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个北方人天天在南方吃米饭,是什么感受?

楊樂儿


您好!这个问题真是亲身体会过。

我和老公是旅游结婚的,因为是2月份出去的,来回一个月左右,因天气原因所以选择去南方。这一路走来每顿饭几乎吃的都是大米,而且不是自己家吃的比较好的那种,吃的我们两看到大米都想吐,有一天中午跟团去九寨沟的路上在一家饭店吃的面条,我清晰的记得饭店盛汤的那种盆,我自己吃了一盆。我吃的很快,生怕别人给吃光了,现在想想挺好笑的。

疫情期间,因馒头紧缺,基本也是每天做一顿米饭,吃不完,下顿再炒炒。说实话,作为一个纯北方的我,虽然喜欢吃米饭,但已经习惯北方的大馒头,再让我天天吃米饭,确实是一种痛苦。

不过,话说回来,想想奋战在疫情期间的医护人员和武警官兵们,我们是幸福的……感谢你们的付出!








lv雨晴


我是谦屹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西北人,西北人离不开面食!

我曾经零几年在上海待过一年,我自认为我是个不挑食的人,啥饭都能吃的惯。

结果去了上海以后发现很多饭,我都吃不惯。你不要说米饭,米饭还好,最起码我不排斥,个人还蛮喜欢。

刚到上海,吃包子,发现菜包子是甜味的,肉包子也是甜的,豆浆豆腐脑都是甜的!根本没法吃!

当地人喜欢的不行的鸭血粉丝汤,我至今无法下咽!

于是就找面食吃,当时满大街只有牛肉拉面,很不好吃!

到了周末节假日到处去找肉夹馍,凉皮,刀削面,油泼面吃。

当时有个舅舅住在浦东,还经常去他那里做刀削面扯面吃,以解思面之苦。

这次疫情不光你吃不到面食,所有饭店关门,大家都吃不到饭店的饭,于是你看网上到处都是做饭的视频,我一个男人在家都做了包子,饺子,油饼,扯面,凉皮,面包,蛋糕等等我能想到的各种面食。

下面这些都是我最近自己做的面食。

你是一个女的,你就不能主动给你婆家的人做一点面食吗?让他们也尝尝北方面食的魅力,同样也能拯救你的胃,为什么你自己不动手做呢?

我想再是南方,面粉总能搞到吧?老话说的好,要想可口,自己动手!你不要指望别人拯救你的胃了,还是自己拯救吧!


谦屹AUTHOR


这个我觉着我有一定的发言权。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从小吃煎饼,馒头,面条和水饺长大的。

我大学毕业之后去了南京,最开始的时候对南京的美食还抱有好奇心,感觉南京的饭还是挺好吃的。

后来有一次早饭吃南京的烧麦,我到现在都记忆深刻。一口咬下去面包着米,天呐!这怎么吃?!!!

再后来我在南京吃饭就吃两个菜,喝一碗汤,不吃米饭。从南京回山东发展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吃饭!


最初之初


首先举个例:我家四楼有一个“东北”小阿姨(吉林)已居住了八年,刚来几年我经常吃到她包的艽菜饺子,近二年她开始吃“米饭”而且向我老伴学烧“苏帮菜”。开始吃东北大米现在反而要吃“苏州”一带岀產“稻米”,我问她:啥体要吃苏州米?她回答一字:糯!我讲奈苏州话有进步“哉”!说明北方人到南方工作生活习惯“客随主便”。


苏州西园


本人黑龙江人,05年山东读大学,11年杭州工作,我来谈下亲身体会。在黑龙江没感觉大米还有什么好吃不好吃的,不都一个味道么,当我去青岛上大学后,我承认大米饭也是分好吃难吃的。学校食堂第一顿饭,直接打了六两米饭,第一口,哎呀我勒个去,这特么是米饭?卖相难看不说吃到嘴里特么的跟掺了沙子一样,难以下咽啊,从那以后我变成了山东人,吃馒头,总吃馒头开始不习惯,因为在老家馒头都是偶尔吃一次的,主食大米。但是想到那个大米饭,我还是啃馒头好了。就这样吃了四年山东馒头,后来感觉山东的馒头还挺好吃的,哈哈。再后来去杭州工作,想着江南嘛,米饭应该很好吃,结果,我尼玛,这特么还和山东米也差不了多少。各位,江南啊,杭州啊,米饭这么难吃,而且这也是他们主食啊,想吃馒头都费劲,心中一万个草泥马奔腾。后来我就很少在外面吃米饭了。随着生活越来越好,现在杭州的小饭店米饭品质也越来越好了,不像以前一样用两季米了,现在基本都是一季米,吃着还可以接受。东北地区基本主食米饭,中原地区基本面食,虽然两个地区吃的不一样但是来到南方遇到的困难差不多,东北人感觉米饭不好吃,闹心,中原人觉得面食选择机会少,也闹心,哈哈


