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歌颂女性的“奉献”,不如肯定她们的“专业”

女医护人员收到捐赠的卫生用品。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今天的节气是“雨水”,气温回暖、河水破冰,鸿雁北归,草木萌动。挺过了寒冬的花花草草,开始迸发出蓬勃的生机。

一大早,两个好消息刷屏:“15连降”和“新增治愈超新增确诊”。18日0时至24时,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56例,连续第15日呈下降态势,其中辽宁、上海、海南、贵州、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含兵团)等8地新增病例降为零。同时,报告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824例)首次超过新增确诊病例(1749例)。在幽暗的隧道中蹒跚许久,我们终于看到了一点微光。朝着光的方向前行,我们终会走进光明。

抗“疫”战场,女性顶起大半边天

这两天,我看到了网友、大V为“剃头出征”女医护人员抱不平,看到企业、妇联等积极向一线捐赠女性用品。在这场战“疫”中,最让人触动的,不仅是无畏逆行的英雄主义,更是那种对个体的尊重、对常识的回归、对生活日常的真实还原。

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并意识到:在这个“战场”上,女性作为重要的力量,不再只是陪衬和点缀,也不是为了烘托母性光辉、强调形象反差而塑造的“典型”。那些男性本位视角的解读不再“招喜”,人们呼吁回归女性本身,去正视并且肯定女性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她们的动人之处不在于“像男人一样去战斗”,而恰恰是携带着女性的特质,靠着知识、经验,悲悯、坚韧,温情、灵动,成为这场战“疫”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目前,身处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中,有多少女性?眼下并没有确切的数据。上海市妇联曾从战斗在疫情最前线的医疗卫生机构获悉,医生中有50%以上为女性,一线女护士更超过90%。

一些零星的报道,也可以支撑起这样的判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中,共有131人,其中女性77人;江西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有138名队员,其中女性88人;山西第一批137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其中有99名女性……另外,无论在记者镜头里,还是援鄂医疗队合影当中,女性也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扩展到整个医疗行业,或许也是差不多的比例。丁香园的一篇文章曾经展示了一项来自《柳叶刀》杂志的研究,比较了医生性别对基础医疗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清单完成度、医患沟通、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患者预后方面,女性医生结果优于男性。

所以,在这场勇敢的逆行当中,我更看到了女性对职业的尊重。她们的独立思维与专业水准,支撑着她们担起重任。这源自奉献精神,在深处也是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共鸣。

陈薇、李兰娟:身经百战的“科研大牛”

“疫”无反顾,是为巾帼。这次战疫中,女性科学家的身影同样未曾缺席。

与其歌颂女性的“奉献”,不如肯定她们的“专业”

陈薇院士。

1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带领团队进驻武汉。4天后,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比现有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这是陈薇习以为常的“加速度”。

2003年,陈薇所在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确定了“非典”的元凶。2004年,陈薇就开始研究“埃博拉”。十年后,西非暴发埃博拉,陈薇率队赴非。当年年底,世界首个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在军事医学研究院研制成功。从“别人家的孩子”到长发飘飘的“清华学霸”,再到如今开挂的“科研大牛”,在陈薇身上,我们看到了知识与责任感对当代女性的赋能。

与其歌颂女性的“奉献”,不如肯定她们的“专业”

年轻时的陈薇。

同样让我们看到这种能量的,还有73岁的院士李兰娟。她给研究生们的第一堂课,总是16字:“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造福人类”。

我们一般将这样的理想称之为“雄心”,仿佛这样的宏大叙事、人类情怀只属于“雄性”。但越来越多的女性知识精英的出现,正在扭转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

焦雅辉、张颖:谁说女性逻辑差?

谈到这次的疫情信息发布,“焦雅辉”恐怕是绕不开的人物。作为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她是调度数万名医护人员的负责人之一。在数次新闻发布会上,由于不打官腔、有条有理、逻辑清晰、数据事实脱口而出,众多网友直言被“圈粉”。专业、干练、利落、温情,是很多网友对她的评价。

与其歌颂女性的“奉献”,不如肯定她们的“专业”

焦雅辉在新闻发布会上。

在接受采访时,她呼吁:不需要用英雄主义去号召医护人员,实际上广大医护人员都是自发、自觉、主动地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工作当中来。只要防护用品到位、工作负荷合理、按时轮换,就能真正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真诚不矫饰,务实不倨傲,很多人如是评价道。

“张颖”这个名字大家或许不熟悉,但她那段“福尔摩斯式破解聚集性疫情”的视频曾在网上广为热传。她用缜密的逻辑分析,破解了天津宝坻百货大楼病例“传播迷局”。

与其歌颂女性的“奉献”,不如肯定她们的“专业”

张颖解释天津宝坻百货大楼病例传播路径。

张颖就职于天津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团队,主要任务就是要锁定病毒的传播路径并研判风险点。“真相只有一个”,张颖需要对感染者进行刨根问底式的询问,并且回到现场去还原整个传播过程,寻找病毒的蛛丝马迹并锁定密切接触者——这其实就是一场“破案”。

或许是从日常辩理的场景中,很多人提炼出“女性不讲理”的结论,继而给女性盖章“逻辑感差”。

但这种观点真的能够站得住脚吗?起码在焦雅辉、张颖身上,我们看到了理性带给女性的睿智,也看到了共情、较真、耐心等感性品格在寻找事实逻辑上的优势。

与其歌颂女性的“奉献”,不如肯定她们的“专业”

方方。

最后,还有一位女性不得不提:方方。这位武汉的女作家用细腻与悲悯,记录着武汉锁城之后的点点滴滴,给密不透风的武汉打开了一扇文字的窗户,这是关乎历史的书写,也是痛感压力的释放。在那些一餐食、一次通话的日常记录中,我们感受着武汉民众对病毒的恐惧,对生活的努力,对未来的坚守。真实的文字,透出的是希望的光芒;越是真切,越能涤荡恐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回到开头,今天是“雨水”,春天因这春雨才有了生机。

在这场战“疫”中,那些散发着光彩的女性还有很多很多,她们或许不擅长豪言壮语,但正如这雨水一般,于无声间给这场战役带来春的气息。她们来了,不论你是否愿承认,女性正在孕育着“水滴石穿”的庞大力量。她们不渴望“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但请给予她们平等和尊重,正视她们的能力和专业。她们不是攀援的凌霄花,而是“作为树的形象和男性站在一起”。

□孟然(新京报评论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