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為什麼在日本宣佈投降後,還要出兵佔領千島群島,斯大林這樣做目的是什麼呢?

有擋CVT變速箱發明人


應該說美國總統羅斯福是非常狡猾的老狐狸,他知道土地對一個國家來說表面上是聚寶盆,但侵略來的土地對一個國家來說往往是負資產。


曾經有個寓言故事,兩頭驢在茫茫戈壁接受主人分配的任務,把一袋子鹽和一袋子棉花運到戈壁那邊。

胖驢腦子機敏,搶先一步,把那袋棉花搶到了手,瘦驢沒有力氣,但只好接過那袋鹽。胖驢馱著棉花快步如飛,瘦子馱著鹽巴步履維艱。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沒有走多遠,天空烏雲密佈,不一會電閃雷鳴天空下起了大雨。

瘦驢背上的鹽巴遇到了雨水慢慢融化,走起路身輕如燕,胖驢背上的棉花卻因浸透了雨水越來越重,最後不堪重負倒下了。

美國人太陰險,在進攻柏林的時候,不想付出傷亡,讓蘇聯人包乾了。


斯大林貪圖虛榮,更是看中了戰後分贓的錢景,讓蘇軍搞人海戰術,不惜一切代價進攻。

結果蘇軍損失慘重,在柏林會戰中扔下了30萬具屍體。

斯大林不是傻子,他據此跟丘吉爾和羅斯福討價還價,英美兩國也就是非常大方,大筆一揮,在《波茨坦公告》中把德國的柯尼斯堡和其餘10幾萬平方公里土地讓蘇聯割讓走了。

到了日本快要投降的時候,美國故技重施。他們明白,日本軍人比德國要頑強、兇殘一百倍,戰鬥比德國要慘烈得多,為了讓美國軍隊減少傷亡,他慫恿斯大林出兵東北,消滅日軍在華主力。


斯大林是個明白人,他知道美國的如意算盤,但斯大林不怕,因為人死了還可以再造,只要能佔領土,死多少人都划算。

於是他就再次提出,讓我們出兵好辦,拿領土來。

經過討價還價,日本的千島群島成為蘇聯出兵的酬勞,大家皆大歡喜。反正領土不是美國的,割的是日本的肉,自己不知道疼。

因此在1945年雅爾塔會議當中,美英承諾蘇聯在戰後可以拿走南庫頁島以及千島群島全部領土,並簽訂了《雅爾塔協定》。

不過這次斯大林非常走運,美國在廣島投放原子彈以後,把日本人嚇傻了,蘇聯一看時不我待,趕緊在8月9日出兵東北。

蘇聯軍隊發起攻勢,日本國內宣佈無條件投降,幾十萬關東軍失去抵抗意志,紛紛繳槍,蘇聯不顧一切,照樣猛打。


關東軍有些指揮官跟蘇聯紅軍交涉,我們投降了,咋還打?蘇軍指揮官結果投降書一看說,我看不懂日文,也聽不懂日語,也沒帶翻譯,繼續打。

既然美英都承諾了,斯大林毫不客氣,把千島群島收入囊中。

當時是日本宣佈投降後第三天,本來按照《雅爾塔協定》已經是蘇聯到嘴邊的肉了,但斯大林不信所謂協議,命令蘇聯軍隊強行發起進攻,在佔守島戰役中,蘇軍傷亡1500多人,這個數字比對手日軍還多出了50%。

斯大林這樣做聰明嗎?

太聰明瞭。

蘇聯佔領德國和波蘭的領土,都是聚寶盆。蘇聯佔領日本的千島群島,也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方面,島上資源豐富,而且根據海洋法,島嶼附近是蘇聯(俄羅斯)的專屬經濟區,可謂價值連城。

另一方面,它們搖身一變成為俄羅斯的一道屏障,像一把尖刀直插日本心臟。

這裡還可以把鄂霍次克海變成俄羅斯的內海,俄羅斯所有軍事基地,包括一個核潛艇發射場都有了緩衝。


所以說斯大林太偉大了,是蘇聯的神。因此普氏誰都不服,就服斯大林。

可是仔細一想,斯大林也沒有精明到哪裡去,跟那頭佔了一大坨棉花的蠢驢有的一拼。

說到北約,俄羅斯恨得咬牙切齒,對北約東擴,俄羅斯也態度強硬,恨不能把要加入北約的國家都吃了,烏克蘭就是想加入北約,而被天天敲打、吞併、肢解。

但儘管俄羅斯張牙舞爪,但俄羅斯的鄰國還是爭先恐後加入北約。它們為什麼要加入北約,因為對俄羅斯不信任、恐懼。為什麼會恐懼,因為俄羅斯有領土嗜好,看到別人領土就犯病,貪婪病。

日本是個強大的國家,曾經把戰鬥民族打趴下,俄羅斯內心裡真的恐懼日本,所以才一直想跟日本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但俄羅斯佔著人家的北方四島,吐出去吧,不甘心,留著吧,整天提心吊膽。箇中滋味,有誰人知?

