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有權利要求家長必須批改作業嗎?

平民馬樂天


本人認為:批改學生作業,是教師職責範圍內的事情,不應把它交給家長完成。

教師之所以佈置作業,是為了檢驗教學效果,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一些教師讓家長批改作業,一方面是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一方面是想讓家長通過批改作業,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督促孩子勤奮學習,增加與孩子的感情。

但是,教師不能由於批改作業負擔重,就把這項任務安排給家長。如果需要批改的作業很多,可通過減少學生作業量、晚上加班等方式解決。

讓家長批改作業,將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有些家長學歷低,理解題意都有困難。解答一些習題,還要藉助“作業幫”“小猿搜題”等手機軟件。

其次,如果家長陪著孩子寫作業,就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感,不利於他們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最後,一些家長上班忙碌了一天,感到身心疲憊,批改作業時會應付差事,導致批改不細緻、錯誤率高,難以保證學生作業質量。

其實,教師讓家長批改作業並簽字,已引起很多家長的反感。如果教師強制家長批改作業,不僅會給家長增加負擔,也會損害教師隊伍的形象。

如今,全國多個省份都明確規定:教師必須批改作業,不得讓家長代勞;並要求教師教學計劃不得超綱,一、二年級不得佈置書面作業。

總之,教師要積極履行崗位職責,精心備好每節課,認真批改學生作業,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協調,共同把孩子教育成材。


小學語文李老師


“要求家長批改作業”這個權利是沒有的,“要求家長必須批改作業”就更不可能了。老師有責任批改好學生的作業,但同樣的,家長也有責任瞭解孩子每天的學習情況。雙方都要互相配合,互相理解,才能共同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一、老師不僅僅只做一項任務

上課是老師的天職,檢查作業也是老師其中一項主要任務,除了這些,老師還要改卷子,寫課後反思,交各類表格,寫各項計劃,開各種大小會議(備課組會議、班主任會議、級組會議、全校教師會議、工作總結會議······)還要應對班裡各種學生、家長的矛盾糾紛。下課要防止學生出事故,課餘時間要抓緊培優補差。不少學校還有晚託,下班時間晚上七八點,下班了還要經常加班。很多都是家長看不到的工作,誤以為老師只是上幾節課,檢查幾本作業那麼簡單,似乎全班五六十個學生的作業本、試卷、聽寫、測試都只需要短短一兩節課就可以查完。老師也不想查這麼多,讓學生寫那麼多,累學生累家長累自己,但事實就是有這麼多東西,不是老師能操控的。要是每項作業都要求老師一本一本全批全改,大概就不用上課了吧。

二、批改作業有多種方式

不一定要各類作業都全批全改,改完即使掌握了全班最詳細的數據,也沒時間及時評講糾正,很沒效率。有些作業可以學生互查,小組對換查,分階段抽查,以較高效率掌握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而有的作業就需要老師一本一本詳細批改,譬如學生的拼音田字本、數學課堂訓練本,只有老師單個逐一檢查才能抓好學生該項的學習。

三、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有區別

顧名思義,課堂作業是學生在學校需要完成的作業,家庭作業是學生回家需要完成的作業。課堂作業老師有責任監督檢查到位,保證質量;而家庭作業,老師又不可能跟著學生到家裡去監督,就需要家長配合監督檢查。有的家長會讓孩子在旁邊訂正正確答案,我也支持這樣的批改方式,這樣在家也掌握了沒學好的知識,隔天老師檢查也能對孩子的家庭作業掌握情況有個大致的瞭解,這是很好的。但有的家長覺得既然我交錢了,作業學習就全是老師的事,老師和家長報告孩子哪一項學習不過關,需要學校家長一起配合練習時,家長置之不理。家庭作業寫得一塌糊塗,老師批改不了,或者家庭作業沒寫,來學校補,學校不是給孩子補作業的地方,當天的知識如果當天沒有想辦法鞏固,就只會讓錯誤越積越多,也影響後面新知識的吸收,最後打擊孩子自信,消磨孩子學習興趣,進而成績下滑。下滑後不少家長又會覺得是老師的問題,老師沒教好。

四、教育孩子是家長一輩子的事業

永遠不要妄想,把孩子交給學校就全權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了,孩子在學校上這幾節課,就能得到多高的文學素養,多高的文化造詣嗎?不是的,孩子的學習潛力都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一個作文寫得好的孩子一定也看了不少書,一個學習習慣很好的孩子,在家裡也一定常保持著這樣的好習慣,其中不少是家長的監督引導起了作用。

【結語】

實際上不管站哪一邊,都會有人不滿意,只有家校一起配合好,在學校時老師監督檢查好孩子的學習,在家就由家長監督檢查孩子的學習,共同教育,才能讓孩子得到最全面的指導。


河邊小青草


沒有哪條法律規定了家長要給孩子批改作業吧?

突然我有點迷糊了,批改作業難道不是老師的職責嗎?怎麼老師們社會地位越來越高,該乾的活越幹越少了?

