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Rhoton大師的精神風采-佟小光

緬懷Rhoton大師的精神風采-佟小光

編者按:著名顯微神經外科先驅 Rhoton 教授,於2016 年 02 月 21 日(美國時間)去世。在Rhoton教授逝世四週年之際,重新發布Rhoton教授學生佟小光教授在2016年撰寫的一篇紀念文章,以饗讀者。


緬懷大師的精神風采—淡泊名利、務實進取!


Rhoton教授去世的消息很快傳遍世界,大家在哀悼神經外科世紀偉人的同時,都在回憶著自己和Rhoton教授相處的歲月,感悟著他那緩慢而充滿哲理的語言。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文學水平,只想把自己在Rhoton教授實驗室學習兩年的一些體會重新回味一下,以此作為對逝去大師的追憶。


在對待自己在神經外科的學術地位上,Rhoton教授從來都是非常低調。他經常介紹自己在先天上有一定的缺陷(身高過高、脊柱長時間疲勞不適應等),很難成為手術技術上的大師,但他的理念是:熱愛神經外科手術與自己所能達到的水平沒關係,他認為自己是神經外科技術的研究者和客觀的評論員。一生一直致力於把神經系統的無與倫比的精美呈現給大家,把神經外科手術入路的精髓用精美的照片呈現給全世界的神經外科醫生。


就實驗室照片的細緻問題幾乎所有的學員和讀者都有類似的疑問:我們是否有必要花這麼大的精力去精雕細琢嗎?理解了不就可以嗎?就此問題Rhoton教授曾經專門解釋:神經外科手術是門藝術,精巧的設計只是初步,能否完美的完成才是根本。看懂了,能做了,與達到完美的境界還相距很遠。我們實驗室培訓的目的不僅要掌握各種神經外科應用解剖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滴水穿石、精益求精的能力。


學員每1-2周介紹一下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的體會,對於初學者和低水平的解剖圖片,從來不批評和諷刺;但對於漫不經心、隨心所欲的照片,經常給予差評和尖銳的批評,甚至暴跳如雷,與平時的溫文爾雅相去甚遠。對此他的解釋:從一張張照片中,他能看到解剖者的內心,心懷崇敬,悉心求知的人,無論解剖的技術多差,都能呈現出來;敷衍了事、急功近利一定會露出馬腳,這不僅是對遺體捐獻者的不尊重,在臨床工作中可能會害人害己的。個別學員被開除也是會有的,但我確實沒看到過。


有關顯微神經外科解剖學的學習,國內外都遇到了瓶頸時期。我們習慣了看電影似的看待神經外科技術,求新而不去理解真諦。“創新”的驅動力和職稱考核的壓力讓我們迷失了自我。等級制的醫療體系束縛我們的手腳;家庭式的科室結構讓我們的前進舉步維艱。與其舉棋不定、瞻前顧後,不如迴歸自己,追尋前輩的腳步,探索前行!


Rhoton教授的顯微神經外科解剖實驗室所採取的是美國式的運行模式,學員有充分的自由,根據各自的目的和基礎,選擇以寫論文為目的,還是以學習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為目的。Rhoton教授很少提要求,尊重學員的選擇。


國內的學員水平參差不齊,很多是剛畢業的青年醫生;到了副高以上很少再拿出時間學習解剖了。國內的解剖培訓多數是短期的,很少整個體系的有計劃的培訓。針對國內的現狀:2005年10月回國後,我決定以十二項臨床技術為基礎的顯微神經外科解剖學培訓,為了應用技術而有目的的學習解剖;2007年至2012年底,天津市環湖醫院顯微神經外科解剖實驗室共培訓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百多名學員。


總結五年的培訓經驗,總結出:我國神經外科醫生的學習進取的精神還是非常積極踴躍的,三個月的培訓時間太緊,很多學員反映時間不夠,有很多知識沒有理解好;自2013年開始我們在以往課程的基礎上,改為為期半年24講的培訓方式;經過兩年的試驗,培訓效果明顯好於三個月。


