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从《圣教序》入手吗?

云逸书院


从理论上来讲,学习书法从篆隶草行楷任何一个书体开始都行,从哪一位书家开始都行,从哪一个字帖开始都行。

但是从实践上来说,我们还要考虑到上手难易程度的问题,就像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但是真正以兰亭而得名的书家却鲜有听闻。所以要根据不同人,兴趣,不同的程度来进行书体,书家,字帖的选择。

可以从篆书锻炼线条开始入手,到隶书,体会提按变化,对毛笔,线条都有一定控制力之后,再选择临写魏碑、楷书,或者直接入手行书或草书,都是可以的。这样的好处是,较早体会书法之美,各种书体都有一个概念,我们学书法不只是学个技法,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由此作为一把钥匙,进入艺术之门,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培养自己创造美的能力。当然,你可以成不了一个著名的书家,但成为一个品位高雅,审美能力正常的收藏者、鉴赏者更好。


圣教序确实是行书学习路上不可避开的一座高峰, 几乎历代书家都是从它这里取法学习。但由于是集字、碑刻,笔路转换,笔画的精细程度都有所不足,对于初学者锻炼笔画控制,体会行书的气息连带不是很有利,我的建议是可以从圣教序入手,但要另外配备一些墨迹书贴以供参考,比如二王手札,用来体会它的用笔——真实书迹和碑刻拓本是很不一样的。另外王铎,赵孟頫、查升都有圣教序的墨迹临本,可以拿来参考。

二王手札,平安修载帖

赵孟頫临圣教序

查升临圣教

最后,最好有老师带你入门,否则临帖都找不到门路的。进步慢,疑惑多。


雷水初六


可以的,圣教序是有名的临贴作品之一,现在学书法条件好,临贴入门进步快也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我那个年代因为在农村家里也穷没有字帖,所以时间久了再临贴也临不好了,但我依然坚持了下来,看到也有喜欢赞赏我的书法的,真的很高兴。

我这几天写行草,临贴发挥不了我的风格,还是献丑让大家看下我的作品吧!

我文笔不好不会表达但尽力回答了,祝愿有缘的你和家人身体健康财源广进!!!





明丽毛笔书法


我就谈谈我自己学习书法的历程,以及我的一些真实感受。

首先要明白《圣教序》有两种版本,一直是怀仁和尚集王羲之的行书形成版本,一个是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楷书版本。一般说《圣教序》都指的是怀仁集字《圣教序》。

学习书法,尽量从楷书学起,我自身体会顺序:欧颜柳赵(网上大多是颜欧柳赵)。我为什么这么讲呢?主要是你开始要学颜体的话,对于笔法细节会学的不到位,欧楷比颜楷细节处理得好,对笔画基础有很牢靠的巩固。颜体看似易学,但没有楷书基础,不好写出气势,很容易写出把端庄大气写成傻大黑粗。

学好欧楷,便有了基础,再去临摹行书,而《圣教序》就是最好的范本。欧楷与《圣教序》一脉相承,又几乎是同时代的产物,具有绝对的关联性。

如果不学楷书,直接上手《圣教序》,你写出来的字绝对是得了“软骨病”,没血没肉;如果你从楷书练习,又不去适当地练习行书,可能会显得楷书呆滞,无神。同时学习两种书体,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书法啊,一定要好好临帖,也更要多多思考,尽信帖等于无帖。临帖不是写字,临帖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总结经验,得法。

书法无期,慢慢学吧;书法无欺,来不得半点虚伪!











