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鱼雷机是三座而俯冲轰炸机是双座?

Saudi沙隆巴斯


二战大部分舰载鱼雷轰炸机确实是三座的。那么对比一下同时期三座鱼雷轰炸机和二座俯冲轰炸机相比乘员多了哪一个呢?是中间的瞄准/投弹手。不过这个家伙其实通常不负责鱼雷的瞄准,那是前座飞行员的职责。中间的这位负责水平轰炸的瞄准。二战时期的舰载鱼雷轰炸机是个多面手,除了鱼雷攻击,还可以执行水平轰炸、侦查搜索、观察校射、甚至反潜等等一系列工作。如此一来两个人就不太够用了。鱼雷攻击的时候,飞行员视野最好最直观,就由飞行员直接瞄准。水平轰炸的时候,飞行员负责控制航线并稳定飞机,中间的投弹手负责瞄准投弹,这个时刻他暂时是飞机上的老大,飞行员此时也要根据他的口令调整飞机。这时如果有敌机拦截,后座的机枪手就负责开火自卫了(如果是飞行中飞行员可操纵前向固定机枪,部分机型中间投弹手可以操作腹部机枪,但投弹时这两位就心无旁骛专心轰炸了)。至于搜索,多一双眼睛总是好的。校射么,有专人负责肯定比飞行员兼顾要强得多。反潜的话,投弹类似水平轰炸,早期是目视搜索,后期型号更需要专人操作雷达和声纳浮标。所以说,鱼雷轰炸机的投弹手,更多的是为了水平轰炸和多用途任务设置的,如果是纯粹的鱼雷攻击,倒不需要他。所以历史上有些时候单纯执行鱼雷攻击任务,只上飞行员和后射手,比如英国的剑鱼鱼雷轰炸机就曾取消中间的投弹手,并在其座位上加装油箱以增加航程。奇袭塔兰托的剑鱼执行轰炸任务的则取消了机枪手。至于俯冲轰炸机就不多说了,任务相对单一,投弹轨迹与航向和飞行员视野重合,瞄准投弹飞行员自己一个人搞定,加上自卫的后射手,两个人足矣。


荠菜糰子


其实并不是定数,鱼雷轰炸机有三座也有双座的,甚至还有不止3个机组成员的。不过3个机组成员是比较普遍的做法,比如英国著名的“梭鱼”鱼雷轰炸机,它就是典型的3座鱼雷轰炸机。除了飞行员,还有水平投弹手兼领航员,无线电通讯员兼机枪手。鱼雷轰炸机配备三名机组人员最大的原因是,鱼雷轰炸机除了挂鱼雷攻击之外,还会客串挂载普通航空炸弹水平轰炸地方地面目标的角色。在水平轰炸的时候,飞行员无法直接瞄准,所以会加一个领航员作为水平轰炸的投弹手。


鱼雷轰炸机是二战时期一种特有的舰载攻击机,主要武器是鱼雷。先来说一个非常滑稽的事情。二战时候,鱼雷其实是一个非常脆弱的东西。怎么个脆弱法呢?容易摔坏。在发射鱼雷的时候,如果从太高的地方扔到水面会摔坏,二战英国的军舰就没少把自己的鱼雷摔坏。所以为了避免把鱼雷摔坏,二战军舰的鱼雷大多安装在军舰的第一层甲板上,以降低和水面的距离。而从飞机上扔的航空鱼雷经过强化处理之后,强度依然不够,还是容易摔坏,所以鱼雷轰炸机在投弹的时候必须贴近水面。

粗暴,挂三枚

鱼雷轰炸机在攻击的时候,通常分以两个分队,贴近水面飞行,从军舰侧舷两边一定角度迎着敌方舰队进行攻击。这样的攻击方式在那个时代其实非常先进,虽然命中率也低,但是扎堆扔鱼雷总有一枚打的中。而且在这种攻击方式之下,敌方军舰无论往哪边进行机动规避,都会迎面对上鱼雷轰炸机的鱼雷。相对来说,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攻击方式。因为投弹时飞机飞行高度相当低,所以在投弹的时候,位于机首的飞行员视角最好,可以用机头的机械瞄准装置直接对准目标,于是飞行员还会充当鱼雷投弹瞄准手。鱼雷轰炸机投弹时飞行高度非常低