俄羅斯為什麼在歐洲沒朋友,在亞洲沒朋友,為什麼北約成員越來越多?

多佔一片土地,就會多一個敵人。


都說國際交往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一個侵佔了你國土的國家,你還會跟它真心實意做朋友?這種交朋友的心意有多病態?

看到這裡,如果你還覺得斯大林高明,普氏厲害,還為他們佔據北方四島和克里米亞和南奧塞梯點贊,那你跟那頭驢的智商也差不了多少。的確他們能拉動短時間的民粹,放長遠看來,其實都是在為自己挖坑掘墳。

俄羅斯就像那頭驢,最後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侵佔的領土不是財富,而是包袱。


歷來現實


斯大林,這個格魯吉亞農夫出身的人,確實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玩弄偷天換日的本事令人歎為觀止,居然一度矇蔽了美國人。

在日本剛吃完人類史上的第一顆原子彈之後,當局者曾抱著斯大林出面調停戰爭的幻想徹底破滅了,一百五十多萬蘇聯紅軍在斯大林的一聲號令下,趁日本倒下之際兵分三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已經成破鼓皇軍。

斯大林和羅斯福及丘吉爾在雅爾塔會議間,對日作戰已經做了明確的分工,蘇聯負責殲滅東北的關東軍,而美國負責進攻日本本土。但是,對於朝鮮半島的日軍,到底由誰負責並沒有做出明確分工。

當蘇聯紅軍順利進入北朝鮮並佔領了平壤後,立即乘勢南下。而此時的日本內閣已經傳出了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消息,無法抽出兵力進入南朝鮮的美國這下子開始著急了,擔心蘇聯獨佔朝鮮後會危及到美國在遠東的利益。

於是病急亂投醫,美國決定向斯大林作出提議,規定蘇軍負責“三八線”以北,美軍負責“三八線”以南,分別處理日軍戰事問題。但是,“三八線”以北的戰線的長度美國並沒有做出明確的界限。而一個國家的主權至此被美蘇分割成了兩半,也為日後的朝鮮戰爭埋下了伏筆。

令美國沒想到的是,斯大林並沒有耍性子,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美國以“三八線”作為雙方分界線的單方提議,心想著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到時候你美國可別出爾反爾。

斯大林認為,如果按照美國的提議,實際上三八線向東延伸過去不僅包括了日本的千島群島,而且還包括了日本本土北海道及福島等一大批日本國土,都劃到了“三八線”以北地區下,斯大林可以說撿了個大便宜。

就在日本投降後的第三天凌晨,斯大林命令蘇軍儘快將蘇聯為數不多的出海口千島群島拿下,雖然在雅爾塔會議上已經千島群島作為了蘇聯對日作戰的交換條件,但是肉遲遲未到口,斯大林只能親自來摘,只不過吃相有點不雅而已。蘇聯在日本簽字投降的前一天就拿下了千島群島,得寸進尺的斯大林立即命令部隊迅速進駐日本北海道,並派人與駐日盟軍最高總司令麥克阿瑟接觸。

但是令斯大林沒想到的是,感覺被斯大林的耍了的美國提出的單方提議突然反悔了,決不允許蘇軍登陸日本本土以重蹈德國之覆轍,麥克阿瑟不惜動用武力,以強硬的口吻回絕了斯大林登陸日本本土的計劃,斯大林只好命令已經滿載而歸的蘇軍返回了千島群島。


賽門之略


所有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都是為了利益。

1945年8月,日本人投降,這宣告著日本所有的侵略行動告一段落。

明知日本人投降了,斯大林的隊伍卻繼續出兵攻佔千島群島,斯大林為什麼要採取這樣的行動?