袁文止戈


学书法,我一直在路上……因为自感资质笨拙,所以,一直跟随老师。老师是我学书路上的引路人,感谢老师的不吝付出,悉心栽培。以下,也算是我的书法老师们的一些经验吧,分享给你及热爱书法的朋友们。

学书法,如果学隶书,那么建议你从《曹全碑》开始,之后,如果你喜欢厚重风格可选《张迁碑》、《鲜于璜碑》、巜好大王碑》;如果你喜欢秀逸风格,可继续临《石门颂》、巜礼器碑》等等。

学书法,如果学楷书,我的书法老师傅绍尉说是从钟繇的小楷学起,之后再学王献之、王羲之的楷书。这个我没有去实践。廖炳智老师则建议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开始,这个我也没有去做。我的楷书是从颜真卿的《李玄靖碑》学起的,因为苏洪强老师说,巜李玄靖碑》比较古拙和我曾经学过的巜张迁碑》有相同的味道,后来我还学了颜真卿的巜勤礼碑》,这个至今还没学完……

学书法,如果学行书,我的书法老师傅绍尉也是建议从《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开始。所以说,如果你有一定的书法功底,写行书从《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开始完全是正道,还有写这个碑帖,傅绍尉老师给的建议是写原大,练习纸可用手工毛边纸,笔用(见图)平均一星期写坏一支。

好吧,以上就是学书法路上,我的书法老师给我的一些指点,如果可以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也可以给我更好的建议。








千叶书院祝秀老师


《初学行书不宜选《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为入门教程,笔者谈两点建议》很多朋友曾经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楷书基础,初学行书以《圣教序》入门,起点是否有点高。其实恰恰相反,没有一点基础的人就直接从圣教序入手更为合适!大家觉得呢?



云逸书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有关历史。《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

由此可见,褚遂良版《雁塔圣教序》为楷书,《集王字圣教序》为王羲之行书。初学书法是否从《圣教序》入手这个问题,我的经验是初学应从楷书开始,所以我的回答是初学书法可以从《雁塔圣教序》入手。至于《集王字圣教序》等有了楷书基础后再去学习。

有人也许会问,不是说楷书应学颜欧柳赵楷书四大家吗?怎么说可以从褚遂良的褚楷《圣教序》入手。问这个问题的人显然是不了解褚遂良及其书法成就。我来再介绍一下书法史上唐初四大家之一的禇遂良其人其书。

褚遂良(596-659),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唐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唐高宗即位后,历任吏部尚书、左仆射、知政事等职,封河南郡公。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贬职而死。其书法继二王(羲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以后,别开生面。晚年正书丰艳流畅,变化多姿。后人把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碑刻有《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等,《雁塔圣教序》是其楷书代表作。

不仅如此,唐初的虞世南还是褚遂良的舅舅,在他学书的过程中,受到欧阳询和虞世南的指导。加上他本人刻苦,认真追摹二王书法,并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他的书风又影响了在他之后的颜真卿。上承欧阳洵下接颜真卿。在唐朝及其后的几百年间褚体可以说占据着相当的高度。就是现如今,有资料显示,如果写一手欧颜柳赵正宗的楷书作品肯定很难挤进书法国展大厅,但凭一手褚体的楷书作品却屡屡获得国展奖项。

既然褚遂良楷书这么厉害,那有什么特点呢?

《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有以下两个鲜明特点:

其一,褚体《圣教序》鲜明特点在笔画运笔上采用方圆兼施,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起伏顿挫,笔画粗细分明,行笔迅速,弧形线条居多,即使是短线条,也有一咏三叹的情调。弧线的大量使用,使原本笔直、坚挺的基本笔画,增加了柔和委婉。这些用笔都使褚遂良的书法显得生动活泼,不局限于原有的形式。《雁塔圣教序》的笔画纤细而俊秀,即使是复杂的波折转笔,也是一丝不苟,毫无须发的遗憾,尽现娥娜多姿之态。

其二,褚遂良《圣教序》鲜明特点在字的结体上一改欧楷瘦硬风格,创造了舒朗劲秀的结体风格。仔细看褚体,因其笔画细致,整体字的结构看起来有空灵之感,在细笔画之中又巧妙地施以粗笔画,起到了稳重作用。无怪乎清代秦文锦评此碑曰:“貌如罗琦婵娟,神态铜柯铁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

又有后人评《雁塔圣教序》,说初唐四家并称书坛,但真正地开启唐代楷书门户者,非褚遂良一人莫属。可以说唐朝中后期书坛风貌是由褚遂良启导的,特别是《雁塔圣教序》更具有创新的时代意义。

看到这里,答案显而易见,初学楷书书法从《雁塔圣教序》开始吧!

