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文采很好,語言表達能力卻很差?

沉舟破釜底抽薪


文采是一種書面表達,平時愛看書,常練習文章就會文采很好。而語言表達能力是要把自己頭腦中的想法迅速組織,並且通過聲音傳輸出去。這裡面就存在思維的速度,口齒的伶俐,還有這個人對環境的適應,難度更大一點。更容易發揮失常。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A


文采,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

文采,在音樂方面是指抑揚和諧;在色彩方面是指豔麗而錯雜;也說詞藻雅麗,文章華美;還指華美的紡織品或衣服;常說的文采大多都是指文辭或者文學才華。

此處所說文采應該是指文學才華。

我認為,文學才華棒,文采好表達能力差的原因,莫非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是天生不善於表達,十指都有長短 ,所以有文采就不一定代表能夠善於表達。

第二種,不善表達,但文筆很棒。和古人所說的,口吃者唱著說就不結巴同理。好文采好文筆,好緘默。相信筆頭子強過嘴頭子。文采的體現重在文筆上。

第三種,謙虛者。知道的越多,越覺得自己知道的還少。崇尚謙者自謙,愚者自傲。熟知“滿招損,謙受益”。滿腹經綸,用不善表達或不表達來掩飾自己,保護自己。

第四種,少表達,多內涵。此處內涵與城府深同意,善於心鬥,用計。

第五種,是最不理想的,就是還沒有把理想與現實結合起來,只是死讀書,讀死書,死文采。更大程度上來說是文采還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還有待消化有待提升。



讀書寫字之靜流


很高興一起探討這個問題!中國的詞語非常的有意思,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有很多詞語來回答,例如:天賦異稟、術業專攻、各有所愛、各有所長、各取所長…等等不勝枚舉。

長於行而短於言者:主要體現在其作品上,精雕細琢、文詞華麗,其描寫事物能夠入木三分,給人身臨其境之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情不自己!這既得於靈感,更來源於生活,不僅需要有豐富的閱歷,更需有深刻的領悟和廣泛的文化知識儲備。在靈魂碰撞的一刻能精確的提取合適的文字、詞、句、詩、經典等進行準確的表達來達到其目的,這類人對於文化的發展和繼承貢獻卓著,往往不朽!

長於言而短於行者:思維敏捷,邏輯推理能力很強,更善於天馬行空,凌駕於事實之上,其所表達之事即源於生活,更給生活以無限遐想,這類人通過妙語連珠使人意志轉移,吸引聽眾依附於自己的意識。善於應變是其本能,亦依賴於後天不斷的磨練,有的滲透於生活日常,有的則是專業。其人善於交際,調節氣氛,利於當下!

具備以上兩種能力的人少之又少,為世間罕見!可沁書留名,可遺臭萬年!


木煜子


這個問題有很多類似的情況。

比如:國際註明喜劇大師“憨豆先生”其實生活中是個自閉的人,並且一度想去自殺。

再比如周星馳,其實生活中是個不快樂的人。

首先這說明了人的兩面性。人前陽光背後孤獨;表面大大咧咧,其實內在細膩無比…

文采好的人至少證明他的內在世界豐富,到不代表外在。我一朋友的弟弟,是在網上非常出色的網絡小說寫手,他的家人都沒見過他的小說,他跟我們一起的時候也總是不說話,但誰能想他是一個網絡上天馬行空的人才呢?

尊重自己最好!我覺得有文采就很好了,不一定非要口才好,古人常說“魚和熊掌不能兼得”,認可自己,怎麼都好,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子曰好玩兒


怎麼說呢,文采很好,語言表達能力卻很差,說明大腦的運轉能力不足。

首先先來說一下寫文章所需要的時間,一般咱們寫文章,可以一個小時、一天、一週、一個月、甚至一年完成一篇文章,魯迅就對自己的文章非常苛刻,一句話甚至都可以推敲很久,改了加,加了改,一句話可以修改一兩週。

通常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碰到了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含義的語句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很久的時間想,該怎麼表達,我寫一篇文章,可以寫兩三天,一個內容,可以想一下午。

