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很多人喜欢吃知了猴,是掐头去尾吃,还是整个吃?吃之前要不要把内脏去掉?

农夫也疯狂


知了猴和知了是我的最爱,每年都有几百只知了猴要进我的肚子,这东西确实是好吃,也确实是贵。前几天刚出来知了猴的时候,外面集市上有人拿出来卖,都卖到一块多钱一只,这几天便宜些了,也得卖个4、5毛钱一只,如果掐头去尾的吃,可真是有些浪费。



知了猴要怎么吃呢,其实捡回家的知了猴只需要清洗干净,整只的吃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掐头去尾,或者是去掉内脏,因为知了猴总共就那么大点,根本没有什么内脏,这也不是鸡鸭鹅鱼,吃的时候还要把内脏掏出来,整只清洗干净,炒着吃或者炸着吃都可以。

既然知了猴的整个都可以一起吃,那为什么还有人要插头去尾呢,不得不说,知了猴的头部确实比较硬,尤其是眼睛周围那块头盖骨,如果肠胃不好的人吃了很伤胃,所以他们在吃的时候,可以把最硬的头部那里掐掉,最好是只吃知了猴的肚部,没有那么碴胃。“尾”倒是没有必要去,如果去了头再去掉尾,那就剩下知了腿了,花钱买来知了猴,只让你吃知了腿,那也太憋屈了吧。


我们这边吃知了猴的人不少,不过吃知了的人也很多,知了就是知了猴长大之后,皮变得更硬了,而且还长出了翅膀。肠胃不好的人吃知了更要注意,因为它的皮比知了猴还要硬,吃了不易消化,能不吃尽量就不吃。可是知了猴炸过后撒上一点盐,吃起来又脆又香,又有几个人能不馋呢。

过去经常为了解馋,晚上七八点钟,趁着天色有些黑了,知了猴们都出洞了,到苹果园里去拿着手电筒照,多的时候一晚上能照100多只,回家能炒上满满一大盘。现在知了猴越来越少了,可能是喜欢吃的人越来越多,都出来照知了猴,所以给吃“绝”了,不知多少年后知了猴会不会也其他稀有动物一样,被列为保护对象,那样我们就吃不到野生知了猴了,人工养殖的知了猴就要大卖了。


灵子


我的老家是苏北的农村,小的时候经常出去抓知了猴,所以对知了猴还是比较了解的,这个可算是我小的时候一道不可多得美味零食。

记得那个时候夏天的时候,每天放学以后吃过晚饭,拿上灯就开始自己抓知了猴的工作了,知了猴是蝉的幼虫,平时都是呆在土里,特别是刚下过雨的天气,土壤特别松软,这个时候知了猴就会从土里慢慢慢慢往上爬,刚开始会用它的爪子慢慢把土开一个小洞,有一些眼睛比较尖的孩子看地面有个小洞,用手一戳,洞慢慢变大,有经验的就知道下面有没有知了猴,但是更多的抓知了猴是看树上,因为知了猴从土里爬出来的时候会慢慢顺着树干爬到一定的位置开始金蝉脱壳,成为真正的蝉,这个过程时间比较久,我们也往往就是抓这个时间的知了猴或者蝉的幼虫(还不会飞的蝉),然后抓住很多带回家,让父母给自己用盐腌起来,等三五天抓的足够多,让妈妈用油给自己炸一下,吃饭的时候当做一道菜,那个时候感觉这个就是世间最美的美食。

小的时候物质比较匮乏,什么可吃的东西都会想办法抓来吃,地里的野菜、野果子、芦苇地里面的鸟蛋、河里的小鱼小虾田螺都是我们的零食,现在的孩子肯定基本上没有这种经历了,现在对知了猴的喜爱与其说是对美食的热爱不如是说对自己幼年的怀念,怀念那种虽然物质不丰富但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知了猴其实不需要掐头去尾的,整个腌一下,然后用油一炸,原汁原味,还是非常美味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也是对幼年的一种怀念,让你见笑了!


