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巧姐为什么从来没在贾母跟前出现过,贾母不喜欢她吗?

钱小刀娱乐


你这个问题暴露了你没看过《红楼梦》的事实!你下次借本书看下。宝玉跟巧姐一起见贾母,贾母让宝玉给巧姐讲烈女传,宝玉讲到人家私奔!


楠溪易1997


作为金陵十二钗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巧姐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出场的次数可以说寥寥无几,几乎没有存在感。而作为贾家年纪最大和年纪最小的两个人,曹雪芹也并没有安排贾母和巧姐同框出现,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但是,我们并不能据此就做出贾母不喜欢巧姐的判断,相反我认为贾母应该是非常疼爱巧姐的,理由如下:

第一,巧姐在身份上有先天的优势

在《红楼梦》中,巧姐的身份是王熙凤与贾琏的长女。根据书中描写,王熙凤在贾家拥有非常高的地位,不仅是荣国府的实际管理者,在秦可卿去世时还协理了宁国府。当然这与王家的地位和她个人的管理能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王熙凤深得贾母的欢心。从林黛玉进贾府时,王熙凤“放诞无礼”的表现和贾母对她的态度中便可看出端倪。拥有这么一位在贾母那里得宠的母亲,巧姐的待遇自然也不会差。

第二,巧姐在贾府的实际待遇很高

小说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贾母对于巧姐的态度,但我们仍然能够从巧姐仅有的几次出场中窥探一二。第四十一回写道:“(巧姐)忽看到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头哄她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从中可见巧姐在贾家备受宠爱,想要什么东西,必须马上得到满足,稍有迟缓便等不及哭闹起来,可以推测平时她在贾家受到的礼遇应该是非常高的,这难保与贾母的宠爱没有关系。

既然巧姐深得贾母喜爱,那么曹雪芹为什么没有安排她们见面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这是由《红楼梦》文本结构决定的。

根据巧姐的判词可以推测,左右巧姐命运的主要关系人为刘姥姥、板儿和她的舅舅王仁。贾母与巧姐见面与否并不会对文章脉络和故事走向产生任何影响,因此被作者忽视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红楼梦》中出现了众多人物,不可能安排每一个人物都见面。

其次,巧姐被安排进金陵十二钗正册,说明这个人物在整个《红楼梦》中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势必会对其进行刻画和描写。

比如同样是金陵十二钗且出场有限的秦可卿和贾元春,都有重点段落描写。而前八十回巧姐出场却非常有限,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其在八十回后肯定会有重要情节,届时安排贾母与她见面也不是不可能。

最后,巧姐在前八十回中年龄较小,且经常生病。

第二十一回“染了痘疹”,第四十二回“撞了花神”,考虑到贾家人对她的宠爱,可以推测她出门的次数应该会比较有限,那么见到贾母的机会便很少了。

由此可见,书中没有巧姐与贾母见面的描写既是由小说的结构和主线决定的,也与巧姐自身存在关联,同时贾母对巧姐应该是喜爱的,只是在程度上可能比不上宝黛,但绝不可能不喜欢。


三夢遊水


在小说《红楼梦》里面,巧姐的确是从没有和贾母一同出现过的,但这是由很多的原因造成的,并不表示贾母不喜欢这个孩子。

一,在古代,富贵人家的小孩子,都是由乳母来带大的,是很少能和他的父母在一起生活的。

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无论是在帝王之家,还是在公候王府里,出生的小孩子,都是由一个,或者是几个乳母来抚养他们长大的,他们是不会和普通人一样,孩子是时刻不离的跟随着妈妈的。

