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腦起搏器手術有哪些優勢和弊端?

腦深部電刺激器 (英文縮寫DBS,俗稱腦起搏器)是帕金森病手術治療的主要術式。其原理是,在帕金森患者腦內異常興奮區域植入直徑1.27毫米的電極,電極尖端有四個刺激觸點接觸腦組織,埋在胸部皮下的脈衝發生器發出脈衝電刺激,通過皮下延伸導線,傳遞到電極,作用於大腦異常興奮區域,糾正其不正常的放電,從而控制帕金森病的症狀。

腦起搏器被認為是繼左旋多巴後,帕金森病治療的第二個里程碑。腦起搏器可明顯緩解震顫、僵硬和動作遲緩等運動症狀,對藥物引起的運動障礙併發症效果尤佳,可減少藥物治療劑量等等諸多優點。然而,手術治療也存在一些弊端。

帕金森病腦起搏器手術有哪些優勢和弊端?


腦起搏器手術的優越性

一、可逆

與蒼白球毀損術和丘腦毀損術(細胞刀)不同,腦深部電刺激療法是完全可逆的,非破壞性的治療,不毀損神經核團,通過給電改善神經功能。植入體內的裝置為某種目的也可移除,為帕金森患者保留了未來進一步接受其他治療的可能性。

二、可調控

手術以後,體內的神經刺激器參數可以通過體外遙控器無創設定腦深部電極的電流、電壓、頻率及電極位置等多個因素來調節和調整,以適應疾病進展和變化,從而達到最佳的症狀控制。這種程控可以請專業醫生用程控儀檢查神經刺激器的工作狀態,並根據病情和反應設置合適的參數以及檢查電池的使用情況。也可以使用簡易遙控器在醫生設置的範圍內在家裡進行小範圍的“程控”。

三、可體驗和精確

植入電極後,通過臨時刺激器模擬接受腦深部電刺激治療的情況,根據帕金森患者的反應進一步驗證、調整電極,使其達到最佳位置,以取得最佳效果。這種臨時刺激的方法,給病人和家屬有幾天的適應、體驗和觀察的時間,再決定最終和最佳的手術方案。減少以往手術由於患者緊張等因素造成療效判斷不準確的現象。

四、可發展

手術保留正常腦組織的神經功能,為以後可能出現的新方法創造條件,也就保留了患者獲得新生的權利和希望。

五、可雙側手術

許多帕金森病患者的雙側都會受到影響,但毀損雙側蒼白球或丘腦,容易出現嚴重的併發症。而腦起搏器則很少出現副作用,這是病人樂於接受的重要原因。

六、安全有效

腦起搏器對帕金森病的控制以被證實是有效且安全的。自1996年起至今,已超過60000名患者受益於該療法,它一直以來都保持高度的可靠性,並且耐受性也相當良好,很少出現副作用。

腦起搏器手術的弊端

一、費用相對昂貴

儘管可充電技術在腦起搏器脈衝發生器中的應用,大大延長了脈衝發生器壽命,降低了更換脈衝發生器的頻次,但植入腦起搏器的手術費用仍然比較昂貴。

二、部分症狀改善有限

腦起搏器與藥物治療類似,主要是控制症狀。隨著帕金森病病程延長,病情本身還會發展。腦起搏器對平衡、姿勢、步態、吞嚥、言語等軸性症狀改善有限,尤其是對藥物治療無效的凍結步態和構音障礙效果不佳。

三、手術植入存在風險

腦起搏器手術雖然是微創手術,但仍存在手術併發症風險,只是風險很低而已。併發症包括電極植入引起的腦出血、皮膚感染和破潰、肺部感染等,其中腦出血是最嚴重的併發症。我們自2000年開展該手術以來,在近1400例腦起搏器植入手術中,腦出血的發生率約為1.5%,幸好都是輕微出血,沒有發生嚴重的或有後遺症的腦出血。

綜上所述,帕金森病腦起搏器手術即有其獨特的優勢,也存在一些弊端,帕金森病人在選擇治療方案的時候,務必要聽從主治醫生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