鱼雷轰炸机除了扔鱼雷之外,还会干水平轰炸机的活。水平轰炸的时候,飞行高度较高,飞机水平飞行,瞄准方向垂直战机轴线向下。如图所示英国“梭鱼”鱼雷轰炸机,图中它挂载的是460毫米,700公斤的航空鱼雷。注意它的座舱布局,相当长,别说三个人了,我觉得7个人都能坐得下。而且,为了方便水平轰炸时的瞄准,梭鱼还在机身两侧开了两个窗口。而俯冲轰炸机顾名思义,就是挂载航空炸弹,通过俯冲的方式,以提高战场生存力和投弹准确性的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不同,俯冲轰炸机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对付战列舰或航母的大型水面舰艇。在俯冲的时候,俯冲轰炸机对准目标高速俯冲,飞行员负责瞄准。而机枪手兼无线电通讯员视线朝上,只能对付高处的目标,所以只需要两名飞行员即可。不过俯冲轰炸机的攻击方式特殊,在投放炸弹之后,要迅速拉起,需要承受巨大过载,所以俯冲轰炸机为了提升机身强度,也拥有较大死重。


鱼雷轰炸机是二战时期最流行的一种反舰武器,虽然效率不高,但是鱼雷的威力巨大,只要命中一发可以使数万吨的大舰立即减速,损失机动性。如果命中两到三枚,数万吨的装甲战列舰都会沉没,是当时威力最大,效果最好的反舰方式。不过随着电子技术发展,导弹的发展让鱼雷轰炸机再无用武之地。到现代,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出现让军舰的反舰能力迅速提升,在卫星网络的协助下,可以实现数千公里之外击沉敌方水面舰艇,效率和威力都远远强于二战时期的鱼雷轰炸机。


赤焰哒哒哒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笔者以为题主提问的对象应该是指二战时期的舰载鱼雷机和舰载俯冲轰炸机。确实,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二战时期,各国海军研发装备的舰载鱼雷机大多采用三人机组,比如日本海军的九七式舰攻,“天山”舰攻(日本海军的舰载鱼雷机即舰上攻击机),美国海军的TBD“蹂躏者”和TBF“复仇者”,英国海军的“剑鱼”、“大青花鱼”、“梭鱼”等,均采用三人机组,而各国的舰载俯冲轰炸机基本是双人机组,比如日本海军的九九式舰爆、“彗星”舰爆,美国海军的SBD“无畏者”和SB2C“地狱俯冲者”,英国海军的“大鸥”等,都是双人机组。

日本海军九九式舰载俯冲轰炸机


舰载鱼雷机与舰载俯冲轰炸机在机组成员数量上的差异主要源于两者攻击方式上的不同。在二战时期,舰载鱼雷机除了挂载鱼雷进行鱼雷攻击外,还可以挂载炸弹进行水平轰炸,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海军九七式舰攻,比如在1941年12月7日奇袭珍珠港时,第一攻击波的89架九七舰攻中有49架挂载800公斤炸弹进行水平轰炸,40架携带1枚九一式鱼雷进行雷击,第二攻击波的54架九七舰攻则全部挂载炸弹。

日本海军九七式舰载攻击机


在进行鱼雷攻击时,飞机由低空进入攻击航线,从水平方向发起攻击,此时由位于座舱最前方的飞行员通过机首方向的瞄准具进行目标观测并投掷鱼雷;在进行水平轰炸时,飞机由中高空进入攻击航线,从垂直方向上发起攻击,此时飞机仍处于平飞状态,飞行员难以观察到目标,所以需要由座舱第二位的轰炸瞄准手通过机腹的窗口进行瞄准投弹。简而言之,舰载鱼雷机需要两名机组成员分别负责雷击和水平轰炸两种攻击方式,而第三名成员通常担任无线电员兼后部机枪射手。相比舰载鱼雷机,舰载俯冲轰炸机只有一种攻击方式,即挂载炸弹进行垂直方向上的俯冲轰炸机,而飞机在俯冲状态下,飞行员就可以完成瞄准投弹,因此无需增加一名乘员。

美国海军TBF“复仇者”鱼雷机


除了攻击方式的不同外,舰载鱼雷机还常常担负诸如侦察、反潜巡逻、校射等任务,相比舰载俯冲轰炸机更注重多用途性,而增加一名乘员有助于更好地分担任务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比如在太平洋战争前期,日本海军航母上没有专用的舰载侦察机,多由九七式舰攻执行侦察任务,同时也兼用于反潜巡逻。在执行侦察任务时,位于座舱中部的轰炸瞄准手就担负领航员和观察员的角色。英国海军在一机多用方面显得更为突出,比如著名的“剑鱼”在设计时就作为雷击/校射/侦察三用机,因此采用三人机组是顺理成章的,这一设计理念也被后续的“大青花鱼”和“梭鱼”所继承。