再说,就像王熙凤一样,很多大家族的母亲,都是要负责整个儿家族的管理事务的,每天还是很繁忙的,也就注定了她们是没有多少闲暇的时间来照顾孩子了。

所以说,即使是王熙凤在贾母那里,她的孩子巧姐也未必是会在她的旁边的,所以,贾母也就没有机会见到巧姐的。

二,含饴弄孙,固然是一种乐趣,但贾母可是仅限于自己的年龄大一些的孙子辈的。

别说巧姐了,就连贾母唯一的嫡亲的重孙子贾兰,都是很少有机会能和贾母在一起的,贾母唯一一次想到贾兰的,就是给他留了一碗肉吃。

贾母的确是喜欢孩子,但得是长大一些的孩子,像宝玉,黛玉那么大的才行,就连已经上了学的贾兰都还小,那就更不用说才只有几岁,连话还都不会说的巧姐了。

三,在贾母跟前的规矩比较大,巧姐太小了,她可是学不会的。

作者借着黛玉的眼睛,给我们展现出了众人在贾母跟前的规矩,这么多的人,是没有一个敢出大声说话的,但要是像巧姐这样的小孩子在场的话,那可就麻烦了。

小孩子一不顺意,就会不管不顾的大哭大闹起来,那就得有人来哄她,这样一来,屋里可就热闹起来了,用不了多久,贾母就会烦燥起来的,还怎么能够颐养天年呢。

或者,孩子要是拉了,尿了的话,那屋里的气味可就更不用提了,所以说,年龄太小的巧姐,是没有机会在贾母那里出现的。


谁和蒲公英有约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巧姐太小,而且辈分相差太远。

可以看出来,贾母不喜欢很小的孩子,而巧姐就非常小。

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时,贾宝玉、林黛玉都很大了。尤其是林黛玉他们表姐妹,都是发育中的少女了。所以,连七老八十的张道士,都不敢随便进去看望老朋友贾母。

要知道,张道士可是贾母丈夫的挚友,又是皇帝器重的著名宗教人物,还是这么避讳。

这是因为林黛玉她们都大了,又是夏天穿衣单薄,就算是老道士也要避讳的。

然而,此时的巧姐是被奶妈抱着的。

正常来说,三四岁的孩子就不会整天抱着了,说明巧姐恐怕只有二三岁。

贾宝玉也叫她“妞妞”,说明还是一个很小的孩子。

这么小的孩子,贾母当然不太喜欢了。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已经是40回之后了。

然而,巧姐还是被奶妈抱着出来,还和板儿争佛手。可见,巧姐当时还是一个顽童,最多也就四五岁。

直到贾母去世以后,垃圾舅舅王仁将巧姐卖掉妓院。

但巧姐因为年龄太小,还不能接客,只能学唱唱小曲。而当年小妓女只要来了月经就可以接客,说明当时巧姐也还没到十一二岁,大概也就10岁左右,也是个孩子。

年龄这么小,贾母当然近亲不起来。

况且巧姐似乎身体不好,经常生病。

书中巧姐多次病倒,第21回染了痘疹(天花),第42回撞了花神(发高烧),第84回惊风。而巧姐本来出场就很少,可见她体弱多病。

在贾府中,无论谁一旦生病就会被隔离。仆人生病了,甚至会被赶回家里暂住。

而贾母是个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最怕被人传染疾病。

因为巧姐经常病倒,当然就比较少和贾母接触。


萨沙


怎么说呢。前八十回好像是没怎么出现。

在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中,巧姐被奶妈抱进大观园,巧姐要玩板儿手里的佛手,丫鬟拿巧姐的柚子换了板儿的佛手来给巧姐才哄过巧姐来。

在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中,刘姥姥来向凤姐告辞在和凤姐说话时,凤姐提到一句,“大姐因为找我去,太太递了一块糕给她,谁知风地里吃了,就发起热来。”

可见在贾母带着刘姥姥和众人在大观园中游玩时,巧姐也是在大观园中的。至于巧姐来的时候贾母在不在跟前,这个不好说,书中没有明确写,能明确的就是太太在跟前,而且还给了巧姐一块糕吃了。

在八十四回探惊风贾环重结怨中,巧姐搐风,贾母也是很操心,亲自前往探视。

在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中,巧姐在贾母跟前听宝玉给她讲《女孝经》、《列女传》中的故事。在这里,巧姐不仅和贾母在一起,而且贾母对巧姐也是蛮疼爱的。

当然,对巧姐的这种疼爱,远远达不到对宝玉、黛玉疼爱的那种高度!

至于说为什么前八十回里没在贾母跟前出现(或者说没有正面叙写巧姐在贾母跟前的故事),我想主要还是巧姐年龄太小,需要奶妈在跟前照顾,王熙凤还是巧姐的母亲,书中也没有叙写多少巧姐和凤姐在一起的故事。叙写巧姐和贾母在一起,一是对整部小说的结构和小说的主线人物有没有意义。二是,贾母对巧姐虽说也是疼爱,但远远达不到贾母疼爱宝玉的程度!

阅读书目:

1.人社版红研所庚辰本《红楼梦》

2.人社版俞平伯校注有正本《红楼梦》

3.中华书局程甲本《红楼梦》

4.人社版程乙本《红楼梦》

5.译林出版社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

6.岳麓书社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

7.岳麓书社梦稿本《红楼梦》


尘世中一小书虫


年龄太小,没有太多的描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