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拯救過馬雲的5個人

2020年1月6日晚,一年一度的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在 三亞海棠灣舉行,該獎項自2015年發起以來,每年的三亞之約已經成為馬雲公益基金會和鄉村教師們的不變約定。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是馬雲“退休”後的第一年。

放眼全球, 幾乎沒有多少成功的企業家能在如此年紀輕鬆退休

馬雲是幸運的, 他不懂融資、不懂財務,更不懂技術,但 20年時間,卻聚攏起如此眾多、且星光熠熠的頂級人才,而且他們還能甘之如飴為企業“拼命”。每當阿里在關鍵發展時刻需要這些人才時,總會有這一領域的一流人才站出來,拯救阿里於危難。可以說,沒有他們的解難,就沒有阿里的現在。

阿里20年,我們往往只看到了它的輝煌,但它從幼苗到參天大樹的成長中,也有過很多次生死存亡的時刻。

曾經拯救過馬雲的5個人

“財神爺”蔡崇信:救了3次

1999年馬雲初創阿里,曾試圖進行過37次融資,全部以失敗告終。

畢竟,當時的阿里空有願景與一群熱血青年,卻是一家“三無公司”:無背靠的大樹、無漂亮的財務數據、無技術優勢。所以當時的馬雲想拿到風險投資相當困難。

每一個創業公司都經歷過類似的寒冬,酒在深巷無人識,熬不過去就倒掉了。而蔡崇信的出現,幫助阿里走上了正軌。

曾經拯救過馬雲的5個人

蔡崇信有著漂亮的簡歷。耶魯大學經濟學與法學畢業,在歐洲投資公司與併購公司做到過副總裁,還做過紐約律所的律師。1999年,他在中國內地尋找投資機會的時候,知道了馬雲的名字。

1999年5月,蔡崇信第一次在杭州湖畔花園見到馬雲。他後來回憶說,時值夏天,天氣悶熱潮溼,公寓散發著難聞的味道,而馬雲倒坐在椅子上,輕拍著手,好像武俠小說中的人物。

第一次談話,蔡崇信就被馬雲的個人魅力折服。馬雲說,“我們擁有數以百萬計的工廠資源,但是如何幫助這內地工廠接觸到西方世界呢?它們現在都看不到光明的那一天。”

1999年末,蔡崇信再次來到杭州。在泛舟西湖的船上,他主動要求加入阿里,“你要成立公司,要融資,我懂財務和法律,我可以加入公司幫你做”。馬雲聽了差點掉進湖裡,因為當時,蔡崇信在投資公司的年薪是70萬美元,而馬雲只能給他500元的月薪。

蔡崇信的加入,讓阿里脫胎換骨。

第一次融資是在1999年8月,馬雲與蔡崇信來到舊金山硅谷融資,見了幾十個投資人卻一無所獲,這也是馬雲最近在阿里路演時說的,“當年我們想要200萬美金,卻沒有人給我們“。

好在蔡崇信在投資界人面廣,遇到了高盛的一個老朋友,幾經談判後,高盛向阿里注資500萬美元。 這500萬美元幫助阿里度過了創業初期的寒冬。

第二次融資在2000年,時值網絡泡沫,阿里也一度面臨關停的危機。這一次,蔡崇信找上了日本軟銀的孫正義。本來孫正義想要注資4000萬元,並佔公司49%的股份,但蔡崇信覺得4000萬美元會把阿里的股份稀釋得更多。最終,讓孫正義點頭答應拿出2000萬美元。

這2000萬美元,讓阿里挺過這場網絡泡沫的世紀風暴。

蔡崇信的第三次融資則是幫助淘寶打敗eBay,坐上國內C2C電商的頭把交椅。

淘寶網成立於2003年5月,而當時eBay已經佔據了中國90%的市場份額。2004年,蔡崇信掌控軟銀、富達創業等多家投資公司的8200玩美元的融資。這筆錢支撐了馬雲的“三年免費戰略”,即商家入駐免收入場費和交易費。

