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为什么在日本宣布投降后,还要出兵占领千岛群岛,斯大林这样做目的是什么呢?

有挡CVT变速箱发明人


应该说美国总统罗斯福是非常狡猾的老狐狸,他知道土地对一个国家来说表面上是聚宝盆,但侵略来的土地对一个国家来说往往是负资产。


曾经有个寓言故事,两头驴在茫茫戈壁接受主人分配的任务,把一袋子盐和一袋子棉花运到戈壁那边。

胖驴脑子机敏,抢先一步,把那袋棉花抢到了手,瘦驴没有力气,但只好接过那袋盐。胖驴驮着棉花快步如飞,瘦子驮着盐巴步履维艰。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没有走多远,天空乌云密布,不一会电闪雷鸣天空下起了大雨。

瘦驴背上的盐巴遇到了雨水慢慢融化,走起路身轻如燕,胖驴背上的棉花却因浸透了雨水越来越重,最后不堪重负倒下了。

美国人太阴险,在进攻柏林的时候,不想付出伤亡,让苏联人包干了。


斯大林贪图虚荣,更是看中了战后分赃的钱景,让苏军搞人海战术,不惜一切代价进攻。

结果苏军损失惨重,在柏林会战中扔下了30万具尸体。

斯大林不是傻子,他据此跟丘吉尔和罗斯福讨价还价,英美两国也就是非常大方,大笔一挥,在《波茨坦公告》中把德国的柯尼斯堡和其余10几万平方公里土地让苏联割让走了。

到了日本快要投降的时候,美国故技重施。他们明白,日本军人比德国要顽强、凶残一百倍,战斗比德国要惨烈得多,为了让美国军队减少伤亡,他怂恿斯大林出兵东北,消灭日军在华主力。


斯大林是个明白人,他知道美国的如意算盘,但斯大林不怕,因为人死了还可以再造,只要能占领土,死多少人都划算。

于是他就再次提出,让我们出兵好办,拿领土来。

经过讨价还价,日本的千岛群岛成为苏联出兵的酬劳,大家皆大欢喜。反正领土不是美国的,割的是日本的肉,自己不知道疼。

因此在1945年雅尔塔会议当中,美英承诺苏联在战后可以拿走南库页岛以及千岛群岛全部领土,并签订了《雅尔塔协定》。

不过这次斯大林非常走运,美国在广岛投放原子弹以后,把日本人吓傻了,苏联一看时不我待,赶紧在8月9日出兵东北。

苏联军队发起攻势,日本国内宣布无条件投降,几十万关东军失去抵抗意志,纷纷缴枪,苏联不顾一切,照样猛打。


关东军有些指挥官跟苏联红军交涉,我们投降了,咋还打?苏军指挥官结果投降书一看说,我看不懂日文,也听不懂日语,也没带翻译,继续打。

既然美英都承诺了,斯大林毫不客气,把千岛群岛收入囊中。

当时是日本宣布投降后第三天,本来按照《雅尔塔协定》已经是苏联到嘴边的肉了,但斯大林不信所谓协议,命令苏联军队强行发起进攻,在占守岛战役中,苏军伤亡1500多人,这个数字比对手日军还多出了50%。

斯大林这样做聪明吗?

太聪明了。

苏联占领德国和波兰的领土,都是聚宝盆。苏联占领日本的千岛群岛,也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方面,岛上资源丰富,而且根据海洋法,岛屿附近是苏联(俄罗斯)的专属经济区,可谓价值连城。

另一方面,它们摇身一变成为俄罗斯的一道屏障,像一把尖刀直插日本心脏。

这里还可以把鄂霍次克海变成俄罗斯的内海,俄罗斯所有军事基地,包括一个核潜艇发射场都有了缓冲。


所以说斯大林太伟大了,是苏联的神。因此普氏谁都不服,就服斯大林。

可是仔细一想,斯大林也没有精明到哪里去,跟那头占了一大坨棉花的蠢驴有的一拼。

说到北约,俄罗斯恨得咬牙切齿,对北约东扩,俄罗斯也态度强硬,恨不能把要加入北约的国家都吃了,乌克兰就是想加入北约,而被天天敲打、吞并、肢解。

但尽管俄罗斯张牙舞爪,但俄罗斯的邻国还是争先恐后加入北约。它们为什么要加入北约,因为对俄罗斯不信任、恐惧。为什么会恐惧,因为俄罗斯有领土嗜好,看到别人领土就犯病,贪婪病。

日本是个强大的国家,曾经把战斗民族打趴下,俄罗斯内心里真的恐惧日本,所以才一直想跟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但俄罗斯占着人家的北方四岛,吐出去吧,不甘心,留着吧,整天提心吊胆。个中滋味,有谁人知?