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從頭開始講起。

千島群島的前世和今生

這是一個很久遠的故事,故事中的三方是,日本、俄國和千島群島部落。

古時侯,如果日子能過得去,誰都希望在大陸上生活,畢竟在島嶼生活的風險較大。日本這個島國,也曾經無數次的想侵入中華大地,但久未如願。

而很早時期,從日本本土島上有些人漂流外面去討生活,結果一不小心,千島群島成了日本飄蕩在外的人的落腳地。但,這個地方,早期並沒有政府介入,屬於化外之地,屬於無政府狀態。

十八世紀初期,俄國人來了,俄國人強勢攻島,和島上的土著們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結果不難猜,俄國人控制了千島群島,但並沒有派兵進入,只是例行管理,並且進行收稅。

慢慢地,日本政府也反應過來了,感覺這不是事啊,自己家門口的島,被俄國人佔;自己國家流落外地的百姓,竟然被俄國人欺負。於是,日本人開始正式介入千島群島的爭奪。於此同時,日本人和俄羅斯對於庫頁島也開始爭奪。

1854年,日本和俄國第一次簽訂邊境協議,庫頁島先進行擱置,對於千島群島的解決方案是:北千島群島歸俄國,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歸日本。

過了二十年,日本漸漸崛起,開始爭取更大利益,對庫頁島竟然垂涎三尺,於是,俄國和日本第二次協定,千島群島全歸日本,庫頁島歸俄國。看起來,邊界問題沒爭議了。

但是,1905年的日俄戰爭,俄國敗了,日本將邊界線全力向北推進。俄國很無奈,同意北緯50度以南的庫頁島部分歸日本。

而日本是貪得無厭的,在1918年俄國內戰之時,直接佔領全部的庫頁島,這筆賬俄國人一直記著。在蘇聯地努力下,日本人1925年同意回到庫頁島南部,把庫頁島北邊區域繼續交給俄國人,但條件是:庫頁島北部的石油開發權,日本要佔50%。除此之外,庫頁島北部的煤炭開發權,日本也要佔一定比例。

此時,蘇聯人剛開始崛起,所以再次同意了。

但,這股火,斯大林一直壓著。

二戰日本投降時,斯大林繼續攻佔千島群島,意思很明顯

斯大林對於小日本是有意見的,因為從十九世紀初期開始,日本把俄國人從南千島群島趕到了北千島群島,然後從北千島群島趕到了庫頁島北部,然後又佔領了庫頁島北部。可以說,日本人貪得無厭,步步緊逼,不斷蠶食俄國人曾佔領的土地。


二戰前,蘇聯和美英等國簽訂了《雅爾塔協定》,約定一起“幹他孃的日本”,對蘇聯的承諾是:事成之後,將整個千島群島交給蘇聯。

在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投出了原子彈。斯大林在8月8日,指揮大軍一路南下,去收拾關東軍。因為原子彈造成的巨大影響,讓日本人開始考慮投降事宜,日本高層對戰事沒有那麼堅決了。再加上日本開啟了對東南亞全面的戰爭,日本關東軍因為分兵出去了一部分,其實力也大受影響。於是,蘇軍一路攻城略地,日軍潰不成軍。

到了朝鮮半島時,美國人提出了看法,北緯38度以北,蘇聯可以受降並控制。其實,美國看的是朝鮮半島,不能讓蘇聯把朝鮮半島全部佔了。

蘇聯人快,美國人太慢,離朝鮮半島還很遠。但,斯大林爽快答應了美國的要求,絕不過38線。斯大林看見了什麼?看見了北緯38度的延伸,往東延伸,日本就被分割。這樣的話,不僅千島群島全歸了蘇聯,日本北部一些區域也歸了蘇聯。

斯大林下了命令,讓朝鮮半島的蘇軍停了,並開始安排軍馬進攻千島群島。收復北千島群島不太順利,日本人很頑強。在收到天皇已經投降,並且希望所有日軍停戰時,北千島群島的守軍們投降了。收復南千島群島時,日本島上的軍隊基本不抵抗了。南千島群島最大島嶼擇捉島上的1.3萬日軍順利投降。

斯大林松了一口氣,總算把千島群島全部拿下了,如果日本人頑強抵抗,或者蘇軍行動遲緩一些,不見得就能順利收回。

按斯大林的意思,要繼續南下,登陸日本本土島嶼。此時,美國的指令又來了,千島群島收了就可以了,日本本土誰都別上,這個島國不分割了。

斯大林一代強人,聽到美國的指令後,猶豫再三,還是停了,於是日本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否則,日本島可能也像朝鮮半島一樣,是兩個國家,一個後面是美國,一個後面是蘇聯。

日本人對北方四島的期盼

二戰後,日本是戰敗國,實在沒有實力做一些抗爭。

其實,《雅爾塔協定》裡規定千島群島歸蘇聯,是盟國的單方面協定,日本並沒有表示同意。在日本穩定後,一直想要回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蘇聯人當然是不給的。

日本人很堅持,一直要。不過有意思的是,看地圖可以發現,北方四島中的兩座島離日本非常近,難怪日本人一直想要呢。

蘇聯人不給北方四島,到俄羅斯人了,還是不給。

安倍等人長期“要北方四島”,這實在太煩人了,於是,普京曾經做出了讓步,同意把離日本較近的兩個佔四島總面積7%的小島,準備還給日本。同時提出條件,日本必須放棄對另兩個大島的主權。日本做不到,於是此事也不了了之了。

