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书法存在的不足或误区有哪些?说出来让我敬仰您行吗?

OK点


书法存在的不足是因为形式简单而本质深奥,与实用性混杂的艺术性极度隐秘,导致学习、欣赏和收藏书法者往往脱离艺术规定性进入误区而中招。

书法的误区在于以书写为书法,同样是毛笔字,两者有本质区别。这个区别主要是毛笔字中神韵的有无与雅俗,而不是毛笔字体形式的差别。书法与书写在形式上的差别极为细微,唐孙过庭《书谱》早在一千多年前已经明确指出:差之一毫,失之千里!

那么这个仅一毫的书法生死线是什么?

古往今来数以亿计的写毛笔字的人至死不悟,还有一部分人悟而不能,能够悟而掌握这根书法生死线者历代寥寥。所以唐张怀瓘说:千有余年,数人而已!

我们看看唐以前能掌握这个书法生死线的人都有谁呢?王羲之说: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很明显,就只有钟、张、羲、献等数人!

那么这根决定书法本质的生死线究竟是什么?唐代人早已说明,就是锥画沙、屋漏痕笔法!为什么古人敢把秘诀明说?因为说明了也没几个人能掌握。

所以自唐代以后千有余年,也就出现了为数不多的真正掌握笔法跳出误区的书法大师,甚至一蟹不如一蟹,多被馆阁、碑石书写的外形所误。

所以书法的误区不是会写楷书或草书的问题,而是会写不会写锥画沙这根生死线的问题。往往有人看到别人草书写得狂了,就会说让他写几个楷书看看,说这些话的人,不知自己已经进入了书法误区。因为不论是草书还是楷书,如果写不出锥画沙笔法,名声再大也只是在书法误区里玩耍。








王乃栋说书画


回答这么宽泛、这么严肃、这么专业的问题,不求你敬仰,但求不招人唾骂!

通常我们都会说中国书法浩如烟海,说博大精深也可以,中国书法早已经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一种文化图腾、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为之痴迷,为之骄傲。

但要说到中国书法的不足或误区,恐怕没几个人愿意听,毕竟书法艺术贵为国粹之首。

我的观点是中国书法“对书法外在表现形式与所书写的内容追求统一”要求过高,这也客观上造成了对书法作品的意境过于神话。

比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记录了几十位军政高官在山阴兰亭“修禊”,饮酒赋诗,欣赏山水之美,共享聚会欢乐之情,并抒发了自己对于生死无常的一番感怀。

兰亭序被后世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清风入袖,明月入怀,清新雅致,美不胜收,的确是中国书法史上的艺术奇观。但有人评价《兰亭序》与当时集会的盛况、王羲之微醉迷离、周围山川之美,水草之茂达到高度统一,我看就是不懂装懂,外行赞内行,实在是有些走进书法误区了。

同样的还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要说书法艺术水准之高,的确堪称天下第二行书,但要说看出来作者越来越激动,越来越愤怒,越来越难以自控的情绪,我看是今人想象而已。要知道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的时候,他的侄子表兄被杀害已经过去很久,他的愤怒早已经不可能“越来越汹涌澎湃”!

凡此种种,中国书法究竟能不能表现出与书法内容高度一致的意境?我看值得大家深思!我认为书法作品的书体本身,的确可以表现某种不确定的意境,但与书法家本身并无直接关系。

比如,楷书表现出平静、淡定,严谨;隶书可以表现出正气、威武不屈;篆书可以表现出古朴、深藏不漏的见识;行草书可以表现出兴奋、快乐,美好,不拘一格的洒脱;狂草表现放荡不羁的情怀,浪漫,幻想等等。

回答就到这里,个人观点,不敢求同。谢谢!


永书101


从古至今,兰亭序坑人不浅,因是摹本,入笔就就不是王義之的习惯!看看王義之其它字帖不难发现这一点。侧锋入笔,牵细过多笔画雷同,如春字,可见一斑。

临兰亭序学字的结构章法,不能学用笔细节。




云雪书画


自古至今,对何谓是書法?用现代的说法:即“書法定义"是什么?不明确,至少在群众中缺少普及!如果定义普及了,就不会出现以下一些"偽命题",臂如:

1,正楷是不是书法吗?

2,谁写得最好!

3,书法就是写字,字写得好就是书法家!

4,评论书家作品时,对"形与神"是否美看不懂?

不懂也罢,而只关心那些是“错字“(异体,变形,同音,同意…字,在书法中是“许“的!而在应用文字是写错的)尤感兴趣。

5,误导泛滥:谁最先,谁出于谁,先学谁……。

枚不胜举!