下面附《雁塔圣教序》碑帖局部照片




赵国俊书法诗文


可以的,但是注意以下问题。

对于书法的初学者和入门者而言,我们会比较选择兰亭序或者圣教序,这二者来说的话,圣教序的学习价值会更大一些。笔法,单字结构的价值都是非常丰富和高养分的。

你也知道圣教序这种街贴很容易出现四个问题,一定要注意一下。

第一个问题就是结构不准。过这一关的话,需要极大的细心和耐心,写一遍不准,可以重复多遍。一定要善于用眼,也善于做到结构准确。使的时候也可以辅助着用硬笔来临写,并且背写结构,多在那个结构的微妙处下功夫。

第二个问题就是用笔迟滞。这个是很常见的一个问题,那主要原因呢就是眼睛一面看帖,手里一边写,既要注意临写的结构,又要注意笔画轻重安排,写写停停,在运笔的时候便容易出现滞涩弯曲,不干脆不果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也没有别的,就是多临多写,熟能生巧,你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来完成,不要想一气呵成。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应该就会解决问题,如果还是有迟滞的这种现象,可以进行其他用笔的基本的训练。最理想的就是我们在用笔流畅和结构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但是如果说最重要的还是结构。

第三个问题就是虚实不分。楷书一般没问题啊,而行书临习者往往虚实的分寸把握不当,实笔会过细过飘,而虚笔则粗重结实。所以呢,我们练习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何为虚,何为实,何为重,何为轻,不能够依葫芦画瓢。再一个要了解该字的写法之后便可以自如地依照碑处理手下的虚实问题。

第四个问题就是练字当抄书。不能从头抄到尾,无论临好的或者不好的地方,都视而不见一遍过。目的呢,其实是先要解决每个字的造型和用笔问题,写起来不是一遍可以准确完美的,不能每次临写都似乎为了凑一张完整的临作,真要做工夫是做给自己,不成文,支离破碎,捡重点,无疑必须是对自己负责才是。最好的就是仙林一个字,及时的总结优缺点,再纠正的写一遍,如果不行可以再写一遍,但你也不要一味贪多写十遍,那写到最后的时候你都麻木了。





李龘Lida


临帖是书法学习的不二法门,古往今来没有人能绕开这条路而独辟蹊径,也可以说只有临帖才是学习书法的捷径!

今天,我们可以经流通渠道接触到大量古代优秀作品,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选择第一本字帖入门,却也不太容易。 以下就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以供初学者参考。

从何种字体入门?

对于从何种字体入门学习这个问题,可以说各家众说纷纭,甚至也都有道理。从实际情况来看,选择篆书、隶书、楷书而成功者均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人主张可以从行书草书学习。作为一个多年的实际践行者,本着开放的态度,不主观臆测,不轻易否定,不认为有哪一种观点是全无道理的!

所以,选择从什么字体入门,除了向有经验者请教外,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下面分别针对篆、隶、楷三种字体,具体介绍一些入门的字帖,供初学者参考。

篆书

首先,我本人也是从唐楷学起的,进而接触魏碑,很后来才学篆书。然而,只有学过后才深刻认识到通晓篆书的重要性,同时更是对楷书理解程度的极大促进。在这之前,我也不太理解从篆书入门学习书法的观点,亲自躬行以后方才领悟其中的道理。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广义的大篆是秦统一六国以前的文字,包含金文、籀文以及六国古文等。小篆是秦以后李斯创制的。我们前面说的,方便初学者起步的篆书专指规范的小篆。

小篆结构均衡对称、用笔简单。笔法可以说只有一种,就是粗细一致的线条。笔画分直线和弧线两种,写的时候起收笔藏头护尾,中锋行笔,这也是其它各种书体最基础的技法,所以说小篆很适合初学者。但是,从小篆入门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写篆容易识篆难!而学习篆书识篆又是必经之路,不仅对于学篆本身,了解汉字演变规律,对于今后广泛涉猎其它书体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就综合写篆与识篆两方面推荐一些字帖和工具书。初学小篆,首推王福庵的《说文部首》,它不仅适合临写,同时也是识篆的入门必备。然后可在李斯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中任选其一精练。此四品优先选择前二品,因为后二品工艺属性更强些,艺术性就相对较弱。唐代李阳冰要下一等,不建议初学者选择。秦篆入门后,可以自行了解清篆,例如邓石如,赵之谦,吴让之等人的作品。

