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眼晴

天使的眼晴

“我4點半要上晚班,咱們抓緊時間。”這是蔡林燕見到記者後說的第一句話。

時間就是生命,過去的25天裡,蔡林燕一直在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

近一個小時的採訪,和她的患者一樣,記者看不見她的面容,只能看到她的眼睛。那是一雙天使的眼晴,閃著光,裡面有疲勞、有堅毅、更有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

病魔肆虐的時刻 ,她“逆行”21小時返崗,美麗動人的眼中,凝聚著職責和使命

蔡林燕1982年出生,2005年入黨,2006年走上醫生崗位,是黃石市五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1月25日中午,在黃梅老家過年的蔡林燕,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放下電話,她立即開始收拾行李。兩個孩子正在房間中玩耍,小兒子只有2歲多,平時最粘爸爸媽媽。蔡林燕怕分別時孩子哭鬧,拉著丈夫劉龍球從側門偷偷溜走。

彼時,各地相繼封城。車到黃黃高速路口,他們被攔了下來。蔡林燕十分果決:“繞道九江走!”可他們好不容易過了九江一橋,車輛又被攔了回來。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天色也逐漸暗了下來。

在黃梅與九江之間跑了一個來回,結果又回到了老家附近。劉龍球勸蔡林燕:“要不今晚先回家休息,明天白天走。”蔡林燕不答應,後來他們又嘗試繞道武穴,依然未能成行。

蔡林燕心急如焚,一向溫柔的她,言語變得急切。近一個月後,劉龍球對妻子當時的眼神仍記憶猶新,執拗的背後,凝聚著一個醫生的職責和使命。

26日晚,車子停在高速蘄春段,蔡林燕和丈夫在車內熬到天亮。26日中午12時,在多地警方的幫助下,蔡林燕成功回到黃石。從出發到抵達,歷經21個小時。

生死抉擇的時刻 ,她馳援黃石“小湯山”,美麗動人的眼中,積攢著無限能量

1月30日,黃石市中醫醫院(市傳染病醫院)團城山院區取消發熱門診,正式定位為黃石版的“小湯山”醫院。

當天中午12時左右,蔡林燕看到醫院在微信工作群中發出通知,號召醫務人員赴黃石市中醫院(市傳染病醫院)團城山院區增援,立即報名。

“我是醫生,更是黨員,關鍵時刻必須站出來。”黃林燕說。從黃梅老家返回醫院後,她一直在上班,對疫情很瞭解。作為醫生,作為黨員,她希望自己到最前線去,與同行一起,幫助患者渡過難關。

1月30日下午3時,黃林燕抵達黃石市中醫醫院(市傳染病醫院)時,與正在該院區採訪的本報記者不期而遇,她當時穿著白大褂,安靜地站在人群中間,等待崗位分配。提到留在老家的兩個孩子時,她聲音哽咽,淚珠一串串地往下掉,但一說到工作,她露出堅毅的目光:“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戰勝疫情。”

和她同時抵達的,一共24人,9名醫生、15名護士,分別來自黃石市二醫院、四醫院、五醫院、十五冶醫院。

在黃石市中醫醫院(市傳染病醫院),蔡林燕被任命為醫療質控小組的組長,帶領一支由9名醫生、15名護士組成的醫療援助團隊,負責7樓病區48個床位的確診患者治療工作。

之後一連三天,蔡林燕几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交班了,她跟著接班的醫生一起,轉運病人;護士疲憊了,她主動走進病房,接替護士為患者輸液、取咽拭子樣本;病區裡面的衛生髒了,她默默拿起拖把,清潔、消殺,不留死角……

厚厚的防護服隔離著蔡林燕與患者之間交流的距離,可透過護目鏡後的那雙眼睛,同事、患者也不難發現蔡林燕身上所散發出來的無限能量。

增援醫療隊隊員、黃石市四醫院內二科醫生劉智記得,有幾次,病區內的醫生們根據診療標準對患者情況進行記錄時,被蔡林燕指出了問題:除了呼吸系統的狀況外,還要注意患者消化道的變化等等,“她總是對這樣一些小事情很細心,讓人敬佩。”

患者李瓊(化名)記得:“剛來時,我們都很恐慌,但蔡醫生和許多醫護人員一直安慰我們,在最無助的時候陪伴我們,給我們依靠。”

奮戰25天,她帶領團隊治癒多位患者,美麗動人的眼中,流淌著溫柔的深情

蔡林燕所在的醫療小組,分為4個小組,共兩個班次。夜班從下午4時30分開始,至第二天早上8時。每次進病區前,蔡林燕和戰友們都必須全副武裝,三層防護服、兩層口罩、護目鏡,裡外幾層,將皮膚勒得生疼。