深圳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陳東主任率先建立了與天津市環湖醫院合作的顯微神經外科解剖學實驗室,克服重重困難開展為期半年的顯微神經外科解剖學培訓和研究;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凌鋒教授和張鴻祺教授非常肯定我們的培訓模式,先後兩次讓我負責北京宣武醫院Samii顱底培訓中心的工作;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王任直主任也是堅定而執著的解剖愛好者,北京協和醫院、天津環湖醫院、北京同仁醫院三院聯合的培訓班也非常肯定環湖的培訓模式;其實我們只是簡化版的Rhoton教授的培訓模式,越來越理解了Rhoton教授培訓思想的博大精深,其實其理念就是研究神經外科經典技術的應用基礎解剖學,博採眾長,為臨床技術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


記得在2004年我花了很長時間寫了一篇有關《基底動脈頂端動脈瘤夾閉術相關解剖》的學術論文,我自認為還不錯,做了很多測量和統計學處理,英文寫作上讓老“美國”的師兄給改了一下,讀起來很順,自認為是一篇好文章。我拿給Rhoton教授審閱後,他把我叫到辦公室,問我做過多少動脈瘤?做過多少後循環動脈瘤?看過多少後循環動脈瘤?我實話實說:確實只做過些簡單的前循環動脈瘤,幾乎沒看過好的後循環動脈瘤手術。Rhoton教授奉勸:既然自己都沒做過,最好不要發表;或者寫寫解剖描述性文章,但很多類似的解剖學論文,實驗室早期也發表過大量類似的論文。你現在是學習階段,為什麼如此急於寫文章?


短暫的兩年學習階段很快就過去了,2005年10月我也來到Rhoton家裡,此前我已經參加數次其他學員的告別宴會,今天終於輪到我了。拍過合影後,Rhoton 教授讓我當眾談談兩年的學習感想,我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覺得自己通過兩年的學習,提高了很多。


Rhoton教授也說了些客套話後,重點強調說:你現在還不知道自己學習了什麼,十年之後你才能理解你學的這些知識!顯微神經外科解剖學只是神經外科手術的基礎,還需要大量的臨床實踐才能真正的掌握和理解。


2005年10月回國至今,已經整整十年了,在過去的十年裡,我理解了很多;我至今都認為跟隨 Rhoton教授學習的兩年是我人生收穫最大的兩年,也可以說是改變我人生之路的兩年


在技術上我理解了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神經外科醫生:需要掌握很多重要的實用神經外科手術解剖學知識;需要從基礎做起構建紮實的知識結構,需要仔細閱讀和理解重要的參考文獻,需要大量的臨床實踐。在思想上消除了急功近利的思想,明白了技術的成長是伴隨著思想的成熟的;如何排除干擾,集中精力去鑽研臨床是需要付出很多代價;最重要的是理解了如何構建一個如何去熱愛自己的事業,

樂在其中的精神境界


如果把神經外科技術比喻為京劇藝術,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專業,學習前輩們的絕技,在不斷的重複和歷練中提高和超越。我們看到著名的《Neurosurgery》和《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的許多文獻都閃耀著經典技術的影子。在歐美神經外科名家來華手術展示的精彩技藝中,我們能感受到傳承和不朽。


我們沒辦法選擇我們的職業環境,但禁錮的環境不能阻止我們對神經外科技術的熱愛。我們的實驗室不是為培養天才準備的,是為了眾多普普通通的神經外科愛好者建設的精神家園。


我們在寧靜的環境下,品味經典,思考提高。我想這也是Rhoton教授實驗室的生命力所在!這不也是我們祖先孔子的理論:有教無類嗎?

(此版文章,神外前沿做了校對修改)


器械在線


刀峰在線


緬懷Rhoton大師的精神風采-佟小光

更多手術訓練器械等,請掃描二維碼,訪問刀峰網站


刀峰實戰

緬懷Rhoton大師的精神風采-佟小光

《刀峰實戰》欄目由刀峰與神外前沿新媒體共同製作,旨在傳播神經外科臨床一線實用手術技術和技巧,

本欄目內容轉載轉載需獲得郵件書面授權,點擊閱讀原文,瞭解更多器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