總體來看,當年斯大林在已知日本人投降的情況下,還快速攻佔北方四島,目的是為了達到“既成事實”,不出現其它的意外,此所謂“落袋為安”。


藍風破曉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在德國崩潰以後,日本失敗已經是必然。

下面就是最後的收官之戰。

早在德國崩潰時,美蘇就已經開始了對歐洲的爭奪。

蘇聯為了不讓德國對英美突然投降,不惜代價搶先猛攻柏林,最終傷亡高達30多萬。

其實,以當時柏林情況來看,糧食彈藥奇缺,只要蘇軍圍而不攻,希特勒也支持不了多久,最終還是會投降。

這邊日本成為唯一敵人後,美蘇當然會故技重施,搶奪東亞的利益。

當時日本的地盤也不算小,除了佔據了整個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和大洋洲很多地區外,日本在東亞也很有地盤。

日本當時控制了中國的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主力殺入關內,已經佔領了大片中國內陸領土。

同時,臺灣早就割讓給日本,朝鮮也被日本吞併。

在日俄戰爭期間,日本吞掉了整個庫頁島,掃清了沙俄的勢力。

至於蘇聯對東亞的爭奪,我們就不鋪開說了。

在美國投下第二顆原子彈時,蘇軍怕日本會突然對美國投降,才出兵攻打關東軍,殺入東北,時間是8月9日。眾所周知,日本在8月15日就投降了,也就是說蘇聯是在日本投降前6天,才進攻東北的。

實際上,早在8月10日,日本就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並且發了廣播。只是由於軍方一些人不願意投降,這才拖延了幾天。

也就是說,蘇軍進攻中國東北僅僅1天,日本實際已經投降。

更誇張的是,日本攻打南千島群島,也就是日本北方四島,是在8月18日,也就是日本宣佈投降3天以後。

北方四島對於日俄都有相當重大的意義。

如果俄國控制北方四島,就距離日本近在咫尺,對日本保持強大的戰略壓力。

其中的諸如國後島之內,距離日本北海道只有二三十公里。在這裡哪怕部署火箭炮,都可以打擊日本。

只要俄國控制了北方四島,日本在戰略上就極為不利,等於被敵人逼到了眼皮下。

這也是為什麼俄國無論如何不歸還北方四島的原因。

根據美蘇的協定,北方四島屬於蘇聯勢力範圍,美國不會去佔領。

但日本8月15日宣佈投降以後,北方四島日軍並不願意向蘇軍繳械,而希望接受美軍的受降。

蘇聯認為不能再等,不然北方四島可能會被美軍佔領,在18日發動了猛攻。

佔守島的日軍做出激烈抵抗,雙方激戰到21日。日本政府已經宣佈投降,無法支援北方四島的作戰,並且佔守島日軍無條件投降。由此,蘇軍才佔領佔守島,隨後佔領其餘三島,日軍沒有再抵抗。

在佔守島的激戰中,日軍傷亡1018人,蘇軍傷亡1567人,後者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說通俗點,蘇軍其實也是來摘桃子的。明知道日軍已經投降,蘇軍還出兵攻打,因為他知道一定會贏。


薩沙


目的當然是伸張正義,順便報個仇!

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紅軍480架轟炸機在1000架殲擊機的配合下,襲擊了日本關東軍在東北的所有機場,奪取了遠東戰役的制空權。隨後,蘇聯150多萬大軍分4路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在寬達4000多公里的正面向盤踞東北的關東軍發動全線進攻。同時,蘇太平洋艦隊也先後在朝鮮北部、千島群島登陸,協同陸軍作戰。

關東軍自1905年日俄戰爭後開始“經營”東北,1931年九一八事變鯨吞東北後迅速膨脹,巔峰時期兵力高達120多萬人,號稱“皇軍之花”。但從1943年下半年開始,由於太平洋戰爭的不斷潰敗,日本大本營陸續從關東軍抽調兵力和大批作戰物資增援南方島嶼,導致關東軍越來越虛。

到蘇聯進攻前,關東軍雖有70餘萬人,但至少25萬是當地臨時徵召的日本僑民,不僅缺乏訓練,更缺乏武器。在蘇軍發動遠東戰役的第一週時間裡,關東軍被擊斃8.3萬人,被俘59.4萬人,隨後被拉到西伯利亞當苦力,關東軍在東北苦心孤詣構築的防線瞬間灰飛煙滅。

