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华社的“反娘炮”和人民日报的“顶娘炮”,该如何理解,你持哪种看法?

理智评天下


要是仔细分析两篇文章,您会发现,他们是殊途同归,不存在根本性的区别。面对眼下“娘炮文化”泛滥、蔓延之趋势,我相信央视的认识应该统一的。但是,在全民一致反对这种文化的同时,央视又较为冷静的强调了一下审美多元化的意义,这完全是恰当和正确的。社会丰富多彩,审美自然需要多元化。对于性别附带的审美意义,本身会因为个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这个程度的不同,人们是可以接受的,也够理解的,也是大众审美多元化所必须得。这一点毋庸置疑,无可争辩。

但是,当性别附属的审美意义,远远超出了人们所能容忍,社会所能接受的限度,进而泛滥,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审美底线时,当然会收到无情的抵制。娘炮文化典型例子。曾几何时,人们对于娘炮,、中性人的态度,并不反对,都是能够接受、容忍,其作为审美多元化的提现,丰富了审美的层次和内容。然而,这种文化泛滥到超出人们容忍限度时,等待的结果就是,彻底的反戈一击!不能说对错,只能说人们接受不了!

央视的文章,一方面作为反戈一击的力量,对于娘炮文化的泛滥做出回击,一方面又从审美多元化角度去控制回击的限度,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什么冲突。

倒是媒体,简单报道,片面理解,大肆渲染,鼓噪人们进行讨论。前提都错了,讨论有什么意义?!越走越远。


刘律师6447


兰花一指媚眼抛,红粉扑面杨柳腰。

金环穿耳抿嘴笑,嗲声浪语尽妖娆。

纤纤玉手怎握刀?柔弱身段怎弄潮?

可叹华夏五千载,阴阳不分毁今朝。

我辈笑问何为美,小童细答韩流潮。

男儿本应跨战马,英雄持枪战场杀。

如若男儿阴柔美,谁卫国来谁保家?


丑蛋儿33495556


我最近发现,挺娘炮的人总拿一个理由说事:要包容,要允许多元化存在!这句话很忽悠人,听着似乎有道理,但是我请大家注意,这里面所说的多元化,里面应该是什么元素?文化元素再多,前题也必须是健康元素!健康文化再多我们也能包容!但如果是娘炮,不男不女这种病态的低俗文化元素绝不是我们要包容的!那是文化的毒素,有害国家未来,毒害当今青少年!百害而无一利。我想谁也不希望咱国家满是双性人!那是正常社会吗?我再举个例子,一杯水里,我们可以把所有对人体无害的东西掺进去,只要你觉得味道好,你就可以一口把它喝下去。但如果往里掺和一种元素:毒鼠强!这下倒是多元化了,可喝下去,人就得死!


在路上141912441


早就应该这样啦,男人就应该有阳刚之气。现在的人,从小就把小男孩养成了小丫头,不让走路、不让吹风、不让晒太阳、不让跑步、不让锻炼,什么事大人都替他做了,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有责任、有担当,遇到困难抗压能力有吗?加之,现在的影视作品崇尚什么小鲜肉,说话阴阳怪气、走路扭扭捏捏……真他妈不像话!


冠山剑锋


关于娘炮,新华社的观点是:热捧“小鲜肉”、渲染“娘炮风”的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娘炮的人设正在毁掉年轻一代人的榜样。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

而人民日报的观点则是:重质不重形,魂到品自高,娘不娘不是从外貌判定,而品行。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更何况开放的社会讲究多元化,我们应该尊重多元化的审美。

这两种观点,都有相当支持者。

说实话,现在确实是娘炮之风盛行,电视剧,电影以及娱乐节目,都充斥着小鲜肉,在社交媒体上,小鲜肉的人设正在成为青少年最为追捧的偶像。这种现象到底会不会让未来年轻的价值观扭曲呢?