孤尘一粒沙


知了猴,在我们老家叫知了龟。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的夜晚,大人小孩,人手一个电棒子(手电筒),到村外的树林子里,一棵一棵树的转圈儿照,照到了,伸手捉住。总有一些,爬得高了,就需要用长杆儿戳下来。

那时候年龄小,夜晚里,钻进黑乎乎的树林里,总是害怕,解决的办法就是约上几个小伙伴儿,人多了壮胆儿。可这又带来另一个问题,人多,捉到的知了龟就少。有时,还会因为俩人同时照到一个知了龟,而发生争执。

并且,还有危险的事儿发生。

记得有回,一个小伙伴儿,照到一个已经爬到很高地方的知了龟,我们带去的杆儿也够不到它。都急得要命。有个伙伴善长爬树,就自告奋爬树去捉。

谁知爬到半树腰,给刷木夹子(洋辣子)蜇了,疼得他险些从上面掉下来。

刷木夹子蜇到人,极疼,小伙伴儿当场就哭了。当然,回家后是挨了一顿汹的。第二天,他爹他妈把我们一伙人全叫成块,挨个汹。并下令,以后不准再去。

但还是忍不了知了龟那好吃的香味儿,没几天又瞒了父母,偷偷去捉了。

这是儿时经历过的捉知了龟的一些趣事。

至于知了龟的吃法,其实挺简单。我们那时候,捉了知龟拿回家去,用清水洗干净,锅放少量油,炒莱一样,炒炒就直接吃了——当然,这些活儿是父母替我们做的。

如今,经常从网上看到一些有关知了龟吃法的介绍,无外乎就是用油炸,觉得原理也是大同小异。

还有说法说,吃知了龟,需要去头去尾去内脏,说是为了卫生。此说法,有点小题大作(本人一家之见)。

朋友们知道,知了龟就那么一小个儿,去头去尾,就所剩无几了,感觉上,有点浪费。至于说吃得时候要去内脏,说是它的内脏里有它吃剩的残渣什么的,本人认为大可不必如此吹毛求疵。知了龟的内脏有多大?里面的残渣又有多少?这些暂且不论,你知道知了龟吃啥吗?它主要吸食树根的汁液。树根吸收土地里的各种养分,树根的汁液,可称得上是大地之精华,说它不卫生,实在过于苛刻。

其实,用现在人的眼光看,知了龟堪称天然无污染,是纯绿色食品。

首先,它从卵到幼虫的一整个儿生长过程,全隐藏于地下。这就有个优点,人们活动所带来的所有污染,都侵染不到后。其次,它从地下爬出来,到被捉,时间短到不超过几小时(时间一长,就蜕皮生翅远走高飞了),这么短的时间里,它受到人为污染的机率,几乎为零。

更何况,它蛋白质含量高,口感风味俱佳,并且制作食用的过程又简单方便。再有就是,它还俱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呢!它脱下来的皮,在中药里叫做蝉蜕,是味中医常常用到的中药。

所以,知了龟可以放心的吃。

可惜的是,现在,人类的大量捕捉,以及自然环境的一些变化,都妨碍了它们的繁衍,数量已经是越来越少了。说不定哪年哪日,我们的后代会出现不知知了龟为何物的窘境也未可知呢!

自从住到城里来,就很少吃到老家村外树林里的知了龟了。前些日子,老家亲戚给捎了些来,亲自动手,炒炸成盘,还捎带着喝了几口小酒,那感觉,那意境,想象不出用什么语言或者方式表达出来呢!

并且,思绪一下子,就飞回到儿时的老家去了。


笨刨


我是乡下小三哥,土生土长的农村小伙。

农村小孩们到了7月份是最开心的日子,学校放假了可以开心的玩耍,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到了地里可以随便吃,最主要是有一种美味只有每年的7月份才会有,那就是金蝉,俗称知了猴。

小三哥小时候吃知了猴都是整个放嘴里吃,不会去身体的任何部分,想想那个味道真实回味无穷。可惜现在由于身体原因,只能看不能吃可悲可恨。


1.去肚子去头吃法

在农村去肚子去头的吃法不太多,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吃不太讲究。但是如果是孩子吃的话,好多孩子会觉得特别肚子和头特别脏特别恶心,就会把肚子和头丢掉。

2.去腿脚

因为知了猴脚比较尖锐,大人怕太小的孩子吃了会划伤肠胃,所以让孩子们吃的话,尽量把知了猴脚都去掉防止划伤。

3.去皮

为什么说去皮呢,有过敏体质的人,吃知了猴会过敏,为了避免过敏就把皮去掉,这样吃的话就不会造成过敏。(小三哥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现在吃这个就过敏,严重的差点进医院打点滴,吓得现在不敢在吃知了猴了)

4.内脏要不要去掉?