關東軍的覆滅,徹底斷送了日本想要在東北負隅頑抗的幻想,加上美國兩顆原子彈的巨大威懾,裕仁天皇終於決定在8月15日宣佈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落下帷幕。

但是,裕仁天皇的投降並沒有阻擋蘇軍推進的腳步,由於此時的部分關東軍沒有接到放下武器投降的命令,所以依然在負隅頑抗。

不過在蘇軍強大的攻勢下,這些反抗註定徒勞無功。8月18日,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下令向蘇軍投降。8月20日,根據蘇軍命令,關東軍開始向蘇軍繳械投降。至8月30日,關東軍全部被解除武裝,蘇軍佔領了整個東北、朝鮮北部、千島群島及南千島群島,取得了極其輝煌的勝利。

從整個遠東戰役的發展來看,斯大林之所以在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依然繼續進攻直至奪取南千島群島,靜夜史認為除了關東軍的負隅頑抗,還有以下幾方面的考量:

1、蘇聯的復仇心切

1917年十月革命後,俄國雖然走上了共產主義道路,但並不意味著和之前的沙俄劃清了界限,最典型的證明就是其後的蘇俄幾乎完全繼承了沙俄的領土。

所以,沙俄的仇恨,也一併被後來的蘇聯所繼承。

從1582年第一批哥薩克越過烏拉爾山開始,沙俄在西伯利亞的擴張就始終沒有停止過,除了和中亞的準噶爾汗國、東亞的大清帝國激烈交鋒,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沙俄在太平洋南下的過程中與北上的日本產生了激烈衝突,雙方在庫頁島及千島群島區域進行了瘋狂爭奪。

經過100多年的一系列較量,兩國於1875年5月7日簽訂《樺太千島交換條約》,沙俄承認日本對千島群島的主權,日本則承認庫頁島歸沙俄所有。

隨後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日本佔領庫頁島全境。1905年日俄停戰後,雙方以北緯50度線平分庫頁島。

對於沙俄而言,日俄戰爭的慘敗,不僅意味著丟了半個庫頁島,不得不灰溜溜地退出東北,更意味著苦心孤詣的“黃俄羅斯”計劃基本破產,沙俄在遠東的利益受到致命打擊。

不僅如此,作為第一個被黃種人擊敗的列強,雖然此戰沙俄沒有賠款,但卻在國際社會顏面掃地,加劇了沙俄的社會矛盾,加速了帝國的崩潰。

所以,這筆賬,斯大林一直記著。在斯大林於8月15日發表的《告蘇聯人民書》中,不僅痛斥了日本侵略者對美蘇中英等同盟國造成的巨大傷害,還表明蘇聯紅軍出兵是“有賬和日本人算”。

在斯大林眼中,蘇聯至少有三筆賬需要跟日本人算,分別是1904年的日俄戰爭、1918年日本對十月革命的干涉以及1938年到1939年蘇軍和關東軍的一系列衝突,尤其是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戰役。但相比之下,日俄戰爭作為俄國曆史上的奇恥大辱,包括斯大林在內的任何蘇聯人都耿耿於懷。

所謂“君子報仇,四十年不晚”,蘇軍最終還是將日本徹底打倒在地,奪回了在以往衝突尤其是日俄戰爭中失去的所有土地。

2、蘇聯的跑馬圈地

二戰作為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的戰爭,也極其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格局,在徹底摧毀英法等殖民帝國體系的同時,締造了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

而美蘇爭霸的跡象,早在二戰末期就初見端倪了。

雖然在共同的敵人法西斯面前,美英等國拋棄反共立場,與宿敵蘇聯攜手並肩,但意識形態的南轅北轍註定了這樣的所謂聯盟必然會在法西斯被徹底消滅後分道揚鑣。而事實上法西斯尚未涼涼,蘇聯和美英等國的暗戰就不可避免地開始了。

本來羅斯福對委員長寄予厚望,期待其成為抗擊日寇的主力,儘可能在遠東排除蘇聯勢力。但1944年豫湘桂會戰的慘敗讓羅斯福大失所望,美國不得不尋求蘇聯的支持,減小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壓力。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與斯大林密約,以出賣蒙古等利益換取蘇聯在對德戰爭結束三個月後對日出兵。

但深知日本必敗的斯大林反而開始了待價而沽的不緊不慢,對太平洋戰場上浴血奮戰的美軍表現得事不關己,尤其是此時的蘇聯和日本尚處於“結盟”時期,在同盟國和日本之間的左右通吃,讓美國無可奈何。

