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上了副高,工作干得最多、最好,却什么也得不到了,若是你,还会努力工作吗?

心外无理无物


首先大家不要以为评不上职称的老师都是好老师,虽然事实上有个别老师教学非常好但评不上,但这绝对是个别,大概率上,同样工作中大家付出的差别不大,我认识的不想评职称的老师都舒服得不得了,那凭什么有的能上高级,有的不能,那就需要条件来制约,如果没有规矩,那黑幕会更多。


verygood660312


去年评上了副高,在事业上迈进了一步,也算是圆了一个梦。想想这几年为评副高,白天黑夜,管理班级,做各种公开课,写各种资料,参加很多培训,仿佛精力无限,并且在思想、业务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确实有了很多的提升。

今年我带的班级依然非常优秀,成绩遥遥领先,学生既懂事,学习也很努力。可是在年终的时候,本来应当属于我的荣誉却没给我,当然也包括奖金,师德考核从优秀变成了良好,原因是评上了副高,今后一切荣誉都与你无缘了。

心里自然有些不平衡,不只为那几千元的奖金,想想自己没日没夜的付出,为了每个学生的进步苦口婆心,付出了实在太多。突然有些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评上高职后就去后勤了。

可是一些不开心也只是想想,离开教学一线,我自然是舍不得,怕自己落伍于时代,虽然不再年轻,但还是想不断的学习与进步,可以走的慢,但我不想退步。所以我依然很努力的工作、学习,我以自己的行动为我的每一届学生做着榜样,活到老学到老,任何时候都要努力,不要停滞不前。努力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心外无理无物


题主的情况还算好了,现实的一种情况是很多人工作干得最多、最好,却连中级都评不上,一直拿着初级的工资,这才是最可悲的事情。

我国的职称制度因为职数的限制,各个单位的高级和中级职称岗位数量都是比较稀少的。而对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来说,不论是教师、医生还是其他事业单位人员,职称是他们晋升最主要的一条出路,毕竟能够提拔获得职务的人更少,因此职称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而目前职称制度就存在很大的一个问题——能上不能下。

在我国,职称就相当于终身制,聘上了职称以后,只要没有出现违法或违反单位规则的事情,那么这个职称就不会被撤销。所以,这就造成了当职工聘用上中、高级职称后,就失去了动力,特别是聘用到高级职称的人员,因为已经到达了天花板,而又不用担心会被解聘职称,所以不少人就开始混日子了。

而如果一个单位的中级职称或者高级职称的岗位数量已经被使用完毕,那么对于那些聘用在初级岗位的职工来说,除了耐心等待占用中高级职称的人员调离或者退休,没有其他的选择,因此他们中不少人因为看不到希望,也慢慢开始混日子。

而题主已经评上副高,并且应该也已经聘用,那么工资收入相比其他大多数同事都高了一大截,得到的已经更多了,那还有什么好埋怨的,如果觉得收入对得起自己的付出,那么就好好干。而其他的荣誉称号或者年度考核优秀之类的,其实应该还有不少优秀的职员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聘上更高的职称,他们的收入更低,后续在职称评聘的时候也是需要这些荣誉的,因此领导将这些奖励优先给他们,其实也是合情合理的,又何必纠结这么多!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流雷电


首先,工作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立身之本,既然如此,就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到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及个人能力,将精力合理分配。至于职称,其他方面暂时自己改变不了的,不必太纠结,那样会让你太累并消耗你。另外,怎么样就算干的好呢?这个好与坏一般情况下是不可量化的,领导的评判标准一般与普通员工是有差异的。


豁豁看世界


副高活多干一倍,发文章花钱。工资多300。不评说你没本事,评上没钱发文还说你没本事。学术民工苦。二线城市快20工龄不到5k,父母农村人,还在攒首付。读书无用 学者无用


1827102363


我也是,职称上去了,行政级别十年如一日。迷茫,没有动力。为什么?很多不怎样的人都在机关指手画脚,而且还风生水起的。怀抱大志,无处展身


润杨先生


继续努力,水到渠成,而不是急于求成


湮于江湖


这个问题也很适合我,目前也在迷茫和纠结中,慢慢的坐着手中的工作,没了以前的动力了。。。


夜的诉说



云淡66风清


您是一位好老师,也表达了继续努力的决心,同时把一点困惑说出来,不知道有些人为什么要喷,没有真正付出一切努力的人是不会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