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為筆狂,萊州毛筆手藝人的工匠精神


一生為筆狂,萊州毛筆手藝人的工匠精神


筆、墨、紙、硯,被稱作中國古代的文房四寶,歷史上多少文人墨客用毛筆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詩詞名句,繪畫出了一幅又一幅經典畫作,那麼作為重要書寫工具的毛筆又是怎麼製作而成的呢?


一生為筆狂,萊州毛筆手藝人的工匠精神


毛筆製作技藝,是中國有著悠久歷史的一項傳統手工制筆技藝,它是用獸毛紮成筆頭,再黏結在管狀的筆桿上而製成。它的製作工藝非常繁複細巧,一支毛筆的製作要經過從選毫到刻字等5大流程120多道工序方可完成。


一生為筆狂,萊州毛筆手藝人的工匠精神


據傳最早的毛筆,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春秋、戰國時對筆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筆”、“聿”、“拂”等多種名稱。直到秦始皇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才將筆的各種名稱統一稱作“筆”。


一生為筆狂,萊州毛筆手藝人的工匠精神


而萊州毛筆的歷史是從明朝中期開始,至今已有600多個春秋,在清朝康熙年間,萊州毛筆被選定為四大貢品之一。


一生為筆狂,萊州毛筆手藝人的工匠精神


“毛筆製作,又苦又髒,枯燥乏味,要想學好這門手藝,必須要有耐心、細心、恆心、耐住性子,坐得住、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還得有悟性。”張慶林這樣說道。


一生為筆狂,萊州毛筆手藝人的工匠精神


張慶林是萊州市級毛筆製作技藝傳承人,藝林筆莊莊主,制筆已有四十餘年曆史,製作生產的毛筆多次贏得國內外書畫大師和廣大書法愛好者讚譽,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給予特別讚揚。國家書畫大師、中央國家機關美協主席王闊海先生試筆時乘興揮筆題贈“狀元筆”。


一生為筆狂,萊州毛筆手藝人的工匠精神


但是在制筆的初期,張慶林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和挑戰,在制筆過程中,黃鼠狼的尾巴經過水漚泡幾天腐爛,才能把尾毛拔下來,漚泡的動物尾巴,又腥又臭,蒼蠅、蛆蟲亂飛、亂爬,臭氣嗆得他咳嗽、嘔吐、噁心是常事,經常吃不好、睡不好,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沒有讓他有絲毫的退縮,因為他深刻地認識到,只有擁有吃苦耐勞的拼搏精神、有擔當、有責任,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非遺文化傳承人,將祖輩留下的財富順利地傳承下去。憑藉著這個初心,他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努力,做好每一支筆,這樣一干就是40多年。


一生為筆狂,萊州毛筆手藝人的工匠精神


將平凡的事一直做下去,就會不平凡,而張慶林也永葆初心堅持著毛筆製作事業,當他用心做完每一支毛筆時,都會流露出欣慰的笑容,彷彿在看自己親手撫育長大的孩子一般。


一生為筆狂,萊州毛筆手藝人的工匠精神


現在,他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認真總結,不斷創新,把苘、毛結合作筆柱,根據動物毛的特點,毛杆的形狀、鋒穎長短、粗細、彈性強弱推出了大如掃帚、小如針的各種規格毛筆,在適應現代的書寫基礎上,我又推出了許多新的毛筆品種。


一生為筆狂,萊州毛筆手藝人的工匠精神


同時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在與兒子的多次交流溝通以後,決定培養他為制筆技藝的接班人,為了讓這項技藝能夠順利地傳承下去,煥發出它應有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