爬上喜马拉雅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土生土长的甘肃省酒泉地区瓜州县农村打工女一枚,从小吃面食长大。

岁着年龄的长大,我去了南方上海,开始了打工之旅。

初次到上海的我,开始吃米饭,吃炒菜。南方的炒菜口味,都是扁甜、我一个北方人,从小就喜欢吃咸菜,加醋,加辣椒,南方的菜吃起来不习惯。

时间久了,吃习惯了,就慢慢接受了吃甜食菜的习惯。

因为:长时间吃不到家乡的味道,慢慢口味也适应了外地的饭菜味蕾。

现在的我,以习惯了南方口味。在南方的我,大多吃菜都是上海扁甜口味,也学会随乡入素的习惯口味。偶尔,也想吃,老家的面食,就自己动手自己做家乡口味的面食。

几年回一次家的我,还是喜欢家乡妈妈的味道,面食是我的最爱。

我还是更喜欢吃自己家乡的味道。


范建红


我生在北方,记得93年高中毕业后,去深圳打工,当时在平湖镇一个服装厂上班。

一天三餐都是米饭,早上是稀米饭,中午晚上都是蒸米饭。吃的我特别难受,有好长时间总觉得肚子吃不饱,十分想念家里的面条,有时去厂外买面条吃,但那味道绝不是家乡面条的味道,当时想家里面条的味道,只想流口水。

我本身特别喜欢吃面条,以前在老家,中午一般是面条,早晚都是稀饭(南方人叫面糊)。面条有多种做法:有汤面条,捞面条,炸酱面,蒸面条。

现远嫁到南方,还是吃大米,不过现在早已习惯。但如果回到北方老家,住上一段时间,吃不吃米饭也无所谓。





稻田阳光明媚


北方人,一日三餐主食馒头、饺子、面条、包子,基本以面食为主,间或米饭,偶尔喝大米粥。

若是天天在南方吃米饭,我觉得至少我不行。近天命之年,吃惯了面食,不习惯。可能在南方待时间足够长,慢慢会习惯。

犹记得儿子到贵州旅游,18天后回来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吃米饭吃腻了,到处找面食。我和妻子预备退休后到云南或贵州去,开个面食店,一解像我儿子那样旅游云贵之人的面食之馋。当然,那儿肯定早有,我们去锦上添花,让大家多一个选择。

估计,那时,时间长了,我也能习惯。




江湖有多远1


我是河南人,在东莞部队呆过3年,用我的切身体会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起初,我跟你一样受不了一日三餐吃米的习惯。我本来不偏食的,但南方米没北方米好吃,菜不放调料,淡而无味,汤好像从不放盐,真的吃不下。好在有玉米,鱼和海鲜,水果,我就吃这些,每顿只能吃五成饱,总是处在半饥饿状态。

后来,我自己动手做面食。部队还有2个领导和一个战士是北方人。我买来面粉,发酵,做蒸馍,饱子,饺子,烙饼,烙煎饼,做面条,炸油条,做菜莽,做蒸菜。

自己动手,做自已喜欢的食物,不仅吃得舒服,几位北方人也吃得舒服。南方人也跟着吃,改善了口味,调剂了生活。

口味是小时候养成的,成年后很难改变。无论在哪里,都有卖面的,你可以自已动手做自己喜欢的食物。


以诺千金007


北方人确实是喜欢面食之类的,我就是北方人,现在在西南,说北方人顿顿吃大米有点过了,现在饮食文化南北互通,在任何地方,南方和北方的食物基本都有,如果自己吃不惯大米,完全可以自由选择,对,有的管饭的企业,中午晚上都是大米,但早上你可以吃馒头包子之类的,很少听说异地人因为不习惯饮食而撤离某地的,很多都是不适应气候,生活习惯之类的。

刚开始的时候,真的不习惯吃米饭,后来发现,你想顿顿吃米饭都不现实,早上一般都是包子 油条豆浆或者面条,就中午一顿米饭,晚上有可能是冒菜,火锅,或者米饭其他的,所以就算在南方,吃米饭的概率也是2/3,我父母去深圳给我大哥带孩子,待了一个月实在待不住,夏天太潮湿了,而且感觉处处拥挤,整天待在屋里,把人憋死。还有一个朋友到成都做生意,老是起湿疹,被迫撤离,回去就好了,今年过年去攀枝花,那边比北方干燥的多,鼻子不舒服,喉咙不舒服。所以比起饮食,气候和生活习性更难适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