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白天血压正常,晚上高,是什么原因?

人生如梦6886


近期我也看了一个类似的高血压患者。她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女性,处于更年期,血压波动大。这是她第二次来找我就诊,第一次是因为高血压,当时我给她开了一个长效降压药,一天吃一次,一次吃一片。后来她的血压一直控制的挺好,但是近期血压波动比较大。做了一个24小时血压监测提示,晚上血压比较高,是一个反杓型血压案例。就跟题目中的这个情况基本一致。

1、什么是反杓型血压?

通俗地讲,如果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血压,那基本上就是反杓型血压。

2、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其实,对于反杓型血压患者来说,可以分为两步处理:

第一步,可以在晚上使用一个长效降压药,比如说那些一天吃一次的降压药多数是长效降压药。

如果第一步效果不好,那就进入第二步,在晚上给患者在原有降压方案基础上,加用一次中短效降压药,比如说需要一天吃两次的某些降压药就属于这个范围。

说回到这个病例,我没有给她加用任何药物,我只是把她现有使用的长效降压药调整至晚上服用。后期还会再监测血压,必要时我会在晚上给她加一个中效降压药。

尽管在高血压的治疗上已经是“灯塔盏盏,星光灿灿”。但是,我们仍旧不能刻舟求剑,削足适履,机械搬用。而是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放矢的治疗,那样高血压患者才能收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不过最后张大夫提醒大家,普通人不要自行调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张之瀛大夫


高血压患者白天血压正常,晚上高,是什么原因?

某天门诊,接诊了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婆婆很苦恼:我的血压一天当中波动很大,看了医生,换了好几种药,还是控制不好,我该怎么办?笔者仔细询问患者血压如何波动,婆婆掏出记录血压的小本本:喏,医生,你看,我每天血压下午四五点血压开始升高,晚上也高,早上起来非常高,可以到170、180,但是到八九点,就是正常的,没那么高了……

这位患者反映了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的困境:白天血压好好的,怎么到了晚上就高了呢?再比如,有的高血压患者,习惯早上吃降压药,结果药一吃上去,就开始头昏,一量血压,太低了,不敢吃药了,可是不吃药,下午晚上血压又很高,看着血压计上不停闪烁的报警提示,患者心里七上八下:我这会不会哪天晚上一觉睡过去了?或者一觉醒来发现半边身体不能动了?

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血压的昼夜节律。节律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最典型的就是天亮了开始有鸟叫,天黑了鸟儿们就归巢,这都是受节律的调控。人的血压也一样存在节律现象。正常情况下,血压表现为白天高,晚上低,一天24小时中,血压波动曲线呈“双峰一谷”的长柄杓形,“双峰”即两个高峰,一般出现在早上八九点、下午四点到六点;“一谷”即一个低谷,一般出现在凌晨两三点。

夜间睡眠过程中血压一般较白天下降10-20%,早上临近睡醒时血压开始上升,觉醒后急剧上升。而高血压患者可以出现血压昼夜节律的丧失及紊乱,临床表现为一天当中血压变化趋势的反常:白天血压低,下午血压开始升高,血压高峰可出现于下午、夜间或晨起时。

根据血压的这种变化特点,衍生出了“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即根据患者血压波动的特点来应用降压药物,目前多通过调整降压药的服用时间,使降压药物作用效应与高血压发生的节律一致来管理血压。

因此,对于这种病人,可以将通常在早上服用的降压药调整到午饭后或者下午四五点服用,以达到夜间理想血压,有效控制“晨峰高血压”。

再说回到门诊的那位婆婆,在医生的指导下,将降压药物调整至下午两点服用后,下午和夜间的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晨峰高血压”也恢复了正常,全天收缩压控制在120-140mmHg之间。因为再也不必担心血压像过山车一样时高时低、哪天夜里突然就脑梗塞了或者脑溢血了,婆婆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睡觉棒棒,吃嘛嘛香,到哪都乐呵呵的。

大家明白了吗?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心血管徐医生


如果您是单纯的夜间血压高的话,一般考虑是跟情绪,精神状态,饮食量,运动等因素有关。高血压虽然常见,但是也不需要过于担心,只要控制得当,并不会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如果控制不好,其后果无法想像的。高血压的类型以及表现形式,因个人情况不同,而存在很在的差异。有些高血压患者白天血压正常,晚上高,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是这个情况的危险性更大。

1、正常人血压的波动特点是:凌晨3:00处于最低谷,以后呈上升趋势,晨起活动后迅速上升,约在9:00达第一峰,在下午15:00左右出现第二峰,之后开始缓慢下降,即“两峰一谷”现象。

