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張雪峰提議擴招2020研究生以緩解疫情下的就業壓力?

遺落的舊時光


研究生不同於大學本科或專科,它是一個國家的高精尖人才,需要我們集中最優的教育資源來完成,才能保證整體的一個水平。如果擴招,本就薄弱的優質教育資源被稀釋,我們又怎麼才能確保向真正需要重點培養的人才提供足夠的優質教育資源呢?倘使這樣,我們的高精尖人才會出現斷崖式短缺,這是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都不能接受的惡果。

我們看問題不能只看一個方面,更不能頭疼醫頭的短視。


線上夜班


擴招2020年研究生,緩解就業壓力的建議,作為應急之策,自有其合理性。但總體而言,緩不濟急,弊大於利。

第一,指標投放會引發社會大爭議。

2020年研究生招生指標已提前下達到各個高校,一旦決定擴招,首先面臨的問題必然是,擴招指標如何投放?平均主義?撒胡椒麵?那麼可以預見的結果,報考名校、騎線的考生自然是歡天喜地,但是對於一大批顧慮名校競爭壓力,退而求其次的考生,可能會抱怨此舉不公平,因為如果提前知道名校要擴招,他們可能會做出不一樣的志願選擇。此外,對於一大批西部地區院校而言,原本就需要通過調劑才能錄滿,擴招之後需要調劑的數量更多,許多原本第一志願騎線的考生有機會通過調劑“撿漏”,現在也變得不可能,生源結構進一步“劣化”。向一流高校傾斜?一流高校原本就面臨教學、科研、生活保障等硬約束,盲目傾斜會進一步加劇這種短缺;向普通高校傾斜?一大批優秀考生高分落榜,這種顯失公平和效率的做法,更是會讓決策部門成為眾矢之的。

第二,擴招慣性會引發培養大滑坡。

2020年研究生擴招是作為應急建議提出的,但是這樣一項應急性的政策,一旦獲得執行,就會獲得生命一般,自發地想要運行下去。主要基於如下分析:從大學自身角度,如果大學籌集到足以應對擴招的資源,它必然希望這些資源的使用不是一次性的,而要持續運行,從而攤薄成本。因此,大學對政策制定者的反饋必然是積極主動的。從政策建議人角度,他會樂見這項政策持續推進,因為這對其個人聲望也會是一個持續加成(不排除某天政策建議被批,但他的建議是一次性的,也並無風險),至少他不會堅決反對。對政策制定者而言,有關建議可能正中下懷,也樂見它從一個臨時性的舉措變成一個常規舉措。但是,這對於本就相對薄弱的研究生培養質量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災難。

第三,升碩衝動會激化學歷大貶值。

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為我們國家改革發展建設提供了一大批各行各業優秀人才。但是,也要看到,我們的一些改革舉措,比如專升本改革、高校擴招等,也客觀上造成了社會上愈演愈烈的學歷大貶值。海量供給之下,用人單位的胃口越來越高,能招本科,就儘量不招專科;能招研究生,就儘量不要本科。可以說,高校升格、擴招,一定程度上為“唯學歷論”不良風氣大行其道提供了土壤。目前,我們國家碩士階段教育的定位仍然較為尷尬,某種程度上碩士教育淪為本科後教育,成為本科找不到好的工作,讀兩年碩士延遲畢業的一種選擇。這一背景下,無論出於什麼良好的願望,此舉都會對社會上已經存在的升碩衝動火上澆油,進一步造成碩士在內的各級學位教育的集體貶值。



助考官


疫情影響、研究生擴招、復課這幾個話題熱度最近持續發酵。

尤其是在考研成績出來之後,研究生擴招的呼聲不絕於耳,原因也很簡單:疫情之下,企業正常運營受到影響,招聘人數下降或者直接裁員,對於今年畢業的應屆本碩生來說,2020年或成為史上最難就業季,就業形勢將十分嚴峻。

其中影響最廣的大概是考研網紅名師張雪峰老師。

首先我們要確認一下這條信息的真實性:

由上圖可看出,其本人的確發了這條微博,而關於2008年金融危機時緩解就業的政策,也確實存在。

今年就業壓力到底有多嚴峻?

1.從畢業生人數來看

據教育部官網消息,10月30日,由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門召開的2020屆全國高等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在京舉行。

會議中提到:2020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同比增加40萬人。

而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則分別為763萬、795萬、834萬人,顯然就業壓力是十分嚴峻的。

而在這874萬人中,報名考研的人數大概為341萬,按照往年的報錄比4:1算,錄取人數最多也就是85萬人,剩餘的789萬人將何去何從?

2.從企業發展狀況來看

受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不少企業都面臨著經營受阻、市場受挫、成本上升、人心渙散等難題。

據燃財經調查:30.4%的企業表示將會減員縮編,29.68%無法為員工按時發放工資,復工首周招聘職位數量同比下降71.66%,目前大約有17%的人寧願拿著基本工資也不敢貿然跳槽。

更有一些公司開工首日即裁員500人,眾多行業巨頭也紛紛降薪。

本來是金三銀四的招聘季,如今變成了就業緊張季。

那研究生擴招可以緩解就業趨勢嗎?

