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胡適的新文化運動,我們現在會不會還是用文言文寫作啦?

一顆沒有年輪的樹


不會。沒有胡適還會有張適,李適,偉大的人物可以推進歷史的進程,但不是決定。


大汶口


我們可能會用拉丁文!

新文化運動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兩個,一是書寫格式,而是提倡使用簡化字。

繁體字和文言文的弊端很大

繁體字和文言文因為書寫非常麻煩,不利於傳播和教學,所以也就形成了大量的文盲,文言文的使用只侷限於少數當時的知識分子,並不能廣泛使用於普通群眾,所以普通群眾更加適合學習通俗易懂、書寫方便的。

拉丁文簡單易用

在新文化運動沒有開始的時候,當時的中國確實有過一段學習拉丁文的時期,因為拉丁文與繁體字和文言文相比更加的簡單易學,普通群眾很快就能學習和正常使用,但拉丁文也有弊端,就是它的拼音組合不能區分一些中國漢字裡讀音一樣的字,所以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漢字和拼音

所以我個人認為,如果沒有新文化運動,我們如果不使用繁體字和文言文,我們很可能會使用拉丁文。


60秒學歷史


胡適、魯迅都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為更新人民陳舊觀念,打破舊秩序,建立新秩序鋪下了道路,也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文言文改革就是為打倒一切陳舊思想開了個頭。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來自於他們無數人的除舊努力!



楊哥之翩翩舞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是人民寫的。中華文化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勞動人民是創造中華文化的主力軍,勞動人民自已的文化,任何逆流從來沒有擋住過,用各方式創造、發展、流傳著。

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歷來存兩種文化,即統治階級的文化和被統治階級文化。奴隸社會的以孟子、孔子為代表的奴隸主貴族階級的文化起,就存在貴族統治階級與奴隸勞動階級的文化。奴隸主貴族階層流行的文字語言如孔子的《論語》、《墨子》、《孟子》、《苟子》和《韓非子》等的散文反映了奴隸主貴族階層的文化,文字深奧,艱澀難懂。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奴隸階層的勞動人民的文化,從詩經中字裡行間,可以看到百姓流行大眾化,言間易懂。

如《七月》: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

九月叔苴,採茶薪梬,

食我農夫。

到唐、宋時代,詩詞的高峰。李、杜為代表的詩趨於大眾化,郎郎上口,通俗易懂,所以在民間廣為流行。如: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杜甫的詩歌從生活中,從人民當中吸取新的、活的語言使自已詩大眾化。《兵馬行》中就採用勞動人民口語,如:“爹孃妻子走相送",“牽衣頓足攔道哭”等。還有《前出塞》也是採用勞動人民口語寫成的:“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等用通俗明白的語言,唱頌生活。白話是勞動人民的話,歷史將它更豐富,更完美。屬於勞動人民的文化。

明清時代,隨著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四大名著的出現,語言文字開始由文言向白話發展。《三國演義》半文言半白,《水滸傳》口語化,通俗化,《紅樓夢》語言及敘述均白話。以後的文學作品除《聊齋志異》外大部分都是白話。由於帝國主義經濟和文化的入侵,封建主義文化分化瓦解,從封建統治階級文化陣營中分化出來的追求自由民主的知識分子,衝在爭取民主自由鬥爭的前面。新文化運動是知識分子反對封建社會制度文化的新文化運動,他們起到了先鋒的橋樑的作用。這個時期,封建主義文化,已處在白化文的包圍之中,到了崩潰瓦解的地步。胡適等的出現,催毀了封建社會上層建築領域的文化保壘。只是將文化工具改一下,由文言文變成白話文。就是統治階級的文化工具和百姓接軌了。假如沒有胡適的新文化運動,今天我們也不會用文言文寫文章,時代的潮流是不可阻當的,文化民主是人民民主要求,勢不擋。有誰沒誰地球照樣轉。

五四運動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是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後中國的舊時代文化開炮的群眾運動,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平等,反對壓迫。胡適做的只是提倡白話文,把毛筆換成鋼筆,並沒有打倒和批判傳統文化所宣揚的孔子的奴才文化,揭露封建文化腐蝕勞動人民靈魂的罪行。所以胡適不是新文化運動的直正的英雄。

“五四”以後,共產黨領導的文化生力軍,以新的裝朿和武器向著帝國主義文化看封建主義文化展開猛烈進攻。“而魯迅就是這個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以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吶喊》等揭露反動統治階級的殘酷的壓迫和剝削人民的罪惡,用真正的新文化武裝人民,團結人民、教育人民。魯迅的雜文巜二心集,收集了一九三O年一一一九三一年的雜文三十七篇。揭露了胡適一夥唯護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文化的醜惡嘴臉。

如果沒有胡適的新文化遠動,我們現在會不會還是用文言文寫作啦?肯定不會!


