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群重回阿拉伯半島 印、巴政府嚴陣以待!蝗災將如何攪動市場?

兩週前,沙漠蝗蟲群降落到了肯尼亞農民Mwende Kimanzi的田裡。儘管蝗群出現後政府便開始噴撒殺蟲劑,但這並不足以挽救她的莊稼。

自從蝗蟲侵入以來,Kimanzi僅收穫了一袋穀子和一袋扁豆。“剩下的莊家都被毀了,現在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將面臨飢餓”,Kimanzi說。

在一段巴林“朋友圈”廣為傳播的視頻裡,巴林首都麥納麥的卡爾巴巴德海灘拍攝到到了成群的蝗蟲,遮天蔽日。

從東非地區到阿拉伯半島,成片的蝗群困擾著當地人的生活和農業生產。在極端氣候變化影響下,沙漠蝗蟲衝出阿拉伯半島沙漠,北上伊朗、侵入印巴邊境,南下東非,侵襲“非洲之角”,以每代可增至上代的20倍的繁殖速度,經過至少7代的繁衍後又重回阿拉伯半島。

而隱患仍在持續醞釀,南蘇丹共和國農業部長安諾蒂在2月20日的一場發佈會上證實,沙漠蝗蟲已侵入南蘇丹。此外,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駐南蘇丹代表馬謝克·馬洛(Meshack Malo)表示,蝗蟲已經成熟,並正在尋找繁殖地,為下一次嚴重的侵害墊下基礎,他擔心該侵害將在2月晚些時候發生。

馬洛指出,“這些蝗蟲是深黃色的,這意味著它們將主要在這裡尋找產卵的區域。”

巴基斯坦政府在2020年1月底時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在該國多地蔓延的嚴重蝗災。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在訪問巴基斯坦時強調,必須儘快開展工作控制蟲群,否則4月份蝗群規模擴大時,將會造成更大的破壞。

印度農業與農民福祉部國務部長喬達裡也在近日表示,預計在2020年6月時印度西部的地區可能出現規模更大的蝗災。此前,印巴兩國圍繞此次蝗災已經舉行了5次高級別會議。巴基斯坦還考慮暫時中止對印度的貿易禁運,從印度進口殺蟲劑等農藥。

綜合多方分析,此次蝗災為近20年來全球最為嚴重的一次,當前南亞的蝗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是在東非、阿拉伯半島的蝗群仍然處於難以控制的階段,並且正在醞釀下一步的侵襲。考慮到南亞包括小麥、大米、棉花和糖農作物在全球農產品市場的重要性,如果極端天氣再次為蝗蟲的蔓延與繁殖營造環境,蝗災的規模可能將會進一步擴大,全球農產品市場包括中國的白糖、棉花在內的產品價格可能進一步上漲。

蝗蟲已至少繁衍7代,每代20倍

“這是一種已經存在了無數年的害蟲,為了在這個星球上最嚴酷的地區和最偏遠的地方生存,它有很多不同的生存機制。同時它還擁有利用良好條件的驚人能力。” 糧農組織高級蝗蟲預報員基思·克雷斯曼(Keith Cressman)稱,極端氣候變化導致了蝗蟲規模的擴大和大面積的遷徙。

克雷斯曼表示,蝗群無法控制自己前行的路線,進行遠距離的遷徙,它是“風的受害者”。

2018年5月的下旬,阿拉伯海氣旋風暴Mekunu襲擊了也門位於印度洋的索科特拉島(Socotra),引發了山洪和泥石流。隨後的三天時間裡,阿曼港口塞拉萊港(SALALAH)錄得1500px以上的降雨,而在往年,降雨量通常為75px。

特大暴雨使得阿拉伯半島的一些空曠地區的中部形成湖泊。克雷斯曼認為,大量降雨使得像魯卜哈利沙漠(the Empty Quarter)等地區的沙丘形成了一個個臨時的湖泊,沙漠蝗蟲則獲得了自由繁殖的“天堂”。

良好的生存環境讓這些蝗蟲迅速繁殖。沙漠蝗蟲的壽命約為3至5個月,極易受天氣和生態條件影響。根據糧農組織的數據,在每3個月的繁殖期內,蝗群數量將擴大20倍。

2018年10月,就在蝗蟲的第二個繁殖週期即將結束之際,又一場颶風襲擊了阿拉伯半島。颶風魯班讓該地區降雨高達750px,這促進了當地植被的再次生長,也讓蝗群的規模再次指數增長。

蝗群重回阿拉伯半岛 印、巴政府严阵以待!蝗灾将如何搅动市场?