俄罗斯为什么在欧洲没朋友,在亚洲没朋友,为什么北约成员越来越多?

多占一片土地,就会多一个敌人。


都说国际交往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一个侵占了你国土的国家,你还会跟它真心实意做朋友?这种交朋友的心意有多病态?

看到这里,如果你还觉得斯大林高明,普氏厉害,还为他们占据北方四岛和克里米亚和南奥塞梯点赞,那你跟那头驴的智商也差不了多少。的确他们能拉动短时间的民粹,放长远看来,其实都是在为自己挖坑掘坟。

俄罗斯就像那头驴,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侵占的领土不是财富,而是包袱。


历来现实


斯大林,这个格鲁吉亚农夫出身的人,确实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玩弄偷天换日的本事令人叹为观止,居然一度蒙蔽了美国人。

在日本刚吃完人类史上的第一颗原子弹之后,当局者曾抱着斯大林出面调停战争的幻想彻底破灭了,一百五十多万苏联红军在斯大林的一声号令下,趁日本倒下之际兵分三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已经成破鼓皇军。

斯大林和罗斯福及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间,对日作战已经做了明确的分工,苏联负责歼灭东北的关东军,而美国负责进攻日本本土。但是,对于朝鲜半岛的日军,到底由谁负责并没有做出明确分工。

当苏联红军顺利进入北朝鲜并占领了平壤后,立即乘势南下。而此时的日本内阁已经传出了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无法抽出兵力进入南朝鲜的美国这下子开始着急了,担心苏联独占朝鲜后会危及到美国在远东的利益。

于是病急乱投医,美国决定向斯大林作出提议,规定苏军负责“三八线”以北,美军负责“三八线”以南,分别处理日军战事问题。但是,“三八线”以北的战线的长度美国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界限。而一个国家的主权至此被美苏分割成了两半,也为日后的朝鲜战争埋下了伏笔。

令美国没想到的是,斯大林并没有耍性子,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美国以“三八线”作为双方分界线的单方提议,心想着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到时候你美国可别出尔反尔。

斯大林认为,如果按照美国的提议,实际上三八线向东延伸过去不仅包括了日本的千岛群岛,而且还包括了日本本土北海道及福岛等一大批日本国土,都划到了“三八线”以北地区下,斯大林可以说捡了个大便宜。

就在日本投降后的第三天凌晨,斯大林命令苏军尽快将苏联为数不多的出海口千岛群岛拿下,虽然在雅尔塔会议上已经千岛群岛作为了苏联对日作战的交换条件,但是肉迟迟未到口,斯大林只能亲自来摘,只不过吃相有点不雅而已。苏联在日本签字投降的前一天就拿下了千岛群岛,得寸进尺的斯大林立即命令部队迅速进驻日本北海道,并派人与驻日盟军最高总司令麦克阿瑟接触。

但是令斯大林没想到的是,感觉被斯大林的耍了的美国提出的单方提议突然反悔了,决不允许苏军登陆日本本土以重蹈德国之覆辙,麦克阿瑟不惜动用武力,以强硬的口吻回绝了斯大林登陆日本本土的计划,斯大林只好命令已经满载而归的苏军返回了千岛群岛。


赛门之略


所有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都是为了利益。

1945年8月,日本人投降,这宣告着日本所有的侵略行动告一段落。

明知日本人投降了,斯大林的队伍却继续出兵攻占千岛群岛,斯大林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行动?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从头开始讲起。

千岛群岛的前世和今生

这是一个很久远的故事,故事中的三方是,日本、俄国和千岛群岛部落。

古时侯,如果日子能过得去,谁都希望在大陆上生活,毕竟在岛屿生活的风险较大。日本这个岛国,也曾经无数次的想侵入中华大地,但久未如愿。

而很早时期,从日本本土岛上有些人漂流外面去讨生活,结果一不小心,千岛群岛成了日本飘荡在外的人的落脚地。但,这个地方,早期并没有政府介入,属于化外之地,属于无政府状态。

