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將愛化作牽掛
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他們有點“普通”也有點偉大
他們沒有超能力
卻是孩子眼中的“超人爸媽”
走進他們
瞭解這群“普通超人”的故事
等媽媽消完毒就能抱我了
郝靜是石景山區八寶山街道永東北社區的黨委副書記,是堅守基層防疫第一線的廣大社區幹部中的一員,也是一個2歲孩子的媽媽。
大年三十的除夕夜,郝靜毅然將2歲的女兒送到姥姥家,全力投入到社區防控工作中。連續七天,她是社區裡最早來的人,最晚走的人。
“回去看女兒時,她會習慣性的過來抱我,但是我進屋需要先消毒才敢抱女兒。有時候來不及抱女兒就又要出去,所以現在女兒見到我,不會衝過來要抱抱,只是遠遠地喊我媽媽。”在提到女兒時,郝靜總是覺得很愧疚。“很想孩子,但是不能當逃兵,大家都是這樣的,誰不是舍小家為大家呢。”
小寶寶到底經歷了多少次擁抱媽媽的願望落空,才學會了習慣性的遠遠喊聲媽媽。
媽媽,我們家為什麼總是別樣冷清
不止2歲的寶寶,大興區一位社工的兒子彷彿已經習慣了除夕夜團圓飯桌上的冷清,他在一封信中這樣描述道:快十年沒有全家人一起吃團圓飯了,餐桌上總是沒有母親的身影,我時常不能理解為何萬家燈火的夜晚,我們家總是別樣冷清。”
這封信中的母親名叫柏興雲,而這封信的作者是柏興雲正在上高三的大兒子閆冠宏。柏興雲是一名在大興區舊宮鎮紅星北里社區工作了12年的社區工作者。
“我從臘月29開始,基本每天都是早上5點多出門,晚上10點多回家,孩子已經好多天沒見過我了,感覺特別的對不孩子,對不起家人……”
結束一天工作的柏興雲回到家已是深夜,讀完兒子的這封信後,她淚流滿面:“在社區檢查時,每每聽到有孩子叫媽媽,心裡總是一陣陣隱痛,我也想抱著小女兒,陪著自己的孩子們享受家庭的溫馨。”
柏興雲說,疫情之下,沒有大家的安全,哪有小家的溫馨,她深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這場疫情很快就會過去……明天又將會是美好的一天!
這位可愛的少年,疫情終會過去,到那時,你的媽媽一定會回到你和妹妹的身邊。
媽媽不能陪伴我,我就去陪媽媽!
海淀區北新實驗中學的初二男孩付斌,也有一位“社工媽媽”。和閆冠宏一樣,這個除夕夜的餐桌上也少了媽媽的陪伴,既然媽媽不能陪伴他,那他就去陪媽媽!於是,他和爸爸選擇同媽媽一起奮戰在防控一線,這個特殊的春節被他用文字記錄了下來:
2020年1月24日,一個特殊的除夕,我們全家沒有像往年一樣吃團圓飯,也沒有照全家福,因為我的媽媽是一名普通的社工,她要走上防疫的前線,除夕這天,媽媽一直值守到夜裡12點······
2020年1月25日,新年第一天,媽媽上班去了,我和爸爸商量,我們也要像媽媽一樣用愛心播撒陽光,用高尚踐行平凡;為了共建我們美好的家園,我和爸爸一起參加了志願服務,我們一直和媽媽輪流值守……能像媽媽一樣傳遞愛心我真的很開心。
我是新時代青少年,我願意擔負一些微弱的社會責任,奉獻出一點微弱的力量!每天醒來,我就像期待春天一樣,期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早點結束,保佑在一線的白衣戰士一切安好!最美的逆行者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北新實驗中學 初二( 一班)付斌
小小少年付斌和媽媽一起參與到疫情防控一線,這份理解與支持像是一股暖流,所到之處冰雪消融,就像他期盼的那樣,春天也就不遠了。
我把媽媽借給別人打病毒去了
少年付斌用實際行動帶去一陣陣暖意,4歲的小女孩的一句“我把媽媽借給別人打病毒去了”令人動容。
豐臺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豐臺區建築行業管理處聯合黨總支第四黨支部書記張巧梅是一位有兩個孩子的媽媽,為了下沉社區一線防控,她把兩個孩子的一日三餐、作業輔導,都一股腦的交給了老公。她4歲的小女兒總是撒嬌,不讓媽媽出門:“媽媽你別走,陪我玩!”“媽媽,你不是說外面有病毒怪獸嗎?你怎麼還天天出去?不想我嗎?”
面對小女兒需要陪伴的簡單願望,奮戰在一線的她卻沒法滿足。一天,手機上收到一段女兒畫畫的視頻,畫中的媽媽化身超人把病毒都消滅了,小女兒還邊畫邊說:“我的媽媽是無敵超人,我們把媽媽借給別人打病毒去了!”
爸爸,不要讓病毒欺負您
孩子以為防疫一線的爸爸媽媽是“超人”,但他們其實是最普通不過的人,是接到孩子電話時會默默流淚的“普通人”。
“爸爸什麼時候回來呢?”“爸爸工作呢,晚一點回去。”“爸爸要注意防護啊,不要讓病毒欺負您。”豐臺馬家堡街道城管執法隊隊長李巖和家裡的孩子通著電話,眼睛裡泛起淚花。每當談起孩子,他總是說:“早晨出門孩子還沒醒,等晚上回去孩子已經睡了,還能見面,知道平安就好。工作中誰都有困難,我是隊長,這時候我必須戰鬥在最前沿!”
“舍小家為大家”“我先上”·····
這類詞彙總是出現在這些防疫一線工作者的表述中
但是,哪有什麼“一定”和“必須”
不過是一群普通人在特殊時刻
暫時放下家庭
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
閱讀更多 北京社會建設和民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