隨著2018年馬雲宣佈退休時間,身為阿里集團副主席的蔡崇信也逐漸淡出阿里日常業務,而轉戰體育事業。

“鐵血宰相”關明生:救了兩次

關明生是幫助阿里度過互聯網冰河期的重要人物。

2000年 阿里剛剛成立一年 ,正值互聯網寒冬,從孫正義那裡融到的2000萬美元很快就燒到了900萬美元,而每個月運營費用要200萬美元。更嚴重的是,公司還沒有找到明確的盈利模式,利潤為0,被外界認為只能再活5個月。裁員無疑成了最好的生存方式。

但那時的阿里有300多人,其中很多人都是馬雲自己招的,自然下不去手。這時關明生出現了。

曾經拯救過馬雲的5個人

當時馬雲已經面試了很多懂新經濟的年輕人,但他想找一個懂得如何實實在在做生意的“老經濟人”。關明生有著美國通用電氣15年的工作經歷,無疑是很適合的。

初到阿里,他即提出要大刀闊斧地砍掉阿里龐雜的業務體系,重塑“三個B2C”的戰略,即Back to China(迴歸中國)、Back to Coach(迴歸沿海)、Back to Center(迴歸中央),核心精神則是收縮戰線,壓縮成本。

馬雲同意了這一策略。 關明生親自指揮了這場大裁員,並定了一個驚悚的代號,“殺人放火”。

上海、香港、北京、美國、韓國、歐洲,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裁了200多名阿里員工,將300多人壓縮到100多人。這一個月,關明生加上遣散費花了100萬美元,還剩下800萬美元,又為阿里贏得了一年多的時間。

有了這一年多,阿里才有足夠時間調整戰略。這時馬雲與蔡崇信又融資到了孫正義的2000萬美元,阿里才算是度過了一場大危機。

關明生第二次提刀“殺人”,砍掉的是1107名員工,以及當時的淘寶CEO衛哲。

2010年初,阿里出現過一次大動盪,阿里B2B公司部分銷售人員為了追逐高業績,放入了一些涉嫌欺詐的公司加入阿里的平臺。馬雲聽聞此事,怒不可遏,他覺得,“公司內部的員工,對誠信問題的看法居然是可以睜一眼閉一眼的時候,那是大問題。”。

春節前,關明生作為阿里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主席負責該調查工作。春節後,調查報告出爐,過於注重業績導向的淘寶CEO衛哲、COO李旭暉離職。

2004年,當阿里走上正軌後,關明生改任首席人力官,2012年,這位鼎立幫助過馬雲的“鐵血宰相”正式離職。

“救火隊長”陸兆禧:救了兩次

2003年5月,淘寶網創立,但如何支付卻成了最大難題。

一是買賣雙方達不成信任。買家問,交了錢,商家不發貨怎麼辦?賣家問,發了貨,買家不給錢怎麼辦?所以在淘寶網的很長時間裡,買賣雙方依靠的仍然是同城線下交易。

二是那個年代電子支付牌照也並沒有放開,自己建一個支付系統需要面臨巨大的法律風險。這也是馬雲猶豫良久遲遲沒有開始做支付的原因。

但當支付問題已經成了扼住阿里命運的那雙手的時候,馬雲終於下定決心,馬上啟動支付寶,並對下屬說,“如果要坐牢,我去。”

他把這個重任交給了陸兆禧。

曾經拯救過馬雲的5個人

接到任務, 陸兆禧對團隊說,“我們只有單程票,要麼做好,要麼就集體滾蛋。”

創立之初,上任之初,系統尚不完善,所有交易都由他最初的8人團隊人工核對,而一天的交易量高達10萬-20萬筆。

當時的電子支付市場,被銀行壟斷,不過陸兆禧很快找到了突破口。當時,電子交易最主要的支付模式是大型企業與銀行建立支付接口,但銀行在處理中小型商戶的業務方面顯得不足,於是第三方支付平臺應運而生。

在“你敢付,我敢賠”的口號下, 成立三年後,支付寶用戶超過3300萬,日交易總額超過1億元人民幣。在支付寶的保障下,淘寶網的交易量也迎來猛增,最終迫使當時的老大哥eBay退出中國。

支付寶大局已定,馬雲又讓陸兆禧去解決淘寶的問題。淘寶網成立於2003年,但幾年了卻遲遲找不到盈利點,2006年淘寶想辦法嘗試收費,卻引發了淘寶最著名的一場危機——淘寶宣佈建立競價排名系統,很快被商家抵制。