十八世纪初期,俄国人来了,俄国人强势攻岛,和岛上的土著们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结果不难猜,俄国人控制了千岛群岛,但并没有派兵进入,只是例行管理,并且进行收税。

慢慢地,日本政府也反应过来了,感觉这不是事啊,自己家门口的岛,被俄国人占;自己国家流落外地的百姓,竟然被俄国人欺负。于是,日本人开始正式介入千岛群岛的争夺。于此同时,日本人和俄罗斯对于库页岛也开始争夺。

1854年,日本和俄国第一次签订边境协议,库页岛先进行搁置,对于千岛群岛的解决方案是:北千岛群岛归俄国,南千岛群岛(北方四岛)归日本。

过了二十年,日本渐渐崛起,开始争取更大利益,对库页岛竟然垂涎三尺,于是,俄国和日本第二次协定,千岛群岛全归日本,库页岛归俄国。看起来,边界问题没争议了。

但是,1905年的日俄战争,俄国败了,日本将边界线全力向北推进。俄国很无奈,同意北纬50度以南的库页岛部分归日本。

而日本是贪得无厌的,在1918年俄国内战之时,直接占领全部的库页岛,这笔账俄国人一直记着。在苏联地努力下,日本人1925年同意回到库页岛南部,把库页岛北边区域继续交给俄国人,但条件是:库页岛北部的石油开发权,日本要占50%。除此之外,库页岛北部的煤炭开发权,日本也要占一定比例。

此时,苏联人刚开始崛起,所以再次同意了。

但,这股火,斯大林一直压着。

二战日本投降时,斯大林继续攻占千岛群岛,意思很明显

斯大林对于小日本是有意见的,因为从十九世纪初期开始,日本把俄国人从南千岛群岛赶到了北千岛群岛,然后从北千岛群岛赶到了库页岛北部,然后又占领了库页岛北部。可以说,日本人贪得无厌,步步紧逼,不断蚕食俄国人曾占领的土地。


二战前,苏联和美英等国签订了《雅尔塔协定》,约定一起“干他娘的日本”,对苏联的承诺是:事成之后,将整个千岛群岛交给苏联。

在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投出了原子弹。斯大林在8月8日,指挥大军一路南下,去收拾关东军。因为原子弹造成的巨大影响,让日本人开始考虑投降事宜,日本高层对战事没有那么坚决了。再加上日本开启了对东南亚全面的战争,日本关东军因为分兵出去了一部分,其实力也大受影响。于是,苏军一路攻城略地,日军溃不成军。

到了朝鲜半岛时,美国人提出了看法,北纬38度以北,苏联可以受降并控制。其实,美国看的是朝鲜半岛,不能让苏联把朝鲜半岛全部占了。

苏联人快,美国人太慢,离朝鲜半岛还很远。但,斯大林爽快答应了美国的要求,绝不过38线。斯大林看见了什么?看见了北纬38度的延伸,往东延伸,日本就被分割。这样的话,不仅千岛群岛全归了苏联,日本北部一些区域也归了苏联。

斯大林下了命令,让朝鲜半岛的苏军停了,并开始安排军马进攻千岛群岛。收复北千岛群岛不太顺利,日本人很顽强。在收到天皇已经投降,并且希望所有日军停战时,北千岛群岛的守军们投降了。收复南千岛群岛时,日本岛上的军队基本不抵抗了。南千岛群岛最大岛屿择捉岛上的1.3万日军顺利投降。

斯大林松了一口气,总算把千岛群岛全部拿下了,如果日本人顽强抵抗,或者苏军行动迟缓一些,不见得就能顺利收回。

按斯大林的意思,要继续南下,登陆日本本土岛屿。此时,美国的指令又来了,千岛群岛收了就可以了,日本本土谁都别上,这个岛国不分割了。

斯大林一代强人,听到美国的指令后,犹豫再三,还是停了,于是日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否则,日本岛可能也像朝鲜半岛一样,是两个国家,一个后面是美国,一个后面是苏联。