糧農組織蝗蟲觀察項目在研究中稱,2018年的兩場颶風帶來大雨,使得阿拉伯半島南部空曠地區的繁殖條件至少持續了9個月(2018年6月-2019年3月),三代繁殖後蝗群已不受控制。

經過9個月的繁殖後,蝗群的數量已增加了8000倍,而蝗蟲的食物在當地已經告罄。是時候搬家了。

在季風的助力下,大部分的沙漠蝗蟲在2019年初被帶到了也門南部,在那裡它們發現了新的植被和更好的降雨,也門正在發生的衝突也使得這部分蝗蟲的繁殖少了人工的干預。還有一部分蝗蟲被運往北部,進入伊朗,再從伊朗進入巴基斯坦。

從2019年2月到6月,蝗群在也門、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廣泛繁殖,而伊朗與也門對蝗群的控制措施也沒有起到明顯的效果。蝗群再次進行了一代繁衍。

根據糧農組織蝗蟲觀察項目的報告,2019年6月至12月,大批蝗蟲從伊朗侵入印度-巴基斯坦邊界,由於季風的時間比正常季節長,在該時期已最多產生了三代繁殖;在也門,成群結隊的蝗蟲移動到索馬里北部和埃塞俄比亞,在那裡繁殖。

在2019年10月到12月,蝗群進一步從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北部向厄立特里亞、吉布提、埃塞俄比亞東部、奧加登地區、索馬里移動到肯尼亞東北部;在也門、沙特阿拉伯、厄立特里亞和蘇丹的紅海沿岸平原部分地區,蝗蟲成群結隊地出沒。

原本在這一階段,蝗蟲的數量儘管已經繁衍至了相當龐大的數量,但尚不能說是有著災難性的後果,因為在正常情況下,蝗蟲們將因為食物耗盡或者氣候條件不適等因素,難以進一步繁衍。

但這次不一樣。“一次事件使得整個事情變得非常嚴重,那就是另一個颶風”,克雷斯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2019年12月7日,帕萬颶風登陸非洲之角,這與蝗群的抵達時間幾乎相同,雖然帕萬並非一個相當強的氣旋,但它在該地區乾旱的土地上傾瀉的非季節性降雨足以讓蝗蟲能夠進行兩代繁殖。

糧農組織也在2019年12月19日時警告稱,由於埃塞俄比亞東部及其周邊地區蝗蟲不斷繁殖,整個非洲之角正在出現“危險的沙漠蝗蟲情況”。由於帕萬颶風使奧加登和索馬里的大部分地區降雨,預計將有許多種群留存下來,以進行下一代繁殖,這可能“導致蝗蟲大量大量增加”。

儘管索馬里和埃塞爾比亞對付蝗蟲已有很多經驗,當地政府使用的殺蟲劑能夠處理的土地超過200萬公頃,但這次蝗災與往年的規模明顯不一樣。埃塞俄比亞只有三架飛機可以用來進行殺蟲劑噴灑,而索馬里持續不斷的衝突意味著政府無法到達某些地區。

至此,蝗蟲已從沙特阿拉伯沙漠中的初代繁衍了7代,並且正處於下一個繁殖期當中。

極端天氣可引發蝗群進一步繁衍和遷徙

通過對蝗蟲過去一年半當中起源、遷徙的分析,以及糧農組織的相關材料,目前蝗災主要集中在也門、肯尼亞、索馬里地區以及與“非洲之角”臨近的南蘇丹等阿拉伯半島地區,同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交界處仍有蝗群肆虐。另根據新華社2月17日消息,當前印度蝗災已基本結束,目前僅西部拉賈斯坦邦部分地區仍有少數蝗蟲聚集。

糧農組織蝗蟲觀察最新通告亦表示,在亞洲西南部,蝗蟲在伊朗東南海岸的繁殖仍在繼續,印巴邊境目前局勢平靜,僅在印度北部三省的種植區出現了一些小的群體,目前印度部分地區還在進行對殘留的蝗群進行控制行動。

在糧農組織對蝗災對莊稼危害的分類,從輕至重分別為平靜(CALM)、警惕(CAUTION)、威脅(THREAT)、危險(DANGER),而按照蝗蟲繁衍發展以及影響的區域劃分,則又分為爆發(OUTBREAK)、高潮(UPSURGE)、瘟疫(PLAGUE)。

截止日前,除索馬里地區進入高潮(UPSURGE),其他目前遭受蝗蟲肆虐的國家主要處於威脅(THREAT)狀態。

但另一端的蝗災仍然在肆虐,並且不斷擴大。根據糧農組織的說法,這是肯尼亞近70年來最為嚴重的蝗災,也是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近25年首次受到如此規模的蝗蟲侵襲。每平方公里當中蝗蟲成蟲數量大約為4000萬至8000萬隻,一天之內吃掉的食物數量與35000人、20頭駱駝或6頭大象相同。

