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非要入蜀,为何不像刘表一样占领荆襄九郡,好好经营?

海林大


导读:刘备本来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正如曹操所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我们不能说刘备就是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是怎么也比割据一方的刘璋、刘表、马腾等人要强不少。只要不满足暂时的割据一方就不难发现荆州根本不是可以传承后世的基业之地。刘表在荆州的基业在诸侯并起的时候尚可以自保,但是当诸侯兼并逐渐明朗的时候荆州作为四战之地必须要需求出路了。


荆州虽然富庶但是不可以作为基业传承之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在军阀兼并完成后单凭荆州实力只能成为别人口边的一块肉。没有充足的战略纵深、易守难攻的地利条件,凭借四战之地的荆州是肯定守不住的。就像《隆中对》所说的“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分天下可定。下面我们分情况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群雄并起的草莽时代荆州可以自保,大鱼吃小鱼的诸侯兼并时代四战之地的荆州随时都有倾覆风险

东汉八骏之一的刘表,也是在董卓的举荐下担任荆州牧的。刘表也是个人才,在混乱的地主武装割据的情况下单人独骑匹马定荆州。刘表依靠荆州大族逐渐站稳了脚跟,开始在荆州暗中发展自己。而此时东汉朝廷的情况和春秋时期类似诸侯林立,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郡守都可以独当一面。所以刘表在这种乱世草头王的时代,以荆州之主确实称得上一方霸主。况且荆州物阜民丰、人才济济,又趁天下动乱之机收拢流民增加人口所以很快成为可以和孙权、刘璋、曹操、袁绍并立的军阀。

但是当进入大鱼吃小鱼的军阀兼并时期,荆州就不足以单独割据了。首先是荆州战略纵深不足,无论是在官渡之战还是曹操剿灭叛变割据的刘备时刘表都没有抓住战机拓展自己的战略纵深。放任曹操整合北方,当曹操统一北方后可不会放任富庶的荆州不管。所以即便刘备深耕荆州也不会让曹操和孙权放弃对荆州的垂涎。荆州就像战国时期的韩国,四战之地时刻担心秦、赵、魏、楚的围攻。所以长期消耗之下,韩国被拖的又穷又弱成为最先被灭掉的战国七雄。荆州也是如此,在刘备占据荆州的时候孙权已经占领了南部的交州。刘备被孙权、刘璋和曹操包围,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所以如果刘备只依靠荆州最后必然成为最先掉队的军阀。


地缘环境不好:荆州没有易守难攻的地利,又没有天险可以依靠

荆州除了四战之地外还没有天险可以依靠,不像刘璋的益州易守难攻。即便是长江天险也是和东吴共有,所以没有天险的荆州很容易形成北宋时期开封的冗兵现象。无数的精兵钱粮布置在长江防线,一旦被突破就会使全面崩溃的结局。历史上金国骑兵南下黄河攻破开封导致北宋猝死就是典型的例子。

更何况防守对象不光北方的曹操啊,东部和南部的东吴、西部的益州刘璋这么长的防守战线肯定让荆州的实力快速的消耗。即便是益州刘璋暗弱不能,东吴的孙权和北方的曹操可是虎狼之辈。所以刘备只是要割据荆襄九郡认真经营的话,最终无法避免覆亡的下场。


荆襄九郡是水陆要道、南北要冲,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即便刘备有心割据也不行

荆襄九郡自古以来就是水陆要道、南北要冲,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军阀混战没有丝毫的脉脉温情可言,都充满了贪婪和血腥。更何况无论是富庶还是关键的地理位置都让荆襄九郡必然会充满厮杀。从春秋时代的晋楚争霸开始,几乎所有南北对抗几乎都可以和荆襄画上关系。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弱肉强食的时代刘备想单凭荆州自身的实力在即将来临的三国时代保住荆州是不现实的。




小结:

综上所述,刘备占据荆州后即便是认真经营也无法作为传承的基业。因此跨荆、益,利用西川易守难攻的独特地理环境才能摆脱四战之地的风险。只有生存下来才能谈到发展,即便是将来的蜀汉在贫瘠和弱小至少能够作为三分天下之一获得传承后世的机会。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首先来说,荆州在当时的正史记载中一共只有七个郡,即: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刘备从来没有能够占据过全部七个郡,赤壁之战后,其在荆州势力范围最大时共占领了荆州南部四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以及南郡的南部地区。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以及江北的江夏郡依然被牢牢地掌握在曹操手上,而南郡的大部分地区则在东吴占据之下。

荆州七郡示意图


刘表占据荆州时期,荆州周围除了羽翼未丰的东吴,基本都是一些中小军阀,不太能够对荆州刘表政权形成特别大的威胁。但赤壁之战后,占据荆州四郡多地盘的刘备集团就需要直面北方强大的曹魏以及东部根基已深的东吴,稍有不慎就容易兵败城失。这点从日后关羽在荆州的快速败亡就可以看出来。且相比魏吴两家,此时仅有荆州江南四郡的刘备集团在地理空间的转圜余地是很小的,所以必须尽快拓展新的领地,方能做长久发展之图。

在《隆中对》里,诸葛亮其实就已经提到了需要同时占据荆益二州才能与曹魏和东吴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待到天下有变时,一上将领一军出宛洛,刘备亲率一军出秦川方可能北伐成功。而彼时,益州又是在暗弱无能的刘璋手里。相比之下,这已经是当时刘备所能够捏的最软的柿子。刘备若不取益州,曹魏或者东吴早晚也必然攻取,他取之又何乐而不为呢?若是刘备当时没有听取庞统的建议快速攻取益州,从而为日后取得汉中打下基础,恐怕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以后他们就再不可能独立取得任何可以割据一方的地盘了。由此可以看出,在刘备因为刘璋是其同宗而对于攻打益州摇摆不定时,强烈坚持攻打益州的凤雏庞统是有多么的重要了。庞统也用自己在落凤坡的牺牲换取了刘备攻取益州的胜利。可以说,没有庞统就无法及时取得益州。而如果不能即使取得益州,不要说恢复中原、复兴汉室,刘备哥仨的容身之地都会很快成问题。

益州牧:刘璋


刘备军师:庞统


子夜羌笛


荆州并没有九郡,而是七郡,皆归刘表所有。刘表死后传位给刘琮,但是面对曹操北方大军压境,刘琮投降曹操,荆州归曹操所有。占领荆州的曹操得意洋洋,自以为统一天下的时机要到了,于是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以曹操大军的失败而告终,之后便是曹刘孙三家瓜分荆州,而刘备分得四郡(其中有部分是孙权借给刘备的,孙权希望刘备带他抵抗曹操,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既然刘备分得四郡为何不好好经营,反而要入蜀呢?小编认为有三个理由。

1.刘备志在天下,所以必须要扩充势力;

2.孙权对益州虎视眈眈,刘备是先下手为强;

3.刘备的荆州四郡并不容易守住,刘备必须另作他算。


刘备的雄心壮志就是要逐鹿天下

刘备的一生坎坎坷坷,从一个卖履小贩到蜀汉国君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他之所以可以成功不仅是因为他运气好,不仅是他肯下功夫,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得到荆州四郡的时候无疑是刘备走向巅峰之路的一个开始,那么有了开始,必定就要有以后了。刘备心怀天下,而此时打不过孙权和曹操只能欺负一下刘璋了。所以刘备入蜀是要实现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孙权对益州垂涎三尺,刘备先下手为强

孙权得知刘璋软弱无能,于是孙权曾经想要攻打刘璋,占领益州。但是孙权若是出军攻打益州就必须要路过刘备的地盘,所以他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刘备,刘备得知后以刘璋是自己的同家亲戚而拒绝了孙权部队路过自己的地盘。

刘备拒绝孙权的要求一方面是不愿意孙权壮大势力以防对自己不利,另一方面其实就是刘备自己想要益州的地盘,而且诸葛亮的隆中对计策中就有取益州这一条。恰好刘璋因为张鲁骚扰自己而向刘备求助,于是刘备果断出兵夺取了刘璋的地盘,孙权知道后非常生气。


荆州四郡极难守住

刘备虽然在赤壁之战之后得到了荆州四郡的战利品,这也让刘备终于走了立足之地,但是这个地方并不容易守住。北方是强大的曹操,而且曹操一直是想要称霸天下,并且一直视刘备为仇敌,若是曹操引大军来犯,凭刘备在荆州的势力是万万抵挡不住曹操的几十万大军的,这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同时孙权也是一直想要吞并刘备的,特别是孙权手下的鹰牌周瑜,一直想要除掉刘备,进而和曹操二分天下,形成对峙之势。好在周瑜英年早逝,给了刘备喘息的机会。所以刘备仅仅经营荆州四郡是很难守住的,他必须要扩大势力!