识篆方面,《说文部首》《篆法百韵歌诀》和《说文解字》是必备三大法宝。《说文部首》就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创,并且沿用至今的“部首检字法”,可选择前文介绍过的王福庵的版本。《篆法百韵歌诀》是清代沙青岩所撰,附在《说文大字典》篇首,是针对篆书造字法与楷书差异较大的一些特殊字形而专门编撰的速记口诀。

隶书

隶书也是方便书法初学者入门的一种书体。虽然在用笔上,隶书较篆书略显复杂,线条产生了粗细变化,后期长横与捺画出现了波磔,但在结字方面,隶书变篆书的圆笔为方笔,却让书写更加简易、方便。隶书和小篆一样起源于秦代,盛行于汉代。“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

隶书字帖,可选择范围较为广泛,其中《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乙瑛碑》等,都适合初学者临摹。《张迁碑》运笔以方笔为主,方圆兼备,结字古朴厚重,一任天然,大巧若拙。《曹全碑》以风格秀逸多姿,结体匀整著称,尤其适合女性学习。

由隶书入门学习书法,一定程度后,可由此上溯篆籀,亦可向下涉猎草、行、真三体,可谓是非常方便的一个法门。

楷书

现代人学习书法,之所以选择楷书入门者最多,着实是因为楷书最接近于目前通行的正体字,最易于辨识。并且还有许多人天真地以为,只有楷书是书法的基础。其实、篆、隶、楷没有哪种书体不可以作为基础学习,何况从汉字发展演变的顺序来看,尤其是业余习书者最为津津乐道的唐楷,反而是最后出现的。

关于楷书的选帖,如果从唐楷入手的话,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都可以选择。欧阳询也可以,但是欧字难在学出个性,容易形成千人一面的局面,尤其是北方某地那二位,名字不提了,把以“险绝”著称的欧楷写成了意象平平、呆板僵硬的美术字,还满世界的误人子弟,真是害人不浅!褚遂良可以学他的《雁塔圣教序》,但更推荐《倪宽赞》和《大字阴符经》,因为后者是墨迹版,前者是碑版。能看到墨迹版的字帖,这也是从楷书入门学习的一大好处。所以,我在这里还要推荐一下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因为也是墨迹版。颜真卿的推荐《勤礼碑》,这是其晚年时期的成熟作品。

另外,学习楷书千万不要只局限于唐楷,其实魏碑的世界更有大气象。唐楷是楷书发展成熟后的产物,已达极致,再无发展空间。而魏楷是过渡时期,返到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初学可选择较为工整的《张玄墓志》《张猛龙碑》等。

总结前人的经验,我认为从四个方面入手,可以解决入门难的问题。

一是起步正。

这是说要选好帖。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的名碑名帖多如牛毛,该怎么选,的确很让人头痛。我的经验,就像找对象一样,既要参考老师和朋友的意见,更要自己做决定。现在条件好了,在手机上就可随时随地找到古人留下的碑帖,先看眼缘。确定一个略大一点的范围,再动手练练,不合适就换,一旦感觉对了,就定下来。买帖也很重要,虽说现在网购很方便,我还是推荐到实体店去买,而且要到大书店,买专业出版社的,正版的,清晰度高的,印刷质量好的。

究竟以何种书体入门也很重要。关于书体的特点,苏轼讲过一句话:“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关于“真”,我的理解是不仅指楷书,也包括隶书和篆书,都是静态书法,是帮助我们打下书法基础的书体。因此,篆书、隶书和楷书,都可作为入门的途径。