為患者採集咽拭子,過程如同在鋼絲上行走,不容任何閃失。每一個飛沫,都攜帶有新冠病毒。醫生直面患者,其中風險可想而知。但蔡林燕從不退怯,每一次採集,都會安慰受難的患者。厚厚的防護服隔離著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交流的距離,可透過護目鏡後的那雙眼睛,患者們能感受到面前這位瘦弱的女醫生眼中流淌的深情。

她獨立負責10餘名患者的救治工作,其中一位72歲患者經過8天的精心治療取得顯著療效,極大增強了全體隊員和住院患者的信心。

33床有一個患者,1月31日入院時,高熱、胸悶、呼吸困難,意志消沉,對治療不抱希望。當晚正是蔡林燕當班,注意到患者的情況後,她一邊貼心安撫工作,一邊制定治療方案。經過治療,患者的呼吸問題得到解決,狀況一天天好起來。後來,這位患者寫了一首詩歌,記錄自己患病、治療、病情轉折過程中的心路歷程:我曾經以為/我會無力掙扎/甚至需要交代後事/寫一份遺書/……高燒、咳嗽、顫抖都無法讓我停止對生命的把控/我必須擁有我自己的生命/病毒無法侵蝕我/我之所以還能歌唱/因為有勇敢的白衣戰士忘我戰鬥。

對於自己的這些經歷,蔡林燕惜言如金。她更願意向記者介紹自己的同事。8名醫生、15名護士,從四方八方聚在一起,彼此素不相識,但為了同一個目標聚集在一起,身上有許許多多令人稱道的事蹟。

7樓病區有一名病人,剛入院時思想包袱特別大,最激動的時候,她拔掉手上的針頭,揚言要跳樓。蔡林燕介紹,是團隊成員、黃石市四醫院內二科醫生劉智的貼心治療,幫助這位病人渡過生命的難關。患者拉著劉智不讓走,劉智就陪在她身旁,和她聊天,舒緩她的情緒。到後來,病人的燒退了,病情一天天好轉,情緒也平穩了下來。蔡林燕說,患者不止一次在醫患溝通群感謝,“是劉智醫生救了她的命。”

蔡林燕還說,在隔離病區,護士的工作是最辛苦的。更多的時間是護士們在直接接觸患者,治療方案的執行、注射、喂藥、甚至餵飯、清潔病區、幫助患者購買物資、聯繫患者家屬……事無鉅細。

截至目前,蔡林燕負責的 7樓病區已有16名病人治癒出院,其中由蔡林燕管理的有7名。蔡林燕說,這都是團隊努力的結果,團隊每個醫生、每個護士都各司其職,無畏風險,因為他們的內心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早日戰勝疫情。

高舉旗幟,勇擔使命,她美麗動人的眼中,閃爍著信仰的光輝

在黃石市中醫醫院(市傳染病醫院),蔡林燕同時還肩負另一個重要的使命——鄂東醫養集團增援在黃石市中醫醫院(市傳染病醫院)團城山病區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

醫療隊共24人組成,共有7名黨員。雖然是臨時黨支部,但黨心不臨時、作用不臨時。在蔡林燕的帶領下,建在抗疫一線“陣地”上的該黨支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堅定醫療隊員信心、帶領黨員勇擔使命,衝鋒在前,堅守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防線。

“每一位黨員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在疫區救治前線展現一名醫務黨員的責任與擔當。”蔡林燕說。

增援醫生、黃石市二醫院重症醫學科負責人餘麗霞,在最危險的ICU工作,每一天的工作都驚心動魄。

增援醫生、黃石市五醫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忠信,僅一次夜班,就收治了6名病人。其中一位男性老年患者,被送至ICU時,比較煩躁,呼吸困難症狀特別明顯。陳忠信檢查發現,病人出現失語狀況,無法瞭解病史。經過2小時積極治療,患者煩躁的症狀明顯得到改善,安靜地睡了過去,轉出了ICU。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在他們的影響下,黃石市中醫醫院(市傳染病醫院)多名增援醫生、護士主動向黨組織靠攏。其中,3名醫護人員因表現突出“火線”入黨,還有5人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這裡,醫務工作者的奉獻精神與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交相輝映,在黨旗的引領下,為守護黃石、守護生命,構築了一道擋在病毒前面的堅固防線。

(統籌/石教燈 東楚晚報記者 陳子才/文字 何戈/攝影 編輯 楊明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