这很难说。

早些年我们的青年偶像是战斗英雄,是雷锋,是王进喜,再往后,我们的偶像是歌星,影星,周杰伦、王菲、谢霆锋、李连杰、成龙、刘德华等等,现在年轻的偶像是鹿晗,蔡徐坤、吴亦凡。虽然娘化严重,但发文批判就能解决问题吗。一个时代年轻人喜欢什么,追求什么,不是平白无故的,一定是跟教育有关,跟社会有关,跟风气有关。这些小鲜肉的成长,被包装也是为了迎合当下人的口味,所以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这才是发人深思的。

换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选择偶像的自由,有自己喜好的自由,如果因为喜欢娘炮就被禁止,被抨击,那这是社会自由的退步。央媒有引导舆论的责任,但没有禁止的权利。

所以,观点激辩可以,但不要越位,不要认为的去干预。这才是一个现代社会该有的自由状态。


跳球


瞎折腾!!!!为何不去讨论当今中国全社会《缺德》的危害问题,却花万倍精力去讨论别人喜欢何种生活方式????全是垃圾!!!!当年很多人反对男人留长发穿花衣服,女人穿超短裤出门!!!现在低胸超短满街都是!!!见惯不怪!!!!……


手机用户老顽童四公


应该多宣传中国的文化与名人,不要向湖南卫视一样当汉奸,亲美。亲日,亲韩,向湖南卫视这样的卫视就该严办,


张成虎137


还在纠结这个问题,社会是怎么了?借用一句先贤的话“少年强,则国强”。请暂时允许我接一段“少年娘,则。。”玛德不想说,想到一个男人媚化就恶心,男人媚化,细数一下中国历史,都那些朝代严重?宋有钱吧,一大帮兔儿爷是吧,国家被打成啥样?就搞不懂你们这些主流的人在想啥,其它强盛或者曾经强大的国家男人的主要审美就是刚强,坚韧,再不济也算有个俊俏。现在倒好,男人女化,伸手就是兰花指,还不如去泰国做个手术。至少不说还不一定知道。


钓鱼的小虫虫


关于“娘炮”之争,已经上升到两大媒体间的争论了。

茶叔一看,全国最顶尖的媒体都站出来发声了,咱再跟着瞎掺和就真是班门弄斧了。

话又说回来,天下人管天下事。关于“娘炮”的问题咱们普通群众也大可以各抒己见,抒发一下对所谓“娘炮”的看法。

咱们不管反对还是支持“娘炮”,首先要弄清楚这个“娘炮”到底是什么意思?

根据反对者们的意见,大致可以总结出所谓娘炮的几个特点:就是举止、妆容女性化的年青男性。这部分人以我们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某些娱乐界明星和网红为多见。

反对者们的意见很充分,他们认为,这些经常出现在娱乐节目和街头广告中的所谓“娘炮”给成长中的男孩子们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不但那些使成长中的男孩子们没有了阳刚之气,还刮起了一股学习女孩子化妆的阴柔之风。

那反过来说,什么样的男星才不是“娘炮”呢?恐怕反对者们也给不出一个具体的细化标准来。总不能举出一个像《三国演义》里面的张飞那样的形象来做代表吧?估计女同胞们一定会坚决反对。

在茶叔看来,所谓的“娘炮”之争,只不过是我们国人还没有重新建立起民族自信心的一种软弱表现罢了。是我们国人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种受害者心理综合症,内心深处还是受害者心理占据了上风,一直担心自己不够强大。

举个例子说,在我们电视台和网络频道播放的电影电视剧中,后宫剧、清宫剧、宫斗剧的确不少。难道就因为这些电视剧的拍摄和播放,就能说我们国家有君主复辟的思潮吗?又或者说我们国家有一夫多妻制的思潮吗?

就像《建国大业》、《建军大业》、《战狼》、《战狼二》、《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等一大批反映红色爱国题材的电影大卖特卖一样,不是也取得了票房和口碑双赢的好成绩吗?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过度担心,要对我们的国家文化、民族文化有信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也许就像有人说的那样,真正的男子汉的精神是有担当、敢负责、能为家庭和社会、国家甘愿默默付出的精神。

从这个角度上说,茶叔觉得花木兰还挺符合这个标准的。不知道当时的人们会不会把花木兰叫做“爹炮”呢?

(茶叔原创作品,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转载或转化视频、音频等,违者必究。)


朴太铉


我觉得两说吧。

首先,要知道娘炮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指的是,目前社会上不少男性,表现出有点女性化,不那么阳刚。

其次,军队、警察……社会上还是有很多比较尚武,讲究力量美学的职业或者工作吧。

第三,只不过,现在社会更包容了,才有男生化妆,留长头发,穿奇装异服什么的,这也可以说是社会多元的一种体现吧。

我觉得,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说的都有一定道理,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有差异罢了。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