日本人对北方四岛的期盼

二战后,日本是战败国,实在没有实力做一些抗争。

其实,《雅尔塔协定》里规定千岛群岛归苏联,是盟国的单方面协定,日本并没有表示同意。在日本稳定后,一直想要回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苏联人当然是不给的。

日本人很坚持,一直要。不过有意思的是,看地图可以发现,北方四岛中的两座岛离日本非常近,难怪日本人一直想要呢。

苏联人不给北方四岛,到俄罗斯人了,还是不给。

安倍等人长期“要北方四岛”,这实在太烦人了,于是,普京曾经做出了让步,同意把离日本较近的两个占四岛总面积7%的小岛,准备还给日本。同时提出条件,日本必须放弃对另两个大岛的主权。日本做不到,于是此事也不了了之了。

总体来看,当年斯大林在已知日本人投降的情况下,还快速攻占北方四岛,目的是为了达到“既成事实”,不出现其它的意外,此所谓“落袋为安”。


蓝风破晓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在德国崩溃以后,日本失败已经是必然。

下面就是最后的收官之战。

早在德国崩溃时,美苏就已经开始了对欧洲的争夺。

苏联为了不让德国对英美突然投降,不惜代价抢先猛攻柏林,最终伤亡高达30多万。

其实,以当时柏林情况来看,粮食弹药奇缺,只要苏军围而不攻,希特勒也支持不了多久,最终还是会投降。

这边日本成为唯一敌人后,美苏当然会故技重施,抢夺东亚的利益。

当时日本的地盘也不算小,除了占据了整个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和大洋洲很多地区外,日本在东亚也很有地盘。

日本当时控制了中国的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主力杀入关内,已经占领了大片中国内陆领土。

同时,台湾早就割让给日本,朝鲜也被日本吞并。

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吞掉了整个库页岛,扫清了沙俄的势力。

至于苏联对东亚的争夺,我们就不铺开说了。

在美国投下第二颗原子弹时,苏军怕日本会突然对美国投降,才出兵攻打关东军,杀入东北,时间是8月9日。众所周知,日本在8月15日就投降了,也就是说苏联是在日本投降前6天,才进攻东北的。

实际上,早在8月10日,日本就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并且发了广播。只是由于军方一些人不愿意投降,这才拖延了几天。

也就是说,苏军进攻中国东北仅仅1天,日本实际已经投降。

更夸张的是,日本攻打南千岛群岛,也就是日本北方四岛,是在8月18日,也就是日本宣布投降3天以后。

北方四岛对于日俄都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如果俄国控制北方四岛,就距离日本近在咫尺,对日本保持强大的战略压力。

其中的诸如国后岛之内,距离日本北海道只有二三十公里。在这里哪怕部署火箭炮,都可以打击日本。

只要俄国控制了北方四岛,日本在战略上就极为不利,等于被敌人逼到了眼皮下。

这也是为什么俄国无论如何不归还北方四岛的原因。

根据美苏的协定,北方四岛属于苏联势力范围,美国不会去占领。

但日本8月15日宣布投降以后,北方四岛日军并不愿意向苏军缴械,而希望接受美军的受降。

苏联认为不能再等,不然北方四岛可能会被美军占领,在18日发动了猛攻。

占守岛的日军做出激烈抵抗,双方激战到21日。日本政府已经宣布投降,无法支援北方四岛的作战,并且占守岛日军无条件投降。由此,苏军才占领占守岛,随后占领其余三岛,日军没有再抵抗。

在占守岛的激战中,日军伤亡1018人,苏军伤亡1567人,后者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说通俗点,苏军其实也是来摘桃子的。明知道日军已经投降,苏军还出兵攻打,因为他知道一定会赢。


萨沙


目的当然是伸张正义,顺便报个仇!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苏联红军480架轰炸机在1000架歼击机的配合下,袭击了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所有机场,夺取了远东战役的制空权。随后,苏联150多万大军分4路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在宽达4000多公里的正面向盘踞东北的关东军发动全线进攻。同时,苏太平洋舰队也先后在朝鲜北部、千岛群岛登陆,协同陆军作战。

关东军自1905年日俄战争后开始“经营”东北,1931年九一八事变鲸吞东北后迅速膨胀,巅峰时期兵力高达120多万人,号称“皇军之花”。但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太平洋战争的不断溃败,日本大本营陆续从关东军抽调兵力和大批作战物资增援南方岛屿,导致关东军越来越虚。