但1945年8月6日,隨著“小男孩”原子彈幾乎將廣島夷為平地,局勢出現了巨大變動。除了日本高層震恐,斯大林也極為震撼,他深知此時的美國已經找到了獨自戰勝日本的終極武器,蘇聯開始可有可無。於是蘇軍於8月9日迅速出動,除了消滅關東軍,更為了趁日本放下武器前,奪取更多的土地,為戰後美蘇對峙爭取更多的主動權。

因為蘇軍的近水樓臺先得月,在佔領東北的同時,蘇軍在朝鮮半島迅速推進,眼看就要越過38線,美軍卻還在路上,於是著急上火的美國立刻與蘇聯協商,要求以北緯38度線分別受降。

令美國沒有想到的是,斯大林爽快答應了美國的建議,因為這意味著蘇聯也可以以38度線劃分日本本土,北海道以及本州島北部將成為蘇聯勢力範圍。

而大呼壞事的美國再也顧不上拐彎抹角了,麥克阿瑟強硬警告蘇聯不許登錄日本本土,否則後果自負。在令人生畏的原子彈面前,斯大林妥協了,於是佔據南千島群島後停了下來。

南千島群島雖然面積不大,但地理位置極端重要,除了是俄羅斯自由出入太平洋的重要通道,還是俄羅斯著名不凍港,以及俄羅斯遏制日本自由進出鄂霍次克海的“緊箍咒”,對於俄羅斯遏制日本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雖然蘇聯拒絕美國提出的美蘇聯合領導駐日盟軍的建議,等於事實上放棄了軍事佔領日本的打算,但斯大林在對日作戰中收穫可謂極其豐富,除了鞏固了蒙古分立、佔據了東北、旅順、中東鐵路等一系列權益,更拆走了偽滿洲國超過13.6億美元的工業設備,作為蘇聯的戰爭賠款和戰利品。

可以說,斯大林的“勇往直前”,為蘇聯獲得了極其豐碩的成果。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就算日本投降也要窮追猛打!斯大林的戰略眼光令俄羅斯至今得利。一般來說,當一個國家在一場全面戰爭中失敗並宣告投降之後,戰爭似乎是沒有必要繼續打下去了,只需要接受投降並結束戰爭即可。然而,二戰結束之前的蘇聯卻是一個例外,經過日本軍隊已經宣告投降,但是蘇聯還是不停地進攻,蘇聯軍隊甚至刻意不收日本的投降書儘量讓部隊再打一會。雖然這樣的行動看起來毫無必要,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正是斯大林的戰略眼光讓後來的俄羅斯都得到了益處。

二戰末期,日本已經是獨木難支陷入了絕境,而此時的蘇聯為了獲取利益,主動撕毀日蘇的和平協議,對日本軍隊發動大規模攻擊。8月9日開始到8月15日日本投降,蘇聯軍隊能夠進行的交戰時間其實只有6天,看起來蘇聯不會取得太大的成果。但是蘇聯軍隊的閃電襲擊把日軍打得可謂是一潰千里,位於中國大陸的關東軍土崩瓦解,蘇軍幾乎是旁若無人地前進,取得了輝煌的戰果。而蘇聯軍隊按照斯大林的命令儘可能進攻,拖延收到日本投降的時間。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蘇聯的行動為他們的後世留下了重要的遺產。

1945年8月18日,那是日本投降之後的三天,按理說一切軍事行動都應該結束,但是此刻蘇聯發動了對日本南千島群島的進攻作戰。戰爭過程不用多說,雖然日軍進行抵抗但是他們不是強大的蘇聯紅軍的對手。經過3天鏖戰,南千島群島歸入蘇聯手中。雖然蘇軍的傷亡由於戰地指揮官的素質不足,居然要比日軍還多出一半,但是此次進攻造成了一個歷史問題,那就是南千島群島歸屬問題。

按照日本人的想法,投降之後戰爭就已經結束,但是按照蘇聯人的說法, 南千島群島進攻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換句話說,蘇聯奪下的南千島群島應該按照二戰勝利成果來定義,自然這個成果是不會讓給日本的。時至今日,南千島群島一直被蘇聯牢牢地控制在手中,變成了俄羅斯民族手中的一張重要的牌。

從今天的情況看,南千島群島對俄羅斯和日本的意義都是重大的。一方面,島嶼資源以及附近專屬經濟區都是非常可觀的,控制這裡非常有價值。另一方面,這裡變成了俄羅斯的一道屏障,直戳太平洋的日本腹地。有了這裡,後方的鄂霍次克海因此成為俄羅斯實際上的內海,後方的俄羅斯軍事基地,包括一個核潛艇基地都得到了保護。而俄羅斯也藉助此地,把軍事預警裝備前置,為自己的預警系統增添了一道保障。

