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郭嵩焘

走向世界的郭嵩焘

郭嵩焘资料图


1


郭嵩焘,湘军创建者之一,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中国首任驻外公使,中国近代走向世界的杰出外交家和思想家。


走向世界的郭嵩焘

鸦片战争资料图


1818年4月11日,郭嵩焘出生于湘阴县城西正街面榴轩一个儒商世家。1835年中秀才,1836年就读岳麓书院,与曾国藩、刘蓉义结金兰。曾国藩评价郭嵩焘有屈贾情怀,是“著述之才”。1837年,郭嵩焘中举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他亲赴浙江抗英前线,目睹英军坚船利炮和八旗、绿营军的不堪一击,见浙江海防之失,愤然言战守机宜。鸦片战争失败使他的内心受到很大震动,也使他开始与洋务结下不解之缘。1847年,他第五次参加会试,中进士,与同科进士李鸿章同授翰林院庶吉士。“十年磨一剑”,在京城,郭嵩焘仰天长啸,感叹终于能给家人撑起一片天空,但在他前面,却是一个陌生而纷繁的世界。


2


走向世界的郭嵩焘

左宗棠资料图


1852年,太平军攻入湖南,为躲避战乱,丁忧在家的郭嵩焘与左宗棠相约隐居玉池山,郭嵩焘全家搬迁梓木洞周磜岭,左宗棠全家则入居相距不到十里的白水洞。湖南巡抚张亮基重金礼聘左宗棠入幕,左宗棠摆出名士架子,不肯答应,郭嵩焘以情理敦劝左宗棠出山。接着,他又用激将法劝曾国藩墨绖从戎,创建湘军。


1853年,郭嵩焘协助江忠源与太平军作战,建议江忠源创建湘军水师。朝廷以他援江西有功,授为翰林院编修。

走向世界的郭嵩焘

曾国藩资料图


1853年至1856年,郭嵩焘担任曾国藩幕僚,献计献策,建军筹饷,人称湘军高参。


1858年8月,咸丰皇帝第一次召见郭嵩焘。次年1月,咸丰皇帝第二次召见他,命他在南书房行走,他开始成为天子近臣。接着,咸丰帝第三次召见郭嵩焘,鼓励他多读有用之书,做有用之人,为国效力,还向他打听左宗棠的情况,郭嵩焘借机盛赞左宗棠之才。


1859年,郭嵩焘奉命随蒙古亲王僧格林沁赴天津办理海防。当时,英法联军炮袭大沽,军情危急,文臣武将独有郭嵩焘驰至阵中,拼死抵抗,僧格林沁大为感动,后来感叹:“见利不趋,见难不避,天下安有此人?”大沽口战役胜利,举国欢腾,唯独郭嵩焘不开心,他认为:“洋务一办便了,必与言战,终无了期。”后来,僧格林沁借故弹劾郭嵩焘,郭嵩焘愤而辞官南归。这一年,湖广总督官文参劾左宗棠为湖南“劣幕”,郭嵩焘求权臣肃顺保奏,并请大理寺卿潘祖荫上奏:“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左宗棠因祸得福,襄办曾国藩军务,并独创楚军。

3

1862年,江苏巡抚李鸿章率领他的新式军队——淮军,乘洋轮开往上海,极尽风光。李鸿章到上海的第一步,便考虑要抓住全省财政。他想到了理财高手郭嵩焘,于是保荐他任苏松粮道。1863年,浙江巡抚左宗棠邀请郭嵩焘兼督松浙盐务,不久又升任两淮盐运使,为湘军、淮军筹措饷银。

1863年6月,因郭嵩焘在两淮理财有方,又通晓洋务,朝廷任命他署理广东巡抚,但他遭到两广总督毛鸿宾及继任总督瑞麟的掣肘,苦不堪言。1865年,左宗棠认为粤军会剿太平军余部不利,先后四次纠参郭嵩焘。1866年6月,郭嵩焘辞去广东巡抚之职,告假回乡。

4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东南海疆危急;同时,沙俄和英国利用阿古柏蚕食新疆,西北内陆危急;1875年,英国刺探云南,西南危急。洋患日深,国将不国,朝廷不得不于1875年再次起用精通洋务的郭嵩焘,任命他为福建按察使。就在这一年,云南发生“马嘉理案”,清廷被迫签订《烟台条约》,同时答应派一位一、二品大员到英国赔罪。远赴英国赔罪是个苦差,又担着骂名,重臣们纷纷后退,避之唯恐不及。这时,郭焘嵩挺身而出,主动请缨,他说:“数万里程途,避而不任,更有艰巨,谁与任之?”他还说自己出使英国是为了能知详情,而后知所以控御之法。