2、勺型血压是指夜间血压下降的幅度超过白天血压的10%;如果超过20%称为深勺型血压;如果不足10%称为非勺型血压。

3、夜间血压均值高于白天,昼夜血压变化比值<0%的血压称为反杓型血压。中老年人群中有24.6%的人夜间血压不降反升。随着年龄增长,夜间血压升高的人越多。

4、夜间血压升高导致的反杓型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肾等脏器损害的元凶。夜间血压升高人群,63%得过无症状脑梗塞,脑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风险会增加3倍。

如何知道您是不是真的高血压患者,您可以尝试中医检查和治疗方案。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例如:


一、平时胸椎是否有过因外力或是在平时的运动、生活中导致胸椎有错位的现象。可以去中医“正骨”,帮助脊椎复位来改善症状。在已针灸帮助脊椎的肌肉放松,避免因周围肌肉紧张导致复位失败。

1、胸椎一共有12节,根据高血压症状可以表现为胸椎第二节出现了错位,导致血压异常。

2、在错位的同时,身体还会出现食道炎、胸痛、气喘、咳嗽、血压异常、心律失常、肩臂酸麻痛、手麻木等症。

二、根据中医的望、闻、问、切,来判断,用中药来调节此症状。

1、肝阳偏盛型,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目赤,治疗上以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

2、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部空虚感、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手足心热、腰膝无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治疗上以滋养肝肾,用六味地黄汤。

3、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严重的眩晕,走路觉轻浮无力,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胸闷,呕吐或突然晕倒,治疗上以温阳育阴,用地黄饮子加减。根据国内文献报告,某些单味中草药也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在生活中尽可能的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如:

(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的摄入量逐渐降至5克左右(约相当于食盐13克),适当增加钾、钙、镁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2)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防止超重和肥胖。肥胖者应减肥。

(3)戒烟酒

(4)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和紧张工作。 

(5)适当开展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对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者而言,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能解除精神过度紧张,调节生活,对防治高血压均有重要意义。可采用慢跑、步行、骑自行车、游泳、做体操等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但应遵循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的原则

高血压人最大的无知,就是只知道吃药降血压,却不知道科学调理!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一个高血压患者,是靠吃药治好高血压的!你是想天天打针吃药,最终并发症缠身?还是想一次调理,血压平稳、甩掉心脑症,轻松多活20年?


敬业医生爱科普


首先,不管是白天高还是晚上高,只要是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均可诊断为高血压病。其次,这种白天血压正常,晚上高的血压说明血压波动节律与正常相反,如果是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服用时间应放到下午或晚上吃。

首先,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4周内非同日 3 次测量均达到收缩压≥ 140 mmHg 和 / 或舒张压≥ 90 mmHg 的,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病。对于血压,不管是白天高还是晚上高,只要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均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其次,正常人或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调节机制还好的话,应该是白天血压高,晚上血压低,且夜间的血压比日间的峰值降低10%~20%,也就是勺型血压。如果夜间的血压比日间的峰值降低 <10%或大于20%的情况就是非勺型血压。题主的这种情况可能属于非勺型血压,应该做24小时动态血压进一步明确。对于勺型血压的高血压患者,一般是早晨一次口服降压药即可,而对于非勺型血压的高血压患者,应该至少把一种降压药放到下午三四点或晚上吃。


医患家


人体每日的血压波动较大,呈“双峰一谷”,早晨6-10点及下午4-8点血压较高,夜间血压逐渐降低,一般凌晨0-3点为低谷期。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应低于白天血压,且下降幅度约10-20%,我们称为“勺型血压”;但部分病人夜间血压非但不降,反而升高,这种类型的血压我们称之为“反勺型血压”,反勺型血压是一种需要积极干预的血压。


发病机制

反勺型血压患者之所以夜间血压会升高,与患者夜间的交感神经兴奋有关。交感神经兴奋后使肾素分泌增加,肾素分泌增多后,激活RASS系统,使血压时升高。

病因

反勺型血压最常见的病因为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阵发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所以,针对夜间血压升高的患者,建议完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夜间血压的具体情况;其次,应完善心、肾等相关检查及睡眠呼吸监测等,排除是否存在相关病因。


对于反勺型血压患者的治疗,如果查出原发病因,首先应对因治疗;如果未查出原发病因,则对症治疗:降血压,以减少其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反勺型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是因为RASS系统被激活,所以,这类高血压患者建议选用RASS系统拮抗剂:ACEI(普利类的药物)、ARB(沙坦类的药物)。给药时间及选择长效还是短效药,需结合具体病情决定。建议专科医生就诊,不要擅自用药。


医学莘


一般属,阴虚內热造成。吃点,养阴、滋阴、清热药,就能解决。


郗金民新号


患者有可能是胆经堵塞造成的,找个中医处方即可。


八方资源


降压药用的不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