到苏联进攻前,关东军虽有70余万人,但至少25万是当地临时征召的日本侨民,不仅缺乏训练,更缺乏武器。在苏军发动远东战役的第一周时间里,关东军被击毙8.3万人,被俘59.4万人,随后被拉到西伯利亚当苦力,关东军在东北苦心孤诣构筑的防线瞬间灰飞烟灭。

关东军的覆灭,彻底断送了日本想要在东北负隅顽抗的幻想,加上美国两颗原子弹的巨大威慑,裕仁天皇终于决定在8月15日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落下帷幕。

但是,裕仁天皇的投降并没有阻挡苏军推进的脚步,由于此时的部分关东军没有接到放下武器投降的命令,所以依然在负隅顽抗。

不过在苏军强大的攻势下,这些反抗注定徒劳无功。8月18日,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下令向苏军投降。8月20日,根据苏军命令,关东军开始向苏军缴械投降。至8月30日,关东军全部被解除武装,苏军占领了整个东北、朝鲜北部、千岛群岛及南千岛群岛,取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

从整个远东战役的发展来看,斯大林之所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依然继续进攻直至夺取南千岛群岛,静夜史认为除了关东军的负隅顽抗,还有以下几方面的考量:

1、苏联的复仇心切

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虽然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但并不意味着和之前的沙俄划清了界限,最典型的证明就是其后的苏俄几乎完全继承了沙俄的领土。

所以,沙俄的仇恨,也一并被后来的苏联所继承。

从1582年第一批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开始,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扩张就始终没有停止过,除了和中亚的准噶尔汗国、东亚的大清帝国激烈交锋,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沙俄在太平洋南下的过程中与北上的日本产生了激烈冲突,双方在库页岛及千岛群岛区域进行了疯狂争夺。

经过100多年的一系列较量,两国于1875年5月7日签订《桦太千岛交换条约》,沙俄承认日本对千岛群岛的主权,日本则承认库页岛归沙俄所有。

随后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占领库页岛全境。1905年日俄停战后,双方以北纬50度线平分库页岛。

对于沙俄而言,日俄战争的惨败,不仅意味着丢了半个库页岛,不得不灰溜溜地退出东北,更意味着苦心孤诣的“黄俄罗斯”计划基本破产,沙俄在远东的利益受到致命打击。

不仅如此,作为第一个被黄种人击败的列强,虽然此战沙俄没有赔款,但却在国际社会颜面扫地,加剧了沙俄的社会矛盾,加速了帝国的崩溃。

所以,这笔账,斯大林一直记着。在斯大林于8月15日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中,不仅痛斥了日本侵略者对美苏中英等同盟国造成的巨大伤害,还表明苏联红军出兵是“有账和日本人算”。

在斯大林眼中,苏联至少有三笔账需要跟日本人算,分别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1918年日本对十月革命的干涉以及1938年到1939年苏军和关东军的一系列冲突,尤其是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战役。但相比之下,日俄战争作为俄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包括斯大林在内的任何苏联人都耿耿于怀。

所谓“君子报仇,四十年不晚”,苏军最终还是将日本彻底打倒在地,夺回了在以往冲突尤其是日俄战争中失去的所有土地。

2、苏联的跑马圈地

二战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也极其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在彻底摧毁英法等殖民帝国体系的同时,缔造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而美苏争霸的迹象,早在二战末期就初见端倪了。

虽然在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面前,美英等国抛弃反共立场,与宿敌苏联携手并肩,但意识形态的南辕北辙注定了这样的所谓联盟必然会在法西斯被彻底消灭后分道扬镳。而事实上法西斯尚未凉凉,苏联和美英等国的暗战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本来罗斯福对委员长寄予厚望,期待其成为抗击日寇的主力,尽可能在远东排除苏联势力。但1944年豫湘桂会战的惨败让罗斯福大失所望,美国不得不寻求苏联的支持,减小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压力。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与斯大林密约,以出卖蒙古等利益换取苏联在对德战争结束三个月后对日出兵。

但深知日本必败的斯大林反而开始了待价而沽的不紧不慢,对太平洋战场上浴血奋战的美军表现得事不关己,尤其是此时的苏联和日本尚处于“结盟”时期,在同盟国和日本之间的左右通吃,让美国无可奈何。