其根本原因是对何谓书法不了解!

关于“何谓书法"!

书法是我國特有的一门伟大的古典艺术。

1,书法使用的工具及材料:

主要是"文房四宝”,即筆,墨,纸,砚。

2,书法作品,“成果“内容组成要素,主要有“诗,印,书,画"。

3,书法追求"诗情画意“!不是简单的"字“写得优劣,更不是唯有王羲之才是神!

4,写字:

写汉字是每亇中國人必须掌握的“工具",对与错,严格按\\GB标准执行,不是艺术!

书法:

书法是艺术,字体以古代书体

书写,按传统的书体“规矩“书写,与GB旡关。

以上个人看法,供参考!∵


正义83750


👍这问题好,但是太过复杂答起来是几千字的论文才能说点皮毛,时间关系就说两点吧。

长时间的临习碑帖就是学书法的误区,比如什么欧阳询的九成宫啦等等吧,都是刻字高手刻在石碑上的字与原作相去甚远啊,因为我们看到的字只是静静的形放在那儿,入笔的动作和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都看不到了。所以临完之后挂起来自己看着都好笑,一个个独立的呆头呆脑字,你说这叫书法作品吗?

再就自己的经验说一点执笔吧,有的前人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误区。如手指健全还是五指执笔的好,指实掌虚,掌竖腕平。以腕行笔才是正道啊。如此说来捻管就很不合法度了也是误区。因每一种工具都有自己的使用方法和用途。毛笔这工具也只有这样用才能书写出可观的文字来。

致于您的第二问是过谦之词了。谢谢一管之见方家教正。


无为大圣o


不足或者误区,从古至今都有,再优秀的书法家,他的作品总有不完美的地方,不过还是要当时结合社会背景来看!不足比误区要强一些,不足说明你已经入门,但是在这方面还需努力,误区就严重了,学习书法,贵在临帖,如果不临帖,自己拿着毛笔瞎写,那么这就是严重的误区了,书法艺术属于传统文化,不继承传统,自己随意发挥,肯定堕入“野狐禅”的地步…


王欣歌


这个问题其实挺大的,也挺不好回答的。

书法存在的不足,不知道也不敢说。但书法存在的误区,可能多少会有一些值得说的。

其实今天对于书法这个概念的理解出现了问题。书法如果单纯的叫写字的话,它干嘛还要叫书法?换句话说,书法与写字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

这里说的误区,我认为是传统意义上对书法的理解。在外交朋友,别人知道你是学书法的,会给学书法贴上很多的标签。比如,他们会反问你,你是学书法的,你画画应该很好吧?你是学书法的,你写文章一定很好吧?你是学书法的,你一定会写诗吧?你是学书法的,你一定看过很多的书吧……或者是另一种情况,和几个朋友在外旅游,看到大好河山的景色,朋友说,你是学书法的,这么好的景色,岂不是要作诗一首?你是学书法的,帮我去写大字报吧……等等等等

人们对学书法的人,存在着这样的印象,那存在这样的印象好吗?说实话,我认为是好的,人们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印象,是因为他们心里还是觉得学书法的人是很高尚的,什么都会的。但现实真的如此吗?具备上面这样能力,并且都展示出来让人看到的,在这片华夏大地上真的不多,更何况我们这些莘莘学子。

其实书法和写字之间他们差了一个什么,我认为可以简单理解为“写字+文化=书法”这个文化包含很多的方面。

这里说到的误区,也就是认为学习书法的,似乎什么都会,我认为是值得讨论或者是思考的,也就是人们还要不要继续对书法这个观念抱有太大的期待?我是赞同有的,但我差何止是一点,我可能会的也就一点。


wen三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写字亦然。即便是现代的电脑字体,也有瑕疵。所以,书法的不足是存在而又不存在的,我们没必要深究。

从古至今,人们对书法的最大误解,在于把书法抬得太高,似乎高不可攀。说实在,书法就是写字,能把字写好,并能写出自身风格和韵味的人,便可被称为书法家。书法家,也就是写字的专家,他们比大多数人擅长写字,如是而已。

书法一旦脱离了写字的实用性,脱离了凡尘,便不再是书法,而只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倚斋听风雨


题目够大的。

心更大!

首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一个错误命题。骗人的。

还想知道其他的吗?先交学费。[捂脸][捂脸][捂脸]


丑书学


从古至今,书法存在的不足是坐姿时靠近书桌的不如运笔。立姿写不出如红线一样细的笔画。误区是一张四尺纸写不下整部三国演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