篆书由于离生活较远,辩识有一些困难,使用范围也较小,练习的人不是太多。但篆书线条单一,笔笔中锋,且容易练习。隶书作为由篆到楷的过渡书体,与篆书和楷书都有可通之处,学好后无论是上溯篆书,还是下接楷书,都很方便,而且有古意。所心,选择隶书入门的人很多,不少书法培训班也是先教隶书的。选择楷书入门的人最多,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褚遂良、虞世南,魏碑中的《张玄墓志》《张猛龙碑》《石门铭》,以及康有为极力推荐的《龙门二十品》等,都可选择。我个人的观点是,选的帖要符合自己的心性,笔法易于理解和掌握,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方便进入行书。所以我选择的是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

二是方法对。

选好了帖,接下来就是练,练的方法主要是两种“临”和“摹”。起步最好是先“摹”后“临”,“摹”写可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帖字的笔法、间架、精神和面貌。启功老推荐过一种“摹”的好办法,用透明的薄塑料纸蒙在帖上写,墨中加一点洗衣粉或洗涤灵就可以解决墨不留的问题。我也试过,很方便,写过后把塑料纸洗好晾干第二天还可以用。一本帖一次只“摹”一张,连续“摹”一段时间,熟记于心了再“临”,“临”的过程中发现有与帖不合的地方,再“摹”,如此反复进行,只到与帖写的几乎一样了,再换一张。

三是研究深。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一些书法理论,了解一下书法的流变,与书法有关的文化、思想以及观念等,在掌握技法的基础上,提升个人修养和境界。二是研究笔墨纸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有各自的性能和特点,学习书法必须了解它们,要用对的不用贵的,让自己的练习能够事半功倍。三是研究自己临摹的碑帖,知道帖主人的历史和创作背后的故事,能与帖主人心性相通,自然更能进入情况。

四是练习恒。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书法和其他艺术一样,也需长期苦练。我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平时工作又压力山大,但既然决定学书法了,就要持之以恒。每天早起半小时,或晚睡半小时,写多写少天天练,不间断。最怕的是有时间了写半天,没时间了半年不写。如果实在是没时间了,就把帖拍在手机里,从看朋友圈、刷微信、微博等时间里挤出一点,读读帖,用手在自己手上、腿上划一划也是好的。

我自己也只是一个书法入门者,大家互相学习。








圈子的生活


《圣教序》是怀仁集王羲之字所成,怀仁为王羲之的后裔,奉唐太宗之命用了二十四年的时间,尽集王字,大者摹缩,倚者扶正,都收在“序”“记”之中。由于至今尚未发现有王羲之的真迹流传于世,因此《圣教序》变成为我们的珍贵法帖。对于初学王体行书者来说可以在有一定楷书基础上再着手《圣教序》为好。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圣教序》纵横飘逸又变化无穷,也就是说技法特别丰富、多变。没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是很难去把握它的技法,更别说精气神了。说通俗一点细节特别多,让你很难去把握。可以说临《兰亭序》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功力是很难掌控的,写得不好就会变得非常俗气。

 

2、《圣教序》是集王平日所写的靓字所成,怀仁尽集王字,单字好把握。我想王羲之在平日所写的应都是较规矩的,较讲法度,在不失法度中产生的。我们拆解圣教序单字进行探究:单字的笔法、法度是可以很好讲究的,是较有规律可循的。为初学者提供了方便。

 

3、因此,初学行书可以尝试从《圣教序》开始,当然这是要在有老师的指导下,才能进入学习状态。单字写好后,再转学他贴,也不至误事,其实一开始学行书正应从单字着手,循序渐进。





墨之印


我认为可以,只要你喜欢圣教序,肯于钻研就一定会成功。当初我学书法有人和我说要从大字练起,可我就是想练小楷,于是就这么一路练下来了,也还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写的初见模样。

无论练什么字体,要想练好,我认为都离不开一下几点。

1、有一颗赤诚的心,有坚持下去的勇气,能够不懈地努力。

2、要了解正确的练字方法,不能随心所欲,对待字帖要保持尊重,我看过太多人练字不是临摹字帖,而且抄字帖,不会读贴,不尊重原帖去练习,练多久都是虚度光阴。

3、找到能给予自己指导的老师,老师就是一盏明灯,能在迷雾中指引初学者正确的方向。

我正在练的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