正是由于这三个原因,所以刘备必须要抢夺刘璋的地盘益州!


唐朝的长老


原因有三:

第一,蜀地益州是扩张实力的唯一途径。

当时北面是曹操,从长远来看仅仅依靠荆襄九郡是绝对抗衡不了的,必须趁曹操赤壁新败,无暇南顾,扩张实力。你想,当时曹操已经基本统一北方,青州、豫州、兖州、冀州、徐州、幽州、并州、司隶大部分都已经被其获取。天下十三州,曹操占据了一半以上,且多为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地区,长久以往,刘备只有一个州,如何抗衡。

剩余的还有以下地区。

扬州被孙权占据,实力不在自己之下,而且还有盟约,不好意思也不一定能攻取,如果强行攻取最好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被曹操腾出手来一起收拾。

交州被士燮占据,实力较弱,但山高路远,人口稀少,经济衰弊,占据也没有没有太大的价值,形同鸡肋。

辽东和凉州均距离荆州太远,鞭长莫及。

只剩下益州,地广人丰,物产丰富,但拥有者刘璋暗弱无能,较易攻取。且还有张松、法正等一批内应。

第二,刘备和诸葛亮商讨的隆中对的重要战略方向。

当时的规划是占领荆、益两州,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务,一旦有机会,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如果不是后期关羽搞砸了这个规划,天下到底姓谁还真说不定。

第三,来自孙权和周瑜的压力

赤壁之战后,刘备几乎尽占荆州,孙权和周瑜觉得吃亏了,或文讨,或武攻,多次逼还荆州,刘备集团觉得不保险,想找一块自己的根据地。


想念兔子的老鹰


在《三国演义》当中,刘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被一路打一路跑的人,一直到赤壁之战后,刘备打下荆州,才有了自己的一块比较稳定的容身之地。但是刘备似乎并没有满足于占领荆襄之地,而是进一步在实际成熟的时候拿下了益州和汉中。那么为什么刘备 不能像荆州的前一位主人刘表那样安安稳稳经营荆州之地呢?

刘备的志向从来就不是一城一州

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熟读《三国演义》以及《三国志》的话,你会发现刘备是一个非常有雄才大略的人,而且从起兵之始,刘备就有着明确的终极战略目标——略取天下,同时也有着与战略目标相对应的指导方针——以仁义服人心。

一兵一卒都是自己打拼出来的刘备深知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乱世之中,只有人才是最重要的,而城池数量只是自己实现最终目标之前用来计量离成功目标的尺子而已,因此刘备对于城池的态度是,在力有不逮时放弃,但是在实际成熟时也不客气。

因此我们发现尽管刘备曾经在陶谦和刘表临终之际不接受对方赠与的领土,但同时在有机会的时候对荆州和益州也是丝毫不客气。不过这里要说的一点就是,刘备和刘表这两个荆州之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刘表这个荆州之主是当初受朝廷册封的,并且刘表并无“四方之志”,但是作为一方诸侯来说,在保境安民方面做得也可谓是出色。

而刘备当上荆州之主纯粹是靠着自己的实力在赤壁之战后打下来的,而这只是刘备发家的第一步,看起来刘备是受到诸葛亮隆中对的启发,希望能够占据荆益两州再北上一争天下,但事实上,刘备自身的目标也是八九不离十的,因此在时机成熟的时候 ,刘备是一定会尽力扩张自己的地盘的。