2007年12月24日,馬雲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撤了淘寶創始人孫彤宇CEO的職務(注:孫彤宇與原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是夫妻),宣佈孫“離崗進修”,並將陸兆禧推了上去。

2008年4月,在陸兆禧的主導下,淘寶提出“大淘寶戰略”,明確淘寶定位電商開放平臺、打造大淘寶生態系統的方向。

在陸兆禧任期內,他把淘寶網的交易規模提升了8倍,可以說,成績是很漂亮的。

不過,也有“救火隊長”救不了的火。淘寶戰役剛剛落幕,陸兆禧又被馬雲趕去做社交。2013年,微信異軍崛起,一年內掃蕩了全國6億用戶。而社交正是阿里的短板,這不能不讓馬雲感到焦慮。

當年9月,阿里推出“來往”,意圖抗衡微信。可是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陸兆禧主導的來往APP,很快被被死在了搖籃裡。

2015年,馬雲收回陸兆禧的阿里CEO一職,並由張勇接任。47歲的陸兆禧從阿里退休。

“探索者”王堅:救了一次

10年前的馬雲,肯定沒想過自己能這麼早退休。當時的阿里面臨了一個巨大問題——“腦力”不夠。

隨著淘寶和支付寶的逐步壯大,服務器時常處於超負載的狀態,而支撐當時科技公司業務的,基本還是國外產品,即IEO,IBM的服務器、EMC的存儲器以及oracle的數據庫,需要的費用可以說是天文數字。

2007年,馬雲在阿里的“網俠大會”上認識了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王堅,王堅給馬雲算了一筆賬,按照阿里的發展,10年後,光是買服務器與數據庫的花費足以讓阿里破產。他還提出“去IEO化”,“如果阿里還不掌握技術,未來將不會有它的身影。”

曾經拯救過馬雲的5個人

阿里需要自己的巨大無比的“大腦”,事情已經刻不容緩。

看到王堅,馬雲無疑看到了阿里未來的曙光,

他把王堅挖到了阿里做首席架構師,研發雲計算取代傳統IT設備

2009年2月19日,在北京上地匯眾大廈203室,47歲的王堅帶領一群工程師寫下“飛天”的第一行代碼。

但是在當時,雲計算還是一個新名詞,李彥宏說,“它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馬化騰說,“可能過幾百年,幾千年之後,到阿凡達那個年代確實有可能。”

後來王堅自己也承認,阿里做雲計算早做了幾年,導致2009到2015年5年時間,一直在探索,沒有做出什麼顯著成就。當時,在阿里內部,質疑紛沓而來,員工很不理解,為何每年年度績效都是3.25的團隊還會繼續存在(3.25是阿里的評級體系,連續拿3.25意味著會被淘汰)。

甚至有人說,王堅是個忽悠了馬雲的騙子。

可以想象,一個5年沒有業績、8成下屬離職的團隊,王堅承受了多麼巨大的壓力。在2012年阿里雲的年會上,當時已經50歲的王堅在臺上握著話筒泣不成聲,“我挨的罵甚至比我一輩子捱得罵還多,但是我不後悔”。

在那年的年會上,馬雲甚至公開批評王堅,“你的技術是100分,但你的管理是0分。”

這時,離阿里雲的研發成功還有一年時間。2013年5月,支付寶下線最後一臺IBM小型機,飛天首個5000臺集群正式上線,這標誌著阿里集團“去IOE化”的最終完成。從這一年開始,藉助著阿里雲,天貓雙11交易額突飛猛進。

根據阿里的財報, 截至目前,超過50%的中國A股上市公司和80%中國科技類企業在使用阿里雲的服務,其2019年營業收入達到247億元

現在,已經沒有人再懷疑王堅與阿里雲,隨著阿里電商的趨於飽和,阿里雲無疑已經成為阿里的未來十年最大的風口。從前,阿里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現在已經成為“在數字技術時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王堅曾說,阿里雲是工程師拿命填來的。阿里的未來很多年,阿里人應該感謝這個男人當初的執著探索。

05.