但1945年8月6日,随着“小男孩”原子弹几乎将广岛夷为平地,局势出现了巨大变动。除了日本高层震恐,斯大林也极为震撼,他深知此时的美国已经找到了独自战胜日本的终极武器,苏联开始可有可无。于是苏军于8月9日迅速出动,除了消灭关东军,更为了趁日本放下武器前,夺取更多的土地,为战后美苏对峙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因为苏军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占领东北的同时,苏军在朝鲜半岛迅速推进,眼看就要越过38线,美军却还在路上,于是着急上火的美国立刻与苏联协商,要求以北纬38度线分别受降。

令美国没有想到的是,斯大林爽快答应了美国的建议,因为这意味着苏联也可以以38度线划分日本本土,北海道以及本州岛北部将成为苏联势力范围。

而大呼坏事的美国再也顾不上拐弯抹角了,麦克阿瑟强硬警告苏联不许登录日本本土,否则后果自负。在令人生畏的原子弹面前,斯大林妥协了,于是占据南千岛群岛后停了下来。

南千岛群岛虽然面积不大,但地理位置极端重要,除了是俄罗斯自由出入太平洋的重要通道,还是俄罗斯著名不冻港,以及俄罗斯遏制日本自由进出鄂霍次克海的“紧箍咒”,对于俄罗斯遏制日本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虽然苏联拒绝美国提出的美苏联合领导驻日盟军的建议,等于事实上放弃了军事占领日本的打算,但斯大林在对日作战中收获可谓极其丰富,除了巩固了蒙古分立、占据了东北、旅顺、中东铁路等一系列权益,更拆走了伪满洲国超过13.6亿美元的工业设备,作为苏联的战争赔款和战利品。

可以说,斯大林的“勇往直前”,为苏联获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就算日本投降也要穷追猛打!斯大林的战略眼光令俄罗斯至今得利。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在一场全面战争中失败并宣告投降之后,战争似乎是没有必要继续打下去了,只需要接受投降并结束战争即可。然而,二战结束之前的苏联却是一个例外,经过日本军队已经宣告投降,但是苏联还是不停地进攻,苏联军队甚至刻意不收日本的投降书尽量让部队再打一会。虽然这样的行动看起来毫无必要,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斯大林的战略眼光让后来的俄罗斯都得到了益处。

二战末期,日本已经是独木难支陷入了绝境,而此时的苏联为了获取利益,主动撕毁日苏的和平协议,对日本军队发动大规模攻击。8月9日开始到8月15日日本投降,苏联军队能够进行的交战时间其实只有6天,看起来苏联不会取得太大的成果。但是苏联军队的闪电袭击把日军打得可谓是一溃千里,位于中国大陆的关东军土崩瓦解,苏军几乎是旁若无人地前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而苏联军队按照斯大林的命令尽可能进攻,拖延收到日本投降的时间。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苏联的行动为他们的后世留下了重要的遗产。

1945年8月18日,那是日本投降之后的三天,按理说一切军事行动都应该结束,但是此刻苏联发动了对日本南千岛群岛的进攻作战。战争过程不用多说,虽然日军进行抵抗但是他们不是强大的苏联红军的对手。经过3天鏖战,南千岛群岛归入苏联手中。虽然苏军的伤亡由于战地指挥官的素质不足,居然要比日军还多出一半,但是此次进攻造成了一个历史问题,那就是南千岛群岛归属问题。

按照日本人的想法,投降之后战争就已经结束,但是按照苏联人的说法, 南千岛群岛进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苏联夺下的南千岛群岛应该按照二战胜利成果来定义,自然这个成果是不会让给日本的。时至今日,南千岛群岛一直被苏联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变成了俄罗斯民族手中的一张重要的牌。

从今天的情况看,南千岛群岛对俄罗斯和日本的意义都是重大的。一方面,岛屿资源以及附近专属经济区都是非常可观的,控制这里非常有价值。另一方面,这里变成了俄罗斯的一道屏障,直戳太平洋的日本腹地。有了这里,后方的鄂霍次克海因此成为俄罗斯实际上的内海,后方的俄罗斯军事基地,包括一个核潜艇基地都得到了保护。而俄罗斯也借助此地,把军事预警装备前置,为自己的预警系统增添了一道保障。