但是回到現實吧,老師是沒有權力要求家長批作業,但是你不配合老師工作試試看你不做安全教育平臺試試看

這實際是個現實問題,既然蔚然成風,必然有滋生這種風氣的土壤,你也是土壤的一分子哦!

就好比整天憤世嫉俗,拿起鍵盤

恨不能改天換地,但是領導讓半夜起來加班,心裡問候他家屬100萬遍,還不是屁顛兒屁顛兒去了。大多數人都這樣吧?

另外作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不得不為這事情的合理性去解釋一下,要不心裡怎麼過得去這個坎兒呢?

家長就應該掌握孩子的學習動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要不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不要逃避做家長的責任!

總之,現實正是如此,何去何從,自己看著辦。


高能學爸


從權利與義務的相對性來談:權利和義務是相對的,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權利的取得必然有義務的付出,義務的付出也對應權利的取得。老師沒有權利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也同樣沒有義務去批改。從實際來談:作為老師都知道,也是學校明確說過的,老師沒有批改家庭作業的義務。(老師佈置的作業分為課內作業和家庭作業兩類。課內作業一定是教師批改的,這是大家毫無爭議的。至於家長佈置的作業一定是家長批改的。爭議的焦點是教師有沒有權利讓家長批改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那孩子的作業由誰來批改呢?如果由老師來批改那是最好不過的事情。老師能及時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第二天能有針對性地輔導。可中國的教育現狀不允許。一是學生人數多,班額大;二是老師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應付上級的各級檢查了。(一點兒也不誇張。我天天在學校裡,就像一個陀螺不停地轉,根本沒有時間再去批改家庭作業。說真的,十年前不是這樣,那時候在學校裡有很多的時間,我都是自己批改家庭作業。)現在的老師很累,不想再義務勞動。家長有沒有能力批改小學生作業呢?絕大多數家長是有的。孩子上小學高年級時,老師怕個別家長不會,也都發答案的。家長批改孩子的作業,也能及時發現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老師也是家長,晚上也得加班批改自己孩子的作業。老師沒有批改作業的義務,家長也沒有批改作業的義務。老師沒時間,家長有能力。那作業由誰來批呢?讓老師加班批改還是讓家長加班批改呢?為了自己的孩子幹吧!孩子有出息之後,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第二個受益者是父母,老師,還是小學老師排第幾呢?


鳳凰舞


公心而論,家長陪孩子做作業,確實是一件令人頭疼的大事兒,先不說有無時間,單就家長們的知識水平來看,各有差異,有些家長確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周圍就曾有家長抱怨,這既當孩子同學,又當孩子老師的角色,實在辛苦,整天陪孩子晚上上“夜大”。

教育主管部門,已就這一問題,嚴格限定了各個年級段的作業時長,相信日後會有很大改進。


時萬光


您好,很開心由我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作為家長,現在我不用老師要求也給孩子批改作業。為什麼呢?

1、我給孩子改作業可以查看孩子作業的完成度、知識點掌握程度,督促孩子及時修正從而監督孩子的學習。

2、通過批改孩子的作業瞭解目前教學進度。

3、通過批改作業觀察孩子的學習態度,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最重要的原因:孩子剛上小學他的題我都會。

所以我現在比較積極,但是等孩子上了高年級我就難以勝任了。

網友調侃說現在中國家長的現狀:一到三年級的家長最為囂張和暴躁,因為他們什麼都會;

四到六年級就變得比別低調了,基本上不罵了,因為他們大部分的問題都不會;

到了初中就變得心平氣和了,經常和孩子交流溝通,因為他們所有題都不會了;

到了高中之後就該被鄙視了,只能幹一些做做飯煲煲湯的後勤工作。


從老師的角度上,批改作業是老師工作職責的一部分。“如果老師是以減輕自己工作負擔為前提讓家長批改作業一定是需要被明令禁止的。如果是為了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讓家長了解孩子每一階段在學校的學習的重點和方法,通過陪伴孩子,檢查家庭作業找到自己孩子需要改進的地方並非不可。”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得辯證的看。對於有能力的家長不用老師要求,咱們如果有時間、精力批改作業是件有利於促進孩子學習的事情。對於父母確實改不了、甚至有的孩子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幫忙照顧,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就勉為其難了。



