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閉了家園,卻阻擋不了我們的眼光。因為後方有一個群體

疫情以來,無數白衣天使,舍小家顧大家,衝鋒上陣,日夜奮戰在病毒肆虐的最前線,他們是我們眼中最美的“逆行者”。如:被譽為“吹哨人”的李文亮醫生,生物學博士、教授紅凌,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等等。

他們在闔家團圓的幸福時刻,臨危受命,趕赴抗擊疫情的最前線,馳援疫情的重災區武漢,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挽救無數人的生命。


疫情封閉了家園,卻阻擋不了我們的眼光。因為後方有一個群體



疫情突發,並不是他們不怕死,他們也想遠離疫情之區,和家裡人幸福安全生活在一起,可是責任在肩,他們別無選擇,只能無所畏懼。

記得在一家媒體上發表的圖片中,看到好多白衣戰士,累得殫精竭慮,喘口氣時,都來不及脫下身上的防護服,就躺在地上睡著了,姿勢或橫或豎,讓人看著就揪心心痛,他們太累了,才會如此“狼狽”。

其實,在這場疫情戰役中,除了我們可愛的白衣戰士,還有一個群體,一直在默默奉獻、支持著抗擊疫情,他們也在救國。這個群體就是互聯網以及全體運營人員。


疫情封閉了家園,卻阻擋不了我們的眼光。因為後方有一個群體



試想下,如果現在沒有互聯網,發生瞭如今這樣的疫情,會是什麼樣?

首先是疫情每天具體發展到什麼樣,大家不可能這麼快得到訊息,現在封城封閉小區,生活上的用品,都必須出去外購,而超市、商場,不說停止營業,這麼多人,每天去購物,疫情如何防控?再一個在家隔離,沒有互聯網,且不說這份寂寞、孤單讓人如何忍受?延長假期後的遠程辦公,更是無從提起等等一系列問題?如此一來,勢必引起人們更大的恐慌,給疫情防控帶來諸多困難。也可以說,沒有互聯網,也是一場災難。


疫情封閉了家園,卻阻擋不了我們的眼光。因為後方有一個群體



疫情無情打斷了我們平靜的生活,阻止了我們出行的腳步,雖然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們的心都是透亮的,大家的心都是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要歸功於互聯網及網上運營人員,我們每天早上能第一時間,刷新著疫情變化的數據,得到或好或壞的信息,以及全國各地、世界各國,為災區捐款捐物、加油溫暖的舉動,這些都離不開互聯網及全體運營人員的付出。

疫情封閉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卻無法阻擋我們看世界的眼光。


疫情封閉了家園,卻阻擋不了我們的眼光。因為後方有一個群體



疫情人傳染人,15秒傳染、疫情出現三個首現……一個個訊息立刻映入我們的視野。疫情衝擊了我們大量的實體店,損失慘重;可是卻衝不垮我們的京東、美團、淘寶、盒馬生鮮等等線上店,人們的生活基本沒有多大影響,新鮮蔬菜,糧油米麵,點擊可來。

此消彼長,疫情讓我們關閉了一扇窗口,卻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窗口,據有關媒體估算,線上店的業務量,在疫情期間大約增長了 60%以上,以致於出現了人力荒。盒馬生鮮不惜與雲海餚等餐飲店共享員工,以解燃眉之急。


疫情封閉了家園,卻阻擋不了我們的眼光。因為後方有一個群體



隔離在家,少了出行的快樂,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娛樂、鍛鍊身體,做各種我們想做的事情,可以說這麼多天的堅守,互聯網陪我們度過一個又一個快樂的時光。

互聯網在這場疫情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們雖然至今無法正常上班,但是內心是踏實的,這和互聯網是密不可分的。他們一方面承擔著穩定人心的作用,又擔負著甄別虛假消息,發佈積極向上抗擊疫情的好消息。


疫情封閉了家園,卻阻擋不了我們的眼光。因為後方有一個群體



也正是因為有互聯網,我們的生活才不至於狼狽,才有了我們每天的從容不迫。我們才可以佩戴口罩,做好該防護的一切,出門上班,我們的孩子才可以遠程上課,才不至於耽誤更多的學業。互聯網人員雖然不能像白衣戰士一樣衝鋒在最前線,但是一直在線,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

“衣白褂,破樓蘭,赤字切記平安還”。

衷心地祝福那些戰鬥在一線的白衣勇士們,在與病毒作鬥爭的同時,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也祝福我們的互聯網,不但在這次疫情中,而且在以後的強國夢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上,做出更大的貢獻。不僅僅生活有你,救援有你,強國更要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