理論上肯定是可以的,沒有那麼多的畢業生找工作,就業壓力自然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對比2008年,高校畢業生為559萬人,研究生擴招是有一定的緩解作用的,而2020年的874萬畢業生,一定程度上來講算不算杯水車薪呢?算不算揚湯止沸呢?

而在筆者看來,緩解就業壓力的最佳途徑就是釋放足夠多的崗位數量,這需要依靠企業的發展,這就不在一般人能夠影響的範圍之內了,大規模、大範圍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鼓勵創業才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根本途徑。

而對於造成壓力的畢業生本生來說,也要轉變“搞不成、低不就”就業觀念,同時充實自己,增加工作經驗,提升本身的競爭力,才能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能夠博得一席之地。

個人觀點,歡迎各位老師一塊交流。


家裡蹲大學畢業生


用研究生擴招的方式來緩解疫情下的就業壓力,這種做法不僅杯水車薪,起不到任何作用,還會破壞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

今年,全國高校各類畢業生達到了870餘萬,就算沒有疫情,今年的就業形勢也非常嚴峻。而當前,受疫情影響,大量企業正處於自保狀態,連現有員工的工資都不能全額髮放,更別談新進職工了。因此,本年度的大學生就業問題,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不過,就業問題最終應該從就業市場上去解決,靠升學、靈活就業等形式,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解決就業問題,靠增加研究生招生名額,更是一個昏招。

首先,擴招的研究生計劃對解決就業問題是杯水車薪。研究生招生指標,近年來一年7、80萬,按照正常節奏,今年不會超過90萬。即便擴招到50%,也就增加50萬指標,這個數字對於幾百萬本科生來說,作用不大,更何況,考研者裡面還有很大一部分往屆生。而且,真正能上研究生的人,就業可能不成問題,反倒是考不上研究生的人,就業才是大問題。

其次,目前研究生招生計劃已經確定。高校碩士研究生指標是根據學校學科實力、師資力量等指標來確定的。如果不增加學位點,原則上是不增加招生計劃的。如果要擴招,那必須在每個學位點上都平均增加。這個工作牽涉面太大。即便是要調整,今年也來不及了,也只有等明年。

最後,增加研究生指標將影響培養質量。目前國內研究生的數量已經不算少了,甚至很多學校一名研究生導師帶10個以上的研究生,培養質量很難保證。如果招生計劃再增加,高校的負擔會更重。到時候又會培養出大量水貨研究生,造成新一輪的就業難。

所以,真經並不支持研究生大幅度擴招,更不提倡把考研作為逃避就業的一種渠道,就業問題,遲早要面對。面對今年的形勢,不妨降低一些要求,先就業再擇業。


高校人才真經


疫情之下,擴招2020年研究生來緩解就業壓力實在不妥

一、研究生導師制導致擴招能力有限,擴招太多必然降低研究生培養質量。一旦擴招便意味著教育系統對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全面改革。2020年如果擴招了,那接下來2021年呢?一旦停止擴招,教育體質造成失衡,勢必導致教育改革的失敗。

二、目前正是研究生考試成績公佈的時間段,很多考研失敗的學生正在猶豫是否再備戰一年,而張雪峰老師又是網紅考研老師,有點博眼球和追求功力的嫌疑。

三、一旦研究生擴招,那將來勢必會增加本科生的就業壓力,這不還是同一波人再搶就業市場嗎?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所以為了解決今年的就業壓力,擴招2020年研究生不可行!


堂小皇


以擴招2020年研究生,緩解疫情下高校就業壓力,從表面上看,兩者甚有關聯,存在其中可行之處,但實質甚為不妥,疫情和就業,牽強聯繫,無理無據。

目前,正是考研出成績的時期,是考研的第三階段,張雪峰正直此時發佈擴招考研的建議,卻有迎合部分考研人,以博取和吸引學生黨關注之嫌疑,像考研這樣的國家大型選拔考試,從報名,考試,招生,錄取,都有其流程和明確選拔標準,緩解就業壓力,建擴招之策,無理無據,甚為不妥。格局之中,僅以小心,無日後江山,況有何依據就業需要緩解,更以何名連於考研?

疫情緣故,確實各地學校,存在延遲開學現象,一點主要是保護學生群體遭受疫情之害,再者,顯示社會群體共抗疫情的共同努力。高校的招聘會確有推遲,但不是沒有,就江蘇高校而言,疫情期間,通過互聯網舉辦招聘會,在線面試,形式多種多樣。相信開學後校園招聘會,將一併釋放,所以疫情和就業壓力,並無關係,獻言建策,硬為關聯,實屬牽強。




Andyry


就業壓力一直存在,擴招研究生就能解決就業壓力?怎麼可能。讀完研終究還是要回歸社會,所以就業壓力會一直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