在3月份的雨季,這些受災地區將會長出新的植被。糧農組織稱,屆時蝗蟲的數量可能在當前的基礎上增至500倍,而6月更乾燥的天氣則會遏制它們的擴散。

目前南蘇丹被監測到的正處於繁殖期的蝗蟲,則令蝗災進一步擴大的隱憂加劇。

在糧農組織蝗蟲觀察的檢測重,巴林、科威特等阿拉伯半島國家以及伊朗西南海岸的蝗群尚未成熟,位處於繁衍期,但在南風肆虐之際將會有更多的蝗蟲。

內羅畢的氣候科學家Abubakr Salih Babiker認為,氣候變化助長了蝗蟲“異常”的繁殖條件。印度洋偶極子(Indian Ocean Dipole)引起了異常暴雨,這種現象加劇了“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的印度洋西部的持續變暖”。

ARC極端氣候卓越研究中心主任安迪·皮特曼(Andy Pitman)在2月發佈的一份研究中表示,模型顯示,我們可以看到印度洋偶極子事件的頻率和強度不斷增加,並且預計隨著氣候繼續變暖,這種趨勢將會繼續下去。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蔡文炬在用計算機模型進行預測後指出,當溫度每升高1.5℃,印度洋偶極子事件的發生頻次將會翻倍。

“將來,我們會看到很多像2019年這樣的極端情況,” 蔡文炬說。

氣溫上升也意味著蝗蟲可以更快地成熟,並蔓延到海拔更高的環境。鑑於許多蝗蟲已經適應了乾旱地區,如果氣候變化擴大了這些地區的地理範圍,蝗蟲也可以擴大它們的活動範圍。“因此,總的來說,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蝗災的爆發將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全球蝗蟲行動的負責人Arianne halt說。

如今蝗蟲已經從阿拉伯半島的始源地,分別遷徙到東非和南亞地區,經過超過7代繁衍後,以乘數倍的數量返回到了阿拉伯半島,對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人民的生活,以及農作物生產威脅。可預見的是,如果2020年再次發生極端氣候事件,蝗蟲的數量將會進一步擴張。

全球農產品受影響?主要可能影響棉花和白糖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在最近的一份報告當中表示,對於嚴重依賴農業的經濟體來說,蝗蟲的侵擾是“信用負面的”,除該地區最大經濟體肯尼亞外,農業在整個東非地區的GDP佔比大約為三分之一,65%的勞動人士從事農業。

穆迪稱,蝗災將“考驗脆弱的非洲之角國家現有的糧食儲備,並加大通脹壓力,因為食品在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籃子中所佔比例相對較高。”

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師表示,肯尼亞經濟狀況良好,能夠承受災情爆發的直接宏觀經濟影響,經常賬戶狀況正在改善,通脹率維持在個位數。

對全球農產品市場而言,非洲主要糧食作物的供需對於全球整體影響較小,並且該地區本就容易受到糧食安全問題的困擾。但如果已經在規模上乘數倍增長的蝗蟲再次借勢極端氣候,侵入包括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地區,乃至東南亞地區,將會對中國的白糖和棉花進口產生一定影響。

根據數據,在上一次“高潮”和“瘟疫”等級的蝗災過程中,小麥、大米、棉花和糖等與南亞和東南亞關聯度密切的農產品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2018年中國進口巴基斯坦的穀物和棉花金額分別佔比1.3%和9.6%,進口印度的棉花金額佔比高達16.2%。

如果如同糧農組織預估的一樣,在2020年6月再次爆發大規模的蝗災,對中國的農產品和通脹將會有一定的影響。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預估,2019/20年度印度棉花產量合計約642萬噸,佔全球總產量24.3%,巴基斯坦棉花產量約144萬噸,約佔全球產量的5.5%,印度與巴基斯坦棉花產量合計佔全球產量的三成。但本年度該地區的棉花已基本收穫完畢,因此對本年度的棉花產量不會有明顯影響。

但據糧農組織預計,此次形成災害的非洲蝗蟲,大概在4月初會有一波產卵,6月、7月正好長成成蟲,屆時則可能對當地棉花生產構成重大威脅。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受蝗蟲影響較大的古吉拉特邦、馬哈施特拉斯邦、特倫甘納邦三個邦棉花產量佔到印度棉花產量超過三分之二,是印度的主要產棉區域。巴基斯坦棉花生產主要集中在靠近印巴邊界的旁遮普省和信德省,幾乎是巴基斯坦全部的產量。

華泰證券分析稱,蝗災可能影響印度等農業大國部分農產品的生產和出口,促生對應農產品的漲價預期,最需關注的是甘蔗-食糖產業鏈。

由於印度、巴基斯坦的甘蔗目前正處於播種初期及宿根出苗期,該地區正處種植季節(2-3月),如果正在處於繁殖期的蝗蟲再次大規模增長,並向印度中南部地區遷徙,將會對白糖產量造成影響。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印度、巴基斯坦、泰國,三國食糖產量佔全球25%左右。

好消息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正在努力應對可能重新席捲而來的蝗災。報道稱,印度政府已經除了確保提供大量殺蟲劑外,還購買了無人機和噴霧器,以增強應對蝗蟲攻擊的準備。印度政府已經向西部和北部一些最脆弱的地區派遣公務員,以評估地方當局的應對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