英国海军“剑鱼”鱼雷机,属于典型的多用途机型。


当然,舰载鱼雷机的机组成员配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任务类型进行调整,比如执行雷击行动时就可以取消轰炸瞄准手。而且,到战争后期随着飞机性能的发展,也出现了兼具雷击和俯冲轰炸能力的机型,比如日本海军号称“攻爆合一”的“流星改”,美国海军的SB2C“地狱俯冲者”也可以挂载鱼雷,上述机型均为双人机组。

日本海军爱知“流星改”攻击机,兼具鱼雷攻击和俯冲轰炸能力。


崎峻战史


这个问题其实不确切,多发的岸基鱼雷机往往乘员多于3名,比如96陆攻和一式陆攻都是7名乘员,双座的鱼雷机在历史上也有不少,应该说,二战期间主流舰载鱼雷机,如英国的剑鱼,大青花鱼,梭鱼,美国的TBD,TBF/TBM,日本的B5N97舰攻,B6N天山舰攻都是三座,但也不是没有例外,日本的B7A流星是双座的,美国的AD/A-1多用途攻击机则是单座,而俯冲轰炸机则是以双座为主。

挂载鱼雷的AD多用途攻击机

这个区别的原因,笔者理解主要是在二战期间,舰载鱼雷机设计时通常都要考虑到客串中高空水平轰炸机,反潜巡逻机等角色的需要,一方面,作为高空水平轰炸机,有可能需要一名领航员/轰炸瞄准手,另一方面执行反潜巡逻时,多一双眼睛能够提高搜索效果,所以除了飞行员和尾部机枪手/无线电员之外,还在座舱中段设置了一个领航员/观察员/轰炸瞄准手的座位,这个座位位置往往会在侧面和底面设置观察窗以便观察

梭鱼,可以看到观察员座位两侧的观察窗

但是在二战的实战中,发现这个领航员/轰炸瞄准手的作用非常有限,很多时候是白白浪费飞机载重,美国海军的TBD和TBF/TBM在多数情况下往往只搭载两名乘员,而英国人干脆经常把剑鱼中间那个座位改成辅助油箱

TBF实战中经常只搭载两人


DDG的老船坞


飞机在一战时就被用于战争,而到了二战时期的应用更是广泛,也因此衍生出了各类不同用途的战机,比如用途相似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等。若有细心的军迷们发现,基本上俯冲轰炸机都是双座,而鱼雷机却有三个座位,为什么一些战机要有多个驾驶员呢?原来是这样!网友:飞行员不容易。

而这两种战机在应用的形式上有所不同,而且在同等水平发动机和先进程度上,鱼雷机的载弹量是要高于轰炸机的。这也是由于作战方式所决定的,俯冲轰炸机在工作时需要飞到目标上空,然后进行快速俯冲,同时快速用肉眼进行瞄准攻击。此时距离地面目标近,因此在攻击精准度方面要略高一些,不过以二战时候的水平,这样俯冲对机体的要求很高,一般材料无法承载,因此只有牺牲一部分载弹量。

而鱼雷的作战形式是飞到目标海域上空,然后打开舱门,放出磁性鱼雷。鱼雷入水之后,可以根据磁性对舰船进行吸引,引导鱼雷快速冲向船只造成巨大的攻击效果。不过当时的鱼雷重量很重,基本上都要在几百公斤以上。虽然爆炸起来威力很大,不过却拉低了鱼雷机的速度和航程。

鱼雷机为了保证命中率因此需要尽可能的低空低速飞行,在距离目标上百米之后开始投弹,因此对于飞机的速度和高度以及角度,都要求很高。那时候并没有电子作战系统,如果这些工作让飞行员一个人去做的话,压力很大,所以才会配备三座,飞行员负责驾驶,中间的担任指挥和瞄准,后方那位则主要负责通讯方面的工作,这样一来把工作分开也能够最大效率的完成任务。

而相反轰炸机就不太需要这么严格的操作要求,想要拦截必须要再俯冲前就要实施,开始投弹以后,一些大型目标是很难躲避的,虽然有的船只装甲很厚,但是可以反复多次,因此只需要两名人员就能够完成工作。

在二战结束之后,飞控数字系统飞速发展,因此大部分战机都由一人驾驶就能够搞定,剩下的导航和瞄准都交给电脑去做,不过有些重型战机还是会配备双座,也是为了更好执行任务考虑。


思远防务


鱼雷需要装填数据(驾驶员、投弹手、装填员),而俯冲轰炸机不需要(驾驶员、投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