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世俗時代,宗教會消亡嗎?


結語:世俗時代,宗教會消亡嗎?

這是這門課的最後一講,宗教的基本原理,和歷史上宗教的七種模式,我都一一給你分析過了。我想,咱們不能光說歷史上的事情,今天的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類社會生產意義的方式,也早就不止宗教一種。我們的現代社會,是一個世俗社會。

這是不是說明,宗教已經走向消亡了呢?

不要再抱著對抗性的思維了

下這個結論,可能還為時過早。宗教和現代社會之間,不是對抗關係。我去年去歐洲訪問,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和你分享一下。

我遇到一些基督徒,他們很喜歡東方的生活方式,坐禪、練瑜伽,有的還打太極拳,但就是不去教堂做禮拜。你可能覺得有點兒奇怪,這算哪門子基督徒呢?但他們就堅持說自己還是。坐禪和練瑜伽,也是製造精神體驗的手段,和心中的信仰並不矛盾。

這種把幾種宗教元素混合在一起的方式,在宗教學裡叫“拼湊宗教”,是最近幾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信仰方式。雖然在這個例子裡,單一基督教的凝聚力,很明顯是減弱了,但是,拼湊的宗教,畢竟也還是宗教。你可以想象,在還有宗教裁判所的年代,教會對這種行為,會有什麼反應。說成異端是跑不了的吧。但今天的教會,對這種信仰方式,基本上是默許的。

你可能說,時代不一樣了,宗教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獨尊一方了,允許做什麼不允許做什麼,法律說了算。這話沒錯,但說得太簡單粗暴了,好像宗教和現代社會水火不容,有了現代社會,宗教的領地就只能一直萎縮下去,直到最後什麼都不剩。

我要告訴你,其實宗教和現代社會不矛盾。現代社會當然有自己的一套法則,但是長期以來,宗教也在改變自己,以至於現代社會對宗教的態度,其實不是排斥,而是吸納,宗教已經成了現代社會的一部分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應該再抱著對抗性的思維了。

我接下來就說說,各大宗教是怎麼適應現代社會的。

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首先一個,各宗教自己得弄明白了,怎麼在這個時代處理和其他宗教的關係,不管你過去怎麼唯我獨尊,甚至打來打去,現在答案就一個,大家在一個屋簷下生活,要和平共處。甚至有些宗教還承認,各教的神秘體驗,雖然叫法不同,但說的都是同一個東西。

這個道理不復雜,宗教戰爭這種事情,已經離我們很遠了。好,接下來我重點講一下,宗教在現代要解決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怎麼處理和國家權力的關係。

先說天主教,它最典型。

在天主教的歷史上,每當到了重大關頭,都要召集全世界的主教來開大會。說這個大會能夠決定他們未來的命運,也不為過,舉個例子,公元325年,在今天土耳其境內的伊茲尼克市,古時候叫尼西亞,就召開了第一次全體天主教主教參加的重大會議。這個會議上決定了兩件事:

  • 一,耶穌基督和上帝的本質是相同的,這也就奠定了三位一體的基礎;
  • 二,教會和政權要連接在一起,也就是政教一體。注意了啊,這個政教一體,是國家政權,也就是君士坦丁大帝,主動吸納的基督教,並不是基督教想去和國家政權分一杯羹,但不管怎樣,神權和王權算是從此綁定在一起了。

你說這個會議重要不重要?級別高不高?到了二十世紀,為了適應現代社會,梵蒂岡又開了一次這樣的大會。這個會從1962年開到1965年,會還沒開完,中間有一個教皇去世了,繼任的教皇上臺接著開,定了一個什麼事呢?

之前不是說神權和王權,綁定在一起了嗎?這次會議,就給正式給鬆開了,政教分離。你可能說,還需要他說嗎?就拿意大利來說,政權也早就和教會沒有關係了。但在教會看來,事情不是這樣,在一整個西方世界,依然有數量可觀的信徒,他們分散在社會的各行各業,如果教會想要號召他們做一個什麼事,也是一股非常厲害的政治力量。但這次會議就定下來,教會是一個獨立的機構,和政府以及任何政治組織,都沒有關係。信徒可以參與政治,但那是以個人的身份,不是以教會的名義,他不能代表這個宗教發表任何與政治有關的言論。

