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小米賣出“iPhone”價,庫克:那我來做“小米”,最後誰贏?

華為小米賣出“iPhone”價,庫克:那我來做“小米”,最後誰贏?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現在手機行業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廠商為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便紛紛開始研發新技術,比如說發佈5G手機、研發高性能的處理器等等。很多人對國產品牌的發展都是十分讚譽的,畢竟嘛是屬於自己的本土品牌不支持的話還是說不過去的,所以企圖將iPhone趕出國內市場的呼聲也是日益增加。

華為小米賣出“iPhone”價,庫克:那我來做“小米”,最後誰贏?

但是知名企業家馬雲卻不認同這種做法,他曾說過:旦貿易停止了,戰爭就會開始,我想這也是iPhone在國內依然熱銷的原因。而且小編從如今的國內手機行業中看出了不好的情形。如果大家細心的話就會發現,自從國產品牌在發展階段一直向蘋果靠攏,但是相應的技術卻跟不上。而後華為更狠,既然技術跟不上那麼就價格上超越你。於是小米10也開始一改從前直接的階段性增長。

華為小米賣出“iPhone”價,庫克:那我來做“小米”,最後誰贏?

雖然物料成本增加了是事實,性能也提升了。但是這並不是發展的趨勢,而且在各大地方平臺中iPhone的銷量也一直很穩固,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iPhone被吐槽各種不行,但是卻依然阻擋了不其銷售火熱的事實。這是品牌陣營粉絲搞不懂的事,不光粉絲搞不懂甚至各大品牌也沒有搞懂。

華為小米賣出“iPhone”價,庫克:那我來做“小米”,最後誰贏?

當你向其他人介紹小米10手機如何時,1.08億像素的拍照實力多麼強,以及華為Mate 30 Pro的電影鏡頭,能帶來多麼臨場感的視頻的時候,有的人最後還是選了iPhone,因為其心理價位,就是5000-7000元檔的,同時品牌預期就是蘋果,一切都不好改變。或許有人會問都是56千段位的為啥偏偏選iPhone?小編在看iPhone11發佈會的時候說實話也沒有曾經iPhone4的時候那麼激情了,但是iPhone11的那句:一切都剛剛好,還是感動了小編。

華為小米賣出“iPhone”價,庫克:那我來做“小米”,最後誰贏?

這一句“一切都剛剛好”正是預示著未來iPhone發展的方向,而這個方向國內品牌一直是掛在嘴上卻從未實現的。那就是用戶體驗,iPhone是在向用戶希望的那樣去做手機,而國內偏偏是為了“價錢”而做手機,縱觀iPhone發展史,或許有擠牙膏的嫌疑,但是每年都會進步,甚至為了國內市場妥協推出雙卡雙待。反觀國內品牌,從最初的模仿,到如今的攝像頭比拼。

華為小米賣出“iPhone”價,庫克:那我來做“小米”,最後誰贏?

從 2019 年的總結中,我們能看出,這些關鍵詞都是由產品衍生而出的,那麼在 2020 年,手機的關鍵詞會包括哪些呢?如果我們根據產品來猜測的話,得出的結論或許是一個,那就是屏幕。從此前三星S20 的正式發佈,我們就能看出,三星這次難得的為旗艦手機全系搭載了 2K 屏幕和 120Hz 刷新率。

華為小米賣出“iPhone”價,庫克:那我來做“小米”,最後誰贏?

要知道,三星去年的旗艦 Note10+ 雖然已經用上 2K 素質的屏幕了,但在價格更低的 Note 10 上,它使用的依然是 1080P,更不要提沒有高刷新率。當然,遺憾也有,那就是其並不支持 2K分辨率和 120Hz 刷新率同時開啟。除此之外我還蒐羅了小米10的爆料信息,在小米10 Pro上,90Hz 刷新率、超高對比度還是原色屏也沒著重描述,這些跡象都意味著2020年的旗艦之爭開始從攝像頭轉變到屏幕上來。

華為小米賣出“iPhone”價,庫克:那我來做“小米”,最後誰贏?

反觀iPhone呢?而是在策略上進行了調整,因為國內品牌都開始度過了“性價比”的時候中低端市場成了一個真空期,所以iPhone9的問世無疑是救世主一般了。而消費者在經歷了攝像頭的洗腦,逐漸對攝像頭失去了興趣。開始從曾經的激情變成了現在的穩重,所以一款穩重的手機才是目前市場最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