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記」戰“疫”第N天,赤壁北站的內心獨白

我叫赤壁北站,一座位於京廣線上的三等小站,距離武漢約34分鐘的車程,本應迎來春運高峰的我......

「抗疫日記」戰“疫”第N天,赤壁北站的內心獨白

在臨近春節的某一天,看到大家陸續帶上了口罩,甚至有人穿上了防護服,充滿疑惑的我感到有一絲不安,馬上要過春節了,大家這是怎麼了?

通過旅客間的交談,我知道了,原來武漢哥哥病了,病的很嚴重,並不小心傳染了其他兄弟姐妹。那個讓武漢哥哥生病的壞蛋叫做“新型冠狀病毒”,為了防止病毒蔓延,大家不得不採取防護措施。

1月23日,武漢封城了。

1月24日,封城的第二天,我看到候車室裡一個拖著大行李箱的小姑娘,焦急的與我的小夥伴們(車站工作人員)溝通著什麼,在獲得同意後,急匆匆的與家人道別,便轉身衝向了檢票口,家人喊住她:“加油,等你回來......”聲音不大,卻有一絲哽咽,眼中泛著淚花滿是擔心和不捨,她頓了頓,沒有回頭,只說了聲:“嗯,知道了。”便繼續往前走去,淚水溢出,滴落在地板上,我嚐到了淚中的不捨、害怕與堅定。後來我才知道,她是逆行前往武漢的白衣天使。其實這天,像這樣的天使有很多,甚至有一家人都是醫護人員齊上陣的,他們走進前往武漢的列車的剎那,身上似乎散發著耀眼的光。

1月24日晚8時整,一張封條貼在進站口玻璃門上,車站通道正式關閉了。候車廳變得空蕩無聲,這是我誕生十年以來,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光景,這使我不禁有一絲害怕,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是否我的小夥伴們會留下我獨自望著那孤獨的鐵道線。

答案是,我錯了。我的小夥伴們比我想象的更加勇敢,他們是鐵路人,一群有著堅定意志,極強責任心,經歷多少的大風大浪也不曾放棄堅守的人。

「抗疫日記」戰“疫”第N天,赤壁北站的內心獨白

按下鮮紅指印得那刻,他們便已經下決心,與疫情抗爭到底,保障鐵路運輸,與同伴們共進退。

「抗疫日記」戰“疫”第N天,赤壁北站的內心獨白

他們年輕有擔當,疫情之下,他們不畏懼,不退縮,是赤壁北站“青年突擊隊”的主力。

站臺上,呂琳琳、楊楊、朱文凱以標準的姿勢立崗。列車駛來,他們眼中泛著光,光暈裡還是和以往春運一樣,列車抵達,他們提醒著旅客上下車注意安全,有的旅客匆忙的下車抽只煙;有的旅客拖著行李箱踏進列車;有的旅客有說有笑的走向出站口.......光暈消失,列車抵達,車門打開,只剩和列車長的簡單寒暄。列車駛出,望著遠去的列車,思念似乎能順著列車帶給家人。

出站口,郭楊旭手持筆與紙,與醫護人員一起為下車旅客測量體溫,認真記錄是否有發熱情況,並及時上報數據。

綜控室中,朱益璇守著方寸之地,仔細核對計劃。

保障運輸安全,每一步都環環相扣,特殊時期更要認真細緻。

「抗疫日記」戰“疫”第N天,赤壁北站的內心獨白

他們是赤壁北站的“老將”,實戰經驗豐富。

我的一位夥伴,賈煥歧站長,好像快退休了,他應該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最後一個春運會沒有旅客。原來制定的春運計劃與方案被打亂,也沒有辦法陪伴生病的妻子。他與新搭檔杜平書記都深知肩上所擔當的責任,帶領他們的“戰士”們堅守在這裡,並一個不差的還給他們的家人。他們每日奔波於各崗位之間,密切關注“戰士”們的身體狀態,或是親自上崗,或是為車站消毒,或是在食堂幫忙擇菜、打掃。他們說:“特殊時期,我們只是抗‘疫’突擊隊員中得一員。”

行車室中,值守員王建民、謝華城、羅擁軍緊盯電子大屏,時常一坐就是一天。他們深知,保障運輸通暢,容不得半點馬虎。

計劃室裡,售票員高紅彙總車站抵達人數和旅客體溫狀況,今年48歲的她主動請戰,她說:“我工作經驗豐富,前來戰“疫”,義不容辭。”

「抗疫日記」戰“疫”第N天,赤壁北站的內心獨白

食堂外,“管家”王愛國每天為“戰士”們測量兩次體溫,確保“戰士”們都不帶病上崗,“戰士”客運員程爽化身“大廚”,每天換著花樣為大夥做飯,其他“戰士”們也會在休息時幫廚,氛圍十分融洽,雖然大家每天帶著口罩,無法看到大家臉上的表情,但這就是隔離疫情不隔離愛吧。

「抗疫日記」戰“疫”第N天,赤壁北站的內心獨白

車站庭院裡,時常會有“戰士”們鍛鍊身體的身影,疫情之下,只有加強免疫力,才能更好的工作。

「抗疫日記」戰“疫”第N天,赤壁北站的內心獨白

“戰士”們中有黨員,有團員,紅色的黨團旗幟引領著他們並肩向前,共克時艱,還有些雖不是黨團員,卻同樣有著高的黨性和信念。

2月15日這天,下了一場很大的春雪,我眺望四周,銀裝素裹,多了份唯美,唯獨少了份喧囂和熱鬧。雪後的第二天,便暖陽普照,春暖人間,似乎寓意著寒冬已去,春暖花開指日可待。

或許,這一切,不過是所有人一起做的一場噩夢,只是夢稍稍長了一些,噩夢將醒,一切將美好如初。

雖然我們只是抗疫中微小的一環,但我和我的小夥伴們會認真擔起屬於我們的責任與使命,堅守到最後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