关于知了猴内脏我还真没研究过,本身知了猴就特别小,内脏更是小的可怜,这个想法是不是多此一举?你吃火龙果要不要把籽都找出来呢?


当然某些人有特别高端的吃法,把知了猴的头、肚子、脚、通通都去掉,只剩下中间身子部分吃掉,属于少部分人群。毕竟知了猴的营养价值这么高,而且价格特别贵我们既然选择吃,就不要太讲究避免浪费。


乡下小三哥


这两天天气特别热,真的是到了知了猴出洞的日子了,每年在入伏以后到立秋之前这段时间,我都会跟着老爹去村里转悠着粘知了,话说这资料做了之后还真的是很香很好吃。



知了猴一共就大拇指头那么大,怎么还能掐头去尾的吃,我们这里吃知了没有这个习惯,就是整个的吃,哦对了,要掐去翅膀,从地里拱出来的知了猴,长大之后都有翅膀,是一层薄薄的透明角质层,整个知了我们只有这一部分是不吃的,其他的全都吃,不管是知道眼睛还是治疗腿儿放油里一炸都很香,再者说了一共就那么大丁点儿,谁舍得扔这儿去那儿的,一去吧就没了。

知了猴现在刚上市吧,还卖的比较贵,我们这里小摊上卖5毛钱一只,吃起来很简单,什么地方都不用去,也没有什么内脏可去的,只需要拿回家放到水里洗清洗一下,然后控干水之后,放油里炸一炸就行了,如果不喜欢吃太油腻的那种,也可以像炒花生米那样炒知了。



不知道大家都是怎么做知了猴吃的,还要提前腌制一下吗?我们是从来没有做这种提前准备工作的,不是都说世界上最美味的调料就是盐嘛,一点没错,不管是炸的知了还是炒的知了,出锅之后撒上点盐就可以了。

知了猴和知了其实是一种东西,只不过知了猴是刚刚蜕变出来的,吃起来可以比较软,而知了是长大了以后的,此时它的皮已经很硬了,如果胃不是很好的人,不能吃太多的知了,因为太碴胃了。奈何这知了是越吃越香,一旦吃上是根本停不下来,还是很好的下酒菜。



喜欢吃知了的要赶早,还有两个周就要立秋了,立秋之后的知了就没法吃了,不过对于知了,喜欢吃的人是真喜欢,不喜欢吃的人也是真无感。


一品小十六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知了猴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比较穷,到了夏天没事都去逮知了猴,吃法也有很多种。


我们自己吃的时候从来没有掐头去尾,直接连壳一起吃的,因为壳本身也是一味中药,知了壳是中药材中的蝉蜕,性寒、归大肠经和肺经。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的作用。可以治疗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发热恶风、头痛口渴等。还可以治疗麻疹不透以及风疹瘙痒以及目赤翳障等。除此之外还能治疗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小儿夜啼等。至于内脏,从来都没有去过,也长了这么大,没出现什么问题,虽然说不卫生不干净,但是不干不净,吃吃没病。


至于知了猴的话,我们一般有两种吃法:

1.一般到夏天的时候,家里都种的有烟叶,夏天也是炕烟的季节,所以说,一般下午或者晚上没事的时候自己逮的知了猴,用火钳子,夹着放在炕烟炉里边,烧焦,什么东西都不用放,如果觉得不干净的话,可以把壳给剥掉,整个吃下去特别美味,虽然没有油,没有辣椒,没有盐,冒着热气,吃着特别香。

2.第二种吃法的话就比较专业,一般都是夜里去,一下子摸了很多知了猴,拿回家用盐水泡上,清洗干净,然后锅里放上油,喜欢吃辣椒或者其他塑料的,可以加上,不喜欢放佐料的话,直接油炸一下,拿出来的,带壳一起吃,嘎嘣脆,特别好吃。



摄灵魂影


看到这个问题:在农村很多人喜欢吃知了猴,是掐头去尾吃,还是整个吃?吃之前要不要把内脏去掉?我感觉提问者应该是没吃过或者很少吃知了猴。其实在中国很多地方也都不吃知了猴,在我们老家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吃知了猴。今年老家天气大旱,知了猴没有往常年多。


