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对当下肺炎疫情防控有什么影响?

嚯嚯飞扬的围脖


目前,湖北外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湖北的疫情处于胶着状态,相信在全国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疫情将逐渐进入下降通道。此外,春天到了,天气将一天比一天暖和,这是一大利好。

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与季节关系密切

科学家对呼吸道传染病进行调研,总结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与季节的关系,如下图。其中的蓝色部分是指每年11月至4月这一阶段,正好是北半球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


呼吸道传染病在寒冷季节流行的原因

1、咳嗽和喷嚏产生飞沫,飞沫中的大颗粒很快就沉降到地面,而小颗粒就会形成气溶胶。这些气溶胶中的病毒的传染性持续时间与空气湿度有关,通常来说当空气湿度在40%以上时,病毒的传染性会迅速衰减。在低40%湿度以下时,病毒传染性持续更长。冬春季节,寒冷的温度会导致空气更干燥,这可能会使飞沫颗粒更易脱水变成小颗粒的气溶胶。脱水的颗粒较轻,因此可在空气中停留较长时间。在湿度低的寒冷环境(低于5°C)中,病毒的气溶胶传播率最高。

2、病毒在较冷的温度下在表面存活更长时间,这也会使病毒的传染性更持久。

3、随着气温升高,人们更倾向于室外活动,这样减少了封闭空间气溶胶的传播可能性。

气温回暖,新冠肺炎疫情将大大减弱

对新冠肺炎来说,气温逐渐变暖对病毒传播是不利的,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具有积极影响。


柳叶泉医学博士


很高兴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我是生活领域创作者【新迹遇】

 

说到气温和温度对病毒以及抗疫的影响,我们先看看网上的一个争论:一个说“到四五月份气温升高病毒就会失去活性,逐渐就消失了”,一个说“那为何高温的海南省仍会发生疫情?”这似乎确实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和争论。

 

其实,大部分病毒对温度确实有较大的敏感性。比如这次的新冠病毒是一种囊膜性病毒,它属于人冠状病毒,在4℃左右的合适环境中比较稳定,在-60℃可保存数年,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的抵抗力下降。温度为14-25℃的条件下,在粪便和尿液中可以存活3-17天,在56摄氏度温度下只能持续存活30分钟。科学家们曾经在古老的冻土层当中发现了史前病毒,这些病毒的存活能力都比较强,可以在零下20~30摄氏度的环境当中,休眠上千万年的时间,当温度升高,冰层融化它们破土而出,会瞬间复活,并且拥有非常强的感染能力。科学家曾经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层当中发现了西伯利亚软体病毒,这种病毒的出现就是由于气候的变化和冰层的消融复活的病毒。

 

综合专家和各方面数据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怕热不怕冷,所以炎热天气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阻滞作用,降低病毒的活性。春天来了,天地转阳气温也随之升高,这对于新冠状病毒的空间存活可以起较大的抑制作用。大降温和过山车式的气温起伏,容易使人抵抗力下降,让病毒更易乘虚而入。

 

所以,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对我们整体抗疫防疫是有利的。

但是,对于有极大传染性的病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在密切接触中,病毒的传染与气温无关,而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一宅、二戴、三洗”,彻底阻断病毒传染源。

谢谢!有兴趣的可以关注头条号【新迹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