可以说,这是俄罗斯在太平洋取得对日本海上优势的一个关键要地。而如果不是斯大林当时深谋远虑命令苏联军队继续战斗,俄罗斯今天就不会有这个战果了。


科罗廖夫


这是个有趣而且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知道,在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后,苏联随后却用大军拿下了日本北方四岛,那么为什么苏联还要对此时的日本下手呢?结果当然是有原因的。

协议之内

1945年2月,日本战败前,苏美英三国为了报复日本,就在《雅尔塔协定》中规定,整个千岛群岛,包括择捉、国后、色丹和齿舞群岛,都划归苏联。


然而日本不愿意出让千岛群岛,他们在岛上调派了8万兵力防守,其中占守岛的日本军队多达2.3万人,苏联当然也不会将煮熟的鸭子再还回去,只能选择出动武力夺取,不给日本遏制自己的机会。而此时苏联作为世界霸主之一,有得到了其他霸主的认可,自然就不用顾及一个战败的日本什么了。


位置重要

我们其实看下地图不难发现,北方四岛,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咽喉之地了,日本基本上只要扼制了北方四岛,那么苏联可以说是被阻隔了内陆与太平洋的交流,所以北方四岛对苏联十分重要。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蘑菇雅说


历史简介


千岛群岛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千岛群岛属于俄罗斯,俄日争端主要围绕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呼为北方四岛)。18世纪起,日本和俄罗斯先后在这里开发,1855年两国签署《日俄和亲通好条约》南千岛群岛归属日本,北千岛群岛归属俄罗斯。1875年,日本明治政府摄于沙俄的强大实力,主动表示放弃南库页岛,但是前提条件是要取得整个千岛群岛的主权,由于千岛群岛的土地面积跟库页岛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沙俄很爽快的答应了。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结果是日本惨胜,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北纬50度以南的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全部归日本所有。


双方各执一词的依据

  1. 1945年,为了换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承诺苏联在二战以后取得南库页岛以及千岛群岛全部主权,并签订雅尔塔协定,随后苏联出兵,现为俄罗斯实际占领。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按《波斯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2. 1951年旧金山合约中,约定日本放弃对千岛群岛和库页岛自1905年《朴茨茅斯和约》后取得领土之所有权利与请求权。条文中并没有约定千岛群岛的范围,而且苏联当时也没有签署这份和约。 

位置险要


南千岛群岛位于第一岛链上,东临太平洋,北接鄂霍次克海,西南隔根室海峡与北海道相望,同时扼守黄金水道,附近水域是俄罗斯出入太平洋的捷径之一,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所剩无几的自由出入海洋的重要通道。其次,南千岛群岛和北千岛群岛一起构成了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重要门户,它完全封闭了日本进入鄂霍次克海的各条通道,是俄罗斯在东方牵制日本的战略要地之一。

资源丰富

南千岛群岛现已探明的天然气、石油、金属和矿石的储量相当丰富,除了岛上的自然资源外,其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也相当丰富,它是世界上三大著名渔场之一。四岛附近正好是南北暖流寒流交汇之处,从而形成了暖寒流鱼类相聚的场所,因此这里有“鱼类宝库”之称,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小哥话历史


我们知道,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就宣布投降,然而在日本投降后的第三天,即1945年8月18日,日本和苏联之间又爆发了一场战役,即千岛群岛战役。这场战役爆发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斯大林想占领千岛群岛。

那么,斯大林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第一,收复失地(为了报仇)。

在18世纪时,千岛群岛分南北两部分,分别属于日本和俄罗斯,南千岛群岛也就是日本所说的北方四岛(即择捉、齿舞、色丹和国后四座岛屿)。到了19世纪的时候,沙俄出兵占领了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千岛群岛和萨哈林岛(也就是库页岛)。

1905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沙俄战败。

沙俄被迫通过《朴茨茅斯条约》将千岛群岛以及萨哈林岛的控制权转交给日本。而日本占领这些地方后,不仅封闭沙俄(苏联)通往太平洋的出口,而且还封闭了通往楚科奇和勘察加半岛各个港口的海上通道。