出使之前,郭嵩焘给总理衙门上了《条议海防事宜》,他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他主张学习西方的一切长处,甚至经济、政治制度。郭嵩焘将出使英国的消息传出,舆论大哗。惋惜者有之,劝辞者有之,嘲笑者亦有之。全国上下,沸沸扬扬,士大夫争相传播一副对联讥讽郭嵩焘:“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参加乡试的考生在长沙集会,声讨郭嵩焘,扬言要捣毁郭嵩焘的家。湖南巡抚王文韶闻讯,不但不制止,反而夸奖考生们。郭嵩焘受到这样的打击,担任使臣的心渐渐冷却,但慈禧太后两次召见郭嵩焘,为他鼓劲打气,“国家艰难,须是一力任之。我原知汝平生公忠体国,此事实亦无人任得,汝须为国家任此艰苦。”慈禧劝慰他:“旁人说汝闲话,你不要管他。他们局外人,随便瞎说,全不顾事理。你看此时兵饷两绌,何能复开边衅,你只一味替国家办事,不要顾别人闲说,横直皇上总知道你的心事。”蒙此圣恩,郭嵩焘退无可退,决心矢志向前。


5


走向世界的郭嵩焘

郭嵩焘出使欧洲资料图


1876年12月1日晚,郭嵩焘率随行人员共30余人从上海港冒雨登舟,踏上了赴英的漫长旅途。郭嵩焘使团是清政府向西方国家派遣的第一个正式的外交使节团。


到伦敦后,他将从上海到伦敦途中51天两万多字的日记稍加整理润色,定名为《使西纪程》,抄寄一份给总理衙门。次年,《使西纪程》出版。郭嵩焘在书中对所见所闻都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并对西洋文明之美多有赞赏之意,结果在士大夫中又引起轩然大波。他俨然成了天地不容、万恶不赦的叛徒、内奸、名教罪人,清廷只得下令将《使西纪程》毁版。


走向世界的郭嵩焘

严复资料图


1877年1月21日,郭嵩焘抵达伦敦。在任期内,他广泛开展外交活动,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他与世界各国政治、文化名人交往,深入考察和研究西方,勉励严复等留学生勤奋求学。他以好奇而理性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以清醒的头脑思考着中国的未来。


走向世界的郭嵩焘

爱迪生资料图

在郭嵩焘递交国书当天,维多利亚女王表示,决定邀请郭嵩焘及随员,与她一同出席次日召开的议会。从此,郭嵩焘成为议员们熟悉的常客。郭嵩焘认为,英国日益强大的根本,就在于它源远流长的民主政治。1878年5月20日,他和发明家爱迪生一起试验了美国人贝尔发明的电话,叹为“神技”。为保护华侨利益,郭嵩焘奏请清政府在新加坡、旧金山等地设立领事馆。他和日本驻英公使交往密切,他大胆预言,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的日本将成为中国新的威胁。

6

守旧官僚为钳制郭嵩焘,选派思想保守的刘锡鸿作为副使监视郭嵩焘。因此,郭嵩焘出使西方确是一趟苦差,他既要与西方列强周旋,又要应付国内的保守派和刘锡鸿这样的小人。1878年2月,郭嵩焘兼任出使法国钦差大臣。但不久,他与刘锡鸿的关系再度恶化。刘锡鸿列举郭嵩焘所谓“十大罪状”,严词弹劾。1879年1月31日,郭嵩焘怀着抑郁、孤寂的心情,踏上了返航东归之路。5月5日,他回到长沙,湘江码头冷冷清清,没有一个人前来迎接这位钦差的归来,而大街小巷,却贴满了指责郭嵩焘勾结洋人的揭帖。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公使,就这样顶着千夫所指的舆论走出国门,又迎着国人的辱骂回归故里。1891年,衰病的郭嵩焘写下了《戏书小像》诗两首:


(一)
傲慢疏慵不失真,惟余老态托传神。
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二)
世人欲杀定为才,迂拙频遭反噬来。
学问半通官半显,一生怀抱几曾开。


1891年7月18日,郭嵩焘病逝于长沙,葬于湘阴县东70里老冲坡之飘峰(今汨罗市神鼎山镇飘峰村)。直隶总督李鸿章上奏,列举郭嵩焘军功、政绩、学识,为其请谥立传,清廷却降下一道冷酷的谕旨,驳回了李鸿章的请求:“郭嵩焘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所请著不准行!”


郭嵩焘,这个孤傲的先行者,以洋务之“罪”,负独醒之累,受娥眉谣诼,行吟于湘水、汨罗江畔,追逐着屈子的悱恻芬芳。今天,世人盛赞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更需要推崇郭嵩焘的清醒看世界。

陈文革,男,湘阴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湘阴县一中历史高级教师,湖湘文化研究会会员,左宗棠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智慧人生左宗棠》;论文《郭嵩焘的家教家风研究》刊载《纪念郭嵩焘诞辰200周年:郭嵩焘研究文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