而語言表達則不同,它需要馬上表達出來,甚至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表達出來,所以容不得我們有過多的想象,是想一下,一個發佈會,領導在臺上脫稿演講,有一個意思不知道該怎麼表達的時候,臺下的人會允許他在臺上想幾分鐘嗎,肯定是不會的,你要停頓時間長了,主持人就會過來幫你打圓場。

所以語言表達和文采往往是關係不大的,文采好的,語言表達未必好,而語言表達好的,其人文采也未必行得通。

那麼文采好的如果把語言能力也能訓練的很好呢,個人建議就是,練習表達思維,練習脫稿研究,咱們先自己在家練習,自己準備一個選題,然後想一句話,之後對著鏡子表達出來,然後再思考下一句,在這期間爭取練習把思考時間縮短,之後找人表達,這樣時間一長,堅持鍛鍊,語言表達和文采就可以合二為一了。


大胖子爸爸


我認為一個人的文采和語言表達能力完全是兩碼事。一般來說,文采是一種廣泛閱讀後的積澱,而需要表達則是大腦在短時間內的即興發揮。文采好不代表語言表達能力強,相反地,語言能力強也代表不了文采好。就像是戰國時期的韓非子,他的文采就很好,連他的同門師兄弟李斯都自愧不如,但為什麼最後他敗給了李斯呢?就是因為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太差。你讓他寫文章,長篇大論,旁徵博引,都不在話下,但要讓他對答如流,他卻遠遠不如李斯,甚至還很口吃。文采好,只能說明積累的知識多,但並不能說明思維敏捷,而思維敏捷的人,也並不一定有太多的知識積累。


業餘讀書人


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是兩回事。所謂口語化,其實就是寫文章時把原本的文字表達化變成語言表達化。語言組織因不同情境而不同,既所謂語境。舉極端的例子:啞巴也可以是文學大師,啞巴可以是文采飛揚。這一切的最終決定因素,是我們的大腦:語言表達的目的是讓人聽懂,文字表達的目的是讓人看懂。面對面交流有即時性和靈活性,文字交流有距離感和緩釋度。還受人情緒個性等方面影響,受到交流環境的影響。在現實中,人的情感往往更多寄於文字中,語言表達出的意思經常出現偏差,這有時被動,有時主動。綜上:文字和語言是兩個相近相似卻有不同的思想交流方式,不能混為一談。文采與口才就順理成章成為兩個不同的領域。


說叔


有個說法,在表達、溝通時,語意只佔“到達率”的大概35%;其它佔65%的,來自語音語調、面目表情和肢體語言。

想象一下:播放郭德綱先生的相聲、或者趙本山先生的小品視頻,但關掉聲音,只看字幕。

你會喪失一半的樂趣;那感覺就像來到海邊漁港吃皮皮蝦,海鮮,活的,結果趕上今天感冒鼻子堵了,聞不到味道,嚼在嘴裡的是膠皮還是象拔蚌都分辨不出。

無聊得像沒有情人的情人節。

所以表達能力,重在語音語調、節奏和肢體語言等等這些“演”的環節。文采斐然的人,如果能“演”好,那表達效果就會很理想了。


浮世匯


很高興受邀回答此問題。

文采好的情況是在創作時可以修改千遍萬遍,修改好了才拿出來的,當然會顯得文采飛揚,還有可能成為千古名句。

口頭表達的口才就不一樣了,是現場直播,看的是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在大腦裡瞬間的語言組織能力,不容許改來改去,所以文采好不一定就口才好。

希望回答能幫助到你,歡迎關注宏結岷山詩詞,專注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並原創詩詞文學作品。

謝謝!


宏結岷山詩詞


人的資質不同,滿腹經綸,情商不高,沒有語言組織能力,語言的表達是一種藝術,同樣的一句話,情商高低的差別天壤之別,情商低的人,一句話說出來可能是照本宣科,表達不出來語言的內涵,情商高的人在表達的時候,可以說在大腦裡已經形成一種隨意的流暢,邏輯思維非常的強,表現了很多的方式,比如動作,語氣,聲音的抑揚頓挫,表情的變幻莫測,氣氛的渲染,互動的方式,以及讓人耳目一新的比喻,摻雜現實的場景,以及個人的人格魅力,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