所以斯大林在日本投降后,还出兵占领千岛群岛,其实就是为了报仇和收复失地。


第二,千岛群岛的战略地位很重要。

千岛群岛位于苏联勘察加半岛和日本的北海道之间,直接就将苏联的远东地区和太平洋分割开来,斯大林派兵攻占千岛群岛,其实也是为了争取一个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

第三,千岛群岛上的日军不投降。

这是一个最直接的原因。

1945年8月15日,尽管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读了无条件投降诏书,然而东北以及朝鲜半岛等地的部分日军依旧没有放下武器。其中便包括千岛群岛上的80000日军。

面对负隅顽抗的日军,苏联红军自然不可能停止进攻的步伐。于是,1945年8月18日凌晨,苏联红军开始进攻千岛群岛。

最终苏军以伤亡1567人的代价取得胜利(日军伤亡1018人,另有约6万人被俘)。


金兔历史


斯大林的做法,让我想起了“晋西北铁三角”的李云龙、孔捷和丁伟,“出工”必须收“工钱”!

楚云飞的手下钱伯钧叛变,李云龙为楚云飞解围,结果李云龙把钱伯钧部队的装备收为己有,用他的话来说,这些是他的“工钱”。李云龙攻击平安县城,孔捷和丁伟替他阻击日本的援军,战争刚打完,他们就开始思考找李云龙报销多少弹药才合适。

战争是“吞金”的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每发炮弹30-50美元,每千发子弹价值30美元,弹药的价格不便宜。任何一场具有一定规模的战争打下来,所消耗的弹药都是恐怖的数字,没有一个国家会愿意替人“白打工”。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盟军通过了苏联在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攻击日本的决定,而苏联将得到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作为报酬。

德国投降后,斯大林马上就开始向远东地区调集人马,他在远东地区集结了1747000人、5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5100架飞机。这么庞大的机械化部队,每天消耗的物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单是每天消耗940吨的燃油就已经很吓人了,苏联派遣了两个航空师专门进行物资输送,这些飞机每天需要飞160-170架次。虽然苏联对日本的战斗时间很短,但是他们却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斯大林肯定要回收盟军许诺给自己的报酬。

日本宣布投降后,如果斯大林不命令苏军攻击千岛群岛的话,那么他能得到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吗?答案绝对是得不到!如果苏联不派兵占领这两处地方的话,日本肯定不会交出来,更何况日本整个投降过程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在拖延,这个是日本一贯用的缓兵套路。

1945年7月26日,盟军通过《波茨坦公告》,向日本提出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可是遭到了日本的拒绝。盟军在太平洋驻扎了250万人,而日本却有720万人,为了减少部队的伤亡,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虽然日本遭到了重创,但是日本军方故意不向民众公布实际的伤亡情况,日本大部分民众依然决定抵抗到底。如果苏联不出手的话,即便原子弹再恐怖,日本也不会轻易投降。

1945年8月9日,这一天先是苏联向日本关东军发动攻击,后是美军在日本长崎扔下第二颗原子弹,日本终于做出了投降的决定。按照正常的情况,苏联应该前往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接受日本的缴械投降,可是日军的抵抗却没有随着投降而停止。对于日军的抵抗行为,斯大林的判断是日本人不会轻易妥协,如果不派兵占领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的话,苏联肯定拿不到这两个地方。

如果盟军司令部让苏联放弃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的话,他们会同意吗?这两个地方对苏联来说非常重要,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长久以来,苏联的太平洋舰队一直受到来自日本海军的威胁,苏联不会错过任何削弱日本的机会。日本是一个缺乏石油的国家,整个二战期间,他们拥有的石油中,80%的石油从美国购得,23%的石油来自于占领的东南亚地区,7%的石油来自于库页岛。二战结束后,日本将退出东南亚的占领区,如果苏联拿走库页岛南部,那么日本的军事潜力将被削弱到最低点。

至于千岛群岛,由于战略位置特殊,它对苏联来说极其重要。苏联得到全部的千岛群岛后,他们将获得鄂霍茨克海的控制权,那里将变成苏联太平洋舰队进出太平洋的要道。苏联把千岛群岛看成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配上鄂霍茨克海内暗藏的潜艇,进可攻,退可守。这么重要的两个地方,苏联根本不会放弃,他们势在必得。

不管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战略布署的角度考虑,苏联肯定要得到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而日本肯定不会自己把两个地方交出来,苏联只有派兵攻占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