刚从泥土爬出来还没有褪去外壳的我们这叫知了猴,刚褪去外壳还发白或褪了一半的叫白膘子,褪了外壳几个小时身体变成黑色的就是知了。还有的知了比较小,我们这叫“摸滋滋”,稍微大点的叫“哇呦蓝”(根据叫声而得名),不知道你们那叫什么,这个比较少见,最大的是知了,也是最常见的。



不管哪个品种,我个人感觉味道都差不多,最好的做法是油炸,如果感觉太油腻也可以炒着吃。这个必须是整个吃,也不需要去内脏,并且越嚼越香。当然在五六十年代,那时候比较穷,人们不舍得花生油,就在灶台洞里烧着吃。



在夏季傍晚摸知了猴,白天粘知了对于我们农村孩子们来说可是一种乐趣。知了猴摸回来,或者知了粘来家(去掉翅膀),放在水里洗干净,把水晾干,过油炸必须掌握火候,火太小不脆,如果火太大就变的没有咬劲。炸好之后洒点盐或者孜然面什么的,再来瓶啤酒,哪也不用去,整个知了猴填嘴里,嚼起来嘎嘣脆,对于喜欢吃知了猴的人来简直是美味啊!


如果你夏天捉的知了猴特别多,可以放冰箱冷冻着,想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做还是那个味。特别是农村,家里来了客人,端上满满一大盘炸知了猴,那可是倍有面子。每年过年,这个是我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知了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对于从没有吃过的朋友建议您勇敢的尝试一下,说不定你也会从此爱上这个人间美味呢!


北方小富士


一年一度的神兽出土,都会引起数不清的人群,每天晚上去为这一小坨肉去着急忙慌,每天早早的出门,装备齐全,很晚很晚还舍不得回来,只为寻找一年之间,只有十几天的大好时光,这种神兽,一年之中只在入伏之后的十几天才会出现,当中伏过后,慢慢的就会数量变少,最后变的不在出现,这种让人痴迷的美味,就是我们非常爱吃的知了猴。

知了猴也被叫做蛋白质小王子,蛋白质含量相当的高,而且味道鲜香,制作方法也是多多,美味的知了猴是夏季我们最喜爱的菜肴,知了猴随着越来越受到喜爱,价格也是一路走高,一个貌不起眼的知了猴,已经卖掉一块钱,一口一块钱,吃起来确实会有一点点的心态,知了猴捕捉之后,很多时候都是赶紧使用盐水浸泡,防治知了猴蜕壳,也有的会洗净之后放进冰箱,那么知了猴吃的时候,需要去除内脏吗?

能够有知了猴吃就实属烧高香,还要去除内脏?掐头去尾?哪还吃什么知了猴呢?知了猴就那么一丢丢的肉,去除了内脏、掐头去尾之后,还有东西吗?答案是啥也没有了,所以制作烹饪知了猴,是没有那么繁琐的操作,洗干净之后直接油炸、油煎、椒盐、爆炒即可,都是美味的食材,根本不需要像小龙虾那样很难清洗,而且囫囵个的食用,这样食用有人会有疑问,哪知了猴肚子里面的便便是不是也会被我们吃了。

其实知了猴肚子里面是没有什么排泄物的,知了猴的生活习性本来就是依靠,吸取树木根系的汁水来慢慢的生长,知了猴生长极其的缓慢,除了自身吸收之外,是没有什么消化残留,这个跟成虫:蝉,是有很大的不同,知了猴在地下生长,活动量极小,生长又极其的缓慢,所需的营养成分本身就不多,而树木根茎里面丰富的营养、水分,是能够满足知了猴的生长,排泄物是基本上没有的,吃过知了猴的朋友都会了解到,知了猴肚子除了肉之外,其他物质是没有的。

知了猴是蛰伏地下很多年,只为一个夏季出土鸣叫,蜕壳成蝉之后,会在这个短短的夏季完成交配、产卵、繁衍,秋季蝉会把卵产在适宜的树枝之中,树枝被蝉产卵之后,会在极短的时间变得干枯,变黄,落叶,这些枝条会在来年的气温升高之后,慢慢的掉落在地上,随着温度、湿度的增高,树枝里面的卵会孵化成虫,这些细小的幼虫会慢慢的爬到树根附近,开始了好几年的生长,当在合适的季节,知了猴出土之后,就变成了我们的美味食材,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捕捉的数量增多,这几年会明显的感到知了猴在慢慢的变少,这种多见的昆虫,难不成也会被吃成保护动物吗?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棒奔霸


