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在孱弱的晚清,讓八國列強懼怕,大清最後的脊樑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中國步入了長達近百年的屈辱史。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衝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藉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俄羅斯趁火打劫,從19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侵吞中國北方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根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喪失大量領土、主權和財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清政府於1895年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和澎湖,失去藩屬國朝鮮。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北京被聯軍佔領,劫殺擄掠,放火燒了圓明園。

這個人在孱弱的晚清,讓八國列強懼怕,大清最後的脊樑

就在大清朝被列強被肆意欺壓的這段屈辱史中,有個人卻讓列強都懼怕,這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出生,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等人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1852年,當太平天國大軍圍攻長沙,省城危急之際,左宗棠在郭嵩燾等人的勸勉下,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衛大清江山的陣營。左宗棠在炮火連天的日子裡縋城而入,張亮基大喜過望,將全部軍事悉數託付給左宗棠。左宗棠“晝夜調軍食,治文書”、“區畫守具”,建議大都被採納並立即付諸實施,終於使太平軍圍攻長沙三個月不下,撤圍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從此開始。

1864年,正值太平天國運動和同治陝甘回變,後者並且波及新疆,新疆各地豪強趁機而起,出現了割據紛爭,各自為王的混亂局面。沙俄亦趁機於1871年7月侵佔伊犁。伊犁被攻佔引起清廷重視,清政府派左宗棠率大軍西征新疆,大軍西征新疆的時候,左宗棠已經六十九歲高齡了。新疆地區氣候惡劣,水源匱乏,因此極難用兵。所以在出發之前,左宗棠收集了大量關係新疆的資料,制定好了各種策略,準備在兩年之內收復新疆。而當時清政府出於內憂外患當中,阿古柏集團有俄羅斯和英國的支持,所以很多人並不看好左宗棠能夠擊敗阿古柏收復新疆。左宗棠為了表達自己一定要收復新疆的決心,給自己打造了一口棺材,讓士兵抬著棺材出征。就是為了讓世人看到,自己抱著為國必死的決心,一定要收復新疆的氣概。這不但激勵了自己的士兵,而且還打消了外界對左宗棠用兵的疑慮。就在兩年之內,左宗棠一舉擊敗了阿古柏,粉碎了英國和俄羅斯的野心,收復了新疆。

這個人在孱弱的晚清,讓八國列強懼怕,大清最後的脊樑

1882年3月,左宗棠抵達南京,走馬上任。一路上,他先查看了江蘇清軍的情況,一到南京,便連夜召開高級幹部會議,研究東南海防問題。而且當眾宣佈,從明天起,他將陸續到揚州、鎮江、常州、蘇州、上海等地查看防務情況。

1882年6月,左宗棠第一次出巡上海。當時,他帶著數百名親兵來到上海,不料:上海租借的工部局以他們帶著刀和槍械通過租借,需要照會。左宗棠一聽,大怒道:“上海使我們中國的,他外國人不過是租借這塊地。我們是中國軍人,在中國土地上走,要什麼照會啊!”隨後,他命令親兵們子彈上膛、刀出鞘,隨時做好戰鬥的準備。這陣勢一下子就將洋人給嚇到了,他們立刻清理道路,升起大清的龍旗,發十三響禮炮以迎接左宗棠的到來。 此後巡視,洋人愈加恭謹有禮。第四次巡視時,外國洋行人員和英、美、德、俄、奧等國領事均前往坐船晉謁。這種待遇大清的官員從未有人享受過。

這個人在孱弱的晚清,讓八國列強懼怕,大清最後的脊樑

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歲。他在臨終口授遺折時先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又說:而越事和戰,中國強弱一大關鍵也。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懷恨平生,不能瞑目。”並提出諸多富強之策和對光緒帝的勸勉。清廷追贈太傅,諡號文襄。(闢地有德曰襄。取之以義。甲冑有勞曰襄。亟征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