形势的改变也让刘备不能坐以待毙

当然,除了刘备和刘表的志向不同外,外部形势的改变也不能让刘备再像刘表那样安稳的做一个守成之主,在刘表为荆州之主时,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中原连年战火,因此经常有北方人士来荆州避难,而荆州也在刘表的治理下相对稳定,对于当然的群雄来说,发展得相对较好的荆州势力是一块“硬骨头”,谁也不愿意冒着啃不下来的风险来全力进攻刘表。

然而到刘备成为荆州之主时,形势已经完全不同了,此时北方已经相对稳定,尽管曹操输掉了赤壁之战,但是北方根基依然稳固,统一的北方势力会对南方势力形成长期的威胁。此外,东边的东吴政权因为一直希望不与其他势力共有长江之险,所以对荆州一直是虎视眈眈,而益州的刘璋虽然懦弱无能,但是毕竟经常长时间的稳定发展也是兵强马壮,更何况益州相对荆州有着顺流而下的地理优势,因此处于荆州这块地上,当时的刘备尽管实力强大了,但是依旧不会有安全感。

综合上面两方面的原因让刘备不可能不对刘璋这个“软柿子”下手,但是因为刘备从起兵之初就打着“仁义”的旗号,再加上和刘璋同为汉室宗亲的“血缘关系”也让刘备不能直接对刘璋动手,甚至刘备还可以以此为借口理直气壮的拦截周瑜“进攻西川”的部队。但是刘璋自己主动邀请刘备入蜀,这就等于给了刘备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个时候刘备只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就可以正式和刘璋刀兵相向了,而这个借口对于刘备来说并不难找,所以在刘璋邀请刘备入蜀之后,后面的故事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以上


宇说三分


如果没有诸葛亮和关羽,蜀国不可能亡国;如果不占领荆州,蜀国还是不可能亡国。

荆州是东吴的地盘,这一点已经没有任何争议。既然荆州是东吴的地盘,人家为什么不可以收复。关羽目空一切,只有匹夫之勇。他根本不会搞统一战线,当然是自寻死路。

刘备既然选择入蜀,必须执行偏安一隅的战略。努力休养生息,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如果把荆州还给东吴,他们一定能够为蜀国把好东大门。东吴不管怎么强大,不可能主动征服蜀国。荆楚大地一直是是非之地,根本没有必要去占领。

历史已经证明,征服蜀国的敌人一定是来自西北方向。所谓的剑南天险,根本不存在。蜀国人统一天下,只能是蜀人说梦。大家可以回味一下,五千年来有一个蜀国人统一天下吗?

蜀国人一贯安分守己,安居乐业。千万不要说统一天下,蜀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都很少。

荆州是魏、蜀、吴三家必争之地,刘备不应该把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他鼠目寸光,把诸葛亮和关羽放在关键的地方,只能是自寻死路。

蜀国如果不占领荆州,只有曹魏一个敌人。蜀国如果占领荆州,只能使自己腹背受敌,亡国必然会成为现实。


鹤乡秋翁


刘备不是不想独占荆襄九郡,而是不能,实力不济做不到,刘备入蜀是奔着发大财去了,是其战略上的必然选择。

赤壁之战虽然以曹操的失败告终,但是曹操也不是无功而返,其势力顺利进入荆襄,以刘备当时的实力想要击败曹操独占荆襄可以说是痴人说梦。

赤壁之战主要拼的是东吴和曹操,但是战后,东吴可以说一点好处都没捞到,刘备投入的本钱最少,但是收益最大,可以说两位大佬打仗,便宜了助拳的刘豫州,当时看“三国演义”总是认为东吴周瑜不仗义,老是逼着刘备,诸葛亮还荆州,后来才明白,刘备才是“空手套白狼”,东吴死了人,出了力,却得不到好处,自然是要讨个说法的。

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可以说是陡然而富,战前的刘备屯驻在新野,相当于荆州刘表治下的军分区司令,赤壁之战之后,刘备打着刘琦的名号一下就占领了荆州南部四郡,包括武陵、长沙、桂阳、零陵。

孙权虽然仼命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全柔为桂阳太守,但是桂阳实际在刘备手中,南郡实际在曹仁手中,后来也被刘备所夺,实际上孙权并没有在荆州得到多少好处。孙权自然不会甘心,失败的曹丞相自然也不会开心,陡然而富的刘备虽然守着荆州这一块地盘,但就像是“武大郎夜里搂着潘金莲睡在西门庆旁边”,也怕是夜里睡不安稳,自然是要找一块更安全的地盘。