小时候对于夏天的印象有两样比较深刻,其一是冰凉的沙瓤西瓜,其二就是今天我们要聊的知了猴。

毕竟再过一段时间它们又要销声匿迹了,只有每年的盛夏时节是广大吃货品尝知了猴的时候,所以为了让大家吃的安心、放心,这次我们就来解决一下这个题目。

【知了猴是掐头去尾吃,还是整个吃?吃之前要不要把内脏去掉?】

这看似俩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食材的处理方式问题而已,归根结底就是:知了猴有没有什么不能吃的部位、内脏。

一般来讲我们去掉一个食材的某个部分,基本都是因为这个部位的食用价值低、口感差,或者是这个部位含有一些不利于健康的物质。那么知了猴是不是需要掐头去尾、去内脏,我们同样可以以此为标准来做判断,这样问题就很简单明了。

  • 首先【吃知了猴是不用掐头去尾的】

从食用价值的角度说:我们吃的知了猴是蚱蝉的若虫(幼虫),所以它的整体营养价值都蛮高的,而且食用方式也多以油炸、煸炒、烤等方式为主,烹饪出来的知了猴整个都是酥脆香浓的,也不会有头尾部分口感不好的问题。而且老实说,知了猴一旦掐头去尾,那不也没剩下多少能吃的部位了吗?

如果有些朋友担心的头尾部分会不会有不利于健康的物质,其实也是多虑了。之前网上曾经有一个谣言说法,里面提到“知了猴的苦腺囊相当于鸡屁股,含有各种病毒和重金属”,可这完全就是杜撰、瞎编的,知了猴并没有一个叫做“苦腺囊”的部位。而且知了猴本身算是昆虫一个比较脆弱的状态,有太多的病毒、重金属物质的话,它们也是无法生存的。

所以从营养价值、口感、健康卫生等方便来说,吃知了猴没有必要去除头尾。如果讲究精细一点的话,倒是可以考虑去除其比较尖锐的脚爪,避免划伤、刺伤口腔、肠胃。

  • 头尾虽然不用去掉,那么【吃之前要不要把内脏去掉?】

<strong>我们平时吃鸡、鸭会去掉一些内脏,哪怕是鸡杂、鸭肠之类的也是要洗净才能另做烹饪的,同理猪、牛、羊之类的内脏也是如此。就连吃虾、蟹等也是要去掉肠子、胃部等等的,所以有的朋友对于吃知了猴有这个“要不要去内脏”的疑问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去除有些动物性食材的内脏,或者烹饪这些内脏需要专门的清洗,归根结底就是一类原因,那就是这些部位接触的都是动物排泄物或者是半消化状态的食物,所以从卫生和心理接受程度来考虑,我们才会选择处理那些食材内脏,可是知了猴的情况有点例外。

这是因为我们吃的知了猴是蚱蝉的若虫(幼虫),它们潜藏在地底3到4年的时间,即将完全发育成熟了才会钻出地面蜕壳为蝉。在这3到4年的时间里,它们就一直靠着吸取树木根部的树汁生存,可以说它们的食物就是树木最为“精华”的那部分,所以它们的体内相对其他食材来说是很干净的,也不存在一些会影响口感或者是不利于健康的排泄物,那么自然就没有必要去掉知了猴的内脏了。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吃知了猴的时候是不需要掐头去尾、也不需要去掉内脏的。但是还得提醒一下大家,知了猴虽然很好吃,但是昆虫类食物比较容易引起过敏,所以过敏体质的朋友最好是谨慎对待。

那么大家今年有吃过知了猴吗?你觉得怎么做最好吃呢?吃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掐头去尾或者去掉内脏?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哑巴美食家


真的是十分佩服中国的吃货,记得小时候的农村一道夏天,外面全是蝉鸣声,现在农村也很少能听到蝉鸣声,一道夏天,树林里都是抓知了猴的人,基本上没有漏网之鱼,全部被端上了餐桌,只有夜里爬出了的知了猴能绝处逢生,苟延残喘。

现在的知了猴基本都卖到了1元一个,在农村吃知了猴基本上是整个下锅炸,只放一点盐,这样才能吃出来香味,因为知了猴在地里爬出来还没有看见太阳就已经进了人的嘴里,将知了猴列入保护动物,真的可以提上日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