用戶王者孝


任何人物能夠成為時代的先驅與楷模,他必然有常人所不及之長。他的行為之所以被歷史所記載,也是那個時代的需要。胡適也不例外。

西方工業文明的強勢擴張勢必導出西方文化的滲透,同時也加快了人類生活節奏,高速運轉!文言文是建立在我們特殊地貌下的農耕文化。它需要與時代相輔相托。

胡適的出現只是時代需要的導火索,迸發了農耕向工業邁進的火花。時代的需要是長久的,強大的,任何人都無法阻擋。

今天的我們,反思那場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那個時代是不是太急功近利,太急於求成了!還沒有找到新的思想,就拋棄了舊的文明。胡適不遺餘力的倡導“白話”,必然導出更為極端否定中華文明的人和行為!以至於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還在尋找出路。

今天的日本,並沒有否定傳統,但依然可以與時代同步,甚至超越!

用文言文寫文章是美的一種,是意境!

但是,想想如何拾起我們丟失的文化,如何與現實融洽才是問題!




行走到何方啊lll


即使沒有胡適的新文化運動,我們現在也不會再使用文言文了。

首先發起新文化運動的是陳獨秀,胡適是後來加入的。

現在我們看來許多事件都是個人造成的,但歷史早就預示著事情必然發生,偶然的只是由哪個人來完成。

文言文的形成和某個人的愛好沒有任何關係,它就是由於科技限制下的必然選擇。我們中國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就是刻在骨頭上的文字。對於甲骨文我們能知道刻的困難,這也就導致了文字必須簡短,意思必須豐富。這也就是文言文形成的雛形。當然平常的對話就沒有這種限制了,我們可以隨便說,因為沒有技術限制。接著竹簡的使用,導致文言文可以稍微放開了,不需要那麼短了。紙張和毛筆的發明更是讓這種限制變的更小了,從明清開始出現小說就可以發現,小說這種長篇都能出現,而且也越來越趨向白話文小說,這說明文言文已經開始沒落了。

等到了民國,西方技術的傳入,這種寫作技術上的困難從根本上消除了,文言文的消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但民國是個特殊的時代,是我們開始反思和懷疑的時代,那時的我們正在拋除舊的一切,而文言文在這種風氣的助力下,更快速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所以不是我們拋棄了文言文,是新技術的出現,讓文言文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這跟胡適的新文化運動沒有必然關係,有的只是偶然關係。也就是在必然會被拋棄的文言文下,偶然選擇了胡適來推動。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馬刪除。


昨日光


應該不會。1.從事物發展的規律來看,事物的發展都是秉承一定的規律持續發展的,而胡適提出新文化運動僅僅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必然中的偶然,即使沒有胡適提出,也可能足張適、王適,終究會有一個人或者一個事情會促使新文化運動的產生,從而改變我們使用文言文寫作的方式。2.從文言文自身的發展趨勢來看,文言文太過高於生活口語,不利於知識的傳播和普及,必然需要改進。所以即使沒有胡適,恐怕我們也不需要用文言文寫作。當然如果今天會用文言文寫作也很高大上,很有範兒啦!



小蟲御木


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兩面性!文言文具有簡潔精罕性,不拖沓,一言頂百句!但這樣必須有深厚古文化韻底才能理解、明白。而現代文字加入“得、地、的”等助詞,令語句沉長,表達細微,常人易理解,所以大眾喜歡。隨著文言文的衰落,古詩詞也衰落!而適合現代語境的白話文流行,即小說類受追捧!新文化運動是進步嗎?不能這麼說,只能是適合時代朝流罷了!令古漢語、古詩詞衰落不能叫進步!只能叫你方唱罷我登場!


八叔186873828


誠哉斯言。胡適的事功若干年後檢討很多都會過時,都會重新思考比如禪學研究水經注研究,但有一樣我們永遠會記得他的好,那就是白話。文言改白話是劃時代進步,解放了人的思維,改變了中國人觀察世界的方式。胡適不遺餘力提倡白話,其現實效應便是1920年年代北洋政府將國文教科書改白話,後來各大學國文系開始慢慢研究新文學。無論是實用還是現實,胡適都居功至偉。我們無論怎麼表揚他批評他但有一條懸諸日月而不變,那就是他提倡白話的功績,我們應該記住他。


民國滋味


不會

晚清其實已經是白話文寫作了,白話口語從北宋開始大規模取代文言,其實都很通俗易懂,明朝小說大流行,白話文其實已經壓倒文言了,清朝除了官方的一些文章,科舉試卷,修古人書,其他的大部分是白話文,五四隻是新瓶裝舊酒,白話口語這種話東西絕對不是一天可以形成的,文言的減弱也不是一天完成。

相反是連綿幾個朝代,逐步跟換的,絕對的口語白話和絕對的文言都不存在,因為本來就是一體的。只是文言部分強弱的問題。

大量文言句式,詞語,成語,俗語,大規模存在,文言從未消失,現代人讀諸子百家毫無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