“繼承者”張勇:救了兩次

2008年,淘寶網推出B2C的平臺淘寶商城(即後來的天貓)。天貓由此創立。

這些年,每年一度的天貓雙11已成為世界奇觀,但最初的天貓發展並不順利。一是因為當時的天貓與淘寶的優勢區別並不明顯,二是天貓最初的定位對標的是法國香榭麗舍等級別的平臺,門檻高。這兩點原因導致商家紛紛觀望。

成立一年,淘寶銷售額2083億,而天貓還不及它的1/10。

張勇是蔡崇信從盛大網絡挖過來的,2007年加入阿里。2009年,在天貓負責人離職,團隊僅剩下20餘人的時候,張勇接下了這個風雨飄搖的攤子。

曾經拯救過馬雲的5個人

他後來坦言,“當時去做商城很簡單,不是我想做,而是我不能看著它死掉。因為我堅信B2C在未來是一個大趨勢,是阿里巴巴不能失去的一塊。沒人管,那我就自己去管。”

為了讓天貓的品牌打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天貓,張勇決定在11月11日這一天做一場大促銷活動。儘管第一屆雙11只有27家商家參加,但這一天淘寶商城創造了5200萬元的成交額,是當時淘寶日常交易額的近7倍。

雙11的創意,無疑是張勇在天貓最過正確的決定之一。

張勇對阿里的第二個貢獻,是押注手機淘寶。

2013年,隨著智能手機崛起,各大互聯網火力全拼無線互聯網。阿里一開始押注“來往”,但失敗了。張勇選擇的是手淘。

2013年9月,張勇的成為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運營官,在集團組織部大會上,張勇提出“整個集團把無線作為最重要的戰略”,“all in無線”。當年,張勇從手淘、PC淘寶、搜索抽調出精兵強將,重新打造手機淘寶。

這一次,張勇又做對了,讓阿里擺脫了PC的束縛,在移動互聯網站住了腳跟。

如果說,馬雲帶領阿里完成了他最初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而張勇則可以把阿里帶上另外一途,一家在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都有佈局的技術公司。

這大概也是在經歷了衛哲、陸兆禧等人之後,馬雲最終選定張勇作為接班人的原因。馬雲最終找到了最像自己的人——精通商業本質,善於做頂層設計,同時善於排兵佈陣,具備“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領袖氣質。

06.

馬雲的太極哲學

阿里成就了他們,他們也成就了阿里。

從以上這些人看,馬雲極會選人,不懂融資,找來蔡崇信;不懂管理,找來關明生;不懂技術,找來王堅;需要堅定的執行者,那麼陸兆禧就再合適不過……

這大概就是馬雲的偉大之處,他不需要什麼都懂,卻能把合適的人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並能忠心耿耿在他身邊幹活。

2011年,30出頭的王興見馬雲,談到阿里投資美團。王興問,“你最強的是哪方面?”

馬雲問,“你覺得呢?”

王興答,“戰略和忽悠?”

馬雲說,“其實我最強的是管理。”

馬雲自己曾經說,“我的管理和領導的方法一直是中國這個層面算是最好的,我比馬化騰和李彥宏這幫人肯定會管理。”

他還說,“我覺得阿里巴巴最榮幸之事是今天六十年代的人可以退休了,七十年代的人來做領導者,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人做一線,中國沒有幾家公司可以做到這點。”

他與任正非,大概是中國企業家裡把管理做的最出神入化的兩位企業家。

馬雲自幼痴迷武俠故事,據說大學時,就跑到西湖學習太極,30多年來,先後拜過不低於8位太極拳老師。

曾經拯救過馬雲的5個人

他說,“我覺得太極拳帶給我最大的是哲學上的思考。陰和陽,物極必反,什麼時候該收,什麼時候該放,什麼時候該化,什麼時候該聚。這些跟企業裡面是一模一樣的。”

這一套哲學體系化成了他的管理方法。不過問具體事務,放手讓人去幹,但也在必要時出面調整戰略,對“不行”的高管也痛下狠手,果斷更換。

想象柳傳志、宗慶後等企業家尋找接班人的艱難。而馬雲55歲就能退休,不是沒有原因——如果人才體系不完善,又怎麼能退得下來?

馬雲雖然退休,但是他的“哲學體系”仍在,張勇以及張勇的“繼承者”們如何把阿里巴巴這條巨船帶上第5大經濟體之路,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