从当时的形势上看,只有入蜀夺取益州这一块地盘是刘备最好的选择,而且这也是在“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给刘备设计好的战略。

出自“隆中对”,亮答曰:“。。。。。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翻译过来就说的很明白,现在荆州的北面是曹操,实力强劲,千万不要招惹他,东边是孙权,地盘经营的非常不错,也不要想着虎口拔牙,只有益州,汉中的刘璋和张鲁是软柿子,况且益州又那么富有,刘备的祖宗刘邦就是靠着蜀中发的家,刘备完全可以学习一下。

只不过这里小编要强调一下,在诸葛亮的规划中,益州是物资器材基地,荆州则是前出基地,想要夺取天下,两块地盘缺一不可。结果关羽“大意失荆州”,所以在关羽死后,刘备急于为关羽报仇,实际上,仇恨再其次,荆州才是刘备日思夜想的东西。


醉美木渎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东汉时期荆州下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荆襄九郡”是元明时期杂剧、小说等文学作品中臆造出的历史地理概念,不见于正史。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刘备、孙权三方瓜分了荆州,孙权占有荆州的江夏郡、南郡的江陵及其附近地区;刘备占领荆州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又将军队驻扎在南郡的南岸的公安;曹操占领南阳郡、南郡的襄阳及其附近地区。刘备并没有占领整个荆州。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遂收江南,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三国志·赵云传》:“从平江南,以(赵云)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

刘备志在“图霸业,兴汉室”,因此肯定是要扩充势力的。况且荆州局势紧张,不论是曹操还是孙权对荆州都虎视眈眈。荆州也并非易守之地。

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制定战略蓝图时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总结

由此可知,刘备要实现“图霸业,兴汉室”的目标,是一定要夺取蜀地的。


壹零壹肆


在三国中刘备可谓是天下枭雄,只不过因为他起步比较晚,所以蹉跎半生,依然没有一个立锥之地。早年刘备虽然占领过徐州,成为徐州刺史,占领过一州之地盘,但是很快就在曹操还有吕布等人的军阀战争中,失去了这个地方。



后来刘备辗转反侧,最后投到了刘表的麾下,驻扎在新野城。这个时候刘备打了半辈子的仗,但是只得到新野这么个小小的城池,确实也算不上什么成功者,而且这个城池的所有权还是刘表的,刘备只是拥有其使用权而已。只不过后来因为赤壁之战的缘故,刘备和孙权联盟打败了曹操终于取得了比较大的一块地盘。



大家看三国,好像刘备在赤壁之后占领了整个荆州,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刘备所占的地盘还是比较有限,荆州最好的地方南阳郡和襄阳依然在曹操手中,另外孙权也占了东边的江夏郡。所以赤壁之后刘备并没有占领整个荆州,占的地方比较有限,并且荆州也属于四战之地,刘备此时情况并不是很好。



而当时的益州可谓是天府之国,山川险要,易守难攻,所以刘备在刘璋的所谓邀请下,最后率军攻占了益州。因为只有占领了益州,刘备的地盘才算安稳下来,才算有了一争天下的实力。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荆州在赤壁之战之前,可以说是当时天下比较强大上一个州,但是经历了赤壁之战等一系列战争之后,荆州遭到了比较严重的战争破坏,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经营荆州谋求发展的办法是非常不可行的,刘备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

另外孙权方向和刘备有一个所谓借荆州的协议,在赤壁之战后,孙权把自己占有的部分南郡荆州借给了刘备,南郡在当时对刘备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地区。为了防止孙权讨要回去,刘备推托拿下益州后再归还荆州,这同样也是刘备去攻打益州的一个因素。

由于刘备自身实力的不强原因,致使刘备向外发展的方向只能去打益州,而无法与孙权和曹操争锋。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也明确表明了把益州作为刘备集团未来发展方向,是刘备集团必须要拿下的地方。

刘备的目标是夺取全天下、恢复汉室,因此也决定了其不能局限在荆州这一亩三分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