這是天主教,其他的宗教,也都差不多。比如中國佛教古代就總結過,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按今天的理解,大概就是說,不依靠政治權力的力量,宗教也很難生存發展。今天的中國伊斯蘭教也說,愛國是信仰的一部分。適應了這個社會變革,宗教才能為自己在現代國家,找到堅實的立身之本。

這說的是最普遍的一種情況,但還是有反例的。比如伊朗,從1979年開始,又形成了一種新的政教合一體制。雖然伊朗實行民主政治,有議會和總統,但總統之上還有最高精神領袖,此外還有由什葉派宗教學者和各行業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權力特別大,連總統都可以罷免。

我還要和你說一種更值得注意的情況,就是宗教和政治卷在一起,搖擺不定。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有些地區在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過程中,缺少本土性的精神資源,民族觀念發展得不充分,回頭看看,我們有什麼?有宗教。所以政治就利用宗教的認同感,來構建民族。

比如巴基斯坦,在建國過程中,他們的國父真納就說,伊斯蘭教和印度教是兩個民族。而印度呢?也類似,按理說印度自稱是民主國家,應該堅持政教分離原則,但為了加強國家凝聚力,又不得不把印度教的地位提得很高。既要現代化,又要單一化,這種搖擺不定,本身就有內在矛盾。比如2019年12月,印度的新《公民身份法》在上下議院通過,給信仰印度教、錫克教和其他宗教的難民以公民身份,唯獨排除了穆斯林。雖然沒有明確表明原因,但很可能就和伊斯蘭教在印度人口眾多,和印度教有一定的競爭關係有關。這樣一來,就引發了很大的騷亂和社會動盪。

處理和政權的關係,這是宗教在現代社會要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剛剛說了幾種情況,各有不同,雖然許多國家已經實現了世俗化,政教脫鉤,但我們也不能忘記,全世界依然有很多地方,宗教和現實政治難以分隔,這不是某一方意願的問題,而是世界性的難題。從這幾種情況來看,宗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不會消亡。

科學的歸科學

那麼好,就算處理好了和政權的關係,是不是宗教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當然不是,起碼還有件事兒要做,就是處理和科學的關係。好多人覺得科學一定會打敗宗教,宗教怎麼說呢?

一開始當然還是抱著對抗的思維,比如沙特當初想建立廣播電臺,遭到保守的宗教人士的激烈反對。沙特國王想了一招,從廣播裡播古蘭經給他們聽,這才說服了他們。更典型的例子,就是1860年,達爾文的支持者赫胥黎與牛津大主教之間關於進化論的大辯論。直到今天,美國還是有很多基督教人士堅持神創論,甚至反對在中學教材裡介紹進化論。

不過,在基督教內部,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提出,圍繞著進化論的爭吵,並不是宗教和科學的對抗,而是某些偏執的神學家與進化論學者之間的矛盾。神學家的錯誤,就在於把《聖經》裡的故事當成了具體的科學描述,其實,

科學和宗教各有各的價值,宗教關乎信仰,在於信和不信,科學關乎事實,在於真和假;信仰只能和信仰衝突,科學只能和科學衝突,大家說的不是同一套體系的話。所以,誰也別想說服誰,誰也不可能說服誰。而且,現在早已不是哥白尼的時代了,宗教和科學已經沒有根本性的衝突,就誰也沒必要說服誰。

還有更新的情況。有的新技術,確實從倫理觀和價值觀上對宗教提出了挑戰。最典型的比如克隆人,比如基因編輯,在這些前沿問題上,宗教界反而和主流科學界,又站到了同一條戰線上,一致反對個別科學家進行無底線的研究,反對他們扮演上帝的企圖。

好,再回到我們這一講的問題,宗教會消亡嗎?你聽到這,是不是也感覺到,要說消亡,還早著呢:在有些地方,宗教的影響力依然很大,在更多地方,宗教已經和政治脫鉤,和世俗政權和平共處,宗教和宗教之間,宗教和科學之間,那些曾經存在過的矛盾,也已經不是問題,甚至還可能會攜起手來一起發展。

這就是宗教在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上的現狀。它依然會作為一種可貴的文化現象,一種重要的意義生產方式存在下去。

這也是我在這門課的最後一講,給你的一個結論。

給你出一個思考題,在今天的社會,我們還能看到那些社會因素,和宗教有關?歡迎留言分享。

到這兒,這門課就要結束了。希望我的講解,讓你領略了各大宗教古老的面貌、精彩的歷史,和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我們後會有期!

——李林《宗教學十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