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刊分析:美民主党“四强”主张凸显内部撕裂

日本中央大学讲师西住祐亮在日本《外交》双月刊1-2月号上发表文章称,美国民主党内部再现稳健派与自由派的对立,自由派所倡导的“渐进外交”路线正在民主党内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全文编译如下:

在民主党预选正式拉开帷幕前,美国国内乃至全世界的焦点都已经集中到民主党主要竞选人的动向上。

一项针对此次预选发起的全美舆论调查显示,前副总统乔·拜登、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已经保持很长时间的领先,形成所谓的“三强”。此外,印第安纳州南本德市前市长皮特·布蒂吉格也在民调中排名靠前。截至今年1月,上述四位都有可能成为最终与特朗普总统对决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激进左派”对阵“稳健派”

在理解四位竞选人的外交主张方面,最重要的是认清党内稳健派与党内左派的对立格局。

民主党内部一直存在稳健派与自由派的对立。在克林顿执政时期,稳健派掌握了党内优势,但在进入新世纪后稳健派在党内的发言权开始下降。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今天的民主党内,以桑德斯为代表的党内左派势力实现了快速增长。这些人以经济政策为主要发挥方向,提出的政策比之前的自由派更左。日本的媒体多以“激进左派”和“最左派”来形容他们。

如果将四位主要竞选人置于稳健派和左派的对立格局中进行观察就会发现,拜登和布蒂吉格属于稳健派,沃伦和桑德斯属于左派,四个人的排序越往后越左。其中拜登和桑德斯更是着力强调自己的稳健派和左派身份,而这两个人的存在也是当今民主党存在撕裂的象征。

“渐进外交”批“美国优先”

美国在特朗普上台后,围绕自身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国际秩序的应有状态大致形成三种外交路线。

第一条是超党派的,也是长久以来美国所推行的主流派外交路线。这条路线重视以自由和民主为底色的美国主导的既有秩序,认为应当在军事、经济、价值观等所有领域发挥美国的领导力。这一路线的特点是,将修复被特朗普总统“破坏”的既有秩序作为今后美国外交的重点目标。

第二条路线是正在共和党内赢得更多支持的“美国优先主义”路线。以特朗普总统为代表的这条路线的特点是,对于出兵干涉他国事务态度消极,致力于推进高关税政策,对促进民主和人权毫无兴趣。此外,这条路线对现行秩序抱有颇多不满,理由是无益于解决美国国内的问题。

第三条路线是正在民主党内获得越来越多支持的“渐进外交”路线。“渐进外交”从重视民主和人权的角度出发,对“美国优先”路线持批判态度,与此同时,又从警惕对外出兵和自由贸易的角度出发,反对主流派的外交路线。由此可见,“渐进外交”并非对既有秩序的“修复”,而可以称之为一种“改善”既有秩序的立场。

外交经验并非加分项

正如我们前文已经讨论过的,桑德斯和沃伦是“渐进外交”的主要推手,而拜登和布蒂吉格的主张总的来说更靠近主流派的外交路线。

其中,拜登和桑德斯两人所代表的党内撕裂也体现在外交领域。拜登的着力点在于炫耀自己的外交经验、与各国领导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获得了多位美军方人士的支持等等,正面表达了他有志于重振美国地位。

相比而言,桑德斯仍旧以政界局外人的人设坚持和主流派的外交路线唱反调,强调其反对在海外进行军事干预的立场,明确提出有必要改革美国的外交。

民主党内部的这种撕裂在把握每一位竞选人身后的外交智囊团队的构成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拜登阵营中我们能够看到曾经担任奥巴马政府副国务卿的托尼·布林肯,布蒂吉格阵营中则有曾经在奥巴马任内担任助理国防部长的道格·威尔逊。

有意思的是,原本在外交经验上一枝独秀的拜登迄今为止并未在外交议题上有任何积极的动作。我们所能想到的原因只能是,“渐进外交”正在赢得支持,而丰富的外交经验不一定作为“加分项”。尤其是拜登还曾在担任参议员期间对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议投赞成票,这一象征主流派外交路线“失败”的标志性事件至今仍被穷追猛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