可以說,這是俄羅斯在太平洋取得對日本海上優勢的一個關鍵要地。而如果不是斯大林當時深謀遠慮命令蘇聯軍隊繼續戰鬥,俄羅斯今天就不會有這個戰果了。


科羅廖夫


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知道,在日本的無條件投降後,蘇聯隨後卻用大軍拿下了日本北方四島,那麼為什麼蘇聯還要對此時的日本下手呢?結果當然是有原因的。

協議之內

1945年2月,日本戰敗前,蘇美英三國為了報復日本,就在《雅爾塔協定》中規定,整個千島群島,包括擇捉、國後、色丹和齒舞群島,都劃歸蘇聯。


然而日本不願意出讓千島群島,他們在島上調派了8萬兵力防守,其中佔守島的日本軍隊多達2.3萬人,蘇聯當然也不會將煮熟的鴨子再還回去,只能選擇出動武力奪取,不給日本遏制自己的機會。而此時蘇聯作為世界霸主之一,有得到了其他霸主的認可,自然就不用顧及一個戰敗的日本什麼了。


位置重要

我們其實看下地圖不難發現,北方四島,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咽喉之地了,日本基本上只要扼制了北方四島,那麼蘇聯可以說是被阻隔了內陸與太平洋的交流,所以北方四島對蘇聯十分重要。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進行進一步討論。


蘑菇雅說


歷史簡介


千島群島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千島群島屬於俄羅斯,俄日爭端主要圍繞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呼為北方四島)。18世紀起,日本和俄羅斯先後在這裡開發,1855年兩國簽署《日俄和親通好條約》南千島群島歸屬日本,北千島群島歸屬俄羅斯。1875年,日本明治政府攝於沙俄的強大實力,主動表示放棄南庫頁島,但是前提條件是要取得整個千島群島的主權,由於千島群島的土地面積跟庫頁島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沙俄很爽快的答應了。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結果是日本慘勝,雙方簽訂《朴茨茅斯和約》,北緯50度以南的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全部歸日本所有。


雙方各執一詞的依據

  1. 1945年,為了換取蘇聯對日作戰,美英承諾蘇聯在二戰以後取得南庫頁島以及千島群島全部主權,並簽訂雅爾塔協定,隨後蘇聯出兵,現為俄羅斯實際佔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按《波斯坦公告》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2. 1951年舊金山合約中,約定日本放棄對千島群島和庫頁島自1905年《朴茨茅斯和約》後取得領土之所有權利與請求權。條文中並沒有約定千島群島的範圍,而且蘇聯當時也沒有簽署這份和約。 

位置險要


南千島群島位於第一島鏈上,東臨太平洋,北接鄂霍次克海,西南隔根室海峽與北海道相望,同時扼守黃金水道,附近水域是俄羅斯出入太平洋的捷徑之一,南千島群島是俄羅斯所剩無幾的自由出入海洋的重要通道。其次,南千島群島和北千島群島一起構成了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重要門戶,它完全封閉了日本進入鄂霍次克海的各條通道,是俄羅斯在東方牽制日本的戰略要地之一。

資源豐富

南千島群島現已探明的天然氣、石油、金屬和礦石的儲量相當豐富,除了島上的自然資源外,其附近海域的漁業資源也相當豐富,它是世界上三大著名漁場之一。四島附近正好是南北暖流寒流交匯之處,從而形成了暖寒流魚類相聚的場所,因此這裡有“魚類寶庫”之稱,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


小哥話歷史


我們知道,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就宣佈投降,然而在日本投降後的第三天,即1945年8月18日,日本和蘇聯之間又爆發了一場戰役,即千島群島戰役。這場戰役爆發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斯大林想佔領千島群島。

那麼,斯大林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第一,收復失地(為了報仇)。

在18世紀時,千島群島分南北兩部分,分別屬於日本和俄羅斯,南千島群島也就是日本所說的北方四島(即擇捉、齒舞、色丹和國後四座島嶼)。到了19世紀的時候,沙俄出兵佔領了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島(也就是庫頁島)。

1905年爆發的日俄戰爭中,沙俄戰敗。

沙俄被迫通過《朴茨茅斯條約》將千島群島以及薩哈林島的控制權轉交給日本。而日本佔領這些地方後,不僅封閉沙俄(蘇聯)通往太平洋的出口,而且還封閉了通往楚科奇和勘察加半島各個港口的海上通道。

所以斯大林在日本投降後,還出兵佔領千島群島,其實就是為了報仇和收復失地。


第二,千島群島的戰略地位很重要。

千島群島位於蘇聯勘察加半島和日本的北海道之間,直接就將蘇聯的遠東地區和太平洋分割開來,斯大林派兵攻佔千島群島,其實也是為了爭取一個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

