進行吞噬殺滅,同時免疫細胞激活後會釋放一些炎症因子作為信號,如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等,進一步招募更多的免疫細胞來應戰,這些介質很小,可以穿透血腦屏障進入下丘腦,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升高體溫以抑制病毒繁殖。
3.感染後為什麼不發熱?
一般來說,輕症或無症狀病毒感染者,侵入病毒量比較少,免疫細胞早早把它壓制,促發炎症因子不多,不會有明顯發熱。又或者某些人體溫調節中樞不敏感,感染後體溫沒有明顯升高。一般來說,體溫越高意味感染越重,但為什麼部分危重症病人反而發熱不明顯呢?部分危重症病人,各器官功能己經衰退,免疫功能不足,機體應激能力下降,反應不起來了,所以沒有明顯發熱。
小結:人體正常體溫37℃左右,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監控體溫點為37.3℃,達到這個值必須到發熱門診就診,以排新冠肺炎。發熱雖然是新冠肺炎的主要表現,但有部分病人無發熱表現,需要由醫生綜合考慮。
你好,這是一個最近很多人都關注的話題,發熱和新型冠狀病毒的關係,我就我的理解跟你說一下,很多人會評論說解釋完還是感覺沒用,還是不知道自己有問題沒。現在是特殊時期,醫院是容易發生交叉感染的地方,我們不想身體稍微有些不要緊的風吹草動就去醫院。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跟你們普及下相關基礎知識,讓你們有個初步的判斷,對一些簡單的情況有點兒瞭解 ,不至於一點點身體不舒服都把自己嚇的寢食難安,而確實高度懷疑自己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還是要戴上口罩,及時就醫。以下為你解釋這個病的一些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1、所有的新型冠狀病毒患者都會發熱嗎?
並不是所有的新型冠狀病毒病毒都會發熱,還有一小部分患者表現為腹瀉、食慾不佳、噁心、嘔吐消化道症狀。還有患者以結膜炎等為首發症狀。還有些患者是無症狀性感染者,也具有傳染性,但以上情況佔少數。
2、新型冠狀病毒主要表現是什麼?
但是大多數人還是以發熱、乏力、乾咳為首發症狀的,少數患者同時伴有鼻塞、流鼻涕、咽痛等症狀;這也是目前超市、醫院、交通管制區域使用測量體溫最為篩查疑似人群的方法的原因,當然疑似病例的診斷很重要的還是要考慮到有沒有流行病學史。但是對於輕型患者可以只表現為低熱、輕微的乏力,症狀不太明顯 ,容易被忽視。
3、有流行學病學史的,及時做篩查。
如果有流行病學史要及時在所受管轄區域相關部門登記,並接受篩查,網上報有些老年人說傾家蕩產也要給自己的孩子看這個病,有的因為怕看不起,不去看。這個國家管報銷,不用自己出錢。我們要放心醫治、珍惜健康和生命。有些故意逃避診治,或者惡意傳染給他人的,按照情節嚴重程度 ,要接受法律相關制裁的。
小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大部分以發熱、乾咳、乏力為首發症狀。少部分不會出現發熱,以腹瀉、噁心等消化道症狀或結膜炎其他症狀為首要表現。有些症狀表現比較輕的人,發熱為低熱 ,容易被忽略。還有無症狀性感染者,但是有傳染性。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勤洗手、不出門、宅在家、室內通風自我防護。有流行病學史的,主動上報,配合篩查,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負責。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治療方案以醫院為準!用心碼字,認真回答問題,感覺還可以的話,點個贊或關注唄!有溫度的住培醫生
感染新冠狀病毒後一定會發燒嗎?
新冠狀病毒目前是主角,大家都避而遠之,唯恐被它看上了,以身相許。問題來了,新冠狀病毒以身相許後,會出現一些典型的症狀,比如大家最常看到的發熱,乏力,乾咳,還有一些就比較少見比如鼻塞,咽痛,流涕,腹瀉等。
感染新冠狀病毒後,處於潛伏期的時候,往往沒有症狀,但是發病後大部分患者會出現發熱,這也就是為什麼每個道口都需要測量體溫的原因。但是有些感染新冠狀病毒的患者,沒有發熱的症狀。不同體質感染新冠狀病毒症狀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感染後症狀很嚴重,病情很重,而有些感染者,沒有明顯的不適感,而且很快可以治癒出院。
總結,不同體質,感染冠狀病毒後常見的症狀就是發熱,乾咳,乏力,但是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會出現發熱症狀,潛伏期的更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