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過度“親密”也是一種傷害,你把握好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了嗎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裡,養兒是為了防老的,孝道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孩子是自己辛苦養大的,到老年之後,孩子就必須陪伴在父母身邊孝順父母,照顧父母,否則就是不孝的表現,今天小編提出的觀點看似有違背傳統的孝道,但是各位不妨繼續看下去,看看小編的話有沒有道理

父母與子女之間到底應該如何相處?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這樣的思考,因為我們總是扮演著其中一個或者多個的角色,其實在心理學的範疇來看,孩子如果想要活出自我,獲得屬於自己的人生,就不能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光環或者陰影之下,學會“背叛”往往是孩子開始獨立的第一步。

過於親密的親子關係,往往代表著雙方處於一種共生的關係,孩子與父母之間沒有自我的界限,雙方互相依賴,孩子小的時候,依賴於父母的照顧,父母則寄託過多的感情和控制慾給孩子,隨著時間越長,控制慾可能越明顯,孩子的依賴性也會越強。被父母所掌控的孩子,不利於自我的發展,同時也不利於新生家庭的組建。而且最重要的是孩子很得到快樂,最近春節檔上映的《囧媽》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種親子關係,影片中的徐伊萬雖然已經人至中年,他的母親卻依然對他的生活瑣事不斷干預,而男主徐伊萬也對此痛苦不堪。

對孩子過度“親密”也是一種傷害,你把握好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了嗎

生命之所以精彩,是因為每一個不同的個體之間有著不同的人生,每一代人的生活都是完全不同的,下面小編就從幾個方面來說一說為什麼孩子與父母之間關係不要過於親密。希望能給各位帶來一定的思考

1、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永恆主題是分離,而不是在一起

如果說愛情的誕生是為了長相廝守,那麼親子之愛,從它開始建立的時候,就是在為分離而準備。

我記得以前媽媽跟我抱怨說:“我覺得我們的關係沒有你小時候那麼好了,那個時候你什麼都聽我的,現在卻如此的叛逆。”

是啊,那個“聽話的我”愛起來應該會比這個“倔強的我”更容易吧!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長經歷,從母親身體的一部分分離,從原生家庭分離,構建自己的新生家庭,當然這其中,還可以進一步細化。

比如你牙牙學語,你蹣跚學步,你依戀母親,你跟隨父親,你結交朋友,你上學外出,你工作創業,你最終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每一步成長都伴隨著分離,可以說沒有分離,就沒有成長。

小時候的你聽媽媽的話,慢慢的你有了自己的想法,你有了自己的主意,青春期的你只想自己說了算,上了大學,畢了業,你可以自己說了算,這就是你的成長過程。

而要做到、做好這個過程,父母高質量的愛是關鍵,即如果一開始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離開,更好的獨立,而不是在自己身邊,做一個聽自己話的乖孩子。

對孩子過度“親密”也是一種傷害,你把握好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了嗎

2、孩子從一開始,就和父母“共生”在一起,那他就不可能過得好

“共生”在心理學上,在精神分析領域是一個很普通的心理學術語,通俗來講,所謂的共生就是“不分你我”,相互依存。

人們覺得孩子離不開父母,其實很多時候,恰恰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不懂得分離的父母,即使孩子成年、結婚,也要努力保留住對孩子的控制。

有一位朋友和我講述了她表姐的經歷,表姐和她同樣都考上了大學:但是表姐當年沒有讀高中,因為阿姨捨不得她離家去上大學,後來表姐上了家鄉的一所衛校,在叔叔的安排下進入公安部門成了當地的公務員。

再後來表姐結了婚,因為阿姨還是捨不得她離開家,所以讓姐夫跟他們全家住在一起,結果姐夫覺得自己好像始終也無法融入這個家庭,最終還是跟表姐離了婚,表姐如今已經36歲,卻仍舊跟父母住在一起,尋找著她的下一任伴侶......

我無法去評說這件故事的好壞,也無法知曉那些我並沒有聽到的細節。但我總是無比惋惜的在想,如果這位阿姨不是那麼“捨不得”女兒離開,如果當年她“忍痛割愛”的容許表姐獨立,去探求自己的人生,如今的故事會不會不太一樣?

對孩子過度“親密”也是一種傷害,你把握好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了嗎

3、超越父母,過得比父母好,並且不必內疚

我的一個粉絲從前給我說他的媽媽有一次對他說,你現在做事情總是不聽我的,你越來越不孝順了,曾經的你總是問我該怎麼做,現在問都不問。

那段時間他剛剛交女朋友,所以媽媽就認為這是他在聽另外一個女人話的原因。然後他反駁道,我要是都聽你的,那豈不是也會過你們相同的日子,重複你們的人生。

這位粉絲說的很在理,超過爸爸媽媽,就意味著要用不同於他們的生活方式來應對新的挑戰,即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不孝”,如果處理不好就會有產生心理陰影,很多時候,一些人因此產生了抑鬱,就壓抑自己的生機和創造力,最終失去了超越的能力。

所以為了防止這樣的狀況,爸爸媽媽能夠在孩子還小的時分,就鼓舞孩子表達自己,做自己,並且爸爸媽媽自己把自己的生活過好,爸爸媽媽自己過得好,孩子才會勇於脫離爸爸媽媽,做他自己。

爸爸媽媽和孩子,是不同的個別,就像不同的細胞,共生是不可能發展成組織,不可能發展成有機體的,靠得太近,關係太好,往往就會彼此擠壓,彼此消耗,給予孩子空間,給予爸爸媽媽自己的生活,這是最好的選擇。

真實的愛是尊重孩子的生長,在合適的年齡去引導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上廁所,自己能做的工作自己做!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讓孩子懂得支付和感恩。

真實的愛是在給足孩子安全感的一起告知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來,教會他們如何正確和他人交往,當孩子們之間出現矛盾時,只要沒有太大的風險,就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吧!

真實的愛是當孩子漸漸長大時,你也要漸漸放手,不要做包攬爸爸媽媽,不要替孩子做決議,讓孩子變得有主見,也學著為自己的決議承擔結果,不管是好是壞!

真實的愛是告知孩子怎麼安全過馬路,並漸漸讓孩子去試驗,而不是每次都由你抱著。告知孩子遇到風險該怎麼辦,能夠向誰求助,而不是一味把孩子關在家裡!

要知道,孩子離不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從來就不是件值得驕傲的工作,真實愛孩子的爸爸媽媽,一定是期望孩子離開自己也能照顧好自己的!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