第三,千島群島上的日軍不投降。

這是一個最直接的原因。

1945年8月15日,儘管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宣讀了無條件投降詔書,然而東北以及朝鮮半島等地的部分日軍依舊沒有放下武器。其中便包括千島群島上的80000日軍。

面對負隅頑抗的日軍,蘇聯紅軍自然不可能停止進攻的步伐。於是,1945年8月18日凌晨,蘇聯紅軍開始進攻千島群島。

最終蘇軍以傷亡1567人的代價取得勝利(日軍傷亡1018人,另有約6萬人被俘)。


金兔歷史


斯大林的做法,讓我想起了“晉西北鐵三角”的李雲龍、孔捷和丁偉,“出工”必須收“工錢”!

楚雲飛的手下錢伯鈞叛變,李雲龍為楚雲飛解圍,結果李雲龍把錢伯鈞部隊的裝備收為己有,用他的話來說,這些是他的“工錢”。李雲龍攻擊平安縣城,孔捷和丁偉替他阻擊日本的援軍,戰爭剛打完,他們就開始思考找李雲龍報銷多少彈藥才合適。

戰爭是“吞金”的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每發炮彈30-50美元,每千發子彈價值30美元,彈藥的價格不便宜。任何一場具有一定規模的戰爭打下來,所消耗的彈藥都是恐怖的數字,沒有一個國家會願意替人“白打工”。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盟軍通過了蘇聯在歐洲戰事結束後三個月內攻擊日本的決定,而蘇聯將得到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作為報酬。

德國投降後,斯大林馬上就開始向遠東地區調集人馬,他在遠東地區集結了1747000人、52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5100架飛機。這麼龐大的機械化部隊,每天消耗的物資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單是每天消耗940噸的燃油就已經很嚇人了,蘇聯派遣了兩個航空師專門進行物資輸送,這些飛機每天需要飛160-170架次。雖然蘇聯對日本的戰鬥時間很短,但是他們卻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斯大林肯定要回收盟軍許諾給自己的報酬。

日本宣佈投降後,如果斯大林不命令蘇軍攻擊千島群島的話,那麼他能得到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嗎?答案絕對是得不到!如果蘇聯不派兵佔領這兩處地方的話,日本肯定不會交出來,更何況日本整個投降過程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們在拖延,這個是日本一貫用的緩兵套路。

1945年7月26日,盟軍通過《波茨坦公告》,向日本提出無條件投降的要求,可是遭到了日本的拒絕。盟軍在太平洋駐紮了250萬人,而日本卻有720萬人,為了減少部隊的傷亡,美國在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雖然日本遭到了重創,但是日本軍方故意不向民眾公佈實際的傷亡情況,日本大部分民眾依然決定抵抗到底。如果蘇聯不出手的話,即便原子彈再恐怖,日本也不會輕易投降。

1945年8月9日,這一天先是蘇聯向日本關東軍發動攻擊,後是美軍在日本長崎扔下第二顆原子彈,日本終於做出了投降的決定。按照正常的情況,蘇聯應該前往庫頁島和千島群島接受日本的繳械投降,可是日軍的抵抗卻沒有隨著投降而停止。對於日軍的抵抗行為,斯大林的判斷是日本人不會輕易妥協,如果不派兵佔領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的話,蘇聯肯定拿不到這兩個地方。

如果盟軍司令部讓蘇聯放棄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的話,他們會同意嗎?這兩個地方對蘇聯來說非常重要,他們肯定不會善罷甘休!長久以來,蘇聯的太平洋艦隊一直受到來自日本海軍的威脅,蘇聯不會錯過任何削弱日本的機會。日本是一個缺乏石油的國家,整個二戰期間,他們擁有的石油中,80%的石油從美國購得,23%的石油來自於佔領的東南亞地區,7%的石油來自於庫頁島。二戰結束後,日本將退出東南亞的佔領區,如果蘇聯拿走庫頁島南部,那麼日本的軍事潛力將被削弱到最低點。

至於千島群島,由於戰略位置特殊,它對蘇聯來說極其重要。蘇聯得到全部的千島群島後,他們將獲得鄂霍茨克海的控制權,那裡將變成蘇聯太平洋艦隊進出太平洋的要道。蘇聯把千島群島看成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配上鄂霍茨克海內暗藏的潛艇,進可攻,退可守。這麼重要的兩個地方,蘇聯根本不會放棄,他們勢在必得。

不管是從經濟的角度考慮,還是從戰略佈署的角度考慮,蘇聯肯定要得到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而日本肯定不會自己把兩個地方交出來,蘇聯只有派兵攻佔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