我是禮納,教育工作者,人生百態,向陽而生。歡迎點擊關注@納小孩,查看更多好文。


納小孩


有能力的家長能關心下孩子學習是孩子的幸事,也有好多家長對孩子寫沒寫作業都不清楚,都是靠第二天老師檢查後看著孩子在學校補作業。哪個老師不批作業和捲紙?閱讀,聽寫、多音字、形近字、寫作訓練、默寫課文、計算、應用題以及綜合試卷(所在地班主任要教數學語文兩科)……每一天、每一學科的新內容和舊知識都需大大小小的練習和檢測,哪樣不抓能行?光批作文,一節課四本左右,一個班批下來最少11節,還不算挨個檢查改錯的時間。有多少老教師批得頸椎增生、頸脫、肩周炎等等,要靠定期理療才能維持伏案工作?老師在校每一份作業都是一對幾十,兩份就是一對上百,並且逐一知識點進行改錯輔導過篩子,每天批改量大得驚人。所謂家長批作業,估計也就是晚上的家庭作業照答案一對一檢查下,好讓孩子能像白天在校有老師批改那樣及時改正錯誤,獲得提高。老師每天一對幾十、一對上百看不到,只看到了自己一對一,這是什麼心態?老師每天一對幾十上百都能兢兢業業的批,家長一對一就不耐煩成這樣,孩子是誰的?誰在受益?


寶貝獸ycc


第一,如果上升到權利和義務這樣嚴肅的層面,老師的確沒有權利給家長下達什麼任務,因為家長和老師之間沒有任何法律契約關係或合同契約關係。

第二,批改作業是老師的責任和義務,是老師的工作範疇。老師的工作包括課前備課、課堂上課、課後作業批改等。

第三,老師佈置家庭也比較簡單,通常把出版社印好的整本輔導資料當著作業佈置給孩子。有的難,有的易,老師佈置作業時少有取捨。

第四,結果是,多數孩子家庭作業困難重重,障礙多多,久而久之就會厭學,因為作業過程沒有成就感,無意中壓抑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這是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學習那麼被動的原因。

第五,如果您的孩子作業處處障礙,受到打擊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老師的孩子。老師面對幾十人,他們做了他們能做的,其他做不到的,除了家長還有誰來做呢?

第六,此時,就算老師不要你批改孩子家庭作業,你難道不批改嗎?記住:學校老師只能提供大眾平均教育,即同質化教育,個性化教育還需要家長來完成。





爸課激勵


權利和義務,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更接近於法律條文上的規定。我們可以說,沒有任何一條法律條文賦予老師要求家長必須批改作業的“法定權利”。

但事實上,作為教育工作者都明白,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特別是小齡階段的孩子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我們用抒情的語言來形容便是"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獨特性",“我們需要靜待花開”。只是我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靜待花開”不是“無所作為”,只是強調教育急躁不得。古有“孟母三遷”,在現在社會,我們更清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的言傳身教和孩子的耳濡目染,讓教育更有力量。

家長輔導作業和批改作業,在網絡上已經被無數圖片、漫畫和文字形式表現出了廣大家長的無奈。而對老師佈置批改任務不滿的家長,想必是被輔導自家孩子作業即將“逼瘋”,而又無計可施的一群人。

但捫心自問,如果老師沒有要求家長輔導作業和批改作業,身為家長,就沒有義務去陪伴孩子學習和成長了麼?就沒有義務跟老師溝通孩子在校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情況了麼?就沒有義務在孩子行為偏差和學習需要求助的時候及時幫忙解決了麼?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這想必不是一位盡責的父母。

好,那既然有義務,所以給孩子批改作業也是一種跟陪伴孩子成長以及跟老師溝通的方式。家長只是在儘自己的義務,而孩子成長也被陪伴,老師的工作量也能減負。這樣何樂而不為?

換個立場來說,老師也能從家長的批改作業中得知家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態度,需要溝通的時候會及時聯繫。另外,客觀來說,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無數的學習習慣需要糾偏,而班級動則五十多人的人數,讓老師在每個個體上重點關注、糾偏和耐心培養,那是不現實的。而且孩子每天的學習量,家長一個人修改起來都覺得需要耗費不少時間,老師修改的時候同樣如此,即使再盡職的老師,也很難做到每一次作業及時修改完畢後,還能單獨輔導,重點講解,當然孩子一些背後的不良學習習慣更不可能被及時發現和糾正。

所以,這一舉措,雖然讓家長增加了一些額外的“負擔”,但如果你是一位盡責的父母,這不妨是一個更好地引導孩子學習和健康成長的機會。當然,就像網上段子一樣,很多家長在陪伴的同時恨不得“爆炸”了,這不就需要提醒家長要更好地控制情緒和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對孩子成長的階段性特點要有更多的瞭解,要更好得學習優秀的教育理念提出了要求。

作為一位盡責的父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優秀,不正是我們所期待的麼?所以,批改作業這件事,能以理性樂觀的心態對待,相信孩子和家長都會進步不少,加油!


慕趣悅覽


老師和家長都是平等的,不能因為是老師就要求家長去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

要不要批閱作業,首先看這位家長具備還是不具備輔導孩子的能力,如果具備,一切從孩子出發,老師可以平等和家長去交流,絕不可以以強制性的和命令式的方式進行,那就改變性質了。所以老師沒有權利去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但是可以平等的去交流。

家長批改完並不意味著老師了工作就終止了,家長批閱只是起一個對孩子作業糾錯和監督的作用,老師才是傳道授業解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